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阻硅垢荧光缓释微球的制备与缓释特征
1
作者 李养沛 陈友媛 +3 位作者 乔时轩 李佳兴 彭涛 刘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0,174,共9页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材和乳化剂,探究了制备工艺,并利用荧光技术测试了缓释效率和阻垢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和十六烷基磺酸钠分别适宜用作固相吸附材料和乳化剂;乳化剂浓度为2%,芯材浓度为50 mg/mL,搅拌速度300 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微球静态释放时间长达100 h,动态释放时间超过20 h, 20 h阻垢率50%以上。本成果有望为高温循环水提供新型缓释阻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缓释特征 硅垢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膜硅垢形成机理及抗硅垢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军 赵颂 +2 位作者 郝展 王志 王纪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反渗透(RO)技术具有低能耗、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但膜结垢特别是硅垢导致的膜通量下降、膜寿命缩短问题严重制约着RO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硅垢形成机理,包括溶液中硅酸聚合过程和RO膜表面硅垢形成过... 反渗透(RO)技术具有低能耗、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但膜结垢特别是硅垢导致的膜通量下降、膜寿命缩短问题严重制约着RO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硅垢形成机理,包括溶液中硅酸聚合过程和RO膜表面硅垢形成过程;然后对抗硅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如表面化学改性、界面聚合和层层自组装等;最后对未来RO系统膜硅垢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硅垢 形成机理 硅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硅垢防垢剂SY-KD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程杰成 王庆国 +3 位作者 周万富 李苏 程铁欣 周广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通过分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下硅垢的形成机理,设计合成了新型硅防垢剂SY-KD.SY-KD是由丙烯酸(AA)和对甲基烯丙基氧基苯磺酸(MBS)共聚形成的高分子(CAABS)与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复配的混合物.SY-KD中羧基官能团通过氢键相互作... 通过分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下硅垢的形成机理,设计合成了新型硅防垢剂SY-KD.SY-KD是由丙烯酸(AA)和对甲基烯丙基氧基苯磺酸(MBS)共聚形成的高分子(CAABS)与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复配的混合物.SY-KD中羧基官能团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原硅酸分子或其二聚体发生键合,由于SY-KD分子链的空间位阻效应,阻止了原硅酸分子或二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二氧化硅.室内研究结果表明,SY-KD各组分对于硅垢的阻垢能力主要是通过阻聚、吸附分散以及对不溶性SiO2的溶蚀作用来实现的,是一种很好的三元复合驱阻垢剂.SY-KD防垢剂使结垢油井平均检泵周期由50 d左右增加到3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聚酰胺-胺化合物对硅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尹晓爽 杨文忠 +2 位作者 唐永明 张建枚 王锦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从树状聚酰胺-胺(PAMAM)化合物对水溶性SiO2的助溶作用出发,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不同代数的PAM-AM(G1.0~G4.0)对水中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硅垢的抑制作用与PAMAM的代数、浓度以及溶液的pH有关.在pH6~8的范围内,PAMAM(G1.0~G4.0)... 从树状聚酰胺-胺(PAMAM)化合物对水溶性SiO2的助溶作用出发,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不同代数的PAM-AM(G1.0~G4.0)对水中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硅垢的抑制作用与PAMAM的代数、浓度以及溶液的pH有关.在pH6~8的范围内,PAMAM(G1.0~G4.0)对硅垢均有抑制作用,pH为6时,抑制作用最明显.使用浓度相同时,PAMAMG2.0的抑制效果最佳.各代数PAMAM在40mg/L时表现出最高抑制率.PAMAM(G3.0与G4.0)与聚甲基丙烯酸(PMAA)共存时,对硅垢的抑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H为6时,混合药剂比单独PAMAMG3.0或PAMAMG4.0的阻垢效率提高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分子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在螺杆泵举升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金玲 李天德 +1 位作者 李睿 陈新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进行了硅垢除垢剂室内除垢实验,并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螺杆泵采油井进行了现场除垢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除垢后各项生产指标,如电流、产量、沉没度等恢复到新泵初期生产状况;螺杆泵免修期延长1倍,单... 采用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进行了硅垢除垢剂室内除垢实验,并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螺杆泵采油井进行了现场除垢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除垢后各项生产指标,如电流、产量、沉没度等恢复到新泵初期生产状况;螺杆泵免修期延长1倍,单井每次减少经济损失至少1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螺杆泵 举升方式 产油量 电流 沉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共聚物MA/AA/TPEG的合成及对硅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国辉 杨鸿鹰 +2 位作者 王丽莉 李俊 张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966-967,970,共3页
以聚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等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阻垢剂三元聚合物MA/AA/TPEG,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了TPEG用量、介质pH、聚合物用量对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使用浓度相等时,MA/AA/TPEG-2的抑制效... 以聚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等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阻垢剂三元聚合物MA/AA/TPEG,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了TPEG用量、介质pH、聚合物用量对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使用浓度相等时,MA/AA/TPEG-2的抑制效果最佳,在pH=6,用量为50 mg/L时,对硅垢的抑制率可达到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AM对硅垢的抑制作用及其阻垢机理的MD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春胜 王丽 +2 位作者 刘向斌 张娜 王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4,I0006,I0007,共10页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不同代数的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作为硅垢阻垢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表征,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PAMAM与硅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7,代数为G1.0,...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不同代数的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作为硅垢阻垢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表征,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PAMAM与硅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7,代数为G1.0,质量浓度为40 mg/L,作用时间为24 h时的静态防垢率为79.61%。阻垢效果最好的G1.0-PAMAM在阻垢过程中主要为吸附反应,由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组成。该结果为研发更高效的阻垢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垢 树状大分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结合能 静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S四元共聚物硅垢防垢剂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梦婕 张吉红 +3 位作者 刘冬梅 马喜平 何彬 马祥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了一种四元共聚物(MAPS)硅垢防垢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并以硅垢防垢率为评价指标来确定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MA)∶n(...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了一种四元共聚物(MAPS)硅垢防垢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并以硅垢防垢率为评价指标来确定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MA)∶n(AA)∶n(SMAS)∶n(PEG)=1∶1∶0.4∶0.03,引发剂投加量为8%,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 h。在防垢剂加量为100 mg/L时,硅垢防垢率为76%;在防垢剂投加量为60 mg/L时,碳酸钙垢防垢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共聚物 合成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垢防垢剂ACA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兰兰 郑凯 李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698,共5页
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碱使油田注采系统中形成大量较难去除的硅垢。为解决油田注采设备日益严重的结垢问题,以乌头酸(AA)、柠檬酸(CA)、丙烯酸(AC)、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针对硅垢的共聚物防垢剂... 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碱使油田注采系统中形成大量较难去除的硅垢。为解决油田注采设备日益严重的结垢问题,以乌头酸(AA)、柠檬酸(CA)、丙烯酸(AC)、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针对硅垢的共聚物防垢剂(ACAA),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物防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ACAA的防硅垢性能与影响因素,分析了ACAA的防垢机理。结果表明,ACA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3 h、引发剂加量15%、单体摩尔比AA∶CA∶AC∶AMPS为2.0∶1.5∶1.0∶0.8。温度、pH值和ACAA加量对ACAA的防垢效果均有影响。ACAA对硅垢的防垢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随pH值的增加逐渐降低、随ACAA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pH为8、温度为55℃、ACAA加量80 mg/L的条件下,ACAA对硅垢的平均防垢率为76.23%。ACAA对硅垢的防垢机理主要为吸附和分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共聚物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共聚物MA/AA/MA-β-CD的合成及其硅垢阻垢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喜平 张蒙 +1 位作者 赵梦婕 杨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9-1186,共8页
以马来酸酐(MA)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糊精羧酸类单体MA-β-CD。以MA-β-CD、MA及丙烯酸(A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防垢剂MA/AA/MA-β-CD,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硅垢防垢率为评... 以马来酸酐(MA)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糊精羧酸类单体MA-β-CD。以MA-β-CD、MA及丙烯酸(A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防垢剂MA/AA/MA-β-CD,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硅垢防垢率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素法讨论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共聚物防垢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聚合条件。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MA/AA/MA-β-CD具有良好的防垢效果。共聚物加量为100 mg/L时,防垢剂对硅垢的防垢率为74.33%。对共聚物进行的复配实验结果表明,MA/AA/MA-β-CD与聚环氧琥珀酸(PESA)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MA/AA/MA-β-CD加量为60 mg/L、PESA加量为40 mg/L时,硅垢防垢率达到8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硅垢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反渗透处理水系统中硅垢的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利民 刘峙嵘 许文苑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71-373,共3页
结垢是反渗透水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硅垢尤其难以处理。介绍了硅垢的形成及危害,通过加入微量聚合物抑制结垢,并采用电镜及EDX图对膜表面硅垢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添加上述聚合物能有效阻止硅垢形成。
关键词 聚合物 反渗透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硅垢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洪江 李德佳 代吉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8,共6页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引入一种新型烯丙基型季铵盐阳离子——三羟乙基烯丙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下合成一种两性三元共聚物。在静态条件下考察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季铵盐阳离...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引入一种新型烯丙基型季铵盐阳离子——三羟乙基烯丙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下合成一种两性三元共聚物。在静态条件下考察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季铵盐阳离子)∶n(丙烯酰胺)∶n(AMPS)为1∶2∶1,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4. 5%时,合成的聚合物阻垢性能最好。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阻垢剂质量浓度为120 mg/L时,对硅垢的阻垢率可达到78. 2%。通过加入阻垢剂前后垢样的电镜扫描图可知,加入阻垢剂的垢样疏松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型季铵盐 两性聚合物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对硅垢形成过程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玲玲 穆浩荣 +2 位作者 纪兆圻 玄颖 白淑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7-243,共7页
为揭示EDTA对硅酸聚合沉淀过程的影响机理,本文结合浊度分析法和粒度分析法研究了有无添加EDTA的不同浓度硅酸钠溶液的浊度变化及粒径变化。浊度分析结果发现,硅酸钠浓度为400 mg·L^(-1)和800 mg·L^(-1)时,溶液的浊度基本相同... 为揭示EDTA对硅酸聚合沉淀过程的影响机理,本文结合浊度分析法和粒度分析法研究了有无添加EDTA的不同浓度硅酸钠溶液的浊度变化及粒径变化。浊度分析结果发现,硅酸钠浓度为400 mg·L^(-1)和800 mg·L^(-1)时,溶液的浊度基本相同,在3 NTU左右。而硅酸钠浓度大于800 mg·L^(-1)时,溶液浊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样的硅酸钠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EDTA时,混合溶液的浊度大于相应的硅酸钠溶液的浊度,且添加的EDTA浓度越大浊度越大,说明EDTA促进硅酸的聚合反应。粒度分析结果发现,添加EDTA的混合溶液中所形成的硅胶颗粒的粒径比相应的硅酸钠溶液的粒径大,且随EDT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EDTA促进硅胶颗粒的生长。根据FT-IR分析结果推测EDTA对硅酸聚合沉淀的促进机理如下:EDTA分子内所含的羰基上的氧原子或胺基上的氮原子通过氢键与溶液中已形成的硅胶体表面的Si-OH官能团相互作用,通过P-P反应把小的硅胶颗粒集聚到一起,促进硅胶颗粒的生长,从而促进硅酸的聚合沉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垢 EDTA 粒度分布 FT-IR分析 促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钙垢硅垢阻垢剂的合成与研究
14
作者 袁辉 张锋 +3 位作者 曹洪贵 刘涛 连贵宾 鲁逸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2-1075,1079,共5页
以马来酸酐、丙烯酰胺、次亚磷酸钠、聚乙二醇4000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一种四元共聚物。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马来酸酐)∶n(丙烯酰胺)∶n(聚乙二醇)=1∶0.8∶0.04,单体浓度2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 h,... 以马来酸酐、丙烯酰胺、次亚磷酸钠、聚乙二醇4000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一种四元共聚物。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马来酸酐)∶n(丙烯酰胺)∶n(聚乙二醇)=1∶0.8∶0.04,单体浓度2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 h,引发剂加量10%(单体总量),次亚磷酸钠加量18%(单体总量)。结果表明,阻垢剂加量100 mg/L时,钙垢及硅垢阻垢率可以达到98.96%,70.26%,测试温度85℃下,钙垢及硅垢阻垢率保持90%,60%以上。表明此四元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垢 四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铜硅垢的EDTA缓蚀剂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长征 吴仕宏 《中国电力》 CSCD 1994年第6期48-51,68,共5页
本文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清洗电厂锅炉中难溶的炉垢和产生点蚀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常规EDTA清洗工艺和分步清洗工艺的溶垢试验表明,难溶的炉垢不能完全溶解的主要原因是垢中含有极难溶的r-Fe2O3为主的铜... 本文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清洗电厂锅炉中难溶的炉垢和产生点蚀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常规EDTA清洗工艺和分步清洗工艺的溶垢试验表明,难溶的炉垢不能完全溶解的主要原因是垢中含有极难溶的r-Fe2O3为主的铜硅垢所致,同时揭示了EDTA清洗液中含Cl-较高时对碳钢产生点蚀。通过大量试验和研究,研制出一种清除r-Fe2O3的铜硅垢的EDTA高效缓蚀剂。在清洗液中添加这种缓蚀剂,难溶炉垢全部清除,实现了除垢钝化一步完成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硅垢 锅炉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冷却水硅垢的成因及预防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犇 徐一 +1 位作者 刘通 黄河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4-558,共5页
论述了硅垢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石灰软化法、混凝法、超滤法、电絮凝法等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除硅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除硅效果及适用条件,同时介绍了硅垢阻垢剂的发展与应用。结合循环冷却水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补充水预处理、阻... 论述了硅垢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石灰软化法、混凝法、超滤法、电絮凝法等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除硅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除硅效果及适用条件,同时介绍了硅垢阻垢剂的发展与应用。结合循环冷却水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补充水预处理、阻垢分散剂添加、旁流处理等措施,并指出了循环冷却水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硅垢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垢及其阻垢剂 被引量:17
17
作者 叶德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9,共5页
本文介绍硅垢的成垢机理及影响因素,硅垢阻垢剂的近期发展概况及其应用。
关键词 硅垢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反渗透膜硅垢形成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东升 宋基瑜 +3 位作者 林治全 刘贵彩 吴怡波 黄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20-5928,共9页
硅结垢会导致纳滤/反渗透(NF/RO)膜渗透通量不可逆下降,严重限制膜系统的产水率,被广泛认为是水处理过程的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NF/RO膜硅垢的2种类型,即无机垢和无机-有机复合垢;然后重点综述了进水水质、膜表面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 硅结垢会导致纳滤/反渗透(NF/RO)膜渗透通量不可逆下降,严重限制膜系统的产水率,被广泛认为是水处理过程的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NF/RO膜硅垢的2种类型,即无机垢和无机-有机复合垢;然后重点综述了进水水质、膜表面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膜表面硅结垢的影响,以及进水预处理、阻垢剂添加、膜表面化学改性和形貌调控的硅结垢控制策略;最后总结了目前NF/RO膜表面硅垢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采用表面性质可控的模型基底进行硅结垢行为研究,深入探索膜表面化学性质与硅结垢潜力之间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高分子阻垢剂的延迟和抑制机制,研制同步抑制硅结垢和有机污染的新型膜材料,以及建立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膜表面性质与硅结垢相关联的综合数据库等,对开发高效硅垢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反渗透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垢防治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启俊 《工业水处理》 CAS 1985年第3期-,共5页
天然水一般含有20—60ppm 硅化物(以SiO_2计),地热水中含硅量更高,通常为200-900ppm。显然,这类水如不经降硅处理而直接当作地热发电用水。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整理剂 胶体 硅垢 含量 渗透膜 药剂 反渗透装置 淡化装置 工业水处理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水中二氧化硅垢沉积的环保型复合阻垢剂
20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1,共1页
本发明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水中二氧化硅垢沉积的环保型复合阻垢剂。该环保型复合阻垢剂由己二酸,端氨基聚醚/二乙烯三胺共聚物、聚环氧琥珀酸钠复配而成。本发明的复合阻垢剂所用的己二酸,端氨基聚醚/二乙烯... 本发明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水中二氧化硅垢沉积的环保型复合阻垢剂。该环保型复合阻垢剂由己二酸,端氨基聚醚/二乙烯三胺共聚物、聚环氧琥珀酸钠复配而成。本发明的复合阻垢剂所用的己二酸,端氨基聚醚/二乙烯三胺共聚物是一种含有醚键、仲胺聚、肽键结构的非离子型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 二氧化 复合 沉积 硅垢 制水 工业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