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选择电极阵列测定土壤中硝态氮 被引量:4
1
作者 苏睿 苑锋 +3 位作者 吴俊锋 位文涛 VIJAYA Raghavan 胡建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土壤硝态氮反映土壤短期氮素供应水平,实时了解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精准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支撑,因此,在线实时检测土壤硝态氮方法突破就显得十分迫切。土壤硝态氮中的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高水溶性和流动性为全固态硝酸根离子... 土壤硝态氮反映土壤短期氮素供应水平,实时了解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精准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支撑,因此,在线实时检测土壤硝态氮方法突破就显得十分迫切。土壤硝态氮中的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高水溶性和流动性为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高敏感检测土壤中硝态氮提供了条件,固态硝态氮离子选择电极的离子选择膜反应硝酸根离子在被测溶液中的浓度。采用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ELIT NO_(3)^(-),且与温度电极和pH电极融合组成电极阵列对土壤饱和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进行检测。设计了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电路对电极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微处理控制蠕动泵完成土壤硝态氮待测溶液连续流动测定及实时传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响应时间≤15 s,斜率-51.63 mV/decade,线性范围10^(-5)~10^(-2.2) mol/L,最低检测限10^(-5.23) mol/L。相对标准差在0.78%~4.5%,加标回收率均在90.0%~110%。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2))为0.9952,为土壤硝态氮在现场检测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no_(3)^(-)-n) 电极阵列 离子选择电极(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苕溪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体氮素浓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学兵 王烁 +5 位作者 刘富平 马小雪 田琳琳 陈健 李彦 蔡延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1938,共14页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值).结果显示:南苕溪流域总氮(T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NO_(3)^(-)-N是主要N污染物赋存形态.湿季水体TN、溶解性总氮(DTN)、NO_(3)^(-)-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显著高于干季,而铵态氮(NH_(4)^(+)-N)浓度则相反;上游河段N素浓度低于下游河段.400和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指数分别对湿季和干季水体N素浓度解释度最高(89.49%和90.97%).在确定降低流域水体NO_(3)^(-)-N污染风险的关键景观格局指数阈值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4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及香农多样性指数(SDHI)分别低于0.25%、1.75%和0.77;在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面积占比和边缘密度(ED)分别应低于0.5%和39m/hm^(2),且林地面积占比应高于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 河岸缓冲带 景观组成 景观配置 景观格局指数阈值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ZWQM模型的夏玉米水氮管理优化及淋溶过程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昱岐 王凤 +1 位作者 徐征和 徐晶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60,共7页
为优化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种植的水氮管理方案,利用通过位山引黄灌区下游临清市2019-2020年夏玉米田间试验得到的数据,在RZWQM模型中对水分、养分以及生长模块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模拟参数优化后,土壤含水率、NO_(3)^... 为优化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种植的水氮管理方案,利用通过位山引黄灌区下游临清市2019-2020年夏玉米田间试验得到的数据,在RZWQM模型中对水分、养分以及生长模块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模拟参数优化后,土壤含水率、NO_(3)^(-)-N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值(MRE)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利用校准后的RZWQM模型,模拟24种不同水氮条件下的作物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NO_(3)^(-)-N淋溶过程,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水氮利用以及环境效应,推荐水氮管理方案为灌水量166 mm、施氮量180 kg/hm^(2),研究为位山引黄灌区下游的农田水肥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RZWQM模型 作物产量 利用 ^no_(3)^(-)-n淋溶 管理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