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逆流色谱与硅胶柱色谱结合分离制备高纯度芦荟素异构体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丹凤 曹学丽 +1 位作者 赵华 董银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芦荟素是芦荟叶中主要的蒽醌类成分,通常以芦荟素A和B两种非对映异构体形式并存,目前已成为许多芦荟产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结合的方法,从老芦荟干粉中分离制备了高纯度的芦荟素A(纯度为98%)和芦荟素B(纯度... 芦荟素是芦荟叶中主要的蒽醌类成分,通常以芦荟素A和B两种非对映异构体形式并存,目前已成为许多芦荟产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结合的方法,从老芦荟干粉中分离制备了高纯度的芦荟素A(纯度为98%)和芦荟素B(纯度为96%)样品,并采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 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GOE SY(grad ien t-enhanced nuc lear O verhau ser e ffec t spec tro scopy)等方法对所得的两个芦荟素异构体的立体构象进行了确认。该法具有制备量大和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硅胶柱色谱 分离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 芦荟素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荷花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双双 孙瑜 +3 位作者 井凤 段文娟 杜金华 王晓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从150 mg样品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6.1 mg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I),14.8 mg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II)和20.2 mg紫云英苷(III),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7.0%、95.4%、96.3%,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荷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荷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 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 紫云英苷 荷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色谱与硅胶柱色谱相结合分离纯化高良姜中高良姜素 被引量:6
3
作者 徐静 曹学丽 +4 位作者 尹鹭 成超 王尉 乐胜峰 周晓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从高良姜粗提物中分离制备高纯度高良姜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逆流色谱(CCC)直接法以及逆流色谱(CCC)与硅胶柱色谱相结合两种方法从高良姜粗提物中分离制备高良姜素。结果:先用硅胶柱色谱对粗提物进行预分离,然后采用逆流色... 目的:建立一种从高良姜粗提物中分离制备高纯度高良姜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逆流色谱(CCC)直接法以及逆流色谱(CCC)与硅胶柱色谱相结合两种方法从高良姜粗提物中分离制备高良姜素。结果:先用硅胶柱色谱对粗提物进行预分离,然后采用逆流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2:0.4:0.8:0.9,V/V)为两相溶剂体系,对目标组分进行纯化,可以从高良姜粗提物中制备得到高纯度高良姜素。通过该方法可以从3.5g高良姜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纯度为99.1%的高良姜素15.6mg,纯度为95.2%的未知化合物Ⅱ5.2mg。结论:硅胶柱色谱与逆流色谱相结合为一种分离制备高纯度高良姜素有效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相关标准样品的研制及功能因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高良姜素 逆流色谱 硅胶柱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制备高纯1,3-二油酸甘油二酯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志华 鲁珊 +2 位作者 黄健花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0-73,共4页
以实验室自制1,3-二油酸甘油二酯粗品(含量76.41%)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高纯1,3-二油酸甘油二酯。通过硅胶薄层色谱对4种混合溶剂洗脱剂进行筛选,确定硅胶柱色谱最佳洗脱剂为D(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乙酸的混合液)。以1,3-二油... 以实验室自制1,3-二油酸甘油二酯粗品(含量76.41%)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高纯1,3-二油酸甘油二酯。通过硅胶薄层色谱对4种混合溶剂洗脱剂进行筛选,确定硅胶柱色谱最佳洗脱剂为D(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乙酸的混合液)。以1,3-二油酸甘油二酯的回收率和纯度为指标,系统考察了硅胶柱色谱的洗脱流速、上样质量浓度、硅胶量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硅胶柱色谱纯化条件为:洗脱流速1.5 m L/min,上样质量浓度75 mg/m L(上样体积10 m L),硅胶量30 g。该条件下制得的1,3-二油酸甘油二酯样品纯度达98.03%,回收率为6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甘油二酯 硅胶柱色谱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TPGS的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常银子 杨亦文 +1 位作者 任其龙 张子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采用硅胶层析法对自制的聚乙二醇1 000 VE琥珀酸酯(TPGS)进行分离纯化,考察了柱温、上样量、上样浓度和流量等因素对TPGS分离效果的影响,优选出TPGS分离的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柱温、上样量或流量的增加,TPGS分离... 采用硅胶层析法对自制的聚乙二醇1 000 VE琥珀酸酯(TPGS)进行分离纯化,考察了柱温、上样量、上样浓度和流量等因素对TPGS分离效果的影响,优选出TPGS分离的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柱温、上样量或流量的增加,TPGS分离纯度和回收率均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TPGS分离适宜工艺条件为40℃柱温、4 g上样量、0.3 g/mL上样浓度和3 mL/min流量,在此条件下,TPGS分离的平均纯度和回收率可达93.13%和9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GS 水溶性VE 分离 硅胶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与凝胶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3
6
作者 包奋强 安海龙 +2 位作者 惠亚梅 张祥雪 夏新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85-1190,共6页
建立了索氏提取-硅胶柱和凝胶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叶片中的多环芳烃经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1∶1)索氏提取,提取液采用硅胶柱和凝胶柱两步净化(手填硅胶柱和GPC柱)后,进行GC-M... 建立了索氏提取-硅胶柱和凝胶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叶片中的多环芳烃经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1∶1)索氏提取,提取液采用硅胶柱和凝胶柱两步净化(手填硅胶柱和GPC柱)后,进行GC-MS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025 1~5.80 ng/g,加标回收率为82.2%~13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1%。该方法能有效去除植物叶片中的色素与油脂,适用于植物叶片中多组分多环芳烃的痕量分析,为测定植物组织内多环芳烃的含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提取 硅胶柱 凝胶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法去除天然维生素E中塑化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义永 代志凯 +2 位作者 张莉华 缪飞 李祥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6,共4页
天然VE是以植物油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分子蒸馏、萃取及色谱分离等提取而得。由于受环境、包装、加工过程等污染,植物油的脱臭馏出物中容易富集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通过考察天然VE提取过程中塑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 天然VE是以植物油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分子蒸馏、萃取及色谱分离等提取而得。由于受环境、包装、加工过程等污染,植物油的脱臭馏出物中容易富集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通过考察天然VE提取过程中塑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塑化剂与天然VE极性差异,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去除天然VE中的塑化剂。结果表明:天然VE原料经过酯化-蒸馏后低沸点的塑化剂主要富集于脂肪酸甲酯中,而部分高沸点的塑化剂仍然残留于天然VE中;真空蒸馏后得到的天然VE上硅胶柱色谱分离,在硅胶色谱柱高径比10∶1、载样量15%、3 BV环己烷洗脱、1.5 BV20%乙酸乙酯-环己烷及1 BV乙酸乙酯的洗脱条件下,可以有效去除天然VE产品中的PAEs塑化剂,天然VE含量显著提高,达到80.5%,平均收率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VE 邻苯二甲酸酯类 塑化剂 去除 硅胶柱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层析法纯化全苯异氰酸酯基-β-环糊精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婕 杜斌 张振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1,共4页
以粒径为0.07~0.05mm的硅胶为柱填料,研究了全苯基异氰酸酯基环糊精的分离,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填料床层、流速、柱温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法纯化全苯异氰酸酯基-β-环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床层高度为3... 以粒径为0.07~0.05mm的硅胶为柱填料,研究了全苯基异氰酸酯基环糊精的分离,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填料床层、流速、柱温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法纯化全苯异氰酸酯基-β-环糊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床层高度为32cm,流动相V(正己烷):V(乙酸乙酯)=2:1,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30℃,最大上样量为0.02g混和物(溶于2mL流动相)。在此条件下,先洗脱组分回收率为40.91%,后洗脱组分回收率为50%;总回收率为9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衍生物 硅胶柱 分离 制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分离制备亚油酸海藻糖单酯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月娥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3-186,190,共5页
采用固定化脂肪酶作生物催化剂在叔丁醇体系中成功的合成了亚油酸海藻糖单酯。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亚油酸海藻糖单酯样品。将洗脱液经过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白色晶体,用电喷... 采用固定化脂肪酶作生物催化剂在叔丁醇体系中成功的合成了亚油酸海藻糖单酯。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亚油酸海藻糖单酯样品。将洗脱液经过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白色晶体,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以及碳谱(13C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确认,鉴定为亚油酸海藻糖单酯。该法具有制备量大和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海藻糖单酯 固定化脂肪酶 高效液相色谱 硅胶柱色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分离纯化发酵液中叶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薛正莲 +2 位作者 胡刘秀 刘杉林 金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4-306,309,共4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在考察洗脱剂种类、洗脱剂配比、上样液流速以及上样量这些单因素对叶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叶...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在考察洗脱剂种类、洗脱剂配比、上样液流速以及上样量这些单因素对叶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Y2.12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叶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为1.26mL/min,发酵液上样量为5.29mL,洗脱剂乙醇与氨水之比1.84:1,所提取的叶酸质量为(101.12±0.13)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 叶酸 分离 产朊假丝酵母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硅胶柱色谱制备高纯度银杏内酯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向炜 吴佩颖 +4 位作者 王军 王丹丹 阮克锋 梁爽 冯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1期30-33,共4页
目的建立一条经济实用、有产业化前景的高纯度银杏内酯(≥80%)制备工艺路线。方法以转移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柱色谱分离效果的各关键参数进行单因素考察,筛选从银杏酮酯(GBE)中分离、纯化高纯度银杏总内酯的最优工艺路线。检测银... 目的建立一条经济实用、有产业化前景的高纯度银杏内酯(≥80%)制备工艺路线。方法以转移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柱色谱分离效果的各关键参数进行单因素考察,筛选从银杏酮酯(GBE)中分离、纯化高纯度银杏总内酯的最优工艺路线。检测银杏总内酯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其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1∶79)为流动相;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柱温为30℃。理论板数分别按白果内酯峰、银杏内酯A峰、银杏内酯B峰和银杏内酯C峰计算均应不低于2500。结果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法结合重结晶工艺能达到目的。其最优工艺参数为:硅胶粒度200~300目,湿法装柱(径高比1∶10),干法上样(上样比例1∶50),二氯甲烷-甲醇(40∶1、35∶1,V/V)洗脱所得产物溶于丙酮-水(1∶1,V/V)静置过夜滤取结晶,即可获得纯度≥80%的银杏总内酯结晶产物,本工艺条件下的总转移率为55.4%。结论本工艺设备要求简单,样品处理量大,生产成本低,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常压硅胶柱色谱 制备工艺 银杏酮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分离纯化亚麻木脂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宏志 周亚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依据薄层层析法确定了硅胶柱层析纯化亚麻木脂素的最佳洗脱液为以氯仿、甲醇、醋酸和水的比例为8∶4∶0.5∶0.5组成的体系;硅胶柱上样浓度最佳值为15 mg/m L,洗脱流速为1.0 m L/min分离效果最好;在上述条件下,得到亚麻木脂素纯度可以达... 依据薄层层析法确定了硅胶柱层析纯化亚麻木脂素的最佳洗脱液为以氯仿、甲醇、醋酸和水的比例为8∶4∶0.5∶0.5组成的体系;硅胶柱上样浓度最佳值为15 mg/m L,洗脱流速为1.0 m L/min分离效果最好;在上述条件下,得到亚麻木脂素纯度可以达到80.13%;检测结果显示:亚麻木脂素粗品经硅胶柱纯化后,通过薄层层析检测显示出现亚麻木脂素单一点,HPLC检测表明经硅胶柱纯化后出现单一峰且其保留时间与标准品保留时间相同,说明纯化后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 分离纯化 亚麻木脂素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硅胶柱色谱纯化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康逸 张薇薇 +1 位作者 纵伟 张丽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68,共5页
探讨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硅胶柱色谱纯化的可行性。通过选择,确定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甲醇(体积比2∶1)为洗脱液,进行LPE纯化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量1∶40(样品质量与固定相质量比),上样液质量浓度30 mg/m L,洗脱... 探讨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硅胶柱色谱纯化的可行性。通过选择,确定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甲醇(体积比2∶1)为洗脱液,进行LPE纯化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量1∶40(样品质量与固定相质量比),上样液质量浓度30 mg/m L,洗脱流速2.5 m 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最终LPE产品纯度为99.05%,回收率为88.69%。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工业化制备LPE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硅胶柱色谱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白首乌根皮中的苯乙酮类成分
14
作者 李怀志 徐凌川 +3 位作者 王晓 李佳 杨鹏 杨炳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8期956-959,973,共5页
目的:创建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分离泰山白首乌根皮中苯乙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白首乌根皮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含有苯乙酮类成分的A和B两个组分,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4∶6∶4.5∶5.5,V/V... 目的:创建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分离泰山白首乌根皮中苯乙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白首乌根皮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含有苯乙酮类成分的A和B两个组分,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4∶6∶4.5∶5.5,V/V)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4∶6∶3∶7,V/V)的两相溶剂体系进行制备并分离。结果:从260 mg组分A中分离制备得到对苯二酚3.9 mg(1)、4-羟基苯乙酮17.1 mg(2)、2,5-二羟基苯乙酮13.3 mg(3)和2,4-二羟基苯乙酮21.0 mg(4);从300 mg组分B中分离得到白首乌二苯酮136 mg(5)。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7.0%、96.6%、99.2%、99.7%、99.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高效,可用于白首乌根皮中苯乙酮类成分的快速分离制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白首乌根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苯乙酮类成分 白首乌根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阿霉素在硅胶柱上不可逆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瑞萍 Li Ruiping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亲水作用色谱分离表阿霉素时,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样品在硅胶柱上呈现不可逆吸附平 衡过程.对影响不可逆吸附的因素如缓冲液的pH值、离子强度、有机溶剂的类型及流动相中水的 含量进行了探讨,推断这种现象是由于溶质离子与固定... 亲水作用色谱分离表阿霉素时,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样品在硅胶柱上呈现不可逆吸附平 衡过程.对影响不可逆吸附的因素如缓冲液的pH值、离子强度、有机溶剂的类型及流动相中水的 含量进行了探讨,推断这种现象是由于溶质离子与固定相表面极少数的强活性硅羟基作用所致. 不可逆吸附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可通过改变洗脱条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 硅胶色谱 表阿霉素 不可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胡黄连苷Ⅱ硅胶柱色谱纯化工艺
16
作者 毕艳艳 郝大伟 +3 位作者 代立平 唐伟铭 龙瑞 沈庆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2期314-319,共6页
目的:优化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的比例、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 目的:优化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的比例、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3批验证实验。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6∶1,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1.7∶1.0,洗脱流速7 mL·min^(-1),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可达到54.99%,回收率为93.59%。结论:响应面法确定的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硅胶柱色谱 胡黄连苷Ⅱ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及其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
17
作者 宋睿科 廖淦 +2 位作者 林佳丽 吴家莲 黄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7-1093,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手性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手性分离材料,已被成功用于拆分手性对映体,表现出良好的手性拆分性能。该研究制备了一种可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手性...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手性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手性分离材料,已被成功用于拆分手性对映体,表现出良好的手性拆分性能。该研究制备了一种可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首先,合成了手性金属有机骨架(钴-甘氨酰-L-谷氨酸,Co-L-GG),接着将Co-L-GG作为手性功能单体通过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制备手性毛细管整体柱的最佳条件:Co-L-GG用量为5 mg,聚乙二醇用量为0.96 mg,四甲氧基硅烷用量为3.6 mL,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用量为0.4 mL。其次,研究了分离条件对手性药物拆分的影响。在外加电压为-20 kV、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磷酸氢二钠(80∶20,v/v)的条件下,3 min内拆分了6种手性药物,其中氨氯地平、氟伐他汀和色氨酸达到了基线分离。所制备的手性毛细管整体柱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最后,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并借助Discovery Studio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L-GG与手性药物对映体间的结合自由能差越大,对映体选择性因子越大,然而,这并不一定导致分离度的增加。Co-L-GG中富含伯胺、仲胺和羰基,使其具有对映体识别能力。该研究表明,手性金属有机骨架可用作手性功能单体制备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 硅胶毛细管整体 手性拆分 识别机理 分子对接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色谱柱的亲水作用保留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瑞萍 袁琴 黄应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5-681,共7页
亲水作用色谱(HILIC)是替代反相色谱(RPLC)分离强极性及亲水性化合物的另一色谱模式,其分离机理与RPLC有很大不同,具有和RPLC互补的选择性。在HILIC模式中,采用正相色谱(NPLC)中的极性固定相及含高浓度有机溶剂(通常为乙腈)的水溶液为... 亲水作用色谱(HILIC)是替代反相色谱(RPLC)分离强极性及亲水性化合物的另一色谱模式,其分离机理与RPLC有很大不同,具有和RPLC互补的选择性。在HILIC模式中,采用正相色谱(NPLC)中的极性固定相及含高浓度有机溶剂(通常为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硅胶是开发最早、研究最为深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HILIC固定相,本文介绍了硅胶色谱柱的HILIC保留机理,详细概述了操作条件如硅胶柱类型、流动相组成及柱温对HILIC分离的影响,并对硅胶填料色谱柱的HILIC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 保留机理 硅胶柱 流动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高纯硅胶色谱柱填料的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俊佼 张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9-694,共6页
在氨水和氨气催化下使单晶硅粉水解,合成了单分散、高纯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再利用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PICA)制备单分散脲醛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经过高温煅烧后得到球形硅胶色谱柱填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电子显微镜和BE... 在氨水和氨气催化下使单晶硅粉水解,合成了单分散、高纯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再利用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PICA)制备单分散脲醛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经过高温煅烧后得到球形硅胶色谱柱填料.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电子显微镜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球形硅胶的纯度、粒径分布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色谱分离对硅胶填料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色谱柱填料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及分离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粉 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 硅胶柱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在硅胶和键合高效液相色谱柱上的分离
20
作者 李平 俞惟乐 《分析测试通报》 CSCD 1990年第2期7-6,共1页
在不同键合程度的ODS柱和硅胶柱上,以甲醇和磷酸盐缓冲液为移动相,研究了色谱分离吲哚生物碱的特性。具体考察了pH对容量因子,甲醇比例和离子强度对保留时间的影响。实验测得吲哚生物碱在三种选定的硅胶和ODS柱上有相似的保留行为,其容... 在不同键合程度的ODS柱和硅胶柱上,以甲醇和磷酸盐缓冲液为移动相,研究了色谱分离吲哚生物碱的特性。具体考察了pH对容量因子,甲醇比例和离子强度对保留时间的影响。实验测得吲哚生物碱在三种选定的硅胶和ODS柱上有相似的保留行为,其容量因子都随pH的升高而增加,随甲醇比例和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ODS柱上难以分离的一些生物碱在硅胶柱上用含磷酸缓冲液的甲醇为移动相时能得到满意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硅胶柱 反相移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