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硅沉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肺部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航 赵聪聪 +3 位作者 唐小翠 杨思思 王娜 姚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分析小鼠硅沉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肺部菌群的变化。方法:将60只6周龄的SPF级C57BL/6N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SiO_(2)组,每组各30只,将50 mg/mL SiO_(2)悬液50μL(SiO_(2)组)或无菌生理盐水50μL(对照组)注入小鼠咽部。分别于染毒后第7... 目的:分析小鼠硅沉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肺部菌群的变化。方法:将60只6周龄的SPF级C57BL/6N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SiO_(2)组,每组各30只,将50 mg/mL SiO_(2)悬液50μL(SiO_(2)组)或无菌生理盐水50μL(对照组)注入小鼠咽部。分别于染毒后第7、28和56天处死小鼠,每组取4只小鼠肺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6、TNF-α、COL1A1和α-SMA mRNA的表达;收集余6只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16S rDNA测序法进行菌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时间进展,SiO_(2)组小鼠肺组织肺泡结构被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增加。第7、28、56天两组菌群α-多样性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KEGG和COG分析结果显示,优势菌群主要富集到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代谢通路。结论:硅沉着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着肺部菌群的失调,肺纤维化过程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的代谢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沉着病 肺纤维化 肺部菌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的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2
作者 杨思思 唐小翠 +2 位作者 赵晓航 王娜 姚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_(2)组,每组10只,SiO_(2)组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SiO_(2)悬液法构建硅沉着病模型。于第56天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6、... 目的:探讨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_(2)组,每组10只,SiO_(2)组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SiO_(2)悬液法构建硅沉着病模型。于第56天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α-SMA、COL1A1和TGF-β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收集肺泡灌洗液和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检测肺部和肠道菌群的丰度和α多样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O_(2)组小鼠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COL1A1、TGF-β、α-SMA mRNA表达水平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存在共同的差异菌群且变化相反,α多样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O_(2)组小鼠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和阿克曼菌等在肠道减少而在肺部增加(P<0.05)。结论: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并影响硅沉着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沉着病 肺纤维化 肺部菌群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的硅沉着病发病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海斌 张林 +8 位作者 关毅 赵英政 李宁 刘楠 王永恒 周强 常美玉 吴卫东 姚三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2-787,共6页
目的:筛选硅沉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相关调控通路,探索硅沉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3例硅沉着病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空腹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差异表... 目的:筛选硅沉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相关调控通路,探索硅沉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3例硅沉着病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空腹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和可能信号通路,采用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中枢基因。选取常规体检的117名工人作为验证人群,分为健康对照组、接尘对照组和硅沉着病组,采用RT-qPCR技术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磷酸肌醇3-激酶(PI3K)、整合素β1(ITGβ1)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mRNA表达水平。结果:转录组数据分析检测到80813个mRNA;limma测试共获得19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87个表达上调,928个表达下调。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聚焦到3个中枢基因:PI3K、ITGβ1和ILK。基因集富集分析证实,PI3K、ITGβ1和ILK可能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参与硅沉着病发生发展。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接尘对照组和硅沉着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I3K、ITGβ1和ILK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硅沉着病组Ⅰ型胶原、PI3K、ITGβ1 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PI3K、ITGβ1和ILK基因可能通过JAK-STAT、Wnt和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参与硅沉着病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沉着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整合素Β1 整合素连接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沉着病患者和实验模型动物不同生物样本中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唐蒙 刘静 曾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9-724,共6页
硅沉着病(矽肺)是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O_(2))含量较高的粉尘(又称矽尘)导致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随着纤维化的发展逐渐损害肺功能。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硅沉着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在硅沉着病患者或实验动物... 硅沉着病(矽肺)是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O_(2))含量较高的粉尘(又称矽尘)导致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随着纤维化的发展逐渐损害肺功能。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硅沉着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在硅沉着病患者或实验动物模型的不同生物样本中存在许多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其对硅沉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重要诊断和治疗价值。本文对硅沉着病患者或实验模型动物的血液、尿液、肺组织、呼出气体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类型、潜在生物学意义、以及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为其可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和设定职业暴露限值提供新的方向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沉着病 SiO_(2)粉尘 氧化应激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治疗肺尘埃沉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晋 毛文君 +3 位作者 陆荣国 陈员 蒋华驰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398,共4页
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病)是世界上最严重且患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肺灌洗技术及肺移植。当前的药物治疗主要起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有效清除肺部粉尘。肺灌洗技术能清除部分肺部粉尘,但是存在远期效果不佳以... 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病)是世界上最严重且患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肺灌洗技术及肺移植。当前的药物治疗主要起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有效清除肺部粉尘。肺灌洗技术能清除部分肺部粉尘,但是存在远期效果不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肺移植治疗尘肺病的效果得到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肯定,但诸多因素限制了肺移植治疗尘肺病的发展。本文就尘肺病的概况、尘肺病的治疗、肺移植治疗尘肺病的问题与困境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尘埃沉着 硅沉着病 终末期肺 职业 肺移植 肺灌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