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基碳硅材料固载硅钨酸催化制备月桂酸单甘酯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佳睿 王佳佳 +5 位作者 王真 朱冰心 王涵 赵孙超 韩晓祥 唐秀娟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以可再生资源稻草为原料,经碳化、氨基功能化后通过化学键与硅钨酸结合制备稻草基碳硅材料固载硅钨酸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BET、FT-IR、XPS和正丁胺电位滴定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月桂酸(LA)与甘油(GL)选择性... 以可再生资源稻草为原料,经碳化、氨基功能化后通过化学键与硅钨酸结合制备稻草基碳硅材料固载硅钨酸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BET、FT-IR、XPS和正丁胺电位滴定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月桂酸(LA)与甘油(GL)选择性酯化反应为模型考察稻草基碳硅材料固载硅钨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973 K煅烧的载体固载硅钨酸催化剂(C—Si—NH_(2)—STA)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载体大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及适宜的BrΦnsted酸性是其具有高活性的原因。在GL/LA物质的量比5∶1,催化剂质量分数5%,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423 K条件下,C—Si—NH_(2)—STA催化制备月桂酸单甘脂(GML)平均产率为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硅钨酸 月桂酸单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氯球共价固载硅钨酸催化制备月桂酸单甘酯工艺研究
2
作者 郏俊浩 曾智炜 +5 位作者 任佳益 王婕 蒋佳睿 赵孙超 唐秀娟 韩晓祥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以氯球为载体,经哌嗪功能化后通过共价固载方式与硅钨酸作用制备哌嗪改性氯球固载硅钨酸催化剂,借助FT-IR、XPS、XRD和31 P-MAS NM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及酸性能进行表征,同时探究该催化剂在月桂酸(LA)与甘油(GL)选择性酯化制备月桂... 以氯球为载体,经哌嗪功能化后通过共价固载方式与硅钨酸作用制备哌嗪改性氯球固载硅钨酸催化剂,借助FT-IR、XPS、XRD和31 P-MAS NM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及酸性能进行表征,同时探究该催化剂在月桂酸(LA)与甘油(GL)选择性酯化制备月桂酸单甘脂(GML)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固载型催化剂[CPPI]2 H 2 SiW 12 O 40具有较好的LA转化率和最好的GML产率。催化剂适宜的Br nsted酸性及“假液相”特性是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原因。在GL/LA物质的量比5∶1,催化剂质量分数5%,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423 K条件下GML平均产率为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固载 硅钨酸 月桂酸单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富强 陈彤 +2 位作者 马飞 姚洁 王公应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3,共4页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 PC)与甲醛缩合反应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进行了研究。考察了M PC与甲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钨酸用量对M PC转化率和MDC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 PC)与甲醛缩合反应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进行了研究。考察了M PC与甲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钨酸用量对M PC转化率和MDC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M PC与甲醛的摩尔比为8∶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5h,硅钨酸与M PC的摩尔比为2.1∶100。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MDC的收率为62.8%。对硅钨酸催化M PC与甲醛缩合反应的历程进行了讨论,硅钨酸既有催化反应物种形成活性中间体的活性质子,又有对活性中间体具有稳定化作用的硅钨酸阴离子,从而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氨基甲酸甲酯 甲醛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硅钨酸 固体酸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被引量:14
4
作者 吕宝兰 尹国俊 +1 位作者 张义军 杨水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剂(H4SiW12O40/MCM-48);采用该催化剂,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CM-48分子筛负载硅钨酸催化剂(H4SiW12O40/MCM-48);采用该催化剂,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比较了H4SiW12O40/MCM-48、铌酸、硫酸铁、维生素C催化剂催化该合成反应的活性。表征结果表明,H4SiW12O40在MCM-48分子筛上具有较高的分散度,负载后H4SiW12O40仍保持着Keggin结构。实验结果表明,H4SiW12O40/MCM-48催化剂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6%、带水剂环己烷用量10mL、反应时间45min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 1 2-丙二醇 硅钨酸 MCM-48分子筛 环己酮1 2-丙二醇缩酮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结构钒取代硅钨酸/聚丙烯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尹荣 关晓辉 +2 位作者 孙永玲 田作林 瞿伦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1,共6页
制备了一、三钒取代的Keggin结构硅钨酸(SiW12-nVn,n=1,3)/聚丙烯酰胺(PAM)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多酸的种类、含量以及照射光波长对SiW12-nVn/PAM复合膜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通过ESR光谱推断了其可能的变色机理... 制备了一、三钒取代的Keggin结构硅钨酸(SiW12-nVn,n=1,3)/聚丙烯酰胺(PAM)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杂多酸的种类、含量以及照射光波长对SiW12-nVn/PAM复合膜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通过ESR光谱推断了其可能的变色机理.结果表明:高含量、强氧化能力的多酸以及短波长的照射光波有利于SiW12-nVn/PAM复合膜的光致变色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取代硅钨酸 聚丙烯酰胺 复合膜 光致变色 Keggin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修饰碳载Pd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改秀 陈婷婷 +1 位作者 唐亚文 陆天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0-2454,共5页
用络合还原法合成了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阳极碳载Pd(Pd/C)催化剂,并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硅钨酸(SiWA)对甲酸在Pd/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iWA不但能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增加电催化稳定性... 用络合还原法合成了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阳极碳载Pd(Pd/C)催化剂,并研究了电解液中的硅钨酸(SiWA)对甲酸在Pd/C催化剂电极上氧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iWA不但能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增加电催化稳定性.这种促进作用与SiWA浓度有关.当SiWA浓度为0.40g·L-1时,促进作用最佳.当SiWA浓度大于0.40g·L-1时,由于过多的SiWA吸附在Pd/C催化剂上而覆盖了部分Pd活性位点,反而会降低促进作用.另外,由于SiWA在Pd/C催化剂上的吸附,降低了CO的吸附量,提高了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也促进了甲酸通过直接途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硅钨酸 碳载Pd催化剂 电催化性能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TiO_2复合光催化材料光解水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兰文兰 李洁 陈启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7,41,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复合杂多酸H4SiW12O40/TiO2光催化材料,并用XRD、FT-IR和UV-Vis-DRS研究了其结构形态,同时考察了H4SiW12O40/TiO2光催化剂对光解水制氧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H4SiW12O40/TiO2仍然保留Keggin结构,TiO2均匀固载在H4SiW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复合杂多酸H4SiW12O40/TiO2光催化材料,并用XRD、FT-IR和UV-Vis-DRS研究了其结构形态,同时考察了H4SiW12O40/TiO2光催化剂对光解水制氧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H4SiW12O40/TiO2仍然保留Keggin结构,TiO2均匀固载在H4SiW12O40中,H4SiW12O40与TiO2之间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吸附。在紫外光辐射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氧的实验中,H4SiW12O40/TiO2的光催化析氧速率高达231.37μmol/(L.h),为纯H4SiW12O40的1.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钨酸 二氧化钛 光解水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醛乙二醇缩醛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水金 余协卿 孙聚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自制了硅钨酸(H4SiW12O40)掺杂聚苯胺(PAn)催化剂H4SiW12O40/PAn。以丁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醛乙二醇缩醛,探讨了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自制了硅钨酸(H4SiW12O40)掺杂聚苯胺(PAn)催化剂H4SiW12O40/PAn。以丁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醛乙二醇缩醛,探讨了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钨酸掺杂聚苯胺是合成丁醛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在n(乙二醇)/n(丁醛)=1 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 2%,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 0h的优化条件下,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89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醛乙二醇缩醛 硅钨酸 聚苯胺 缩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被引量:9
9
作者 董镜华 胡胜利 杨水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5-216,223,共3页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对以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硅钨酸是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对以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硅钨酸是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苯甲醛)∶n(乙二醇)=1∶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60min。上述条件下,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硅钨酸 催化 缩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固载硅钨酸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玉祝 邹晓勇 +1 位作者 傅伟昌 黄景仕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6,共3页
报道了一种硅钨酸载体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的一般规律。考察了催化剂的吸附量和重复使用性能 ,脂肪酸的酸性 ,脂肪醇 ,含环醇和芳香酸的种类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 ,这种催化剂不仅重复性能好 ,同一催化剂重复使用 5次 ,酯收... 报道了一种硅钨酸载体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的一般规律。考察了催化剂的吸附量和重复使用性能 ,脂肪酸的酸性 ,脂肪醇 ,含环醇和芳香酸的种类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 ,这种催化剂不仅重复性能好 ,同一催化剂重复使用 5次 ,酯收率只减少 1% ;而且催化活性高 ,当硅钨酸吸附量为 2 1 1%时 ,催化合成戊酸丁酯的收率可达 92 6 %以上。催化反应表现出脂肪酸酸性越强 ,脂肪醇体积和含环醇空阻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硅钨酸 固体载体 酯化反应 催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银芳 杨志新 +2 位作者 唐盈 黄永葵 杨水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153-115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乙二醇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剂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乙二醇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酸催化剂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乙二醇)=1∶1.5,带水剂环己烷的用量为10 mL,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8%的条件下,产品的收率可达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硅钨酸 二氧化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氧化中新型Keggin结构硅钨酸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静霞 戴维林 +1 位作者 曹勇 范康年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新型Keggin结构硅钨酸盐及其一系列衍生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选择氧化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具有空位的硅钨酸盐、过渡金属取代的硅钨酸盐、二聚型硅钨酸盐、有机-无机杂化硅钨酸盐及负载型硅钨酸盐催化剂,其... 综述了近十年来新型Keggin结构硅钨酸盐及其一系列衍生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选择氧化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具有空位的硅钨酸盐、过渡金属取代的硅钨酸盐、二聚型硅钨酸盐、有机-无机杂化硅钨酸盐及负载型硅钨酸盐催化剂,其中负载型硅钨酸盐催化剂不仅保留了均相催化剂活性高的优点,且克服了以往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物种易流失的缺点,在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及可重复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硅钨酸 选择氧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催化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志强 田正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3-604,607,共3页
采用硅钨酸催化酯化反应制备了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单体 2 ,6 萘二甲酸二甲酯。最佳反应条件为 :n(甲醇 )∶n(2 ,6 萘二甲酸 ) =70∶1,反应温度 190℃ ,反应时间 6h ,催化剂用量为 2 ,6 萘二甲酸质量的 1%。在此条件下 ,酯收率大于 93% ... 采用硅钨酸催化酯化反应制备了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单体 2 ,6 萘二甲酸二甲酯。最佳反应条件为 :n(甲醇 )∶n(2 ,6 萘二甲酸 ) =70∶1,反应温度 190℃ ,反应时间 6h ,催化剂用量为 2 ,6 萘二甲酸质量的 1%。在此条件下 ,酯收率大于 93% ,w(2 ,6 萘二甲酸二甲酯 )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钨酸 2 6-萘二甲酸二甲酯 催化 酶化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催化下甲苯的选择性硝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丽荣 吕春绪 张晓波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研究了硅钨酸对甲苯硝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研究了诸如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焙烧温度、硝化反应时间、硝化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甲苯硝酸硝化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酐存在条件下,以CCl4为溶剂,以质量... 研究了硅钨酸对甲苯硝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研究了诸如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焙烧温度、硝化反应时间、硝化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甲苯硝酸硝化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酐存在条件下,以CCl4为溶剂,以质量分数为95%的硝酸为硝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50℃,反应60 min,1.0 g经300℃焙烧1.5 h后的硅钨酸催化剂,对甲苯表现出强的区域选择性,甲苯硝化产物o/p值(甲苯硝化产物邻位和对位异构体的质量比)达0.89,较硝硫混酸的1.67显著降低,产物收率达到91.6%。该催化剂可循环使用5次,催化活性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硅钨酸 催化剂 甲苯 选择性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硅钨酸/PMMA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荣 关晓晖 +1 位作者 赵吉丽 龚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硅钨酸(H3SiW12O4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薄膜。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得的薄膜进行了表征。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复合薄膜材料中仍然保持着完好的Keggin结构,多酸H3SiW12O40与P...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硅钨酸(H3SiW12O4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薄膜。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得的薄膜进行了表征。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复合薄膜材料中仍然保持着完好的Keggin结构,多酸H3SiW12O40与PMMA分子间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并随着多酸含量的增加氢键逐渐加强;XRD分析表明,复合薄膜材料整体呈无定型态,并且复合材料短程有序的层间距离随多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用UV光谱对复合薄膜光致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和PMMA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并随多酸含量的增加,多酸与PMMA之间的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硅钨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薄膜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盐催化葡萄糖降解制备乙酰丙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兰英 庄军平 +1 位作者 周彦斌 武书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3-145,共3页
制备了一系列硅钨酸盐(Ag_4SiW_(12)O_(40)、Zn_2SiW_(12)O_(40)、Cu_2SiW_(12)O_(40)、Al_(4/3)SiW_(12)O_(40))固体酸催化剂,并将4种不同的硅钨酸盐催化剂用于催化葡萄糖降解制备乙酰丙酸的实验中。采用FTIR、XRD和SEM等对该系列催化... 制备了一系列硅钨酸盐(Ag_4SiW_(12)O_(40)、Zn_2SiW_(12)O_(40)、Cu_2SiW_(12)O_(40)、Al_(4/3)SiW_(12)O_(40))固体酸催化剂,并将4种不同的硅钨酸盐催化剂用于催化葡萄糖降解制备乙酰丙酸的实验中。采用FTIR、XRD和SEM等对该系列催化剂进行催化前后结构和性能的表征。FTIR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硅钨酸盐催化剂保持了硅钨酸的杂多酸结构,具有典型的Keggin结构;SEM图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鲜催化剂颗粒表面光滑,粒子呈现出大面积规则的多面体形貌;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没有明显大面积规则的多面体形貌,具有明显簇状细小颗粒。在硅钨酸盐催化剂质量为0.5 g、40 mL的10 g/L的葡萄糖溶液中,120℃下反应2 h,Al_(4/3)SiW_(12)O_(40)所得目标产物乙酰丙酸得率最高可达3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 葡萄糖 硅钨酸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硅钨酸催化合成肉桂酸乙酯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静 王淑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1-113,共3页
肉桂酸与乙醇在硅钨酸催化、微波辐射下 ,反应得肉桂酸乙酯 ,微波功率为 340 W,反应时间 2 0 min,酸醇比为 1 :7mol,转化率达到 93% .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关键词 肉桂酸乙酯 微波辐射 硅钨酸 催化剂 合成 酯化反应 4A分子筛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结构钴取代硅钨酸盐聚苯胺掺杂材料的合成及性质(英文)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荣华 王福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450,共6页
以Keggin结构钴取代杂多硅钨酸盐异构体α,βi-K6-nHn[SiW11Co(H2O)O39·]xH2O(βi=β1,β2,β3)为掺杂剂,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4种聚苯胺掺杂材料。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SEM、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材料... 以Keggin结构钴取代杂多硅钨酸盐异构体α,βi-K6-nHn[SiW11Co(H2O)O39·]xH2O(βi=β1,β2,β3)为掺杂剂,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4种聚苯胺掺杂材料。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SEM、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的热稳定性、荧光性和导电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掺杂态聚苯胺新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性和导电性,室温电导率为7.5×10-2S·cm-1,每种掺杂材料都有一个荧光发射峰,其发光中心来自于掺杂态聚苯胺极化子能带与价带之间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硅钨酸盐异构体 KEGGIN结构 荧光性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硅钨酸及硅钨钴杂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卫阳 钟绍鹏 陈建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硅钨酸(SiW)及硅钨钴酸(SiWC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SiW和SiWCo与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KLB分别为4.94×104、6.06×104(298 K)与4.33×104、5.86×104(...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硅钨酸(SiW)及硅钨钴酸(SiWC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SiW和SiWCo与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KLB分别为4.94×104、6.06×104(298 K)与4.33×104、5.86×104(310 K),结合位点数n均为1,它们与BSA相互作用方式为静电引力。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SiW和SiWCo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SiW和SiWCo与BSA均发生了相互作用,但都没有改变BSA的构象,通过比较发现SiWCo与BSA作用活性比SiW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钨酸 钨钴酸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同步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钨酸催化实用香料苹果酯-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建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Apple ester β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ethyl acetyl acetate and 1,2 propanediol with H 8[Si(W 2O 7) 6]·xH 2O as catalyst.The optimum condition were found as follows:the ratio of ethyl acetyl acetate to 2 p... Apple ester β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ethyl acetyl acetate and 1,2 propanediol with H 8[Si(W 2O 7) 6]·xH 2O as catalyst.The optimum condition were found as follows:the ratio of ethyl acetyl acetate to 2 propanediol to H 8[Si(W 2O 7) 6]·xH 2O was 1mol to 1.2mol to 0.015mol.The reaction time is about 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苹果酯-β 催化剂 合成 硅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