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高压流变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宾飞
柏浩
+4 位作者
李强
左家强
李爱山
李兆敏
王彦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压裂过程中CO_2压裂液的相态和流变特性复杂多变,CO_2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是压裂设计的基础。制备一种硅氧烷类增稠剂,测试其增稠性能,并通过改变增稠剂质量分数、温度、压力研究增稠后的CO_2压裂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8...
压裂过程中CO_2压裂液的相态和流变特性复杂多变,CO_2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是压裂设计的基础。制备一种硅氧烷类增稠剂,测试其增稠性能,并通过改变增稠剂质量分数、温度、压力研究增稠后的CO_2压裂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8~16 MPa条件下,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表现为典型的幂律流体特性;温度和压力对硅氧烷增稠的CO_2流变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降低,稠度系数与流变指数均减小,在30~40℃,CO_2由液态变为超临界状态,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大幅度下降;随着压力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表观黏度升高,稠度系数增大,流变指数减小,CO_2压裂液的非牛顿性增强,压力由8 MPa升高至16 MPa,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增大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液
高压流变性
硅氧烷增稠剂
流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CO_2压裂用增稠剂的增稠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李强
王彦玲
+3 位作者
李庆超
王福玲
原琳
柏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改善CO_2压裂液的黏度,需要加入适合该体系的增稠剂,笔者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五甲基二硅氧烷为支链添加剂,四甲基氢氧化铵与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支链聚硅氧烷CO_2增稠...
为了改善CO_2压裂液的黏度,需要加入适合该体系的增稠剂,笔者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五甲基二硅氧烷为支链添加剂,四甲基氢氧化铵与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支链聚硅氧烷CO_2增稠剂,并对该增稠剂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FT-IR)分析。此外,对加入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_2压裂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7%的加量下,加入相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CO_2压裂液的黏度为1.66mPa·s,而加入硅氧烷增稠剂CO_2压裂液的黏度为6.67 mPa·s,硅氧烷增稠剂增稠效果明显;CO_2压裂液的黏度随着增稠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改善,增稠剂的浓度在1%~3%时,随压力从8 MPa升高到14 MPa,含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_2压裂液黏度升高明显。然而,压裂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增大明显降低。新型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增稠效果明显优异,与国外产品的增黏效果相差较小。同时提出了聚硅氧烷对CO_2压裂液的增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液
硅氧烷增稠剂
增
稠
性能
油田开发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低渗储层CO_(2)增稠剂的静态悬砂性能及悬砂机理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沈子齐
王彦玲
+4 位作者
贾文峰
李强
姚奕明
蒋廷学
王海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合成了一类高效CO_(2)硅氧烷增稠剂NBC,以环己烷配制超临界CO_(2)压裂液体系,分析了硅氧烷增稠剂含量、体系温度、增稠剂侧链分数及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在CO_(2)压裂液的静态悬砂影响。实验表明,NBC含量2%、35℃、18 MPa和100 s^(-1),可...
合成了一类高效CO_(2)硅氧烷增稠剂NBC,以环己烷配制超临界CO_(2)压裂液体系,分析了硅氧烷增稠剂含量、体系温度、增稠剂侧链分数及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在CO_(2)压裂液的静态悬砂影响。实验表明,NBC含量2%、35℃、18 MPa和100 s^(-1),可使超临界CO_(2)压裂液黏度达1.22 mPa·s,远大于二甲基硅油PDMS增稠的CO_(2)压裂液的黏度0.53 mPa·s。NBC增稠剂含量、支链分数及较小支撑剂粒径利于提高CO_(2)压裂液的支撑剂颗粒悬砂,而静态悬砂随温度升高和支撑剂粒径增大而减弱,压裂液黏度和颗粒性质成为显著影响超临界CO_(2)压裂液静态悬砂的根本原因,并以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角度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液静态悬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
硅氧烷增稠剂
低渗页岩储层
静态悬砂
微观网格
分子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高压流变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宾飞
柏浩
李强
左家强
李爱山
李兆敏
王彦玲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26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7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5EL015)
文摘
压裂过程中CO_2压裂液的相态和流变特性复杂多变,CO_2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是压裂设计的基础。制备一种硅氧烷类增稠剂,测试其增稠性能,并通过改变增稠剂质量分数、温度、压力研究增稠后的CO_2压裂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8~16 MPa条件下,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表现为典型的幂律流体特性;温度和压力对硅氧烷增稠的CO_2流变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降低,稠度系数与流变指数均减小,在30~40℃,CO_2由液态变为超临界状态,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大幅度下降;随着压力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表观黏度升高,稠度系数增大,流变指数减小,CO_2压裂液的非牛顿性增强,压力由8 MPa升高至16 MPa,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增大62%。
关键词
CO2压裂液
高压流变性
硅氧烷增稠剂
流变参数
Keywords
CO2fracturing fluid
high pressure rheology
siloxane thickener
rheological parameters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CO_2压裂用增稠剂的增稠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李强
王彦玲
李庆超
王福玲
原琳
柏浩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出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相碳酸盐岩超深井工程关键技术"(2017ZX05005-00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致密油储层纳米磁流体压裂渗吸增油控水机理研究"(ZR2018MEE010)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改善CO_2压裂液的黏度,需要加入适合该体系的增稠剂,笔者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五甲基二硅氧烷为支链添加剂,四甲基氢氧化铵与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支链聚硅氧烷CO_2增稠剂,并对该增稠剂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FT-IR)分析。此外,对加入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_2压裂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7%的加量下,加入相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CO_2压裂液的黏度为1.66mPa·s,而加入硅氧烷增稠剂CO_2压裂液的黏度为6.67 mPa·s,硅氧烷增稠剂增稠效果明显;CO_2压裂液的黏度随着增稠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改善,增稠剂的浓度在1%~3%时,随压力从8 MPa升高到14 MPa,含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_2压裂液黏度升高明显。然而,压裂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增大明显降低。新型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增稠效果明显优异,与国外产品的增黏效果相差较小。同时提出了聚硅氧烷对CO_2压裂液的增稠机理。
关键词
Co2压裂液
硅氧烷增稠剂
增
稠
性能
油田开发
温室效应
Keywords
CO2 fracturing fluid
Siloxane viscosifier
Thickening performance
Oilfield development
Greenhouse effect
分类号
TE35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低渗储层CO_(2)增稠剂的静态悬砂性能及悬砂机理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沈子齐
王彦玲
贾文峰
李强
姚奕明
蒋廷学
王海涛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U1762212)。
文摘
合成了一类高效CO_(2)硅氧烷增稠剂NBC,以环己烷配制超临界CO_(2)压裂液体系,分析了硅氧烷增稠剂含量、体系温度、增稠剂侧链分数及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在CO_(2)压裂液的静态悬砂影响。实验表明,NBC含量2%、35℃、18 MPa和100 s^(-1),可使超临界CO_(2)压裂液黏度达1.22 mPa·s,远大于二甲基硅油PDMS增稠的CO_(2)压裂液的黏度0.53 mPa·s。NBC增稠剂含量、支链分数及较小支撑剂粒径利于提高CO_(2)压裂液的支撑剂颗粒悬砂,而静态悬砂随温度升高和支撑剂粒径增大而减弱,压裂液黏度和颗粒性质成为显著影响超临界CO_(2)压裂液静态悬砂的根本原因,并以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角度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液静态悬砂机理。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
硅氧烷增稠剂
低渗页岩储层
静态悬砂
微观网格
分子模拟技术
Keywords
CO_(2)fracturing technology
siloxane thickene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tatic suspended sand
microscopic mesh
molecular simul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Q264.14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高压流变性
李宾飞
柏浩
李强
左家强
李爱山
李兆敏
王彦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CO_2压裂用增稠剂的增稠性能及机理
李强
王彦玲
李庆超
王福玲
原琳
柏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低渗储层CO_(2)增稠剂的静态悬砂性能及悬砂机理分析
沈子齐
王彦玲
贾文峰
李强
姚奕明
蒋廷学
王海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