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地质过程硅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欧阳一帆 郭锋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硅(Si)是地球上丰度第三高的元素,存在3个稳定同位素(^(28)Si、^(29)Si和^(30)Si)。由于3个同位素之间存在较大质量差异,在地质过程中容易发生同位素分馏作用。岩浆演化过程会导致Si同位素的平衡分馏,即高硅较低硅岩石具有更重的Si同位... 硅(Si)是地球上丰度第三高的元素,存在3个稳定同位素(^(28)Si、^(29)Si和^(30)Si)。由于3个同位素之间存在较大质量差异,在地质过程中容易发生同位素分馏作用。岩浆演化过程会导致Si同位素的平衡分馏,即高硅较低硅岩石具有更重的Si同位素组成(如δ^(30)Si)。尽管如此,由于Si仅具有一种价态(Si^(4+)),而且Si不容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因此相对于低温环境下的分馏,Si在高温环境下的同位素分馏程度有限。随着处理方法和分析仪器的发展(碱熔法、LA-MC-ICP-MS和SIMS原位矿物分析等),高精度Si同位素(δ^(29)Si和δ^(30)Si)分析取得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σ)已优化到0.10‰,能够探测到高温地质过程中发生的细微Si同位素分馏。与此同时,矿物原位Si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开展Si同位素在固体地球科学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Si同位素地球化学在高温地质领域的应用取得许多进展和突破,如太阳系星云形成与演化、冥古宙水-岩作用记录、太古宙TTG成因和俯冲带物质循环过程等。本文简单回顾Si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Si同位素测试方法的发展和近十年来运用Si同位素示踪高温地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高温岩浆过程中Si同位素分馏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高温地质过程 进展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燧石条带的形成机制——硼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悦 李延河 +2 位作者 范昌福 胡斌 高建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55-2067,共13页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建造中分布大量燧石条带,特别是雾迷山组燧石条带与白云岩互层密集产出,沉积韵律非常明显,记录了其形成时海洋的化学和生物等信息,但关于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蓟县中元古界剖面...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建造中分布大量燧石条带,特别是雾迷山组燧石条带与白云岩互层密集产出,沉积韵律非常明显,记录了其形成时海洋的化学和生物等信息,但关于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碳酸盐岩的硼同位素和燧石条带的硅氧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燧石条带的δ 30 Si NBS 28 值为0. 6‰~3. 3‰,平均2. 2‰,较热水化学沉积硅质岩的δ 30 Si NBS 28 值显著偏高,与浅海生物沉积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近。燧石条带的δ 18 O V SMOW 值为21. 7‰~27. 8‰,平均25. 5‰,较热液成因硅质岩的值明显偏高,而与常温海相硅质岩的δ 18 O值相似。蓟县剖面白云岩和灰岩等碳酸盐岩的δ 11 B SRM 951 值为0‰~11. 0‰之间,平均4. 8‰,较现代海相碳酸盐的值明显偏低。高于庄组至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的δ 11 B值普遍高于白云岩和灰岩的值,在3. 3‰~12. 9‰之间,平均8. 4‰。在酸性条件下富集重硼同位素的B(OH) 3掺入碳酸盐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其δ 11 B值升高。这表明燧石条带白云岩可能形成于局部酸性水环境。结合碳酸盐和SiO 2溶解/沉淀与pH之间相互关系,提出蓟县剖面中的燧石条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同沉积的生物化学沉积硅质岩。中元古代海水中SiO 2浓度高,基本呈饱和状态,Mg/Ca比值高,生物活动已成为影响海洋环境的重要因素。在生物活动繁盛期大量有机质沉积于海底,导致海水-沉积物界面附近pH值大幅下降(pH<7. 8),白云石等碳酸盐溶解度升高,难以沉淀;与此相反,SiO 2溶解度降低,达到过饱和,大量沉淀形成燧石条带/透镜体。生物活动羸弱期,海底pH值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SiO 2溶解度升高,碳酸盐溶解度降低,形成白云岩等碳酸盐沉淀。生物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则形成白云岩与燧石互层的条带状韵律层。燧石条带白云岩的硼同位素组成反映的是局部流体的δ 11 B和pH值,不适合用来反演海水的硼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中元古界剖面 燧石条带白云岩 同位素 硅同位素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的实验研究及地质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延河 丁悌平 万德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2-288,共7页
由于硅在自然界中没有化学价态变化,主要呈硅氧四面体形式存在,因此硅同位素的热力学分馏很小,由此产生的硅同位素变化不大。溶液中SiO_2沉淀过程的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是引起自然界硅同位素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实验测定了溶... 由于硅在自然界中没有化学价态变化,主要呈硅氧四面体形式存在,因此硅同位素的热力学分馏很小,由此产生的硅同位素变化不大。溶液中SiO_2沉淀过程的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是引起自然界硅同位素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实验测定了溶液中SiO_2沉淀过程的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系数α;并结合所测定的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系数对现代海底黑烟囱、太古代条带状磁铁石英岩、风化成因粘土矿物的δ ̄(30)Si值明显偏低;浅海碳酸盐台地中硅质岩的δ ̄(30)Si值明显偏高的现象做了理论上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动力学分馏 地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深源成矿流体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显凡 倪师军 +2 位作者 卢秋霞 金景福 朱赖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1-278,共8页
对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及硅质阴极发光特征的研究发现,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而围岩中的石英和次生硅化石英明显发光;与此对应,围岩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 对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及硅质阴极发光特征的研究发现,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而围岩中的石英和次生硅化石英明显发光;与此对应,围岩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也可以明显分开。从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原理分析论证了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在沿深大断裂主通道由深至浅快速运移时,沿途进入次级断裂分别向不同的有利于赋矿的地层渗透交代而成矿的地球化学过程。由此为该类型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揭示了该类型金矿具深部找矿远景及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成矿流体 硅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床的硅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5
5
作者 魏菊英 蒋少涌 万德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02-110,共9页
主矿、东矿矿石及其中的钠辉石、钠闪石、黑云母的δ ̄(30)Si值相近,大多在─1.0‰——0.3‰之间,低于H_1-H_2石英砂岩、石英岩的δ ̄(30)Si值(0─0.1‰)。北矿铁矿石的δ ̄(30)Si值为0─0.... 主矿、东矿矿石及其中的钠辉石、钠闪石、黑云母的δ ̄(30)Si值相近,大多在─1.0‰——0.3‰之间,低于H_1-H_2石英砂岩、石英岩的δ ̄(30)Si值(0─0.1‰)。北矿铁矿石的δ ̄(30)Si值为0─0.1‰,北矿区塞乌素金矿的δ ̄(30)Si值为─0.5‰——0.2‰;它们之间无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组成 五氟化溴法 热液交代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的硅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延河 万德芳 +1 位作者 蒋少涌 钟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75-84,共10页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是研究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最重要的国际候选剖面之一。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硅同位素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在“B点”—“C点”之间有海底喷气活动存在,“界线粘土层”为火山成因。“C...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是研究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最重要的国际候选剖面之一。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硅同位素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在“B点”—“C点”之间有海底喷气活动存在,“界线粘土层”为火山成因。“C点”附近点δ ̄(13)C、δ ̄(18)O负异常与大量生物活动有关,而非“灾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粘土层 云南梅树村 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万德芳 李延河 +1 位作者 宋鹤彬 刘志坚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本文所研制的硅同位素标准物质为:GTB1,选用震旦亚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中的石英;GTB2,选用上海试剂一厂生产的高纯二氧化硅试剂。2个标准物质均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统一标准物质〈JJG100686〉的规定,... 本文所研制的硅同位素标准物质为:GTB1,选用震旦亚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中的石英;GTB2,选用上海试剂一厂生产的高纯二氧化硅试剂。2个标准物质均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统一标准物质〈JJG100686〉的规定,用SiF4法进行了均匀性检验及定值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其硅同位素组成均匀,定值准确,并获得了GTB1标准物质的δ30SiNBS28(‰)为-0.02±0.10,GTB2标准物质的δ30SiNBS28(‰)为-2.68±0.10。经两年多的稳定性检查,硅同位素值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标准物质 稳定性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硅藻硅同位素环境示踪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键 张维 +1 位作者 田世洪 陈敬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硅是硅藻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从水体吸收主要以硅酸(H4SiO4)形式存在的溶解硅。硅藻δ30Sidiatom可反映硅藻吸收硅酸比例的变化,进一步可以反映湖区气候与环境变化。为探索湖泊沉积物硅藻δ30Sidiatom在指示湖泊古环境方... 硅是硅藻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从水体吸收主要以硅酸(H4SiO4)形式存在的溶解硅。硅藻δ30Sidiatom可反映硅藻吸收硅酸比例的变化,进一步可以反映湖区气候与环境变化。为探索湖泊沉积物硅藻δ30Sidiatom在指示湖泊古环境方面的潜力,我们测定了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硅藻硅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δ30Sidiatom变化与生物硅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呈显著相似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古环境代用指标。同时,与已有温度记录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很好一致性。较高的30Sidiatom指示了温度较高的气候条件下硅藻对硅酸的利用率较高;当30Sidiatom较低时,对应着在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硅藻对硅酸的利用率较低。目前,热带陆地区域古气候重建的方法中可用的温度代用指标很少,此项研究证明了δ30Sidiatom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古环境代用指标,有望在低纬度地区古温度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古环境代用指标 湖光岩玛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万德芳 蒋少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46-348,共3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近年来对其开展了大量氧、碳、锶、钕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并对其成因提供了大量证据,但其硅同位素研究资料极少。本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冀东迁...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近年来对其开展了大量氧、碳、锶、钕同位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并对其成因提供了大量证据,但其硅同位素研究资料极少。本文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冀东迁安铁矿磁铁石英岩δ30Si值为-0.8‰~-1.4‰,辽宁弓长岭铁矿磁铁石英岩为-0.9‰~-2.2‰,加拿大苏必利尔铁矿的石英δ30Si值为-1.6‰,明显低于含矿围岩。文章认为该类型铁矿是前寒武纪海底火山-沉积环境中热水化学沉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条带状铁矿 硅同位素 地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不同时代层状硅岩的硅同位素结果的讨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东安 陈瑞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2-88,共7页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台不同时代、层状硅岩的硅同位素结果及有关硅岩的Al/(Al+Fe+Mn)和Fe/Ti的比值来讨论硅岩成因及形成环境。
关键词 扬子地台 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源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以黔西南和桂西北金矿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显凡 倪师军 +2 位作者 卢秋霞 金景福 朱赖民 《黄金科学技术》 1998年第2期18-26,共9页
本文首次对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结合硅质阴极发光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而围岩中的石英和次生硅化石英明显发光;与此对应,围岩与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 本文首次对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结合硅质阴极发光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而围岩中的石英和次生硅化石英明显发光;与此对应,围岩与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也可以明显分开,并从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原理分析论证了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在沿深大断裂主通道由深至浅快速运移时,沿途进入次级断裂分别向不同的有利于赋矿的地层渗透交代而成矿的地球化学过程。由此为该类型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提供了重要依据,揭示了该类型金矿具深部找矿远景及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地球化学背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成矿物源示踪 微细浸染型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硅同位素分析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建锋 刘汉彬 +5 位作者 金贵善 李军杰 韩娟 张佳 钟芳文 郭东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124-125,共2页
硅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硅同位素组成研究可为解决各类岩石、矿床(藏)成因,探讨硅质来源提供重要手段。国际上硅同位素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自80年代末丁悌平首次建立了高精度硅同位素五氟化溴研究方法,分析测试了... 硅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硅同位素组成研究可为解决各类岩石、矿床(藏)成因,探讨硅质来源提供重要手段。国际上硅同位素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自80年代末丁悌平首次建立了高精度硅同位素五氟化溴研究方法,分析测试了大量地质样品的硅同位素组成,为硅同位素的地质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来源 地质样品 同位素分析 影响因素 同位素组成 硅同位素 地质应用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同位素在月山矿田成岩-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周涛发 柯韵徽 岳书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文章论述了首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成岩-成矿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区内月山铜矿田岩浆岩的形成与演化、两类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因联系等。
关键词 硅同位素 成岩-成矿作用 铜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康古尔金矿硅同位素研究
14
作者 张连昌 曾章仁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通过对康古尔金矿含金石英脉、火山岩、侵入岩及沉积碎屑岩硅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比较,结合矿区地质探讨了含金石英脉硅质的来源。认为含金石英脉中的硅及与硅有关的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和华力西晚期英云闪长岩。
关键词 硅同位素 火山岩 闪长岩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岩石和土壤等国家标准物质的硅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林 石震 +1 位作者 于慧敏 黄方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随着分析方法的进步和分析精度的提高,硅(Si)同位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中,可以用于示踪壳幔物质循环、俯冲流体的来源,以及制约月球和地外天体的起源与演化等。为确保不同类型样品中硅同位素测量的准... 随着分析方法的进步和分析精度的提高,硅(Si)同位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中,可以用于示踪壳幔物质循环、俯冲流体的来源,以及制约月球和地外天体的起源与演化等。为确保不同类型样品中硅同位素测量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间数据可以进行对比,需标定一系列标准物质的硅同位素组成。前人工作中已经标定一系列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标准物质的硅同位素,为硅同位素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这些标准物质已经售罄,今后继续开展硅同位素研究面临无标样可用的境况。为了能持续性地用高精度硅同位素数据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支持,急需对新的标准物质进行高精度的硅同位素的测量。本文采用氢氧化钠碱熔法消解样品,经化学纯化后,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精确测量了30个国家标准物质的硅同位素组成,δ^(30)Si值测试精度优于0.08‰。这些标准物质包括11个火成岩、2个变质岩、2个沉积岩、6个河流和海洋沉积物以及9个土壤,SiO_(2)含量范围为32.69%~90.36%,覆盖了大部分自然样品的变化范围。在这些标准物质中,河流沉积物GBW07310具有最高的δ^(30)Si值,为0.85‰±0.01‰,而受高度风化作用影响的黄红色土壤GBW07405和砖红壤GBW07407具有较低的δ^(30)Si值,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0.68‰±0.03‰和-1.82‰±0.03‰,其余大部分标准物质的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42‰~-0.07‰。本文对这些国家标准物质硅同位素组成的精确标定,丰富了硅同位素研究的标准样品数据库,为全球不同实验室的硅同位素测试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后续在多种领域开展硅同位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国家标准物质 碱熔法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高精度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地质样品的硅同位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琤 陈开运 +3 位作者 包志安 宗春蕾 戴梦宁 袁洪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57,401,共4页
使用Nu Plasma 1700型MC-ICP-MS的高分辨模式并采用标准-样品交叉法(SSB)测定Si同位素比值,以减少质谱干扰和仪器质量歧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与标准样之间的Si浓度差异程度与Si同位素测量值呈正相关关系,样品与标准样的Si... 使用Nu Plasma 1700型MC-ICP-MS的高分辨模式并采用标准-样品交叉法(SSB)测定Si同位素比值,以减少质谱干扰和仪器质量歧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与标准样之间的Si浓度差异程度与Si同位素测量值呈正相关关系,样品与标准样的Si浓度差异低于20%时,Si同位素测量值差异小于0.04‰。测试部分国际常用标准样品的Si同位素组成,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δ^(30)Si测量精度优于0.07‰/a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同位素 MC-ICP-MS 高分辨 浓度效应 岩石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硅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俊霖 王微 魏海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过程中Si同位素发生的微小分馏,并且避免了实验流程中使用含氟等危险化学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飞秒激光剥蚀(fs LA)的发展使得原位Si同位素组成分析精度近期也优化到±0.10‰~±0.22‰。文章对近年来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进行综述,探讨建立溶液法MC-ICP-MS的高精度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进展与局限,并比对了国内外各个实验室已发表国际国内Si同位素标准物质测定值,最后总结了硅酸盐地球(BSE)、地壳和陨石等主要地质储库的δ^(30)Si组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同位素 高精度分析方法 碱熔法 地质储库硅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晗 孙燕 +4 位作者 周静杰 马庆旭 谢懿楠 吴良欢 胡兆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65-1872,共8页
为探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同位素组成及分馏的影响,本研究以红壤、黑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以水稻品种嘉58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器官干重、硅含量、硅同位素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 为探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同位素组成及分馏的影响,本研究以红壤、黑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以水稻品种嘉58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器官干重、硅含量、硅同位素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同位素分馏效应均影响明显,红壤、黑土、褐土栽培的水稻硅同位素分馏系数(αPre-Dsi)分别为0. 998 8、0. 997 8、0. 997 5,其中褐土栽培的水稻体内硅同位素分馏程度最大,黑土次之,红壤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δ30Si值(整株和叶片)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硅、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 01),其中土壤游离氧化铁、游离氧化铝含量随着土壤风化程度的增加均呈升高趋势。由此推断,水稻硅同位素组成可能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硅含量及土壤风化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硅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索自然界的硅循环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水稻 硅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硅同位素丰度比的样品制备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红 易洪 +1 位作者 张敬畅 易未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4-477,共4页
介绍了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硅同位素丰度比的样品制备方法。采用碱溶法溶解单晶硅样品,经阳离子交换反应、烘干焙烧制得二氧化硅,再用氢氟酸溶解二氧化硅得到氟硅酸溶液,进一步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氟硅酸钡沉淀,将氟硅酸钡热分... 介绍了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硅同位素丰度比的样品制备方法。采用碱溶法溶解单晶硅样品,经阳离子交换反应、烘干焙烧制得二氧化硅,再用氢氟酸溶解二氧化硅得到氟硅酸溶液,进一步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氟硅酸钡沉淀,将氟硅酸钡热分解最终制得四氟化硅气体。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条件,获得了高收率的四氟化硅气体,采用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四氟化硅气体硅同位素丰度比。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四氟化硅气体用于硅同位素丰度的测量,具有再现性好,回收率达到了97%以上,能满足准确测量硅摩尔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硅同位素丰度比 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 单晶 摩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同位素组成揭示早太古代大陆地壳生长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André L Abraham K +10 位作者 Hofmann A Monin L Kleinhanns I C Foley F Deng Z B Chaussidon M Guitreau M Puchtel I S Dauphas N Moynier F 袁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0-1040,共1页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厚长英质陆壳的行星,其中30%~70%部分早在3.0 Ga前就已经形成。富钠的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富钾的GMS(花岗岩-二长岩-正长岩)是组成这一阶段地壳最主要的两类岩石,也是理解地壳早期大陆地壳...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厚长英质陆壳的行星,其中30%~70%部分早在3.0 Ga前就已经形成。富钠的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富钾的GMS(花岗岩-二长岩-正长岩)是组成这一阶段地壳最主要的两类岩石,也是理解地壳早期大陆地壳生长的关键,但是目前对于这些花岗质岩石如何从基性源岩演变而来却并不清楚。硅是大陆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且具有相似的娃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同位素组成 英云闪长岩 硅同位素 大陆地壳 二长岩 正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