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接枝热水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忠明 张雁 +2 位作者 杨鸣波 冯建民 黄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 为引发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DBTL) 为催化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硅烷( VTES) 与聚乙烯(PE) 共混物的接枝反应,以及通过热水交联获得硅烷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研究了不同牌号... 本文介绍了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 为引发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DBTL) 为催化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硅烷( VTES) 与聚乙烯(PE) 共混物的接枝反应,以及通过热水交联获得硅烷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研究了不同牌号聚乙烯的选取,正交实验优化配方以及热水交联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进行硅烷接枝交联,可获得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交联PE 共混物;正交实验获得DCP、VTES 及DBTL 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 .10 份、2 .5 份、0 .15 份;热水交联的合适时间约为12 小时,在此之前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及凝胶率随交联时间而升高,断裂伸长率随时间而降低,此后,几者均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 热水交联 聚乙烯 共混物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硅烷接枝交联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淑静 宋国君 +2 位作者 赵云国 谷正 杨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7-41,共5页
采用反应挤出法一步实现聚丙烯(PP)的硅烷接枝和交联改性,制备出了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高熔体强度PP。通过改性前后红外光谱、熔体流动性能、凝胶含量、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变化考察了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法... 采用反应挤出法一步实现聚丙烯(PP)的硅烷接枝和交联改性,制备出了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高熔体强度PP。通过改性前后红外光谱、熔体流动性能、凝胶含量、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变化考察了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后 PP 大分子中引入了硅烷接枝交联结构,使熔体强度、熔体黏度提高,熔体流动速率显著降低,并且体系中出现了高达48%的凝胶;交联结构的引入使 PP 的结晶速率减缓;改性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而发泡性能大大改善,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泡沫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硅烷接枝交联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接枝交联法制备发泡用高熔体粘度聚丙烯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淑静 宋国君 杨超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95-97,108,共4页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烃类为接枝助剂,并加入交联催化剂,通过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一步实现共聚型聚丙烯的接枝和交联;制备出了可用于发泡的高熔体粘度聚丙烯。通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凝胶含量的变化,研...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烃类为接枝助剂,并加入交联催化剂,通过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一步实现共聚型聚丙烯的接枝和交联;制备出了可用于发泡的高熔体粘度聚丙烯。通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试剂体系对接枝交联改性的作用。结果显示,改性后PP的MFR可降低至0.1 g/ 10min以下,凝胶含量可高达48%以上,体系中各组分都显著影响改性材料熔体的流动性和凝胶含量,缺一不可。随引发剂和硅烷单体含量的增加,体系熔体流动性逐渐降低,凝胶含量增加。而硅烷单体与接枝助剂的最佳量之比为1 :1。通过PP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对比研究表明,接枝和交联使改性后PP的耐热性、抗冲击性、拉伸性能均有所改善;而且用改性PP发泡可以获得泡孔均匀、细密,且具有独立泡孔的高质量泡沫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硅烷接枝交联 高熔体粘度聚丙烯 泡沫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预交联剂对硅烷接枝聚乙烯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家玉 牛鹏飞 +3 位作者 蒋世俊 张尔梅 王孝军 杨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7,共4页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6101与218W为基体,将不饱和硅烷接枝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链上,并通过加入苯乙烯及已内酰胺来考察两种抗预交联剂对不饱和硅烷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推测了以上两种抗预交联剂参与反应的机理...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6101与218W为基体,将不饱和硅烷接枝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链上,并通过加入苯乙烯及已内酰胺来考察两种抗预交联剂对不饱和硅烷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推测了以上两种抗预交联剂参与反应的机理,利用动态频率扫描研究了不同配方体系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抗预交联剂均有一定的阻聚作用,其中聚苯乙烯的效果更明显。根据对各体系的反应机理讨论可知,苯乙烯中的共轭作用对硅烷接枝聚乙烯稳定性的影响更明显。对各体系的流变测试结果也验证了以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硅烷接枝 抗预交联剂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化剂对硅烷接枝LLDPE水解交联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龚跃武 朱家玉 +3 位作者 张尔梅 王孝军 杨其 杨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1,共4页
以硅烷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体,通过考察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辛酸亚锡、有机钛螯合物(ZL-928)三种不同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水解交联时间对交联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凝胶率、热延伸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来研究不同催化剂... 以硅烷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体,通过考察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辛酸亚锡、有机钛螯合物(ZL-928)三种不同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水解交联时间对交联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凝胶率、热延伸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来研究不同催化剂对体系水解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长而增加,当其用量增加到1.6 g后,凝胶率不再有明显变化。交联后基体的凝胶率、热延伸和力学性能随水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一定时间之后增加趋势变缓。同时综合比较不同催化剂体系的的凝胶率、热延伸和力学性能发现,三种催化剂催化效率:辛酸亚锡>DBTDL>ZL-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硅烷接枝 催化剂 水解交联反应 凝胶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水剂对硅烷接枝聚乙烯交联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邬润德 赖有根 +2 位作者 何军利 孙胜霞 童筱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9-72,共4页
采用 HAAKE 流变仪作为反应器,将不饱和硅烷熔融接枝到低密度聚乙烯(PE-LD),然后将产水剂加入该体系,对流变转矩的变化规律作了详细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硅烷用量一定,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在0.005质量份时,熔体的扭矩随时间... 采用 HAAKE 流变仪作为反应器,将不饱和硅烷熔融接枝到低密度聚乙烯(PE-LD),然后将产水剂加入该体系,对流变转矩的变化规律作了详细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硅烷用量一定,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在0.005质量份时,熔体的扭矩随时间增长缓慢;当 DCP 含量大于0.015质量份时,熔体的扭矩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随着 DCP 含量的提高,扭矩增大,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提前;某些产水剂加入后,熔体的扭矩增长很快,特别是加入磷酸二氢钠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干胶粉产水剂,PE-LD 熔体扭矩均增加了一倍多,凝胶含量测定数据佐证了产水剂可以明显地提高聚乙烯的交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 交联聚乙烯 流变转矩 产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接枝聚乙烯反应的DSC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南飚 沈经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2-65,共4页
用DSC方法研究了HDPE、LLDPE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或 2 ,5 -二甲基 -2 ,5 -二 (叔丁过氧基 ) -3 -己炔 (DMTBH)引发下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VTEOS)或乙烯基三甲氧基 (VTMOS)硅烷的接枝反应 ,着重考察了引发剂品种、硅烷用量对接枝反... 用DSC方法研究了HDPE、LLDPE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或 2 ,5 -二甲基 -2 ,5 -二 (叔丁过氧基 ) -3 -己炔 (DMTBH)引发下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VTEOS)或乙烯基三甲氧基 (VTMOS)硅烷的接枝反应 ,着重考察了引发剂品种、硅烷用量对接枝反应程度 (以反应热表示 )的影响 ,所得结果可以为从配方上控制接枝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 聚乙烯 DSC测试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接枝聚丙烯对GMT-PP的增容作用及增容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学习 戴干策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3-46,共4页
为了获得高刚性和高韧性的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首先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对GMT-PP的增容作用及增容机理。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低于20%的PP-g-Si,可以提高GMT-PP的拉伸和弯曲性能,而冲击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为了获得高刚性和高韧性的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首先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对GMT-PP的增容作用及增容机理。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低于20%的PP-g-Si,可以提高GMT-PP的拉伸和弯曲性能,而冲击强度几乎没有变化;PP-g-Si对GMT-PP的增容机理为PP-g-Si的甲硅烷基氧与结合在玻璃纤维上的氨基硅烷的氨基相互吸附形成了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聚丙烯 玻璃纤维毡 增容作用 增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硅烷接枝交联改性均聚型聚丙烯的研究
9
作者 杨淑静 宋国君 +3 位作者 赵云国 江峰 杨超 谷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反应挤出法一步实现均聚型聚丙烯的硅烷接枝和交联,制备出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通过熔体强度、熔体黏度测试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试剂体系对接枝交联改性的作用。结果显示,改性PP的MFR可... 通过反应挤出法一步实现均聚型聚丙烯的硅烷接枝和交联,制备出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通过熔体强度、熔体黏度测试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试剂体系对接枝交联改性的作用。结果显示,改性PP的MFR可降低至0.5g/10min以下,熔体强度提高4.1倍,熔体剪切黏度提高1.707倍;加入的助剂体系中的各个组分都是有效和必要的,而且体系各个组分之间有相互协同作用;改性配方中各个组分的用量比显著影响改性PP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凝胶含量,当引发剂、接枝单体、接枝助剂的用量比为(0.36~0.54):1:0.38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硅烷接枝交联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反应介质中椰壳活性炭接枝硅烷偶联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国瑞 项双龙 +1 位作者 姜宏 熊春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8-506,共9页
椰壳活性炭接枝含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对于固载生物酶、金属有机络合物及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反应介质对椰壳活性炭接枝硅烷偶联剂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将椰壳活性炭经硝酸氧化后,在4种不同极性和介电常数的反应介质... 椰壳活性炭接枝含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对于固载生物酶、金属有机络合物及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反应介质对椰壳活性炭接枝硅烷偶联剂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将椰壳活性炭经硝酸氧化后,在4种不同极性和介电常数的反应介质中接枝硅烷偶联剂。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经硝酸氧化可提高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硝酸浓度为20wt%时,活性炭表面酚羟基含量达到0.329 mmol/g,酚羟基/羧基酯基比达到最大值1.259;通过FT-IR、XPS及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接枝硅烷偶联剂后的样品,结果表明,非极性反应介质中硅烷接枝效果优于极性反应介质,介电常数小也有利于硅烷化。在非极性甲苯中,硅烷偶联剂3-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氯苄基三氯硅烷在氧化后椰壳活性炭上的接枝量分别为42.3%、45.2%、23.0%,说明介电常数较小的非极性反应介质甲苯为硅烷偶联反应的最佳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活性炭 酚羟基 硅烷接枝 反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对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亚杰 单毓玲 +1 位作者 张文龙 秦久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共4页
利用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作为引发剂,与氧化锌以及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一定比例配合,制备了硅烷自交联聚乙烯。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产物,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和工艺。探讨了ZnO、引发剂的含量、加工温度对体系的接枝率、结晶度、凝胶... 利用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作为引发剂,与氧化锌以及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一定比例配合,制备了硅烷自交联聚乙烯。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产物,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和工艺。探讨了ZnO、引发剂的含量、加工温度对体系的接枝率、结晶度、凝胶含量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接枝率与凝胶含量均降低,结晶度增大,材料的力学性能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随着ZnO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接枝率和凝胶含量以及力学性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温度为170℃,PV和ZnO含量为0.25份时,材料的结晶度最低,接枝率和凝胶含量最高,拉伸强度最高,为22.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 硅烷接枝聚乙烯 氧化锌 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 产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秉志 朱宝森 《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硅烷对聚乙烯的交联技术,开发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
关键词 硅烷接枝 交联聚乙烯 电缆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发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淑静 宋国君 +2 位作者 佘希林 谷正 杨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3-38,共6页
通过反应挤出法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接枝交联改性获得高熔体强度PP(HMSPP),并对HMSPP的发泡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SPP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可以制备出高质量泡沫材料;随着HMSPP的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泡沫材料... 通过反应挤出法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接枝交联改性获得高熔体强度PP(HMSPP),并对HMSPP的发泡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SPP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可以制备出高质量泡沫材料;随着HMSPP的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泡沫材料的密度和泡孔平均直径降低;随着HMSPP用量减少,HMSPP/PP泡沫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增加;发泡条件对泡沫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发泡温度为185~190℃,螺杆转速为40~100r/min;随着口模厚度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增加,材料密度下降,而材料内外层泡孔直径不均匀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交联 反应挤出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发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Si与PP-g-MAH对PP/GF的增容机理比较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学习 戴干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作为PP/GF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的影响,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增容机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g-Si的增容机理为PP-g-Si的甲硅烷基氧与玻纤表面氨基硅烷的氨基相互吸...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作为PP/GF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的影响,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增容机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g-Si的增容机理为PP-g-Si的甲硅烷基氧与玻纤表面氨基硅烷的氨基相互吸附生成了氢键,而PP-g-MAH的增容机理为PP-g-MAH的酸酐基团与氨基硅烷的氨基发生了化学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聚丙烯 马来酸酐聚丙烯 聚丙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Si与KH550对聚丙烯/滑石粉体系的增容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仇武林 麦堪成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硅烷接枝聚丙烯 (PP- g- Si)对聚丙烯 /滑石粉 (PP/ Ta)混合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可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占复合材料总质量 3.5 %的 PP- g- Si(相当于含硅烷 0 .2 % )对 PP/ Ta体系的增容效果与含 0 .8% (质量分数 )的 KH5... :硅烷接枝聚丙烯 (PP- g- Si)对聚丙烯 /滑石粉 (PP/ Ta)混合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可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占复合材料总质量 3.5 %的 PP- g- Si(相当于含硅烷 0 .2 % )对 PP/ Ta体系的增容效果与含 0 .8% (质量分数 )的 KH5 5 0的增容效果相当。 KH5 5 0对复合材料中聚丙烯 (PP)的结晶熔融行为基本上无影响 ,而 PP- g- Si能进一步使材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滑石粉 硅烷接枝 增容 无机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Si对PP/木粉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圣飞 赵敏 +1 位作者 陈祥星 张冲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硅烷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g-Si)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PP)/POE-g-Si/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POE-g-Si对PP/木粉复合材料的晶态结构、界面相容性、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加入POE-g-Si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PP... 以硅烷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g-Si)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PP)/POE-g-Si/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POE-g-Si对PP/木粉复合材料的晶态结构、界面相容性、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加入POE-g-Si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PP中β晶型消失,结晶度由71.50%降至61.91%,木粉与基体界面处出现横晶;α,β转变峰均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抗冲击性能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木粉 硅烷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 晶态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Si对PP/GF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学习 戴干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47,共4页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 (PP g Si) ,研究了PP g Si作为聚丙烯 /玻纤 (PP/GF)复合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PP g MAH)的增容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PP g Si对PP/GF体系有增容作用 ,不仅...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 (PP g Si) ,研究了PP g Si作为聚丙烯 /玻纤 (PP/GF)复合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PP g MAH)的增容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PP g Si对PP/GF体系有增容作用 ,不仅可以改善PP/GF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 ,而且可以改善其韧性。硅烷接枝聚丙烯可以降低PP/GF复合体系的最大扭矩。玻纤的加入可以提高聚丙烯的热变形温度 ,硅烷接枝聚丙烯对PP/GF复合体系的热变形温度有稍微改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玻纤与基体间具有强有力的界面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聚丙烯 聚丙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时间对木粉/PP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圣飞 陈祥星 +1 位作者 赵敏 李慧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66,107,共5页
以硅烷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Si)为增容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加工时间对木粉/POE-g-Si/PP复合材料晶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界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由于剪... 以硅烷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Si)为增容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加工时间对木粉/POE-g-Si/PP复合材料晶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界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由于剪切作用,处于界面处的相容剂POE-g-Si向PP基体树脂渗透,界面层厚度变小,且POE-g-Si粒径也随之变小,分布也更加均匀;而木粉/POE-g-Si/PP复合材料的晶态结构却无变化;同时,木粉/POE-g-Si/PP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也随之增强,这主要取决于木粉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作用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硅烷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丙烯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Si对PP/GF的增容效果研究
19
作者 刘学习 戴干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1-53,共3页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作为PP/GF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增容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g-Si对PP/GF体系有增容作用,PP-g-Si不仅可以改善PP/GF复合... 制备了硅烷接枝聚丙烯(PP-g-Si),研究了PP-g-Si作为PP/GF体系的界面相容剂对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增容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g-Si对PP/GF体系有增容作用,PP-g-Si不仅可以改善PP/GF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而且可以改善PP/GF复合体系的韧性;PP-g-Si的增容效果优于PP-g-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聚丙烯 马来酸酐聚丙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增强耐高温聚乙烯电缆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甘泉 戚嵘嵘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45,共4页
将预先混合好固化剂的环氧树脂(EP)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均匀地加入到可水解交联的硅烷接枝聚乙烯(XPE)中,并采用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作为增容剂,制备了EP增强的XPE(XPE/EP)电缆材料。研究了EP的增强作用以及与XPE的相容性。结果表... 将预先混合好固化剂的环氧树脂(EP)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均匀地加入到可水解交联的硅烷接枝聚乙烯(XPE)中,并采用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作为增容剂,制备了EP增强的XPE(XPE/EP)电缆材料。研究了EP的增强作用以及与XPE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E-g-MAH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XPE/EP电缆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扩展其使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接枝聚乙烯 环氧树脂 动态固化 电缆材料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