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硅质岩的三种成因类型分析与研究 |
刘沛云
胡广
谢静平
高兆龙
胡罗嘉
|
《石化技术》
|
2024 |
0 |
|
2
|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
孙省利
陈践发
刘文汇
王大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2
|
|
3
|
扬子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成因分析及沉积环境研究 |
李红敬
解习农
周炼
苏明
彭伟
陈慧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4
|
超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硅质岩储层表征与评价--以塔里木盆地塔深6井为例 |
刘永立
尤东华
李海英
高利君
蒋宏
张卫峰
鲍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5
|
塔河油田塔深6井蓬莱坝组硅质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
刘永立
尤东华
高利君
张卫峰
谢乘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6
|
国外含油气盆地硅质岩储集层主要类型及勘探开发特点 |
路放
刘嘉麒
李亚辉
刘泽容
周妍
丁卫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
郑秀才
王正允
陈梦蛟
|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8
|
迭部志留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张岩
漆富成
张字龙
李治兴
王文全
杨志强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5 |
6
|
|
9
|
硅质岩单面山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张莹
苏生瑞
于国新
苏忆
李景山
|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0
|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
刘小洪
石章俊
冯明友
王良军
王兴志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1
|
广西大厂泥盆系浊积岩和硅质岩的特征 |
廖宗廷
周祖翼
陈焕疆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2
|
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硅质岩成因 |
刘贻灿
金福全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2 |
3
|
|
13
|
焦作地区太原组层状硅质岩中叶腊石的发现及特征 |
曹高社
杜忠
徐光明
张松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鄂东南晚二叠世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 |
徐跃通
|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
1997 |
20
|
|
15
|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雾迷山组硅质岩特征研究——以辽宁省凌源县魏杖子剖面为例 |
张紫光
王正允
张敏
陈梦蛟
|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
2009 |
3
|
|
16
|
冀北赤城雾迷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
郑秀才
|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7
|
燕山地区宣龙坳陷中元古界硅质岩主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
郑秀才
凃智杰
|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
2012 |
2
|
|
18
|
云南黄色硅质岩玉的宝石学特征 |
姚雪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
2007 |
10
|
|
19
|
新疆恰尔隆一带硅质岩建造的发现及其成矿特征 |
黄建国
杨瑞东
曾磊
朱存金
魏玉燕
|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20
|
焦作地区太原组中硅质岩的矿物学特征和成因分析 |
曹高社
宋世豪
杜忠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