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性硝化抑制剂对莴笋NO_3^--N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宝珍 王正银 李会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 2种植物性硝化抑制剂 (P 5 ,P 7)对莴笋NO3 --N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P 5 3种用量处理对莴笋NO3 --N含量均有降低作用 ,尤以P 5 -M效果最佳 ,使莴笋叶、茎NO3 --N含量分别降低 4 1.8%和2 6 .1% ;P 73种用...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 2种植物性硝化抑制剂 (P 5 ,P 7)对莴笋NO3 --N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P 5 3种用量处理对莴笋NO3 --N含量均有降低作用 ,尤以P 5 -M效果最佳 ,使莴笋叶、茎NO3 --N含量分别降低 4 1.8%和2 6 .1% ;P 73种用量处理以P 7-M处理效果最好 ,降低叶片NO3 --N含量 2 2 .8% ,而其Vc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 7.2 %和 1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化抑制剂 莴笋 no3^--n 营养品质 生物性状 叶片 可溶性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硝态氮对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楠 张会慧 +5 位作者 谷思玉 李鑫 朱玉伟 杨艳 刘昆 张秀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以桑树(Morus alba)为试验材料,在室内以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增施NO_3^--N(7.5 mmol·L^(-1)增加到17.5mmol·L^(-1))对Na_2CO_3胁迫(50mmol·L^(-1))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ol·L^(-1)的Na_2CO_... 以桑树(Morus alba)为试验材料,在室内以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增施NO_3^--N(7.5 mmol·L^(-1)增加到17.5mmol·L^(-1))对Na_2CO_3胁迫(50mmol·L^(-1))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ol·L^(-1)的Na_2CO_3胁迫下桑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盐害症状,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明显降低,PSⅡ电子供体侧和受体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施NO_3^--N显著提高了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的光合电子供应和传递能力,表现为PSⅡ电子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的功能增强,PSⅡ电子受体侧受体库接受电子能力增加。另外,增施NO_3^--N还可以相对提高桑树幼苗叶片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促进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光能向光化学反应方向的分配,降低以无效热能形式耗散的比例。可见,增施NO_3^--N可显著增强Na_2CO_3胁迫下桑树幼苗叶片PSⅡ的功能,这为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NA2CO3胁迫 PSⅡ反应中心 荧光动力学曲线 电子传递 非光化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SO_(4))_(3)-稻草改良对苏打盐碱土氮转化机制的影响
3
作者 于麗 隋标 +3 位作者 王鸿斌 李佳琳 孙琪 赵兴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8-388,399,共12页
[目的]研究Al_(2)(SO_(4))_(3)联合有机物料对盐碱地氮转化机制的影响,揭示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氮库的影响。[方法]以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Al_(2)(SO_(4))_(3)梯度(占土重0.2%A_(0.2)、占土重0.1%A_(0.1)、占土重0%A_(... [目的]研究Al_(2)(SO_(4))_(3)联合有机物料对盐碱地氮转化机制的影响,揭示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氮库的影响。[方法]以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Al_(2)(SO_(4))_(3)梯度(占土重0.2%A_(0.2)、占土重0.1%A_(0.1)、占土重0%A_(0))与3个稻草梯度(占土重1%S_(1)、占土重0.6%S_(0.6)、占土重0%S_(0)),分别测定施氮肥与不施氮肥2个条件下土壤NH_(4)^(+)-N、NO_(3)^(-)-N、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 Al_(2)(SO_(4))_(3)引入提高平均净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表现为A_(0.2)S_(0)>A_(0.1)S_0,随着培养时间矿化作用与硝化作用逐渐降低;稻草的加入不利于土壤氮矿化作用与硝化作用,施入尿素后平均净矿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分别增长17.34、3.61倍,但仍为抑制作用。Al_(2)(SO_(4))_(3)联合稻草(A_(0.1-0.2)S_(0.6-1))添加进一步抑制土壤氮素转化,在高量稻草(S_(>0.6))中引入Al_(2)(SO_(4))_(3)加速土壤NH_(4)^(+)-N与NO_(3)^(-)-N的下降,施入氮肥后缓解下降幅度,且随着Al_(2)(SO_(4))_(3)的增加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变化幅度增加,表现为A_(0.2)S_(1)>A_(0.2)S_(0.6)>A_(0.1)S_(1)。Al_(2)(SO_(4))_(3)和稻草的交互作用在不施尿素条件下对脲酶、蛋白酶活性、土壤全氮、土壤NH_(4)^(+)-N和NO_(3)^(-)-N有显著影响,在施加尿素后呈极显著影响。土壤中的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与总氮、NH_(4)^(+)-N与NO_(3)^(-)-N,以及土壤的净矿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l_(2)(SO_(4))_(3)与高量稻草联合施用保留更多的氮源于土壤中,A_(0.2)S_(1)处理的氮素利用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土改良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Al_(2)(SO_(4))_(3) 矿化作用 化作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NO_3^--N对硫氮同步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来洪 李甲国 +1 位作者 刘春爽 吴昊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采用UASB反应器,研究不同S^(2-)/NO_3^--N对硫化物、氨氮和硝态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S^(2-)/NO_3^--N在1/1、9/8、5/4、3/2四个阶段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硫化物去除率为80%~100%,氨氮去除率为93%~99%,硝态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6%左右... 采用UASB反应器,研究不同S^(2-)/NO_3^--N对硫化物、氨氮和硝态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S^(2-)/NO_3^--N在1/1、9/8、5/4、3/2四个阶段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硫化物去除率为80%~100%,氨氮去除率为93%~99%,硝态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6%左右,脱氮除硫效果良好。在S^(2-)/NO_3^--N为9/8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为100%,氨氮去除率达到99%,硝态氮去除率达到96%。同时探讨了S^(2-)/NO_3^--N影响硫氮同步去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S2-/no3--n 同步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对组培‘嘎拉3’叶绿素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文滨滨 张新昊 +4 位作者 沈红艳 陈修德 高东升 朱翠英 肖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为研究硝态氮在组培‘嘎拉3’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本试验以0 mmol·L^(-1) NO_3^-的MS培养基为对照组,探讨硝态氮对组培‘嘎拉3’叶绿素和光合产物含量、叶片的解剖结构以及叶绿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MdHEMA、MdHEMD... 为研究硝态氮在组培‘嘎拉3’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本试验以0 mmol·L^(-1) NO_3^-的MS培养基为对照组,探讨硝态氮对组培‘嘎拉3’叶绿素和光合产物含量、叶片的解剖结构以及叶绿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MdHEMA、MdHEMD、MdCHLD、MdCHLM、MdPOR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叶片在14 d时叶缘开始变黄,21 d时由叶缘到叶脉变黄,茎基部无愈伤组织形成。对照组叶绿素含量在14 d时无明显变化,在21 d时下降幅度增大,相对于硝态氮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36.67%、36.84%和26.53%。对照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21 d后显著降低且低于硝态氮处理,淀粉含量则在7 d后显著增加,高于硝态氮处理。对照组叶片解剖结构在14 d时,栅栏组织变宽与海绵组织界限不清晰,21 d后细胞变形。MdCHLD、MdHEMA和MdPORA这三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14 d达到峰值后降低且显著低于硝态氮处理,MdCHLM在第7 d时达到峰值而MdHEMD则在第21 d达到峰值,这5个基因在缺硝态氮条件下表达趋势相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表明他们在叶绿素合成途径起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硝态氮通过影响叶片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来维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物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Gala3 光合产物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双试剂多巴胺—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快速测定蔬菜鲜样中的硝态氮
6
作者 王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4-265,271,共3页
研究了双试剂多巴胺—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MBTH)与硝酸根离子的显色反应条件。在14.4mol.L-1的H2SO4介质中,双显色剂与硝酸根离子形成稳定的红色复合物,此复合物的颜色可稳定6h,NO3--N含量在0.04~0.80mg.L-1范围内符合朗伯... 研究了双试剂多巴胺—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MBTH)与硝酸根离子的显色反应条件。在14.4mol.L-1的H2SO4介质中,双显色剂与硝酸根离子形成稳定的红色复合物,此复合物的颜色可稳定6h,NO3--N含量在0.04~0.80mg.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复合物的λmax=530nm,表观摩尔消光系数ε530=1.37×104L.mol-1.cm-1。该方法用于蔬菜鲜样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与传统的酚二磺酸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可靠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 分光光度法 蔬菜鲜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黄绍敏 皇甫湘荣 +2 位作者 宝德俊 张鸿程 孙克刚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4,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及人工渗滤池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大田土壤中硝态氮因素很多,程度不一,其中土壤类型决定着硝态氮基础含量,是内因,而施肥及施氮量是影响硝态氮含量最大的外界因素,其次是土壤湿度和... 采用田间试验及人工渗滤池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大田土壤中硝态氮因素很多,程度不一,其中土壤类型决定着硝态氮基础含量,是内因,而施肥及施氮量是影响硝态氮含量最大的外界因素,其次是土壤湿度和氮肥品种,土壤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no3-n 影响因素 土壤监测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生态过程变化中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在植物氮素营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赵琳 李世清 +3 位作者 李生秀 张兴昌 吕丽红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20,共7页
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石灰性土壤施入的氮肥和有机氮矿化产物,除植物吸收、微生物固定、粘土矿物固定、挥发损失和反硝化损失外,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NO3--N形态残存在土壤中。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通过对流和扩散等途径,逐渐向深层移动... 半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石灰性土壤施入的氮肥和有机氮矿化产物,除植物吸收、微生物固定、粘土矿物固定、挥发损失和反硝化损失外,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NO3--N形态残存在土壤中。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通过对流和扩散等途径,逐渐向深层移动,脱离根区。影响土壤剖面NO3--N残留累积和淋溶的主要因素包括施氮量、植物吸氮量、前作收获后的植物残留物、氮肥种类、施氮方式和降雨量等。残留NO3--N本身具有很高的生物有效性,但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关键在于残留NO3--N所在深度及其是否能够到达根区。在半干旱区降雨量较高的雨季,NO3--N向深层移动,而在较干旱条件下即使土壤剖面深层NO3--N,也可随水分上移供根系利用,因此土壤剖面中累积的残留NO3--N显著影响氮肥肥效果,许多地方用一定深度土层中累积的NO3--N作为土壤供氮指标,以减少NO3--N的淋溶损失和提高氮肥肥效。过去对半干旱地区土壤剖面中NO3--N的研究主要涉及3方面,一是土壤剖面中NO3--N的残留累积及其影响因素,二是与根系分布深度相适应土层中残留NO3--N对氮肥肥效的影响,三是根据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确定农田作物施氮量。在分析过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残留 半干旱区 肥效 累积 土壤 no3^--n 植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亚丽 董园园 +1 位作者 沈其荣 段英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8-923,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6号比武育粳 3号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能力 ;不论武育粳 3号或是扬稻 6号 ,单一氮源时NO-3 的Km 值均大于NH+ 4 ,说明水稻对NH+ 4 的亲和力大于NO-3 ,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最大吸收速率小于NO-3 ,而扬稻 6号则极为接近 ;NH+ 4 的存在均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种对NO-3的吸收速率 ,武育粳 3号和扬稻 6号的NO-3 的Vmax分别比单一硝营养减小 1/ 2和 2 / 3,NO-3 的存在不影响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吸收速率 ,但使扬稻 6号对NH+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稻6号 水稻品种 no3^- NH4^+ 吸收速率 混合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硝态氮迁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赵允格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0,共4页
NO- 3- N的淋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 ,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 ,是 NO- 3- N淋失的主要时期。该研究基于阻水层理论和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垄作习惯 ,在手工模拟机具成垄压... NO- 3- N的淋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 ,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 ,是 NO- 3- N淋失的主要时期。该研究基于阻水层理论和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垄作习惯 ,在手工模拟机具成垄压实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施肥法与传统的平地施肥、垄沟施肥 (成垄不压实 )条件下土壤NO- 3- N的迁移动态 ,结果表明 ,在供水量相同条件下 ,由于平地和垄沟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差异 ,导致平地土壤中的NO- 3- N较垄沟耕作易于迁移。在生育前期 ,由于作物根系对 NO- 3- N的吸收和拦截 ,成垄压实与成垄不压实施肥对阻止 NO- 3- N随水下移差异不大 ;生育后期 ,当作物需肥量减小时 ,成垄压实施肥能够阻止 NO- 3- N向深层土壤迁移累积。玉米收获后 ,3种施肥方式下土壤 NO- 3- N迁移深度为平地 (>6 0 cm) >垄沟施肥 (>4 5 cm) >成垄压实施肥 (<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农田 试验 成垄压实 垄沟 平地 no3^--n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干、烘干对不同热带森林土壤样品NH_4-N、NO_3-N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孟盈 沙丽清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6-367,369,共3页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风干、烘干对西双版纳3种不同热带森林(季节雨林、人工林、次生林)0—15m土壤NH4-N、NO3-N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和次生林NH4-N含量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而季节雨林则略...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风干、烘干对西双版纳3种不同热带森林(季节雨林、人工林、次生林)0—15m土壤NH4-N、NO3-N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和次生林NH4-N含量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而季节雨林则略有不同:新鲜土<烘干土<风干土;新鲜土和风干土NO3-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新鲜土和风干土NO3-N含量均显著高于烘干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 风干 热带森林 土壤样品 土壤监测 NH4-n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土壤NO_3^--N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鹭 胡春胜 毛仁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995,共5页
关键词 土壤 作物生长 养分 喷灌 空间变异性 N含量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水体硝态氮变化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鹤忠 孙菊燕 +1 位作者 贺丽虹 申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6,共5页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6个硝态氮(NO3--N)摩尔浓度水平(0,10,20,40,60,80μmol/L)下培养的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ZhangetXia)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6个硝态氮(NO3--N)摩尔浓度水平(0,10,20,40,60,80μmol/L)下培养的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ZhangetXia)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体NO3--N摩尔浓度的逐渐增加,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R、SOD和POD的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显著变化(P<0.05),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水体NO3--N摩尔浓度的变化则呈相反的趋势(P<0.05);游离脯氨酸含量则与水体NO3--N摩尔浓度呈正相关(r=0.9161)。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单独以硝态氮为氮源时,20μmol/L的供氮水平能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处于相对最佳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 生理响应 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 ZHANG ET X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黑大豆硝态氮吸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东杰 王平 +2 位作者 庞晓璐 陈丽梅 李昆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0-875,共6页
通过分析改良的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50~400μmol·L-1Al Cl3处理铝耐受型黑大豆RB和铝敏感型黑大豆SB对NO-3吸收量与根中H2O2含量、质膜H+-ATP酶磷酸化水平及其与14-3-3蛋白的互作、质膜H+-ATP酶活性及H+泵活性的相关性来阐明铝胁... 通过分析改良的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50~400μmol·L-1Al Cl3处理铝耐受型黑大豆RB和铝敏感型黑大豆SB对NO-3吸收量与根中H2O2含量、质膜H+-ATP酶磷酸化水平及其与14-3-3蛋白的互作、质膜H+-ATP酶活性及H+泵活性的相关性来阐明铝胁迫下黑大豆根吸收NO-3的机理。结果表明:铝胁迫显著降低RB和SB对硝态氮吸收量,在无铝胁迫和铝胁迫第一天,SB的硝态氮吸收量约为RB的4倍,但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加和铝胁迫时间的延长,在每个处理中RB的硝态氮吸收量反超SB一倍以上。在正常情况下,RB根中H2O2含量比SB高,100μmol·L-1铝胁迫使SB根中H2O2含量比RB高约4倍,使RB根中的质膜H+-ATPase活性和H+泵活性分别比SB高约7倍和10倍。Co-IP分析证明100μmol·L-1铝胁迫诱导RB根中质膜H+-ATPase磷酸化水平及其与14-3-3蛋白相互作用,但在SB根中起抑制作用。铝胁迫可能通过改变根中积累的H2O2来影响RB和SB的质膜H+-ATPase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改变磷酸化质膜H+-ATP酶与14-3-3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RB和SB根的质膜H+-ATP酶活性和H+泵活性,最终表现为RB和SB硝态氮吸收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大豆 铝毒 质膜ATPase 14-3-3蛋白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RBF对硝态氮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15
作者 李金荣 杨振放 +1 位作者 邢永强 李金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6,共2页
模拟研究了不同含水介质的河岸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的净化作用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含有黏土的渗滤系统其净化作用为反硝化作用,其净化率达100%;若含水介质为粗粒的渗滤系统,其净化能力很低,到后期净化率基本为零。
关键词 河岸渗滤系统 净化机制 化作用 no3--n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河流硝态氮污染来源的氮氧同位素解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国秋艳 张秋英 +4 位作者 舒旺 柏杨巍 李兆 卫毅梅 刘丹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0-1828,共9页
城市河流硝态氮(NO_(3)^(-)N)污染已经成为快速城市化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以西安市皂河为例,于2021年的5月(旱季)和9月(雨季)采集其河流水体、排口出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测定水质参数,并利用氮氧稳定同位素和Iso Source模型... 城市河流硝态氮(NO_(3)^(-)N)污染已经成为快速城市化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以西安市皂河为例,于2021年的5月(旱季)和9月(雨季)采集其河流水体、排口出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测定水质参数,并利用氮氧稳定同位素和Iso Source模型解析NO_(3)^(-)N来源。结果表明:5月和9月皂河NO_(3)^(-)N的δ^(15)N分别为-26.43‰~32.29‰和-2.81‰~20.85‰,δ^(18)O分别为-23.42‰~53.02‰和-5.26‰~21.53‰;粪污是皂河NO_(3)^(-)N的主要来源,皂河不同污染源NO_(3)^(-)N来源的平均贡献率,河流水体为粪污>土壤中氮>化肥>大气沉降,排口出水为粪污>土壤中氮>化肥>大气沉降,污水处理厂进水为大气沉降>粪污>土壤中氮>化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粪污>土壤中氮>化肥>大气沉降;土壤中氮和粪污合计对皂河流域NO_(3)^(-)N的贡献率大于70%。控制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管网建设、强化畜禽粪污管理以及加强土地施肥监督等,有利于减轻城市河流NO_(3)^(-)N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no3-n) 水化学 氧同位素 IsoSour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电极阵列测定土壤中硝态氮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睿 苑锋 +3 位作者 吴俊锋 位文涛 VIJAYA Raghavan 胡建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土壤硝态氮反映土壤短期氮素供应水平,实时了解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精准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支撑,因此,在线实时检测土壤硝态氮方法突破就显得十分迫切。土壤硝态氮中的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高水溶性和流动性为全固态硝酸根离子... 土壤硝态氮反映土壤短期氮素供应水平,实时了解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精准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支撑,因此,在线实时检测土壤硝态氮方法突破就显得十分迫切。土壤硝态氮中的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高水溶性和流动性为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高敏感检测土壤中硝态氮提供了条件,固态硝态氮离子选择电极的离子选择膜反应硝酸根离子在被测溶液中的浓度。采用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ELIT NO_(3)^(-),且与温度电极和pH电极融合组成电极阵列对土壤饱和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进行检测。设计了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电路对电极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微处理控制蠕动泵完成土壤硝态氮待测溶液连续流动测定及实时传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响应时间≤15 s,斜率-51.63 mV/decade,线性范围10^(-5)~10^(-2.2) mol/L,最低检测限10^(-5.23) mol/L。相对标准差在0.78%~4.5%,加标回收率均在90.0%~110%。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2))为0.9952,为土壤硝态氮在现场检测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NO_(3)^(-)-n) 电极阵列 离子选择电极(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苕溪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体氮素浓度的影响
18
作者 陈学兵 王烁 +5 位作者 刘富平 马小雪 田琳琳 陈健 李彦 蔡延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1938,共14页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值).结果显示:南苕溪流域总氮(T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NO_(3)^(-)-N是主要N污染物赋存形态.湿季水体TN、溶解性总氮(DTN)、NO_(3)^(-)-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显著高于干季,而铵态氮(NH_(4)^(+)-N)浓度则相反;上游河段N素浓度低于下游河段.400和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指数分别对湿季和干季水体N素浓度解释度最高(89.49%和90.97%).在确定降低流域水体NO_(3)^(-)-N污染风险的关键景观格局指数阈值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4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及香农多样性指数(SDHI)分别低于0.25%、1.75%和0.77;在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面积占比和边缘密度(ED)分别应低于0.5%和39m/hm^(2),且林地面积占比应高于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 河岸缓冲带 景观组成 景观配置 景观格局指数阈值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增硝营养下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东升 张亚丽 +2 位作者 陈石 段英华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5-590,共6页
试验采用两室分根盒和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增硝营养下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全铵培养下的根系相比,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干重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幅达33%和41%;同... 试验采用两室分根盒和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增硝营养下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全铵培养下的根系相比,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干重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幅达33%和41%;同时其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侧根数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根系长度却无明显增加。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生长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的根系生长对增硝营养的响应度强,进而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从本试验的结果可推论,水稻对增硝营养的强响应度可能是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no3-) 效率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NO_3^-积累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杜红斌 王秀峰 崔秀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1,共3页
概述了植物对NO_3^-的吸收、运转和同化的生理机制,阐述 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尤其是蔬菜作物)NO_3^-积累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 no3^-积累 生理机制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