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短脉冲激光在硝基苯胺分子材料中的非共振传播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洪玉 赵珂 王传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通过严格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研究了超短脉冲激光与硝基苯胺分子材料的非共振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脉冲激光在该分子介质中以电荷转移态的激发能的二分之一非共振传播时,脉冲激光频谱中明显地出现了二次谐波成分,显示了该分... 通过严格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研究了超短脉冲激光与硝基苯胺分子材料的非共振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脉冲激光在该分子介质中以电荷转移态的激发能的二分之一非共振传播时,脉冲激光频谱中明显地出现了二次谐波成分,显示了该分子具有较强的双光子吸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振传播 超短脉冲激光 硝基苯胺分子 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激光双脉冲在硝基苯胺分子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过程
2
作者 李洪玉 黄美东 竺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50-54,58,共6页
通过数值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研究了2个相干超短激光脉冲在硝基苯胺分子(pNA分子)介质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量化计算表明该分子在低能级区域内只有1个电荷转移态,因此可把该分子看作二能级体系.当3π共振脉冲与4π非共振脉冲先后入... 通过数值求解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研究了2个相干超短激光脉冲在硝基苯胺分子(pNA分子)介质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量化计算表明该分子在低能级区域内只有1个电荷转移态,因此可把该分子看作二能级体系.当3π共振脉冲与4π非共振脉冲先后入射到硝基苯胺分子介质中进行传播时,3π脉冲的能量将转移给后面的4π脉冲,前者面积逐渐变为2π,激发分子能级占有率发生一次完整的拉比振荡;后者在介质中仍保持非共振传播,只能激发分子能级占有率发生不完整的拉比振荡.脉冲的频谱发生展宽,并在共振频率附近振荡剧烈.通过引入固有偶极矩为零的赝分子作为比较对象,发现硝基苯胺分子的固有偶极矩导致非线性传播过程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脉冲激光 硝基苯胺分子(pna分子) pna分子 麦克斯韦-布洛赫方程 固有偶极矩 能级占 有率 非线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对于硝基苯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恒 徐筠 +1 位作者 廖世健 余道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57-761,共5页
以醇或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基纤维素,EC;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载体,制备了四种可溶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无机碱的存在对反应呈明显的加速效应。在少量K2CO3存在下,EC-... 以醇或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基纤维素,EC;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载体,制备了四种可溶高分子负载钯催化剂。无机碱的存在对反应呈明显的加速效应。在少量K2CO3存在下,EC-PdCl2和PVP-PdCl2对于硝基苯的催化加氢具有非常高的活性,最高活性>230molH2/molPd·min,即大于5150mlH2/mmolPd·min,该数值是已知文献报道的最好结果。详细考察了各种碱、K2CO3用量、溶剂以及反应温度对PVP-PdCl2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高分子 负载钯催化剂 催化加氢 硝基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等级孔ZSM-5分子筛单晶的制备及硝基苯加氢催化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小兰 刘湛 +4 位作者 吕佳敏 余申 李小云 苏宝连 陈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1-218,共8页
为了解决晶内等级孔创制过程中分子筛骨架不可逆损坏的问题,本文利用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有序大孔-介孔碳作为硬模版,自下而上原位合成了具有规则贯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级多孔结构的硅铝分子筛ZSM-5单晶材料(OMMS-ZSM-5),其具有较高的外... 为了解决晶内等级孔创制过程中分子筛骨架不可逆损坏的问题,本文利用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有序大孔-介孔碳作为硬模版,自下而上原位合成了具有规则贯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级多孔结构的硅铝分子筛ZSM-5单晶材料(OMMS-ZSM-5),其具有较高的外比表面积(195.8 m~2/g)和孔体积(0.27 cm~3/g).以该OMMS-ZSM-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 5%, 10%)的系列Cu-OMMS-ZSM-5催化剂,探究了不同金属载量催化剂在硝基苯液相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能力.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Cu元素以CuO的形式高度分散,当负载量为9.58%时,硝基苯转化率最高达到96.8%,苯胺选择性达到99.3%.与Cu基微米ZSM-5分子筛催化材料相比, Cu-OMMS-ZSM-5的苯胺选择性提高了32.4%,硝基苯转化率提高了26.1%,并在循环3次后仍然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孔分子 CU-ZSM-5 硝基苯加氢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胺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毒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月 肖尚友 +1 位作者 陈华 夏之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9-533,共5页
运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的峰漂移模型 ,在接近于生物大分子与配体作用所需要的生理条件下 ,测定了典型有机物邻 、间 、对 硝基苯胺三种化合物共存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 .结合常数大小顺序是 :邻 硝基苯胺 >... 运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的峰漂移模型 ,在接近于生物大分子与配体作用所需要的生理条件下 ,测定了典型有机物邻 、间 、对 硝基苯胺三种化合物共存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 .结合常数大小顺序是 :邻 硝基苯胺 >对 硝基苯胺 >间 硝基苯胺 .根据三种物质作用前后紫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对这些结合常数与该三种物质的生物实验毒性她据及其分子结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表明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评价硝基苯胺的生物毒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相关性 相互作用 牛血清白蛋白 毛细管电泳 配体 紫外吸收 硝基苯胺 结合常数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中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夏之宁 刘毅 +1 位作者 郭宝元 陈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67-1971,共5页
使用具有负有效淌度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胶束赋予中性分子有效淌度 ,以中性主体分子 1 8-冠 -6和中性客体分子对 -硝基苯胺形成中性超分子包结化合物为实例 ,建立了中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 ,发现对 -硝基苯胺和 1 8-冠 -6与 ... 使用具有负有效淌度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胶束赋予中性分子有效淌度 ,以中性主体分子 1 8-冠 -6和中性客体分子对 -硝基苯胺形成中性超分子包结化合物为实例 ,建立了中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 ,发现对 -硝基苯胺和 1 8-冠 -6与 SDS的相互作用存在相当的差异 .测得 1 8-冠 -6和对 -硝基苯胺的 lg K为4. 1 4,1 8-冠 -6与 2 -氨基吡啶、 1 8-冠 -6与 SDS以及 SDS与 2 -氨基吡啶的 lg K分别为 3 .65 ,3 .1 3和 1 .1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中性分子 相互作用 毛细管电泳 18-冠-6 对-硝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张德纯 张艳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0-22,共3页
根据晶体结构数据,研究了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中的分子内氢键和在STO-3G水平上计算了原子的部分电荷,说明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振氢键,据此可说明这类化合物的良好稳定性。
关键词 硝基苯胺类化合物 分子内的共振氢键 撞击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呋喃甲醛缩对硝基苯胺对Hg^(2+)的识别研究
8
作者 何立芳 李小平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0,共3页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α-呋喃甲醛缩对硝基苯胺(FFNA),通过红外(IR)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H NMR)表征了其结构。并应用荧光光谱研究其在水中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FFNA的荧光发射光谱对Hg^(2+)表现出高的选择性响应,对Zn^(2+)...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α-呋喃甲醛缩对硝基苯胺(FFNA),通过红外(IR)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H NMR)表征了其结构。并应用荧光光谱研究其在水中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FFNA的荧光发射光谱对Hg^(2+)表现出高的选择性响应,对Zn^(2+)、Ni^(2+)和Cd^(2+)等金属离子响应则很弱;初步探讨了受体分子与Hg^(2+)结合模式与荧光猝灭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呋喃甲醛缩对硝基苯胺 HG^2+ 荧光猝灭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毒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道稳 邬良贤 +3 位作者 郭琳 李斌 肖希龙 汤树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67,共3页
喹乙醇是1965年由德国拜耳公司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喹噁啉类药物,其化学名称为:2-[N-(2-羟基-乙基)-氨基甲酰]-3-甲基-喹噁啉-1,4-二氧化物,又称喹酰胺醇。我国于1981年由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成功研制喹乙醇。喹乙醇外观为淡... 喹乙醇是1965年由德国拜耳公司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喹噁啉类药物,其化学名称为:2-[N-(2-羟基-乙基)-氨基甲酰]-3-甲基-喹噁啉-1,4-二氧化物,又称喹酰胺醇。我国于1981年由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成功研制喹乙醇。喹乙醇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味苦、无臭;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难溶或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对光较敏感,光照易分解为棕色或深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分子机制研究 普通有机溶剂 氨基甲酰 毒性机制 细胞凋亡 硝基苯胺 乙基 细胞自噬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质量浓度2-硝基-4′-羟基二苯胺暴露对鲫鱼鳃组织HSP70诱导的影响
10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年第4期49-49,共1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以日本锦鲫(Carassius attratus)作为实验生物,运用SDS变性胶(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1mg/L2-硝基~4′-羟基二苯胺(HC Orange No,1)在不同暴露时期...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以日本锦鲫(Carassius attratus)作为实验生物,运用SDS变性胶(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1mg/L2-硝基~4′-羟基二苯胺(HC Orange No,1)在不同暴露时期对鲫鱼鳃组织应激蛋白HSP70诱导表达的情况,并探讨了鲫鱼鳃组织HSP70作为该有机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诱导表达 鳃组织 苯胺 鲫鱼 质量浓度 羟基 硝基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类化合物相对甜度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利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09-112,共4页
基于对Kier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tv)的修正,建立新型连接性指数(mLtv)。通过多元回归方法研究20种硝基苯胺、氰基苯胺衍生物的相对甜度(RS/B)与mLtv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经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最佳二元数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为0.943,... 基于对Kier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tv)的修正,建立新型连接性指数(mLtv)。通过多元回归方法研究20种硝基苯胺、氰基苯胺衍生物的相对甜度(RS/B)与mLtv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经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最佳二元数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为0.943,逐一剔除法(LOO)的交互验证系数(Q2)为0.844。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优于Kier的连接性指数。该模型符合Shallenberger和Kier的AH-B-W甜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胺 氰基苯胺 相对甜度 分子连接性指数 物质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级厚度的有机非线性光学超薄膜
12
作者 张学群 韦钰 游效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06-108,共3页
采用自组装技术将某些有机小分子共价键合于基片表面,得到二阶非线性光学超薄膜。薄厚小于30,最大X(2)值为7.94×10(-10)esu。膜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在130℃下稳定,放置3个月X(2)值没有明显降低。
关键词 有机非线性光学 自组装技术 纳米级 非线性光学材料 倍频效应 超薄膜 生物分子电子学 硝基苯胺 有机小分子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铅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
13
作者 梁毅农 张恺欣 +1 位作者 徐娅蓉 孙赞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以3-[2-(5-吡啶-4-基-4H-[1,2,4]三唑-3-基)-苯氧基]苯甲酸(HPTPBA)为配体,硝酸铅为金属源,成功合成了一例新型的配位聚合物[Pb(PTPBA)_(2)(H_(2)O)]_(n)(1)。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以3-[2-(5-吡啶-4-基-4H-[1,2,4]三唑-3-基)-苯氧基]苯甲酸(HPTPBA)为配体,硝酸铅为金属源,成功合成了一例新型的配位聚合物[Pb(PTPBA)_(2)(H_(2)O)]_(n)(1)。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1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其热稳定性和固态发光行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62 15(2) nm、b=1.197 45(2) nm、c=1.504 68(2) nm和α=109.007 0(10)°、β=90.487 0(10)°、γ=115.910 0(10)°,分子式为C_(40)H_(28)N_(8)O_(7)Pb。结构解析结果显示,PTPBA-配体连接铅离子形成一维链结构,一维链可通过N—H…O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1在322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550 nm,对1进行荧光传感实验,发现1对p-NA(对硝基苯胺)有高选择性。p-NA可以淬灭1的荧光,对淬灭机理进行了探究,发现荧光淬灭现象主要是由竞争性吸收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位聚合物 溶剂热法 分子结构 荧光性能 硝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