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硅-丙乳液及其建筑涂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学芹 陈松 李效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8-44,共7页
以乙烯基环硅氧烷(D4vi)与丙烯酸(酯)为原料、(NH4)2 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乙烯基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和缩聚以及丙烯酸(酯)类单体自由基聚合同步进行的制备方法,制得了一种新型的硅-丙乳液,其特点是乳胶粒子内部的相容... 以乙烯基环硅氧烷(D4vi)与丙烯酸(酯)为原料、(NH4)2 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乙烯基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和缩聚以及丙烯酸(酯)类单体自由基聚合同步进行的制备方法,制得了一种新型的硅-丙乳液,其特点是乳胶粒子内部的相容性较好、没有明显相分离;使用该硅-丙乳液制备的建筑涂料,具有铅笔硬度高,耐沾污性、耐水性,以及耐碱性优异的特点。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以及用量、有机硅的用量、功能单体种类及用量对乳液的影响,分别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乳液结构及状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丙乳液 建筑涂料 耐沾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有机硅单体结构对硅-丙乳液共聚物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龚兴宇 范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619,共4页
研究表明 :有机硅反应单体的分子结构对硅 -丙乳液共聚物的物理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通过选用水解基团相同但反应活性基团不同的有机硅单体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与丙烯酸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 ,合成... 研究表明 :有机硅反应单体的分子结构对硅 -丙乳液共聚物的物理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通过选用水解基团相同但反应活性基团不同的有机硅单体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与丙烯酸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 ,合成了系列不同的硅 -丙改性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DSC测定了聚合物玻璃化温度 (Tg) ,研究了有机硅单体结构及用量对共聚物膜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乙氧基 γ-甲基烯酰氧基基三乙氧基 分子结构 物理性能 烯酸树脂 改性处理 反应性有机单体 硅-丙乳液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丙乳液/天然乳胶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史馨兰 张坤涛 +2 位作者 田晓慧 孙金煜 元以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8-355,共8页
在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体系中引入硅氧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57),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交联型共聚硅-丙乳液(PBSC),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共混法制备了天然乳胶(NR)/PBSC复合... 在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体系中引入硅氧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57),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交联型共聚硅-丙乳液(PBSC),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共混法制备了天然乳胶(NR)/PBSC复合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BSC的加入,改性NR膜表面及内部孔洞数量减少。当w(C1757)=12%和PBSC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2%时,NR/PBSC拉伸强度由14.4 MPa提高到23.3 MPa,热降解特征温度T0、Tp、Tf分别提升了12.9、3.7、11.5℃。同时改性乳胶膜耐溶剂性能及耐水性能均得到改善,蛋白质溢出量明显降低(低于110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硅-丙乳液 共混改性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仲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2,共2页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共聚方法,即在动力学控制条件下,利用Stober反应,实行有机硅和丙烯酸酯的共聚。获得了30.0%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
关键词 有机 硅-丙乳液 含量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丙核/壳乳液的低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戈成岳 武玉民 +2 位作者 宁汉生 李华 许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丙烯酸羟丙酯(HPA)用量对硅-丙核/壳乳液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000mg·kg-1、乳化剂用量为0.8%、有机硅用量为15%、HPA用量为8%时合成的硅-丙核/壳乳液最优,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有机硅的加入提高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 复合引发剂 核/壳结构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锋 王建明 王鸿晓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6-239,共4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为原料,采用预乳化连续滴加法制得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配比等因素对有机硅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3、AEO-7、AEO-9和...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为原料,采用预乳化连续滴加法制得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配比等因素对有机硅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3、AEO-7、AEO-9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制备乳液,且当m(SDBS)∶m(AEO)为1∶1.82时,乳液稳定性好。通过Fox方程设计聚丙烯酸酯的玻璃化温度(理论值)确定各类丙烯酸单体的配比,对有机硅丙烯酸酯性能进行了讨论分析,Tg=-10℃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丙乳液 改性 织物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vinyl alkoxy siloxane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3 位作者 黄洪 黎永津 蓝仁华 陈焕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5期666-672,共7页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vinyl triisopropoxy silane (C-1706) was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odecyl sulphonate(SDS) and nonionic emulsifier OP-10 as the multiple emu...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vinyl triisopropoxy silane (C-1706) was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odecyl sulphonate(SDS) and nonionic emulsifier OP-10 as the multiple emulsifiers at (78±2) ℃.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emulsifier, C-1706 monomer and its feeding manner on the properties of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C-1706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structure, the configuration, the weather durability and stain resistance of copolymer latex were characterized by particle size analyze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ultraviolet aging instrumen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DS to OP-10 as multiple emulsifiers can lead to coordinated efficiency, the optimal emulsifier dosage is 2.4%?3.2%(mass fraction), and the mass ratio of SDS to OP-10 is 1?1? 1?2. The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an effectively introduce a organic-siloxane bonding in a macromolecule inter polymer, and the obtained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organic-siloxane possesses narrow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ize with mean diameter of 51.8?76.6 nm and has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weather durability and stain-resistance especi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yl alkoxy siloxane acrylate latex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