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粉改性对环氧胶7-2312固化收缩及力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福礼 孙洲豪 +3 位作者 张国锐 张秀敏 夏焕雄 刘检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5-933,共9页
胶粘连接广泛应用于微小精密器件的装配环节,胶黏剂的固化收缩、松弛蠕变及热不匹配等产生的粘接应力是影响其产品精度及性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工程中常利用硅粉对胶黏剂进行改性处理,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的胶接装配,但缺乏对胶黏剂固... 胶粘连接广泛应用于微小精密器件的装配环节,胶黏剂的固化收缩、松弛蠕变及热不匹配等产生的粘接应力是影响其产品精度及性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工程中常利用硅粉对胶黏剂进行改性处理,以实现高精度、高稳定的胶接装配,但缺乏对胶黏剂固化收缩及力学特性等关键物性参数的量化表征,导致胶接装配应力分析缺乏关键参数.以某精密惯性器件用环氧胶7-2312为例,对胶黏剂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松弛模量、热膨胀系数以及固化收缩率进行了实验测定,并探讨了硅粉改性对7-2312环氧胶固化收缩及力学特性等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胶黏剂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松弛模量随硅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松弛模量变化率先减后增;胶黏剂松弛模量对环境温度的敏感程度随硅粉含量的增加先减后增;胶黏剂的热膨胀系数和固化收缩率随硅粉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胶 硅粉改性 松弛模量 固化收缩率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微米硅改性水凝胶的裂纹自愈合性能研究
2
作者 马梦阳 李庭 +3 位作者 王铁 龙勇 苏英 杨进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9,共12页
水泥基材料裂纹自愈合技术是实现工程材料及时与有效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采用纳微米硅粉对水凝胶进行复合改性以提升其裂纹自愈合能力,并采用气体渗透法探究不同裂缝宽度、水凝胶的类型、掺量和初始粒径等对裂纹愈合效果的影响规... 水泥基材料裂纹自愈合技术是实现工程材料及时与有效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采用纳微米硅粉对水凝胶进行复合改性以提升其裂纹自愈合能力,并采用气体渗透法探究不同裂缝宽度、水凝胶的类型、掺量和初始粒径等对裂纹愈合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纳微米硅粉明显提升了高吸水树脂(SAP)的吸水倍率,最高提升了189%,使开裂试样具有更低的气体渗透率,特别在宽度为0.3 mm宽裂纹条件下具有更明显的愈合封堵效果;对于宽度为0.1 mm的窄裂纹,水凝胶在1%低掺量条件下已具有较好的愈合效果,而对于宽度为0.3 mm宽裂纹,水凝胶仅在3%高掺量条件下具有较高愈合效率;含有较大初始粒径水凝胶的试样,气体渗透性均明显低于水凝胶粒径较小的试样,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水凝胶粒径有助于获得更好的裂纹愈合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微米硅粉改性 水凝胶 高吸水树脂 裂纹自愈合 水泥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硅粉表面处理对悬浮液体地膜流变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顺新 铁生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85-2890,共6页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微硅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微硅粉添加到液体地膜基料中,探究了硅烷改性微硅粉悬浮液体地膜在不同固含量、温度、偶联剂用量下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微硅粉悬浮液体地膜流变性得到...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微硅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微硅粉添加到液体地膜基料中,探究了硅烷改性微硅粉悬浮液体地膜在不同固含量、温度、偶联剂用量下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微硅粉悬浮液体地膜流变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悬浮液体地膜剪切变稀现象仍然存在,温度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不大。采用Casson模型拟合了悬浮体系的流变曲线,所得拟合参数与实验测定值吻合度较高,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量在1.5wt%左右时,液体地膜体系分散稳定性最佳。最后在振幅扫描下测定悬浮体系的粘弹性,结果表明剪切应变γ增加到6%~10%时,悬浮体系表现为固体性质,γ超过6%~10%时表现为液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偶联剂 改性 悬浮液体地膜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掺MGO-MSF的水泥基材料的阻尼特性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信刚 黄昱清 张晨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为探明混掺氧化石墨烯(MGO)和改性硅粉(MSF)对水泥基材料阻尼特性的作用机理,利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判断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采用强度试验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分别测试抗压强度和损耗因子,采用压汞仪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测试孔结构和微观... 为探明混掺氧化石墨烯(MGO)和改性硅粉(MSF)对水泥基材料阻尼特性的作用机理,利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判断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采用强度试验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分别测试抗压强度和损耗因子,采用压汞仪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测试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混掺MGO-MSF(B4)的抗压强度比单掺聚合物的水泥浆体(J1)的提高了25%~30%,而B4的损耗因子比J1的只降低了15%~20%。保持MGO∶MSF比例为1∶99时,随着掺合物总量(3%,5%,7%)增加,损耗因子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混掺MGO-MSF促进了水化反应,使得B4形成更多的C-S-H凝胶和凝胶孔,有利于提高强度,表现为抗压强度B4>J1;同时,J1中存在大量小毛细孔,增强了减振耗能作用,有利于提高损耗因子,表现为损耗因子J1>B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特性 多层氧化石墨烯(MGO) 改性(MSF) 孔结构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