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天然石墨/沥青炭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明齐 向卫民 +1 位作者 任兆刚 王静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6-452,共7页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和高软化点沥青为前驱体,通过球磨和裂解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硅/天然石墨/沥青炭(Si-NG/PC)复合材料。考察了球磨时间、球磨速率和物料比等因素对制备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电化学性能的...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和高软化点沥青为前驱体,通过球磨和裂解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硅/天然石墨/沥青炭(Si-NG/PC)复合材料。考察了球磨时间、球磨速率和物料比等因素对制备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球磨速率为300 r/min,最适宜的球磨时间为21 h。所制Si-NG/P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随P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其比容量却随PC含量的增加迅速降低,PC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0%。同时,Si-NG/PC复合材料的比容量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为获得好的循环性能,纳米Si质量分数应低于35%。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Si-NG/PC复合材料在50个循环中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天然石墨/沥青炭复合材料 优化合成 阳极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浸渍用沥青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巩前明 黄启忠 +2 位作者 张福勤 黄伯云 陈腾飞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6-539,共4页
采用高温粘度计、核磁共振 (13C—NMR)、差热 /热重 (DTG/TG)、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观察检测手段 ,对炭 /炭 (C/C)复合材料浸渍用太钢沥青和武钢沥青的软化点、元素组成、族组成、炭组成、流变性、残炭率、炭化所... 采用高温粘度计、核磁共振 (13C—NMR)、差热 /热重 (DTG/TG)、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观察检测手段 ,对炭 /炭 (C/C)复合材料浸渍用太钢沥青和武钢沥青的软化点、元素组成、族组成、炭组成、流变性、残炭率、炭化所形成焦炭的形貌及可石墨化性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作为C/C复合材料浸渍法生产的原料 ,在相同处理条件下 ,太钢沥青的软化点、粘度、残炭率比武钢沥青的高 ,但其所形成焦炭的石墨化性能比武钢沥青的稍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浸渍 石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瑜 黄东 +3 位作者 苏哲安 黄启忠 李新涛 赵高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短纤维树脂模压+液态聚合物浸渍/裂解+原位反应的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其催化石墨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炭硅反应"工艺对石墨化度的影响,发现"炭硅反应"加强了硅对硼的活化作用,使炭材料的石... 采用短纤维树脂模压+液态聚合物浸渍/裂解+原位反应的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其催化石墨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炭硅反应"工艺对石墨化度的影响,发现"炭硅反应"加强了硅对硼的活化作用,使炭材料的石墨化度从87.9%提高到97.3%;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分析及成分测试表明,石墨化过程伴随着"炭硅反应",碳化硅在材料内部分布均匀;其次探讨了硼对石墨化的催化作用,C/C-SiC复合材料中硼酚醛树脂炭的质量分数从69.9%降低至46.3%时,石墨化度随之由91.6%降至70.4%;最后研究了硅对石墨化的影响,提出硅硼协同催化石墨化机理,当硅的添加量从0增至6.3%,石墨化度由78.1%提高至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石墨 反应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