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主观感受——基于硅基样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喜芬 付张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0,157,158,共17页
探知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主观感受,是评估我国司法公正水平及其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设计认知实验,本文应用大语言模型生成AI受访者并让其回答关于司法公正的主观感受,考察我国民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程度、重视领域和认知维度。实验Ⅰ发... 探知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主观感受,是评估我国司法公正水平及其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设计认知实验,本文应用大语言模型生成AI受访者并让其回答关于司法公正的主观感受,考察我国民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程度、重视领域和认知维度。实验Ⅰ发现,民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程度较高。该认同程度受到法律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实验Ⅱ发现,民众对刑事领域的司法公正最重视,该重视程度受到民众的社会公平感、性别、社会信任感等因素影响,在机制上可能源于一般民众对安全价值的考量。实验Ⅲ发现,在法治发展和人权观念的推动下,民众对程序公正的认识有所提升,但实体公正仍是民众关于司法公正的主导观念。未来提高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主观感受,不仅需要从法律内部视角保障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还需要考虑社会公平、安全、教育等外部因素,并给予刑事司法公正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主观感受 硅基样本 刑事司法 程序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的硅基样本——基于大模型技术路线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泽民 陈向东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45,共15页
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教育研究方法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契机。基于此背景,研究聚焦于大模型驱动的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对其理论基础、实现路径以及潜在影响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究。研究伊始,深入剖析了大模型通过世界... 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教育研究方法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契机。基于此背景,研究聚焦于大模型驱动的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对其理论基础、实现路径以及潜在影响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究。研究伊始,深入剖析了大模型通过世界知识的广泛习得、认知能力的自然涌现以及心理理论能力的精准模拟,为硅基样本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提炼虚拟抽样、数字孪生和社会模拟这三种实现教育硅基样本的关键技术路线,为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为切实验证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中的可行性,研究设计了一项探索性案例,模拟针对不同职业背景和技术熟练度的教育工作者开展的虚拟访谈。通过对案例的细致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中的可行性,以及其在捕捉教育群体异质性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硅基样本对教育研究知识生产模式所引发的深刻变革。同时,研究也客观地指出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方法论风险,如确认偏误、模型坍缩以及生态效度等方面的挑战。展望未来,教育研究或将呈现出“赛博格化”的发展趋势,在人机协同的全新模式下开拓崭新的探索空间,不断重塑教育研究的范式与边界,可为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样本 大模型智能体 虚拟抽样 数字孪生 社会模拟 教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