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溅射功率和掺杂氢对硅氢薄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隽 王亮 +2 位作者 祝柏林 范丽霞 从善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3-388,共6页
采用SEM和Raman谱对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硅氢薄膜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100~400W范围内溅射功率和氢气分压对硅氢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硅氢薄膜为致密的颗粒膜,添加氢气后,颗粒状的硅氢薄膜出现了粒径更为细小的纳... 采用SEM和Raman谱对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硅氢薄膜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100~400W范围内溅射功率和氢气分压对硅氢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硅氢薄膜为致密的颗粒膜,添加氢气后,颗粒状的硅氢薄膜出现了粒径更为细小的纳米级小颗粒亚结构;随着氢气分压的增加,其直径先增加后减小,平均直径在氢气分压为50%时达到最大;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硅氢薄膜的颗粒平均直径增加,当溅射功率达到400W时,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4nm。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硅氢薄膜为非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薄膜 溅射功率 颗粒直径 气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氢薄膜的制备和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静全 陈世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16-18,共3页
采用PECVD技术,以SiH4为反应源,在不同基片温度和射频功率下制备硅薄膜。对硅薄膜进行了XRD、IR、Raman分析。研究沉积参量对膜晶化过程的影响,对沉积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薄膜 微结构 PECVD 硅氢薄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F-PECVD法高速率沉积氢化微晶硅薄膜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恢东 吴春亚 +7 位作者 黄君凯 麦耀华 张晓丹 薛俊明 任慧志 赵颖 耿新华 熊绍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光发射谱(OES)技术对氢化微晶硅(μc Si∶H)薄膜的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 PECVD)生长过程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对不同沉积条件下VHF等离子体中SiH 和H 的发光峰强度与薄膜沉积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Raman... 采用光发射谱(OES)技术对氢化微晶硅(μc Si∶H)薄膜的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 PECVD)生长过程进行了原位监测,并对不同沉积条件下VHF等离子体中SiH 和H 的发光峰强度与薄膜沉积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Raman光谱、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研究了μc Si∶H薄膜的结构特征与表面形貌。基于当前的沉积系统,对μc Si∶H薄膜沉积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使μc Si∶H薄膜的沉积速率提高到2 0n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发射谱 化微晶薄膜 甚高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高速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态比条件下氢化纳米硅薄膜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立强 丁建宁 +3 位作者 杨继昌 程广贵 凌智勇 董玉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6-79,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射频源和直流负偏压源的双重激励下,保持射频功率、反应室气压、衬底温度、硅烷与氢气混合比以及总流量不变,改变直流负偏压从50~250V,在康宁7059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利用拉曼散射仪... 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射频源和直流负偏压源的双重激励下,保持射频功率、反应室气压、衬底温度、硅烷与氢气混合比以及总流量不变,改变直流负偏压从50~250V,在康宁7059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本征氢化纳米硅薄膜。利用拉曼散射仪表征了不同直流负偏压条件下薄膜微结构特征;利用Shmadzu UV-2450型光谱仪测试了薄膜样品透射图谱。研究发现提高直流负偏压将导致晶态比、沉积速率发生变化。薄膜的光吸收系数和消光系数随波长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晶态比薄膜的悬挂键和有效载流子浓度、致密程度、键畸变程度和悬挂键数目的差异,致使晶态比增加,薄膜的吸收系数、消光系数在波长为400nm附近依次增加,光学带隙值从1.96eV减小到1.6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负偏压 消光系数 透射光谱 化纳米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郜小勇 刘绪伟 +1 位作者 冯红亮 卢景霄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拉曼散射谱研究了PH3浓度(GFR=[PH3]/[Si H4])对薄膜平均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的影响.结果显示磷弱掺杂有利于晶化,而重掺杂抑制晶化.随着GFR... 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拉曼散射谱研究了PH3浓度(GFR=[PH3]/[Si H4])对薄膜平均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的影响.结果显示磷弱掺杂有利于晶化,而重掺杂抑制晶化.随着GFR的增大,Si(111)方向上的平均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对应的晶格畸变则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小的晶粒尺寸诱导了大的晶格畸变.该结果可归结于与平均晶粒尺寸相关的表面增强效应.在掺磷氢化纳晶硅薄膜的制备过程中,PH起了关键的有效掺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磷化纳晶薄膜 晶格畸变 平均晶粒尺寸 表面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氢化微晶硅锗薄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丽平 张建军 +2 位作者 张鑫 孙建 赵颖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1-835,共5页
采用VHF-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沉积微晶硅锗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微晶硅锗薄膜的微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微晶硅锗薄膜的生长速率减小,(220)晶向强度增强;而同一衬底温度下,锗浓度的增加将抑制薄膜(220... 采用VHF-PECV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沉积微晶硅锗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对微晶硅锗薄膜的微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微晶硅锗薄膜的生长速率减小,(220)晶向强度增强;而同一衬底温度下,锗浓度的增加将抑制薄膜(220)晶向的生长,通过相应地提高衬底温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生长基团在薄膜生长表面的扩散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微晶薄膜 衬底温度 光、暗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纳米硅薄膜光电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韦文生 王天民 王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氢化纳米硅(nc-Si:H)薄膜具有室温下的高电导率、电致发光及光致发光等独特的性能,可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简单地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c-Si:H薄膜的制备方法、导电机理、发光机理及其应用于量子功能器件... 氢化纳米硅(nc-Si:H)薄膜具有室温下的高电导率、电致发光及光致发光等独特的性能,可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简单地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c-Si:H薄膜的制备方法、导电机理、发光机理及其应用于量子功能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纳米(nc-Si:H)薄膜 光电性质 量子功能器件 电导率 制备 发光机理 结构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靶功率密度对无氢掺硅类金刚石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贺勇 代明江 +3 位作者 胡芳 韦春贝 林松盛 侯惠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2,共6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石墨靶、中频磁控溅射碳化硅靶以及离子源辅助的复合沉积技术,制备出膜层质量优异、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较低的具有不同Si含量的无氢掺硅类金刚石薄膜。使用XPS、拉曼光谱仪、台阶仪、纳米硬度计、SEM、EDS以及球盘式摩擦...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石墨靶、中频磁控溅射碳化硅靶以及离子源辅助的复合沉积技术,制备出膜层质量优异、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较低的具有不同Si含量的无氢掺硅类金刚石薄膜。使用XPS、拉曼光谱仪、台阶仪、纳米硬度计、SEM、EDS以及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并表征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出无氢掺硅类金刚石薄膜;随着SiC靶功率密度的增加,薄膜中Si的含量和sp3键的含量逐渐增加,其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摩擦因数由0.277降低至0.066,但其磨损率从6.29×10-11 mm3/Nm增加至1.45×10-9 mm3/Nm;当SiC靶功率密度为1.37W/cm2时,薄膜的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达到最大值16.82GPa和250.2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类金刚石薄膜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微晶硅薄膜制备过程中的氧污染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恢东 吴春亚 +6 位作者 赵颖 麦耀华 张晓丹 薛俊明 任慧志 耿新华 熊绍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8,共4页
采用光发射谱(OES)测量技术,实时监测了不同本底真空制备条件下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沉积的氧污染程度.样品的X光电子能谱(XPS)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氧污染条件下制备所制备μc-Si:H薄膜中,氧以不同的... 采用光发射谱(OES)测量技术,实时监测了不同本底真空制备条件下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沉积的氧污染程度.样品的X光电子能谱(XPS)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氧污染条件下制备所制备μc-Si:H薄膜中,氧以不同的键合模式存在.氧污染程度较低时,氧主要表现为O-O与O-H键合;氧污染严重时,则以Si-O键合占主导.通过Raman光谱、电导率与激活能的测量进一步发现:μc-Si:H薄膜的结构特性与电学特性随沉积过程中氧污染程度不同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同于氧污染对a-Si:H薄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微晶薄膜 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光发射谱 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玉芬 郜小勇 +2 位作者 刘绪伟 赵剑涛 卢景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普通玻璃上制备了本征和掺磷的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利用Raman散射谱,计算了表征其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Xc)和平均晶粒尺寸(d)。结果表明随着磷烷(PH3)浓度的增加,其Xc和d均呈现...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普通玻璃上制备了本征和掺磷的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利用Raman散射谱,计算了表征其薄膜微结构的晶化率(Xc)和平均晶粒尺寸(d)。结果表明随着磷烷(PH3)浓度的增加,其Xc和d均呈现了先增加后减小的相似趋势;利用测得的透射谱和反射谱,并利用Tauc公式拟合了μc-Si∶H薄膜的光学带隙(Egopt)。研究表明,μc-Si∶H薄膜的Egopt与Xc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该结果可利用Kronig-Penney模型和表征函数F(x)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微晶薄膜 晶化率 平均晶粒尺寸 光学带隙 Kronig—Penne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PECVD制备微晶硅薄膜的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宏琨 张德贤 +4 位作者 何青 赵飞 陶科 席强 孙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549,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连续扫描法和薄膜衍射法对RF-PECVD制备的微晶硅薄膜结构进行了研究。改变硅烷浓度和反应功率,控制薄膜的生长速率,已达到制备不同材料的目的。根据硅基薄膜的电学特性和XRD测试,随着反应功率的增加,硅基薄膜的... 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连续扫描法和薄膜衍射法对RF-PECVD制备的微晶硅薄膜结构进行了研究。改变硅烷浓度和反应功率,控制薄膜的生长速率,已达到制备不同材料的目的。根据硅基薄膜的电学特性和XRD测试,随着反应功率的增加,硅基薄膜的生长速率不断提高,微晶硅薄膜的晶化程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XRD) 化非晶(a-Si:H)薄膜 化微晶(μc-Si:H)薄膜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对μc-Si:H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昌州 杨仕娥 +3 位作者 陈永生 杨根 郜小勇 卢景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制备了掺硼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研究了硼掺杂对薄膜的结晶状况、沉积速率、暗电导率和光学带隙的影响。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当掺硼比(B2H6/Si... 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制备了掺硼氢化微晶硅(μc-Si:H)薄膜,研究了硼掺杂对薄膜的结晶状况、沉积速率、暗电导率和光学带隙的影响。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当掺硼比(B2H6/SiH4)由0.1%增加到0.75%时,硅膜的晶化率逐渐降低,并由微晶向非晶过渡;沉积速率随掺硼比的增加线性增大;暗电导率先升高后下降,当掺硼比为0.5%时,暗电导率最大;光学带隙随掺硼比的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化微晶薄膜 掺硼比 晶化率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Si∶H薄膜器件的研究
13
作者 韦文生 徐刚毅 +1 位作者 王天民 张春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介绍了氢化纳米硅(nc-Si∶H)薄膜在电子学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如隧道二极管、异质结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单电子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器件的性能与nc-Si∶H薄膜结构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新型器件的... 介绍了氢化纳米硅(nc-Si∶H)薄膜在电子学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如隧道二极管、异质结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单电子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器件的性能与nc-Si∶H薄膜结构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新型器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Si:H薄膜 化纳米薄膜 电子学器件 光电转换器件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nc-Si∶H薄膜的微结构与光电特性
14
作者 刘利 马蕾 +4 位作者 吴一 范志东 郑树凯 刘磊 彭英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56-2761,共6页
采用常规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高氢稀释的Si H4为源气体和以PH3为掺杂剂,制备了磷掺杂的氢化纳米晶硅薄膜。结果表明,薄膜的生长速率随PH3/Si H4流量比(Cp)增加而显著减小。Raman谱的研究证实,随Cp增加,薄膜的晶化率... 采用常规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高氢稀释的Si H4为源气体和以PH3为掺杂剂,制备了磷掺杂的氢化纳米晶硅薄膜。结果表明,薄膜的生长速率随PH3/Si H4流量比(Cp)增加而显著减小。Raman谱的研究证实,随Cp增加,薄膜的晶化率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当Cp=1.0%,晶化率达到最大值45.9%。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谱测量结果显示,薄膜中的H含量在Cp=2.0%时达到最低值9.5%。光学测量结果表明,本征和掺P的氢化纳米晶硅薄膜在可见光谱范围呈现出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在0.8~3.0 e V范围内,nc-Si(P)∶H薄膜的吸收系数显著大于c-Si。和α-Si∶H薄膜相比,虽然短波范围的吸收系数较低,但是在hν〈1.7 e V区域,nc-Si(P)∶H薄膜的吸收系数要高两到三个量级,显示出优良的红光响应。电学测量表明,适当掺P会显著提高氢化纳米晶硅薄膜的暗电导率,当Cp=0.5%时,薄膜的暗电导率可达5.4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掺杂化纳米晶薄膜 晶化率 界面体积分数 光吸收系数 暗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轻掺杂对a-Si∶H光电导层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祥忠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厚为 1μm左右的B轻掺杂a Si∶H光电导层 ,得到了a Si∶H的暗电导率与淀积工艺参数和B掺杂比关系的实验曲线 ,利用该曲线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和最佳掺杂比。测量了最佳参数下淀积的a Si∶H薄膜的电学... 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厚为 1μm左右的B轻掺杂a Si∶H光电导层 ,得到了a Si∶H的暗电导率与淀积工艺参数和B掺杂比关系的实验曲线 ,利用该曲线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和最佳掺杂比。测量了最佳参数下淀积的a Si∶H薄膜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及其受掺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B掺杂比增大时 ,a Si∶H的暗电导率先减小后增大 ,并可发生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光电导率减小 ,折射率略有降低 ,线性吸收系数显著增大 ,光学带隙减小。测量的数据表明 ,我们制备的B轻掺杂a Si∶H光电导层满足投影机用液晶光阀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轻掺杂 光导层 掺杂比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硅氢薄膜 投影机 液晶光阀 非晶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ratio of hydrogen flow on microstructure of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t 100 ℃
16
作者 WANG Lin-qing ZHOU Yong-tao +1 位作者 WANG Jun-jun LIU Xue-q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661-2667,共7页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μc-Si:H)films were prepared on glass and silicon substrates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at 100°C using a mixture of argon(Ar)and hydrogen(H2)gasses as precursor ...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μc-Si:H)films were prepared on glass and silicon substrates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at 100°C using a mixture of argon(Ar)and hydrogen(H2)gasses as precursor gas.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hydrogen flow(H2/(Ar+H2)%)on the microstructure were evalua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bonding structure,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μc-Si:H films can be tailor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hydrogen flow.An amorphous to 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 occurred when the ratio of hydrogen flow increased up to 50%.The crystallinity increased and tended to stabilize with the increase in ratio of hydrogen flow from 40%to 70%.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in films increased,and total hydrogen content decreased as the ratio of hydrogen flow increased.Allμc-Si:H films have a preferred(111)orientation,independent of the ratio of hydrogen flow.And theμc-Si:H films had a dense structure,which shows their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post-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films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ratio of hydrogen flow low 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