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连续流动培养的珠江底泥硝氮还原速率
1
作者 郑丹平 吴艳阳 +3 位作者 吴群河 罗昊 张恒军 张仁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8,共8页
设计了层状底泥的连续流动培养实验装置,经调试后用于对珠江广州河段的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流动培养实验.通过检测培养出水和稳定状态时硝氮还原速率和氨氮生成速率,运用Michaelis-Menten方程计算珠江底泥的潜在硝氮还原速率和氨氮生成速... 设计了层状底泥的连续流动培养实验装置,经调试后用于对珠江广州河段的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流动培养实验.通过检测培养出水和稳定状态时硝氮还原速率和氨氮生成速率,运用Michaelis-Menten方程计算珠江底泥的潜在硝氮还原速率和氨氮生成速率,并结合氨氮生成和硝氮还原理论配比分析硝氮还原的主要途径.结果显示,珠江广州河段整体的潜在硝氮还原速率为1410 nmol.(h.mL)-1,硝氮还原动力参数为5.0 mmol.L-1;潜在氨氮生成速率为0.665 nmol.(h.mL)-1,氨氮生成动力参数为0.137 mmol.L-1;厌氧氨氧化作用和硝氮异化还原作用是珠江底泥中硝氮还原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底泥 连续流动培养 硝氮还原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脂富集-电催化还原-膜汽提协同的水中硝氮资源化提取
2
作者 刘亦菲 郭晓彬 +1 位作者 程梓绅 江波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42-7048,共7页
针对低浓度硝氮污染及氮资源化技术需求,本文采用电重构策略合成了泡沫Fe_(2)O_(3-x)催化阴极,构建了高效、低能耗的离子交换工艺-电催化硝氮还原-氨氮汽提回收的耦合反应体系,利用树脂富集低浓度NO_(3)^(-)-N,促进NO_(3)^(-)-N向NH_(4)... 针对低浓度硝氮污染及氮资源化技术需求,本文采用电重构策略合成了泡沫Fe_(2)O_(3-x)催化阴极,构建了高效、低能耗的离子交换工艺-电催化硝氮还原-氨氮汽提回收的耦合反应体系,利用树脂富集低浓度NO_(3)^(-)-N,促进NO_(3)^(-)-N向NH_(4)^(+)-N转化,并利用气体氨的汽提作用,实现水中NO_(3)^(-)-N高效去除和产物氨氮的同步回收。离子交换树脂的富集效应获得的高浓度硝酸盐再生剂用于高效电催化还原产氨,随后利用硝酸根还原反应产生的氢氧根再生阴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在避免投入大量药剂的同时实现了高效的电催化还原。离子交换工艺的引入不仅提升了IE-EC-MC系统电催化还原NO_(3)^(-)的能力,还显著降低了系统能耗。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经处理NO_(3)^(-)-N去除率达98%,氨氮回收率、产氨速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为81%、0.67mg N/(cm^(2)·h)和53%,氨回收能耗仅为19.78kWh/kg(NH_(4))_(2)SO_(4)。本研究为低浓度硝氮污染及氮资源化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离子交换 硝氮还原 低浓度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异化还原机制及其主导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3
作者 杨杉 吴胜军 +4 位作者 蔡延江 周文佐 朱同彬 王雨 黄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4-1232,共9页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 硝态氮(NO_3^-)异化还原过程通常包含反硝化和异化还原为铵(DNRA)两个方面,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途径,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硝态氮的利用和环境效应(如淋溶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反硝化和DNRA过程在反应条件、产物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常会呈现出协同与竞争的交互作用机制。综述了反硝化和DNRA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其二者协同竞争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在NO_3^-、pH、有效C、氧化还原电位(Eh)等环境条件和土壤微生物对其发生强度和产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应在产生机理、土壤环境因素、微生物学过程以及与其他氮素转化过程耦联作用等方面亟需深入研究,以期增进对氮素循环过程的认识以及为加强氮素管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还原 异化还原成铵(DNRA) N_2O 协同竞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土壤中硝态氮还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殷士学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4-630,共7页
综述国内外有关硝态氮还原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同化还原、硝酸异化还原成铵、呼吸反硝化和非呼吸性反硝化 。
关键词 缺氧土壤 还原 生理生化特征 电子传递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纤维性糖类来源对奶牛体外瘤胃还原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淼 王严 姚文成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1-5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饲粮纤维性糖类来源对体外瘤胃微生物还原硝态氮过程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法模拟瘤胃发酵,以硝酸钾为唯一氮源,选用豆皮、小黑麦草、苜蓿草、玉米青贮及羊草的细胞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作为纤维来源,以可溶性淀粉...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饲粮纤维性糖类来源对体外瘤胃微生物还原硝态氮过程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法模拟瘤胃发酵,以硝酸钾为唯一氮源,选用豆皮、小黑麦草、苜蓿草、玉米青贮及羊草的细胞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作为纤维来源,以可溶性淀粉作为快速降解糖类来源配制纯合饲粮,在培养后0、0.5、1.0、1.5、2.0、4.0、8.0、12.0和24.0 h测定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和氨态氮(NH3-N)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培养至2 h内,NO-3基本不被还原,NO-2积累量2 h后开始升高。培养至24 h小黑麦草、玉米青贮和羊草组的NO-3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2),且小黑麦草和豆皮组的NO-2积累量显著极低于其他组(P=0.003),羧甲基纤维素钠组的NH3-N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 H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饲粮条件下,不同纤维糖类来源粗饲料均能帮助瘤胃微生物还原NO-3,其中小黑麦草和豆皮型纤维性糖类更有利于加速NO-3和NO-2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性糖类 奶牛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河口区硝态氮短程还原成铵的活性氮累积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蒋然 李召旭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为了揭示水体特有的,具生物活性的氮素积累而造成水生态恶化的内因,对河口区氮循环的非传统生物转化途径,即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活性氮累积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河口环境特征与相应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表明:相对高温高盐的滨岸带系... 为了揭示水体特有的,具生物活性的氮素积累而造成水生态恶化的内因,对河口区氮循环的非传统生物转化途径,即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DNRA)的活性氮累积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河口环境特征与相应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表明:相对高温高盐的滨岸带系统里夏季富营养化严重,生物活性氮素通量高;在浅水河口的DNRA是氮转化客观存在的"链节"(相应地成为反硝化的汇)。高盐环境下的沉积物有充足的碳源,具备DNRA菌糖代谢发酵的条件,从而可能具备与反硝化过程竞争的环境条件。认为应结合河口特征如气候、盐度、微生物种类等对DNRA的关联机制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我国河口地区的氮素总量控制管理及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提供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异化还原成铵 河口地区 咸潮 素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作用下湿地基质对水中氮素和COD去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晓军 张燕 +5 位作者 刘雪兰 伏春燕 吴家强 李新华 董红云 阎百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78-85,共8页
采用模拟试验法,以人工湿地基质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研究湿地基质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应以及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亚铁添加强化了湿地基质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和硝化作用,也减少了水中硝态氮的积累,促进氮素的去除,... 采用模拟试验法,以人工湿地基质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研究湿地基质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应以及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亚铁添加强化了湿地基质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和硝化作用,也减少了水中硝态氮的积累,促进氮素的去除,其中150mg/L的亚铁添加基质对总氮和铵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48h去除率分别为29.24%和33.66%;而100mg/L的亚铁添加对硝态氮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可达37.16%,但是由于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存在,使总氮的去除效果下降。基质对铵态氮去除效应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低于基质对硝态氮去除效应中COD的去除效果,这说明厌氧环境有利于COD的去除。本研究结果可为改进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化作用 化作用 异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