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铁对厌氧砷氧化耦合硝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汝苗 杨光 +4 位作者 高一帆 梁露予 潘丹丹 黄国勇 李晓敏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6-1464,共9页
为探究土壤铁对厌氧砷氧化耦合硝酸盐还原过程的作用机制,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相近但铁含量不同的两种稻田土壤,设置对照、+NO_(3)^(-)、+As(Ⅲ)和+As(Ⅲ)+NO_(3)^(-)处理开展厌氧培养实验,研究As/N/Fe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 为探究土壤铁对厌氧砷氧化耦合硝酸盐还原过程的作用机制,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相近但铁含量不同的两种稻田土壤,设置对照、+NO_(3)^(-)、+As(Ⅲ)和+As(Ⅲ)+NO_(3)^(-)处理开展厌氧培养实验,研究As/N/Fe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驱动砷氧化过程,低铁和高铁土壤中砷氧化率分别为35.3%和43.0%,高铁土壤的磷酸提取态和草酸提取态砷占比显著高于低铁土壤;As(Ⅲ)的存在减慢NO_(3)^(-)还原,减少NO_(2)^(-)和N_(2)O的积累,促进NH_(4)^(+)的生成,高铁土壤的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产铵过程比低铁土壤快;硝酸盐和As(Ⅲ)的存在降低土壤溶解态和吸附态Fe(Ⅱ)的浓度,提高吸附态总铁的浓度,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Bacillus、Clostridium和Planococcaceae在硝酸盐还原及砷氧化过程中占主导.因此,当土壤吸附态铁高时,能加速砷氧化耦合反硝化/异化硝酸盐还原产铵过程,并促进土壤铁氢氧化物对As(Ⅲ)和As(V)的固定.上述研究发现可为淹水期稻田土壤砷转化的铁氮元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还原 反硝化 异化硝酸盐还原成 微生物群落 砷氧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潜流带有机质含量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勇 单雅洁 +3 位作者 李娜 钱佳宁 冯家成 徐鸿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太湖原状沉积物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机质(腐殖酸)和硝态氮随下行水流进入潜流带对氮素转化和硝态氮还原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输入硝态氮时,潜流带中硝态氮出现持续累积现象,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87-0.186μg/(cm^(3)·d)... 通过太湖原状沉积物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有机质(腐殖酸)和硝态氮随下行水流进入潜流带对氮素转化和硝态氮还原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输入硝态氮时,潜流带中硝态氮出现持续累积现象,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87-0.186μg/(cm^(3)·d)(平均0.162μg/(cm^(3)·d));而同时输入腐殖酸和硝态氮时,潜流带还原性环境逐渐增强,在21 d内Eh值降至-200 mV以下,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92-0.251μg/(cm^(3)·d)(平均0.220μg/(cm^(3)·d)),腐殖酸有效促进了硝酸盐的还原。反硝化作用是潜流带中硝酸盐还原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潜流带上部(0-22.5 cm),其贡献达到90%以上;而潜流带的深部(22.5-45.0 cm)硝酸盐还原量总体较小,反硝化作用贡献也仅占39.5%。随着腐殖酸的消耗(6.92 mg/L降为3.32 mg/L),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对硝酸盐还原的贡献由14.0%降为2.7%。综合来看,补充有机质有利于潜流带特别是浅层潜流带的硝酸盐还原,且以反硝化过程为主,对湖泊水体碳氮循环和去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 下行流 潜流带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态硫介导沉积物-水系统硝酸盐还原过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宇华 鲁汭 +3 位作者 荣鹏 王培 吴振斌 肖恩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7,共8页
沉积物-水系统中存在着硫元素与反硝化(DN)、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耦合。通过向构建的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依次投加0(N组)、50(L组)和75 mg·L^(-1)(H组)还原态硫,解析各形态氮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变化与微... 沉积物-水系统中存在着硫元素与反硝化(DN)、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耦合。通过向构建的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依次投加0(N组)、50(L组)和75 mg·L^(-1)(H组)还原态硫,解析各形态氮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揭示还原态硫对反硝化、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还原态硫投加量分别为50和75 mg·L^(-1)时,系统分别有38.02%和33.27%还原态硫被转化为SO_(4)^(2-)。硫氧化作用促进了反硝化的发生,导致L和H组总氮分别比N组减少11%和8%;但是对DNRA过程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Thiobacillus和Dechloromonas相对丰度之和随着还原态硫浓度增加而上升,N、L和H组两者相对丰度之和分别为5.69%、6.52%和8.70%;而N、L和H组异养硝酸盐还原菌(HNRB)相对丰度分别为0.98%、0.91%和1.05%,其中,DNRA细菌相对丰度均较低(不超过1%),且不受还原态硫浓度的影响。此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系统中硝酸盐还原以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态硫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 硝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驱动氮-铁耦合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旗 李晨希 +6 位作者 胡娜 李术艺 何宇 李泳哲 郭天赐 胡文龙 董依然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81,290,共12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氮(N)素富集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这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生态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和广泛分布的铁所驱动的氮-铁耦合脱氮过程,重点梳理了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面临着氮(N)素富集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这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和生态功能。系统地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利用硝态氮和广泛分布的铁所驱动的氮-铁耦合脱氮过程,重点梳理了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和厌氧氨氧化与铁耦合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说明了Fe(Ⅱ)与Fe(Ⅲ)的氧化还原循环可以持续支持与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深入理解微生物驱动的氮-铁耦合机理,有助于认识其对湖泊内源脱氮等方面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系统 微生物 氮-铁耦合 依赖硝酸盐还原的铁氧化 铁氧化耦合异化硝酸盐还原成 铁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翁蕊 韦政 +3 位作者 杨燕梅 韩静 何岩 黄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共9页
为了解决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氮营养盐去除难题,城市河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值得重视.研究表明,河道沉积物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弱,以小分子的富里酸为主,其浓度平均为(1868.5±63.2)mg/kg.与... 为了解决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氮营养盐去除难题,城市河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值得重视.研究表明,河道沉积物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弱,以小分子的富里酸为主,其浓度平均为(1868.5±63.2)mg/kg.与空白组相比,DOM可以促进反硝化过程,对TN和NO_(3)^(–)-N去除率分别提升了7.24%±0.36%和23.52%±1.17%,而DOM协同乙酸盐组对TN和NO_(3)^(-)-N的去除效果更好,分别可以达到74.48%±1.29%和98.62%±0.07%.微生物分析表明,DOM组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空白组,但其中的异养反硝化菌属Pseudomonas和Brevundimonas以及nirK型反硝化菌属Paracoccus的丰度均低于DOM协同乙酸盐组.此外,DOM运行体系中NH_(4)^(+)-N浓度维持较高的水平(大于3.7 mg/L),而且含有DOM体系中与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功能相关的厌氧粘细菌(Anaeromyxobacter),其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推测DOM在促进反硝化的同时诱导了DNRA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溶解性有机质 反硝化 富里酸 异化硝酸盐还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