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β″-Al_2O_3陶瓷的研究简介 被引量:7
1
作者 林祖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1,134,共3页
 简介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多年来对β″ Al2O3陶瓷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两部分。前者涉及原料和稳定剂选择,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控制以及烧结工艺等。后者包括β″ Al2O3陶瓷的吸水性和表面性质以及稀土离子交换的研究。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钠离子导体 制备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6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报道
2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3-1388,共6页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大气污染物在开放空间的扩散、转化及归趋使其难以被限定在特定区域,导致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大气污染物 研发 环境污染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污染治理 特征污染物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提出甲烷转化新策略
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89,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甲烷光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项。光催化直接转化可以打破传统热力学平衡的束缚,使甲烷在低温常压下进行转化。该研发团队设计并制备出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甲烷光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项。光催化直接转化可以打破传统热力学平衡的束缚,使甲烷在低温常压下进行转化。该研发团队设计并制备出铜修饰氮化碳材料,实现甲烷向乙醇的光催化直接转化,并对该过程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活性氧物种的生成以及甲烷的吸附活化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在氮化碳材料的有序空腔中进行铜修饰,不仅实现了羟基自由基的原位生成,还促进了材料对甲烷 C—H 键的活化以及对高活性中间物种的稳定。该材料表现出卓越的甲烷光催化转化性能。除自由基机制以外,该材料中的铜物种与邻近碳原子存在协同效应,使得转化过程沿着甲烷→甲醇→乙醇的路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甲烷转化 活性氧物种 羟基自由基 直接转化 热力学平衡 碳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大尺寸宽板状BGO闪烁单晶
4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9-1329,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在超长晶体的研制和产业化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晶体生长设备和工艺,成功地研制出610×280×30 mm3宽板状锗酸铋(Bi4Ge3O12,BGO)晶体,这是迄今为止国...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在超长晶体的研制和产业化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晶体生长设备和工艺,成功地研制出610×280×30 mm3宽板状锗酸铋(Bi4Ge3O12,BGO)晶体,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单体面积最大的BGO闪烁晶体,已申请生长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1项以及应用发明专利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闪烁晶体 BGO 板状 晶体生长设备 大尺寸 单晶 发明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发成功4英寸碳化硅单晶
5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5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立足自主研发,在掌握直径50.8mm(2英寸)、76.2mm(3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之后,近日成功生长出直径100ram(4英寸)4H晶型碳化硅单晶。碳化硅单晶正朝着大尺寸的方向迅速发展。。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碳化硅单晶 自主研发 单晶生长技术 大尺寸 直径 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功能化学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
6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10-610,共1页
2013年9月27日,第四届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功能化学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4th Unilever—RS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ce)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 2013年9月27日,第四届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功能化学材料科学国际研讨会(4th Unilever—RS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ce)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联合利华-英国皇家化学会在中国年度会议的第3站会议,前两站分别在北京和合肥举办。上海硅酸盐所是上海站会议的承办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际研讨会 联合利华 材料科学 化学会 英国 功能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简介
7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50多年的发...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50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央研究 基础性研究 研究机构 技术创新 基础研究 科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超高温陶瓷的制备与微结构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8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3-96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超高温陶瓷 结构调控 制备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注浆成型 研究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
9
作者 董绍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长期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完成)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和重要任务30余项。攻克...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长期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完成)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和重要任务30余项。攻克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的多项技术瓶颈,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为国家10余项科技工程和重大(点)型号任务提供了关键材料。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某动力系统、空间遥感系统中的应用;发展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拥有占地面积3 000余平方米的集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加工和检测于一体的研制平台;具备2.0 m量级构件的研制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陶瓷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制备 科技工程 空间遥感系统 制备科学 科研项目 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温电解水蒸汽制氢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被引量:1
1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5-23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带领的团队面向高温电解水蒸汽制氢的应用方向,在高温质子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电解水蒸汽制氢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制的管式高温电解堆连续运行超过1万小时。相关材料体系的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带领的团队面向高温电解水蒸汽制氢的应用方向,在高温质子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电解水蒸汽制氢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制的管式高温电解堆连续运行超过1万小时。相关材料体系的研究结果国内外尚未见公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系统 高温质子导体 制氢技术 高温电解 水蒸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连续运行 上海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在能量转换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1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4-134,共1页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基于晶体结构单元的结构功能区的设计概念,并与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研究课题组合作,应用于光电和热电材料设计与制备。
关键词 设计概念 能量转换材料 上海硅酸盐 中科院 制备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光电转换材料 热电转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用于骨、软骨及牙周组织工程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创新进展
12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53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并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了其在关节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发现该类材料不仅能够促进关节软骨下骨的修复,同时还能够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愈合与再生,充分体现了该类材料修复骨-软骨的双向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组织工程支架 关节软骨 上海硅酸盐 多功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介孔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铁电陶瓷外场诱导相变特性与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3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3-1133,共1页
关键词 铁电陶瓷 上海硅酸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相变特性 PZT95/5 场诱导 机理 剩余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光电化学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14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5-1185,共1页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化学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邵芳在导师孙静研究员的指导下,探索制备了一种基于Cu/Cu2O的半导体液结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化学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邵芳在导师孙静研究员的指导下,探索制备了一种基于Cu/Cu2O的半导体液结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低温易控等优点,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可达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电池 上海硅酸盐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转换效率 制备方法 高性能陶瓷 博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多功能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15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37,共1页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多功能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首先,针对如何提高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的药物包覆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结构差异的选择性刻蚀法,制备了高度分散的单尺寸介孔氧化...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多功能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首先,针对如何提高介孔纳米生物材料的药物包覆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结构差异的选择性刻蚀法,制备了高度分散的单尺寸介孔氧化硅空心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材料 介孔氧化硅 上海硅酸盐 多功能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纳米粒子 中科院 刻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介孔碳材料的应用与合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16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剑林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介孔碳材料对人体内毒素“胆红素”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提出介孔碳材料作为血液净化用吸附剂的设想。
关键词 碳材料 上海硅酸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介孔 中科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赴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开展技术交流
17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84-2384,共1页
2013年10月26~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宋力所带队赴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助理王东、科技二处处长闫继娜、质量处处长王喜晴、结构陶瓷中心主任董绍明、副主任刘学建、中科院... 2013年10月26~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宋力所带队赴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助理王东、科技二处处长闫继娜、质量处处长王喜晴、结构陶瓷中心主任董绍明、副主任刘学建、中科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显林、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兆银等9人参加了技术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交流活动 上海硅酸盐 工业陶瓷 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山东 实验室主任 无机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用于骨、软骨及牙周组织工程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创新进展
18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212,共1页
骨、软骨及牙周缺损修复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虽然组织工程方法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但是传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因结构与功能单一,在组织工程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 骨、软骨及牙周缺损修复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虽然组织工程方法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但是传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因结构与功能单一,在组织工程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在过去3年中,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并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了其在关节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发现该类材料不仅能够促进关节软骨下骨的修复,同时还能够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愈合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生物活性玻璃 关节软骨 多功能 上海硅酸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介孔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光电化学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9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1-1121,共1页
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化学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邵芳同学在导师孙静研究员的指导下,探索制备了一种基于Cu/Cu20的半导体液结太阳能电池。
关键词 光电化学电池 上海硅酸盐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陶瓷 博士研究 太阳能电池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储能新型无铅介质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273,共1页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显林研究员团队开展了储能电容器用新型无铅介质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该团队以钛酸钡(BaTiO_3)为基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性能BaTiO_3基弛豫铁电体(BaTiO_3-Bi(Zn1/2Sn1/2)O_3...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显林研究员团队开展了储能电容器用新型无铅介质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该团队以钛酸钡(BaTiO_3)为基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性能BaTiO_3基弛豫铁电体(BaTiO_3-Bi(Zn1/2Sn1/2)O_3)储能介质材料。通过在BaTiO_3基体中引入Bi(Zn1/2Sn1/2)O_3,形成A位、B位离子无序,破坏了铁电长程有序,将铁电畴转化为极性纳米微区。利用极性纳米微区在外加电场下的快速响应,显著提高材料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容器 介质材料 陶瓷材料 上海硅酸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无铅 BATIO3基 弛豫铁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