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一纶 王寿荣 裘安萍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4期45-48,54,共5页
介绍了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动力学方程详尽推导。针对此方程进行仿真研究,对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陀螺仪。
关键词 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 工作原理 动力学方程 仿真 结构设计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叉式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的粘滞阻尼研究
2
作者 裘安萍 蔡体菁 +1 位作者 周百令 王寿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粘滞阻尼的研究对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的设计至关重要 .而品质因数的大小反映了阻尼特性 .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硅微型机械振动陀螺仪粘滞阻尼的耗能 ,然后根据耗能分析给出了驱动结构和敏感结构的品质因数 .
关键词 微机振动陀螺 粘滞阻尼 品质因数 音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振动轮式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顺 张燕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33,共4页
以W.Geiger提出的改进型振动轮式微机械陀螺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参数其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重力极及静电服力对它螺仪工作性能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音叉式驱动器叉指结构最佳间距的设计准则。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梳状电极驱动 振动轮 悬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偶极子补偿法的硅微机械陀螺仪带宽拓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慧亮 李宏生 +2 位作者 申冲 刘俊 杨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27-2434,共8页
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械灵敏度与驱动和检测模态的谐振频率差Δf成反比,而Δf处的谐振峰是影响陀螺带宽的直接因素,带宽约0.54Δf,因此,带宽和机械灵敏度往往成为两个互为矛盾的指标。基于自动控制原理中介绍的偶极子理论提出了偶极子补... 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械灵敏度与驱动和检测模态的谐振频率差Δf成反比,而Δf处的谐振峰是影响陀螺带宽的直接因素,带宽约0.54Δf,因此,带宽和机械灵敏度往往成为两个互为矛盾的指标。基于自动控制原理中介绍的偶极子理论提出了偶极子补偿控制技术,该方法在不影响机械灵敏度的前提下可有效拓展陀螺带宽。首先,对涉及到的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指出陀螺实际工作的检测模态是由检测同相和反相模态叠加而成,设计了陀螺开环检测回路,分析了带宽是由驱动反相和检测反相模态的谐振频率差决定,并结合检测力反馈激励法验证了上述结论;其次,根据偶极子工作原理设计了偶极子补偿控制器的系统传递函数和电路,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电路参数的准确性;最后,基于偶极子补偿控制器建立了硅微机械陀螺仪闭环检测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并对该系统的带宽特性进行了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带宽由原来的13 Hz拓展到了76 Hz,很好地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此外,鉴于双质量陀螺的实际检测模态,在消除了第一个Δf谐振峰对带宽的影响后,由检测同、反相模态叠加产生的共轭零点引起的幅值谷为带宽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偶极子补偿 带宽拓展 模态叠加 谐振 控制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陀螺仪测控电路的温度补偿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慧亮 李宏生 +2 位作者 王寿荣 杨波 黄丽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18-3125,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械陀螺仪测控电路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介绍了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SHH17#陀螺结构,分析了温度变化对陀螺的影响,并对驱动和检测模态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以及标度因数和零偏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陀螺结构的动力学方程以...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械陀螺仪测控电路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介绍了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SHH17#陀螺结构,分析了温度变化对陀螺的影响,并对驱动和检测模态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以及标度因数和零偏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陀螺结构的动力学方程以及测控电路,指出了标度因数与驱动幅度和检测回路增益成正比,与两模态频差成反比。以热敏电阻为补偿元件在检测次级放大器中补偿标度因数,然后以直流叠加的方法在低通滤波器模块对零偏的温度系数和输出值进行了补偿,并介绍了补偿参数的配置方法。实验显示,经过温度补偿,标度因数和零偏的温度系数分别由393×10-6·℃-1和75(°)·h-1·℃-1减小到了73×10-6·℃-1和20(°)·h-1·℃-1,补偿后0℃零偏值由89.59mV减小到7.33mV,标度因数和零偏的温度系数分别减小了80%和73%。得到的结果证明了补偿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测温电路 温度补偿 标度因数 零偏 热敏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正交校正系统设计及测试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慧亮 李宏生 +3 位作者 申冲 石云波 刘俊 杨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4-549,共6页
为了减小正交误差对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陀螺精度和工程化成品率,对双质量结构正交耦合刚度校正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双质量陀螺结构的特殊形式,分析了其左、右结构中正交耦合刚度不相等的原因,并结合相敏检... 为了减小正交误差对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陀螺精度和工程化成品率,对双质量结构正交耦合刚度校正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双质量陀螺结构的特殊形式,分析了其左、右结构中正交耦合刚度不相等的原因,并结合相敏检测相位误差对正交耦合刚度值进行了计算,进一步量化了其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其次,结合正交校正梳齿结构介绍了耦合刚度校正法的工作原理,并基于左、右结构单独校正的方法设计了双质量结构正交校正控制系统;最后,对正交校正前后的双质量微机械陀螺仪进行了详细测试,结果证实了双质量单独校正比整体校正效果更好,各项参数均有较大提高,其中零偏稳定性从校正前的540(°)/h提高到了正交后的24.05(°)/h(1σ),证明了提出的两质量块单独校正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微机陀螺 正交误差 正交耦合刚度校正 两质量块单独校正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陀螺谐振频率在线快速测定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安成 罗兵 吴美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7-610,共4页
传统测定硅微机械陀螺谐振频率的扫频法需要记录所有频率输入与幅值响应的值,效率低且实现较为复杂。提出一种在线快速测定方法,根据硅微机械陀螺模态特性,将谐振频率的确定视为寻找幅频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极大点问题,然后利用黄金分割搜... 传统测定硅微机械陀螺谐振频率的扫频法需要记录所有频率输入与幅值响应的值,效率低且实现较为复杂。提出一种在线快速测定方法,根据硅微机械陀螺模态特性,将谐振频率的确定视为寻找幅频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极大点问题,然后利用黄金分割搜索法求解该极大值点。仿真显示,在信噪比为50 dB的噪声水平下,仅需少量的样本点即可收敛到真值附近,测量相对误差在10-6量级上。基于FPGA实现了嵌入式测试系统,分别采用传统扫频法和本文方法进行测量,二者得到的结果相近(相对误差在10-6量级上),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谐振频率 在线测量 一维搜索 黄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陀螺仪频率调谐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曹慧亮 张英杰 +3 位作者 闫捷 李宏生 申冲 刘俊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3-798,共6页
硅微机械陀螺结构的驱动和检测模态谐振频率差(Δf)是决定其结构机械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当Δf≈0时,陀螺结构处于频率调谐状态,此时陀螺的机械灵敏度达到最大峰值且噪声和分辨率等指标可得到有效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信号和驱动位移... 硅微机械陀螺结构的驱动和检测模态谐振频率差(Δf)是决定其结构机械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当Δf≈0时,陀螺结构处于频率调谐状态,此时陀螺的机械灵敏度达到最大峰值且噪声和分辨率等指标可得到有效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信号和驱动位移相位差的鉴相控制方法,以判断陀螺结构是否处于频率调谐状态,并通过调节检测模态刚度达到频率调谐目的。首先,介绍了陀螺结构检测模态谐振频率调节的原理,并结合结构参数量化分析了频率调节范围。其次,分析了鉴相控制方法,并在其基础上设计了频率调谐控制系统,建立了整机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结合整机模型进行了仿真,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实现(Δf)的快速、稳定、自主调节,系统的标度因数指标调谐前后分别为13.1 m V/(°/s)和220.6 m V/(°/s),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机械灵敏度,验证了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模态频率调谐 鉴相 模型仿真 模态刚度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仪带宽拓展系统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曹慧亮 李宏生 +3 位作者 申冲 石云波 刘俊 王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检测开环状态下,微机械陀螺的实际工作带宽约为驱动和检测模态固有频率差值(?f)的一半,而陀螺结构的机械灵敏度与Δf成反比,较高的机械灵敏度有助于优化陀螺的噪声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陀螺带宽拓展方法,在使陀螺拥有较好的... 检测开环状态下,微机械陀螺的实际工作带宽约为驱动和检测模态固有频率差值(?f)的一半,而陀螺结构的机械灵敏度与Δf成反比,较高的机械灵敏度有助于优化陀螺的噪声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陀螺带宽拓展方法,在使陀螺拥有较好的机械灵敏度基础上有效提高陀螺带宽以增强其动态环境适应性。首先,建立了陀螺检测系统的模型,并进一步得到了陀螺结构的传递函数和机械带宽。其次,分析了带宽拓展控制器的系统特性,设计了基于比例-积分串联相位超前控制方法的带宽拓展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级和电路级仿真,验证了设计参数。最后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可将陀螺带宽从原有的13 Hz拓展到了104 Hz,且具有较好的带内平整度,验证了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微机陀螺 带宽拓展 比例-积分串联相位超前 模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电接口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波 苏岩 +1 位作者 施芹 周百令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5期49-53,57,共6页
建立了某种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电路模型,分析了寄生电容对接口电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接口电路不仅消除了大部分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且减小了信号的衰减幅度,抑制了大部分的耦合信号和噪声信号。最后对接口电路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 建立了某种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电路模型,分析了寄生电容对接口电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接口电路不仅消除了大部分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且减小了信号的衰减幅度,抑制了大部分的耦合信号和噪声信号。最后对接口电路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以上的一些优点外,还减小了载波信号的变化和电源变化对电容分辨率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机电接口模型 寄生电容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在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莹 李醒飞 张国雄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467,共3页
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是新型高精度的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作者选用双端固定音叉作为谐振器,设计了一种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设计中,使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大量辅助分析,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通过模拟和计算,预先估算出谐... 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是新型高精度的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作者选用双端固定音叉作为谐振器,设计了一种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设计中,使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大量辅助分析,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通过模拟和计算,预先估算出谐振器固有频率、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传感器基本性能参数,这对传感器工艺流程设计及结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传感器的灵敏度大约为2Hz/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微机加速度计 有限元法 设计方法 微机电系统 固有频率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三轴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宜申 王寿荣 王元山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设计、制造了一种单片集成三轴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该器件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单轴水平陀螺仪和一个单轴垂直陀螺仪组合而成,三只单轴陀螺仪均采用静电驱动、电容检测的结构形式.采用体硅溶解薄片法制造了该三轴陀螺仪芯片,并对其在空... 设计、制造了一种单片集成三轴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该器件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单轴水平陀螺仪和一个单轴垂直陀螺仪组合而成,三只单轴陀螺仪均采用静电驱动、电容检测的结构形式.采用体硅溶解薄片法制造了该三轴陀螺仪芯片,并对其在空气中的驱动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单片三轴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驱动模态的实际谐振频率与理论值之间的最大误差小于5%,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振动陀螺 三轴陀螺 溶解薄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体菁 李明 周百令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针对Draper 实验室公布的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它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和运动规律,分析了该陀螺仪壳体绕空间任意轴匀速旋转时干扰力矩所引起的漂移率,给出了比通常线性化处理后得到的角速率测量关系式更... 本文针对Draper 实验室公布的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它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和运动规律,分析了该陀螺仪壳体绕空间任意轴匀速旋转时干扰力矩所引起的漂移率,给出了比通常线性化处理后得到的角速率测量关系式更为精确的测量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振动轮速率陀螺 漂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馈通对硅微机械陀螺零偏影响及其抑制研究
14
作者 尹子第 李宏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77,104,共6页
硅微机械陀螺仪激励电极及读出电极间存在寄生电容,进而在读出信号中引入与其同频同相的馈通干扰信号。针对此现象,采用时域法对馈通干扰下力平衡模式的零偏特性进行理论推导,通过Simulink仿真及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馈通干扰... 硅微机械陀螺仪激励电极及读出电极间存在寄生电容,进而在读出信号中引入与其同频同相的馈通干扰信号。针对此现象,采用时域法对馈通干扰下力平衡模式的零偏特性进行理论推导,通过Simulink仿真及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馈通干扰导致力平衡模式驱动力一定时,陀螺零偏随模态频差改变发生变化。随后根据硅微机械陀螺仪静电力生成原理,设计一种采用半频谐振信号检测环路力平衡的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陀螺零偏在90 Hz模态频差变化范围内波动不超过0.17%,馈通对零偏的影响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馈通干扰 零偏 模态频差 半频谐振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谐振式硅桥传感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志能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描述了微机械谐振式硅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硅桥制作过程以及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讨论了传感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与光纤头到硅桥表面距离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激励硅桥谐振的光功率是在10~450μW,探测信号的光功率在300μW时,其系统的... 本文描述了微机械谐振式硅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硅桥制作过程以及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讨论了传感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与光纤头到硅桥表面距离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激励硅桥谐振的光功率是在10~450μW,探测信号的光功率在300μW时,其系统的信噪比为25~40dβ,它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 谐振 传感器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微机械隧道陀螺仪的制备工艺
16
作者 王凌云 孙道恒 刘益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9-442,共4页
振动梁式微机械隧道陀螺仪是一种以悬臂梁作为换能构件,以电子隧道效应为输出敏感方式的高精度和高灵敏的角振动传感器,解决了传统机械陀螺仪因尺寸减小而导致的灵敏度降低的缺点。结合微机械隧道陀螺仪的尺寸特点:硅尖与下电极的距离为... 振动梁式微机械隧道陀螺仪是一种以悬臂梁作为换能构件,以电子隧道效应为输出敏感方式的高精度和高灵敏的角振动传感器,解决了传统机械陀螺仪因尺寸减小而导致的灵敏度降低的缺点。结合微机械隧道陀螺仪的尺寸特点:硅尖与下电极的距离为1μm,齿厚和齿间距之间的距离为4μm,梁的厚度为50μm,提出硅正面刻蚀—玻璃上电极制作—硅玻键合—硅背面减薄—硅背面刻蚀的DDSOG(DeepDrySiliconOnGlass)工艺方案,成功实现了整个器件的工艺制备。本文就DDSOG工艺中的关键工艺进行了一一论述,该工艺不仅能用于隧道陀螺仪的制备,同时也可以制作其它高深宽比传感器或执行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隧道效应 DDSOG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电接口模型分析
17
作者 施芹 王寿荣 杨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6期90-94,共5页
为提高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信噪比,分析了陀螺仪机电接口中的电容和电阻。文中以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理论模型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寄生电容和电阻对有用信号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寄生电容会削弱有用信号... 为提高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信噪比,分析了陀螺仪机电接口中的电容和电阻。文中以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理论模型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寄生电容和电阻对有用信号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寄生电容会削弱有用信号,且布线与活动结构间的电容对输出有很大的影响,而寄生电阻会产生噪声。最后,提出了采用新工艺和合理的布线方法以减小寄生电容和电阻,从而提高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机电接口模型 寄生电容 电阻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非线性动力分析
18
作者 裘安萍 蔡体菁 +1 位作者 周百令 苏岩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该陀螺仪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和线性化运动方程.针对该陀螺仪的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根据数值仿真结果,还提出为了提高测量的线性度必须采用闭环控制.同时,还给出了... 本文简单介绍了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该陀螺仪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和线性化运动方程.针对该陀螺仪的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根据数值仿真结果,还提出为了提高测量的线性度必须采用闭环控制.同时,还给出了闭环控制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振动轮陀螺 非线性动力分析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的电容分析
19
作者 叶甫 王寿荣 程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0-482,共3页
以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结构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模型中杂散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并用电路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陀螺仪活动结构与衬底、引线间的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很大,最后提出了减小杂散电... 以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结构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模型中杂散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并用电路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陀螺仪活动结构与衬底、引线间的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很大,最后提出了减小杂散电容,提高信噪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机电接口模型 杂散电容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驱动检测电路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祺炜 杨波 李宏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09-2013,共5页
以一种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驱动、检测电路,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驱动模态使用自激振荡的闭环控制方式,使陀螺稳定工作在其固有频率上。在载波和驱动环节使用了一种AGC技术,实现了载波信号和驱动模态的幅度的高... 以一种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驱动、检测电路,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驱动模态使用自激振荡的闭环控制方式,使陀螺稳定工作在其固有频率上。在载波和驱动环节使用了一种AGC技术,实现了载波信号和驱动模态的幅度的高精度控制。使用二极管一次解调,简化了电路结构。检测部分使用了一种相位修正放大电路,有效减小了有用信号频率附近的幅相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陀螺 闭环 自激驱动 AGC 相位修正放大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