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节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籽粒硒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董石峰 孙敏 +2 位作者 林文 任爱霞 高志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40-443,共4页
为同步提高小麦籽粒的产量与硒含量,明确小麦喷施硒肥的适宜浓度及籽粒硒积累规律,于2018—2019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洪洞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在拔节期叶面喷施0、10、20、30、60、120 g/hm^(2)质量浓度的亚硒酸钠,研究其对小麦干物质积... 为同步提高小麦籽粒的产量与硒含量,明确小麦喷施硒肥的适宜浓度及籽粒硒积累规律,于2018—2019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洪洞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在拔节期叶面喷施0、10、20、30、60、120 g/hm^(2)质量浓度的亚硒酸钠,研究其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硒积累的影响,为富硒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亚硒酸钠较不施硒增加了小麦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小麦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6.9%~14.2%,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增幅达41.2%~432.1%。随喷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10~120 g/hm^(2)),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先增后降,均以20、30 g/hm^(2)较高,且与10、60、120 g/hm^(2)有所差异,但20、30 g/hm^(2)间差异不显著;籽粒硒含量逐渐增加,以120 g/hm^(2)最高,且0~20 g/hm^(2)符合富硒谷物国标含量,30~120 g/hm^(2)超出推荐范围;籽粒硒利用效率逐渐降低。此外,籽粒硒生物强化指数与外源施硒浓度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以20~60 g/hm^(2)范围较高。拔节期喷施亚硒酸钠利于增加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籽粒硒含量,且喷施质量浓度为20 g/hm^(2)时,籽粒硒利用效率和强化指数均较高,籽粒硒含量符合推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拔节期 冬小麦 产量 硒生物强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