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氯环硼氮烷改性聚碳硅烷的合成及陶瓷转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戈敏 沈志洵 +1 位作者 陈明伟 张伟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为研究三氯环硼氮烷(TCB)对聚碳硅烷(PCS)性能及陶瓷转化的影响,将一定量的TCB加入PCS中制备TCB改性PCS聚合物,分析了TCB与PCS的反应性及TCB用量对改性PCS结构、陶瓷收率、可加工性和SiC产物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 为研究三氯环硼氮烷(TCB)对聚碳硅烷(PCS)性能及陶瓷转化的影响,将一定量的TCB加入PCS中制备TCB改性PCS聚合物,分析了TCB与PCS的反应性及TCB用量对改性PCS结构、陶瓷收率、可加工性和SiC产物微结构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对相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CS中的Si-H键可部分地与TCB中的-Cl反应生成HCl;随着TCB质量分数的增加,PCS中Si—H键相对于Si-CH3的浓度比呈下降趋势.TCB的加入可显著提高PCS的陶瓷收率,TCB质量分数大于8%时,陶瓷收率质量分数约增加10%.TCB质量分数为5%~8%时,可在提高PCS收率的同时使其保持较好的可加工性能,TCB质量分数大于8%时,可加工性能变差.B、N的引入对SiC的微结构有影响:在氩气保护下,经1000℃热处理时,TCB的加入促进SiC晶粒的生长;经1400℃热处理时,TCB的加入抑制SiC晶粒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环 陶瓷收率 可加工性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聚硼硅氮烷的陶瓷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斌 张长瑞 +2 位作者 曹峰 王思青 姜勇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合成了新型的陶瓷先驱体混杂聚硼硅氮烷(H-PBSZ),分析了其结构,并采用TG-DTA、FT-IR、XRD以及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BSZ结构中含有B-N、Si-N、B-H、N-H、Si-H等化学键,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含氢键逐渐减少直... 合成了新型的陶瓷先驱体混杂聚硼硅氮烷(H-PBSZ),分析了其结构,并采用TG-DTA、FT-IR、XRD以及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BSZ结构中含有B-N、Si-N、B-H、N-H、Si-H等化学键,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含氢键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得到BN和Si_3N_4的混合物.在裂解过程中,失重主要发生在100~400℃之间,陶瓷产率约为83wt%.裂解产物的结晶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800℃的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形态,微观形貌主要以球形颗粒为主;1600℃的产物则已经晶化,可以观察到层片状结构的h-BN及少量的α-Si_3N_4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氯硅烷合成陶瓷前驱体聚硼硅氮烷的研究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亚静 李婧 +1 位作者 刘洪丽 张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1-2704,2715,共5页
聚硼硅氮烷高温裂解可制备性能优异的Si BCN陶瓷。随着Si BCN陶瓷的广泛研究和使用,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聚硼硅氮烷的合成和性能。本文以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合成出聚硼硅氮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FT-IR分析确定了N-... 聚硼硅氮烷高温裂解可制备性能优异的Si BCN陶瓷。随着Si BCN陶瓷的广泛研究和使用,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聚硼硅氮烷的合成和性能。本文以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合成出聚硼硅氮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FT-IR分析确定了N-H、C-H、Si-C、C-B-C键的存在,但Si-N键的FT-IR谱峰由于与Si-C键重叠,在FT-IR谱图中难以体现,但在29Si-NMR谱中得到证实。对聚硼硅氮烷的NMR分析发现CHCBSi基团的对称性较差,发生横向弛豫,使对应的13C-NMR谱的谱峰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NMR 陶瓷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填料对聚硼硅氮烷制备不锈钢陶瓷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雪莲 刘洪丽 +3 位作者 扈世有 韩立 李国遵 邱柏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8-551,共4页
采用陶瓷先驱体聚合物聚硼硅氮烷(PBSZ)为原料,并加入B4C粉填料以及Al粉活性填料,制备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的陶瓷涂层。研究了在氮气条件下所获得涂层的性能和微观形貌以及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利用TG-DTA、XRD分析了先驱体的裂解过程及... 采用陶瓷先驱体聚合物聚硼硅氮烷(PBSZ)为原料,并加入B4C粉填料以及Al粉活性填料,制备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的陶瓷涂层。研究了在氮气条件下所获得涂层的性能和微观形貌以及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利用TG-DTA、XRD分析了先驱体的裂解过程及产物物相,并用SEM对涂层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粉的加入,促进了聚硼硅氮烷的裂解,减少了涂层的体积收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粘结强度。在1000℃氮气条件下,涂层材料主要为Al4C3,AlN,SiC,B4C,Al等相。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陶瓷涂层韧性良好,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微观研究表明,陶瓷涂层最佳厚度约为50μm,涂层表面均匀、致密,与不锈钢基体之间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涂层 纳米铝粉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碳硅烷的掺硼改性与陶瓷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佩 杨乐 +2 位作者 徐敏珊 闵浩 余兆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二甲基胺硼烷(DMAB)与烯丙基超支化聚碳硅烷(AHPCS)反应合成含硼聚碳硅烷先驱体,后经170℃热交联及高温裂解制备出碳化硅陶瓷。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上述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MAB中的... 通过二甲基胺硼烷(DMAB)与烯丙基超支化聚碳硅烷(AHPCS)反应合成含硼聚碳硅烷先驱体,后经170℃热交联及高温裂解制备出碳化硅陶瓷。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上述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MAB中的B—H键可分别与AHPCS中的CC键及Si—H键发生硼氢化反应和脱氢偶合反应,从而促进AHPCS的热交联,并显著提高陶瓷产率。此外,硼的引入还可有效抑制β-SiC在高温下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胺 烯丙基超支化聚 先驱体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端炔基聚碳硅氮烷的合成、耐热及陶瓷化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晨晨 宋宁 +1 位作者 倪礼忠 鲍潮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3-598,711,共7页
采用对苯二胺分别与甲基氢二氯硅烷(MeHSiCl2)或二甲基二氯硅烷(Me2SiCl2)胺解,以间氨基苯乙炔(APA)封端,制备含端炔基聚碳硅氮烷PCSN-A和PCSN-B。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DSC研究了聚合物固化行为,采用TGA和XRD对其固化物的耐... 采用对苯二胺分别与甲基氢二氯硅烷(MeHSiCl2)或二甲基二氯硅烷(Me2SiCl2)胺解,以间氨基苯乙炔(APA)封端,制备含端炔基聚碳硅氮烷PCSN-A和PCSN-B。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DSC研究了聚合物固化行为,采用TGA和XRD对其固化物的耐热性能和陶瓷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SN-A由于结构内含有硅氢键(Si—H),Si—H键可参与固化,提高交联密度,其固化物具有优异于PCSN-B的耐热性能和陶瓷化性能,氮气下失重5%的温度(Td5)为564℃。氩气下1 450℃裂解的陶瓷化率为78.4%,得到β-SiC,α-SiC和α-Si3N4陶瓷,聚碳硅氮烷可用作耐高温树脂基体和陶瓷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端炔基聚 固化 耐热性能 陶瓷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乙炔改性硅硼碳氮前驱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怀荣 葛凯凯 +2 位作者 韩伟健 赵京波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2,共4页
以聚硅乙炔(PMSA)为交联剂,改性硅硼碳氮(SiBCN)陶瓷前驱体,对前驱体的合成与裂解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前驱体陶瓷产率高(>80wt%),并且陶瓷产物致密、抗氧化性能优良。采用FT-IR对改性前驱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TGA、XRD、... 以聚硅乙炔(PMSA)为交联剂,改性硅硼碳氮(SiBCN)陶瓷前驱体,对前驱体的合成与裂解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前驱体陶瓷产率高(>80wt%),并且陶瓷产物致密、抗氧化性能优良。采用FT-IR对改性前驱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TGA、XRD、马弗炉煅烧等方法对改性前驱体固化行为及其裂解产物的高温稳定性能、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MSA与SiBCN前驱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低温下PMSA中的C≡C即可与SiBCN前驱体中的硅氢键发生加成反应,得到致密的块体材料,并显著提高前驱体的陶瓷产率,最高可达84.85%。空气气氛TGA和马弗炉煅烧实验表明裂解产物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陶瓷前驱体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聚硅硼氮烷的合成与表征?
8
作者 彭帅 刘勇 +4 位作者 崔永杰 张晨宇 常雪峰 韩克清 余木火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3-488,共6页
以四氯化硅、三氯化硼、甲胺为原料,使用共缩聚方法制备了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聚硅硼氮烷。采用FT-IR、NMR、GC-MS和TG分析等,对聚硅硼氮烷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机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该聚硅硼氮烷前驱体的骨架结构由Si-N-B和B-... 以四氯化硅、三氯化硼、甲胺为原料,使用共缩聚方法制备了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聚硅硼氮烷。采用FT-IR、NMR、GC-MS和TG分析等,对聚硅硼氮烷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机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该聚硅硼氮烷前驱体的骨架结构由Si-N-B和B-N六元环结构组成,C则主要以N-CH_3和NH-CH_3结构存在。合成得到的前驱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耐水解性能和可纺性,在105℃的N_2气氛下,经熔融纺丝可得直径约为25μm的前驱体原丝,在N_2气氛中1 000℃时陶瓷产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转化法 高温陶瓷 SiBNC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锂取代反应合成聚锆硼硅氮烷和热解制备陶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思惠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7-1040,共4页
采用前驱体分子结构设计的方法,通过氨解、硼氢化反应制备聚硼硅氮烷(PBSZ)。以氯化锆为锆源,通过锆/锂取代反应将锆原子引入PBSZ中,合成聚锆硼硅氮烷(PZrBSZ),在氩气保护下1100℃热解制备含锆硅硼碳氮(SiZrBCN)陶瓷。研究了锆/锂取代... 采用前驱体分子结构设计的方法,通过氨解、硼氢化反应制备聚硼硅氮烷(PBSZ)。以氯化锆为锆源,通过锆/锂取代反应将锆原子引入PBSZ中,合成聚锆硼硅氮烷(PZrBSZ),在氩气保护下1100℃热解制备含锆硅硼碳氮(SiZrBCN)陶瓷。研究了锆/锂取代反应的特征、PZrBSZ的形成过程,表征了PZrBSZ的化学结构。采用红外光谱分析PBSZ和PZrBSZ,对比发现PZrBSZ在584和917 cm-1处出现特征峰,推测分别对应为Zr—N和Si—N—Zr的特征峰,表明通过锆/锂取代反应已成功将Zr原子引入到前驱体分子中。通过扫描电镜观察PZrBSZ在氩气中热解制得的SiZrBCN,发现其断面虽有气孔但局部致密,这表明PZrBSZ热解可制备SiZrBCN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陶瓷 氨解 氢化 陶瓷 金属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长伟 王驰原 +1 位作者 龙鑫 王小宙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65,共26页
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FRCMC)的制备、元素组成与微结构调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具有多元素含量可调、化学键合结构可控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结构特征和特殊性能的... 先驱体转化法是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FRCMC)的制备、元素组成与微结构调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具有多元素含量可调、化学键合结构可控的特点,构建了不同结构特征和特殊性能的陶瓷材料。近几年,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与制备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了2016年至今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先驱体转化SiBCN陶瓷的主要特点,然后以先驱体转化陶瓷产物的典型特点为分类依据,分别从SiBCN陶瓷先驱体及其陶瓷产物、连续SiBCN陶瓷纤维、SiBCN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化SiBCN陶瓷4个方面综述了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任务,期望为SiBCN陶瓷研制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先进陶瓷材料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陶瓷 陶瓷(sibcn) 陶瓷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 功能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硼硅氮烷的合成及其热解产物的组成及结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云 王军 +2 位作者 李效东 李文华 王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530,共6页
以甲基氢二氯硅烷、三氯化硼、六甲基二硅氮烷为起始原料,采用共缩合原理合成了聚硼硅氮烷(PBSZ)先驱体,将PBSZ分别在N_2和NH_3/N_2气氛中高温热解得到SiBNC陶瓷.利用元素分析、XPS、NMR、FT-IR、XRD等分析手段对PBSZ及其陶瓷产物的组... 以甲基氢二氯硅烷、三氯化硼、六甲基二硅氮烷为起始原料,采用共缩合原理合成了聚硼硅氮烷(PBSZ)先驱体,将PBSZ分别在N_2和NH_3/N_2气氛中高温热解得到SiBNC陶瓷.利用元素分析、XPS、NMR、FT-IR、XRD等分析手段对PBSZ及其陶瓷产物的组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先驱体的结构骨架为-Si-N-B-,其中B、N以硼氮六环的形式存在,C以Si-CH_3形式存在.1000℃时两种气氛中陶瓷产率分别为63wt%和61wt%,1500~1850℃之间失重分别为3.8wt%和10.0wt%.所得陶瓷的主要相组成均为Si_3N_4、BN和SiC,并且均能在1700℃以上保持非晶,在1850℃时部分结晶.N_2中热解产物比NH_3/N_2中热解产物有更好的稳定性,更不易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NC陶瓷 先驱体转化法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硅烷、聚硅氮烷纤维电子束辐射交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永才 楚增勇 +1 位作者 许云书 傅依备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9期32-35,共4页
研究了聚碳硅烷(PCS) 纤维和聚硅氮烷(PSZ) 纤维电子束辐射交联的交联效果, 分析了交联机理并提出了两种不同先驱体辐射交联的差异所在。结果表明, PSZ的不熔化剂量比PCS低得多,但陶瓷产率不如PCS提高得快;与P... 研究了聚碳硅烷(PCS) 纤维和聚硅氮烷(PSZ) 纤维电子束辐射交联的交联效果, 分析了交联机理并提出了两种不同先驱体辐射交联的差异所在。结果表明, PSZ的不熔化剂量比PCS低得多,但陶瓷产率不如PCS提高得快;与PCS相比,PSZ因含有大量活泼的NH键, 易于辐照交联不熔化, 但也易于热分解, 失重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交联 陶瓷纤维 PCS P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硅氮硼烷前驱体纤维的不熔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彬彬 王会峰 +2 位作者 胡建建 韩克清 余木火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37,共4页
对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纤维共聚硅氮硼烷(Co-PBSZ)纤维进行了不熔化处理的研究,选取310℃下,在氨气气氛中恒温不同时间,得到不同不熔化程度的纤维。采用索氏萃取法、FTIR、EA、单丝强力测试和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不熔化处... 对SiBN(C)陶瓷纤维前驱体纤维共聚硅氮硼烷(Co-PBSZ)纤维进行了不熔化处理的研究,选取310℃下,在氨气气氛中恒温不同时间,得到不同不熔化程度的纤维。采用索氏萃取法、FTIR、EA、单丝强力测试和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不熔化处理,Co-PBSZ纤维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不熔化时间的延长,不熔化程度增大,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大,不熔化纤维仍然保持纤维的形状且结构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前驱体纤维 不熔化处理 SiBN(C)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秀军 张宗波 +2 位作者 曾凡 李永明 徐彩虹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自制的聚硼硅氮烷(P-SiBCN)为基体聚合物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技术(PIP)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强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经8次浸渍-裂解,所得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为334 MPa,800℃/氩气条件下弯曲强度367 MPa... 以自制的聚硼硅氮烷(P-SiBCN)为基体聚合物利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技术(PIP)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强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经8次浸渍-裂解,所得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为334 MPa,800℃/氩气条件下弯曲强度367 MPa。该复合材料未经抗氧化防护处理情况下,800℃静态空气中氧化3 h后,强度保留率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浸渍裂解技术 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成型工艺对C_f/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伟 曹腊梅 +2 位作者 王岭 徐彩虹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采用流变仪研究了聚硼硅氮烷作为RTM树脂的成型工艺性能,进而采用RTM工艺成型出复合材料坯体,再经过重复的浸渍-常压裂解工艺制备了Cf/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RTM成型缺陷对复合材料的厚度、密度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 采用流变仪研究了聚硼硅氮烷作为RTM树脂的成型工艺性能,进而采用RTM工艺成型出复合材料坯体,再经过重复的浸渍-常压裂解工艺制备了Cf/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RTM成型缺陷对复合材料的厚度、密度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硼硅氮烷完全满足RTM成型工艺对流变性能的要求;RTM成型缺陷会进一步加剧复合材料的膨胀,使复合材料的厚度明显增大;同时会降低浸渍裂解前期复合材料的密度;最终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模量均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 sibcn陶瓷 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CN陶瓷前驱体高温裂解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亚静 张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SiBCN是目前重要的高温非晶材料之一。非晶结构表征是研究非晶材料形成过程的关键。采用固态NMR和FT-IR为主要的研究手段研究聚硅硼碳氮烷的热稳定性和SiBCN陶瓷前驱体高温裂解机理。研究表明,陶瓷化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 SiBCN是目前重要的高温非晶材料之一。非晶结构表征是研究非晶材料形成过程的关键。采用固态NMR和FT-IR为主要的研究手段研究聚硅硼碳氮烷的热稳定性和SiBCN陶瓷前驱体高温裂解机理。研究表明,陶瓷化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生引发剂,即聚合物前驱体中的叔碳脱氢转化成季碳自由基;第二阶段是链增长和链终止,季碳自由基首先攻击碳甲基,使甲基脱落生成新的自由基,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基还会攻击硅甲基,生成新的自由基。在生成新的自由基过程中使链增长。当自由基与自由基结合时,链终止;第三阶段是陶瓷化,通过脱氢将已经无机化的中间产物转化成陶瓷,形成无机三维连续非晶网络。第一、二阶段属于有机转变,第三阶段属于无机转变。当转化成陶瓷时,陶瓷内只含有Si、B、C和N四种元素,端基完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R FT-IR sib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聚合物陶瓷前驱体作为连接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伟 罗永明 徐彩虹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概述了近年来硅基聚合物陶瓷前驱体作为连接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其连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陶瓷前驱体 连接剂 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陶瓷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邵长伟 龙鑫 +1 位作者 张帅 王兵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5期90-101,共12页
以氧化铝纤维为代表的氧化物纤维和以碳化硅纤维为代表的碳化物纤维已被广为研究和应用,而氮化物陶瓷纤维(本文指由含氮共价键构成的、连续的细直径非氧化物陶瓷纤维)尚未得到广泛认识。氮化物陶瓷纤维不仅具有连续陶瓷纤维的结构承载作... 以氧化铝纤维为代表的氧化物纤维和以碳化硅纤维为代表的碳化物纤维已被广为研究和应用,而氮化物陶瓷纤维(本文指由含氮共价键构成的、连续的细直径非氧化物陶瓷纤维)尚未得到广泛认识。氮化物陶瓷纤维不仅具有连续陶瓷纤维的结构承载作用,而且还具有大范围可调控的介电性能,在航空航天装备上有重要应用领域和广阔发展空间。简述了国内外氮化物陶瓷纤维的发展历史和功能特性,重点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以及国内其他科研单位在系列化氮化物陶瓷纤维的研究进展,主要涵盖了氮化硅(Si3N4)、硅碳氮(SiCN)和硅硼氮(SiBN)等陶瓷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旨在推动结构功能一体化氮化物陶瓷纤维的研制和应用,吸引产学研的广泛力量共同支持连续陶瓷纤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纤维 化物陶瓷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碳化硅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19
作者 李佑稷 曹峰 +1 位作者 余煜玺 李效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31-733,共3页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precursor for SiC was improved. Polyborazine-polymethylsilane(PBN-PMS) was obtained by reaction of PMS with 1%(mass fraction) PBN; and then soluble polymeric precursor PBN-PCS-PMS was prepar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precursor for SiC was improved. Polyborazine-polymethylsilane(PBN-PMS) was obtained by reaction of PMS with 1%(mass fraction) PBN; and then soluble polymeric precursor PBN-PCS-PMS was prepared by hybridization of the PBN-PMS with a suitable amount of PCS(polycarbosilane). Silicon carbide material was obtained by pyrolysis of the PBN-PCS-PMS in inert atmosphere at 1 400 ℃. XRD, elemental analysis, 29Si and 13C MAS NMR indicated it is a near-stoichiometric β-SiC when the mass ratio of PCS to PBN-PMS is 0.2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 聚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硼含量的SiC陶瓷先驱体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旖华 王浩 邵长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5-2420,共6页
采用经典硼氢化反应,通过硼烷二级硫醚(BH3·SMe2)与二甲基二乙烯基硅烷(DVS)反应,合成了聚硼碳硅烷(PBCS)陶瓷先驱体,PBCS在氮气中经高温裂解得到了高硼含量的SiC陶瓷.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热重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采用经典硼氢化反应,通过硼烷二级硫醚(BH3·SMe2)与二甲基二乙烯基硅烷(DVS)反应,合成了聚硼碳硅烷(PBCS)陶瓷先驱体,PBCS在氮气中经高温裂解得到了高硼含量的SiC陶瓷.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热重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的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结构中含有B—C,Si—C和C—H键,在1000℃氮气气氛中,其陶瓷产率在50%以上.陶瓷产物在1100℃以无定形态存在,硼含量高达6.46%,在1300℃时出现明显结晶,形成B2O3,C和β-SiC三相组成的多元复相陶瓷,在1500℃以下陶瓷产物表面光滑,结构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反应 裂解 先驱体转化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