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P和α_(Ⅴ)β_(3)双靶向分子标记物的结构优化及其在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晓明 田国新 +3 位作者 文雪君 何田 马福秋 薛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15,共13页
为避免单靶标记物检测肿瘤时易出现误诊漏诊,本文设计并合成了能同时靶向FAP和α_(V)β_(3)受体的两种异源二聚体放射性显像剂^(68)Ga-FAPI-RGD-01和^(68)Ga-FAPI-RGD-02,并对其进行了microPET显像研究和初步U87MG荷瘤鼠生物分布研究。... 为避免单靶标记物检测肿瘤时易出现误诊漏诊,本文设计并合成了能同时靶向FAP和α_(V)β_(3)受体的两种异源二聚体放射性显像剂^(68)Ga-FAPI-RGD-01和^(68)Ga-FAPI-RGD-02,并对其进行了microPET显像研究和初步U87MG荷瘤鼠生物分布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无论是在生理盐水体系还是在胎牛血清体系中均可以维持大于95%的放化纯度。U87MG荷瘤鼠的microPET显像结果表明,相比于^(68)Ga-FAPI-RGD-01,^(68)Ga-FAPI-RGD-02具有更高的肿瘤摄取比,以及更低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摄取,表明其具有优异的药代动力学性能和肿瘤显像效果。以上结果表明,^(68)Ga-FAPI-RGD-02具有临床疾病诊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标记物 成纤维细胞 整合素受体α_(V)β_(3) FAPI-R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Ag基底的顶空-SERS法快速现场检测水中甲基砷酸盐
2
作者 田克芳 张旻 +2 位作者 张清哲 景传勇 蔡勇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8-2078,共11页
目前,甲基砷酸盐分析方法多依赖大型精密仪器,难以进行现场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原位无损的检测技术,可用于环境中痕量甲基砷酸盐(一甲基砷酸盐:MMAA、二甲基砷酸盐:DMAA)的分析.本研究采用简便的金属置换法,制备了铜网... 目前,甲基砷酸盐分析方法多依赖大型精密仪器,难以进行现场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原位无损的检测技术,可用于环境中痕量甲基砷酸盐(一甲基砷酸盐:MMAA、二甲基砷酸盐:DMAA)的分析.本研究采用简便的金属置换法,制备了铜网-银枝晶(Cu-Ag)SERS基底,并基于此开发了一种便携式SERS分析装置,首次利用顶空法快速现场检测水中甲基砷酸盐.研究系统探究了装置条件、盐酸(HCl)及硼氢化钾(KBH4)浓度、甲基砷酸盐溶液体积等因素对SERS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加热搅拌下,最佳检测时间为10 min,HCl及KBH4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2 mol·L^(−1)和0.6 mol·L^(−1),最佳甲基砷酸盐溶液体积为20 mL.根据特征峰位移可区分MMAA(622 cm^(−1))与DMAA(596 cm^(−1)和614 cm^(−1)),其中MMAA的检测限低至1.29 g·L^(−1).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SERS基底具有优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批次重复性.此外,用该装置检测不同地区的实际水样,MMAA回收率在95.6%—10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4.5%—6.6%,且该SERS方法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相近,证实该便携式SERS装置可用于现场检测水体中的甲基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法 甲基砷酸盐 现场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铜网-银枝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P和α_(Ⅴ)β_(3)双靶向分子探针[^(18)F]AlF-NOTA-FAPI-RGD的制备与标记条件优化
3
作者 吴晓明 文雪君 +4 位作者 田国新 马福秋 付加煜 闫恒 薛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3-1610,共8页
基于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表面特定受体的高表达,非侵袭性的分子影像可以用短半衰期同位素氟[^(18)F]标记示踪剂的特异性配体与之结合,通过分子影像的方法活体、无创地监测病变情况,提供特定的肿瘤成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氟铝... 基于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表面特定受体的高表达,非侵袭性的分子影像可以用短半衰期同位素氟[^(18)F]标记示踪剂的特异性配体与之结合,通过分子影像的方法活体、无创地监测病变情况,提供特定的肿瘤成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氟铝标记工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和整合素受体α_(Ⅴ)β_(3)的双靶点放射性探针[^(18)F]AlF-NOTA-FAPI-RGD,通过将无载体的氟[^(18)F]F^(-)−加入到含有标记前体NOTA-FAPI-RGD、AlCl_(3)、有机溶剂(乙醇、乙腈、DMSO)和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的反应瓶中,振荡摇匀后于80℃加热20 min,经Waters Oasis HLB柱纯化和0.22μm微孔无菌滤膜过滤,制得[^(18)F]AlFNOTA-FAPI-RGD。为进一步探索该前体氟铝标记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调节溶剂类型、NOTA-FAPI-RGD用量、pH及AlCl3用量等进行条件优化,最终制得的[^(18)F]AlF-NOTA-FAPI-RGD的未经衰变校正产率为35.0%±5.0%,放化纯度大于90%,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制剂形式的药品在2~8℃放置4 h后放化纯度仍可保持91.71%。以上结果表明该放射性探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稳定性肿瘤靶向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氟铝标记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整合素 FAPI-R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改性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钒(Ⅴ)的性能
4
作者 张翠红 王靖 +1 位作者 王洁 袁文蛟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钒(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在合金制造、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废水中的新兴污染物之一。合成了一种季铵盐改性二氧化硅(SiO_(2)@DMOA)材料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钒(Ⅴ)。热重分析、FT-IR、SEM以及EDS结果证明了SiO_... 钒(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在合金制造、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废水中的新兴污染物之一。合成了一种季铵盐改性二氧化硅(SiO_(2)@DMOA)材料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钒(Ⅴ)。热重分析、FT-IR、SEM以及EDS结果证明了SiO_(2)@DMOA复合材料的成功合成。在20 mL 2 mmol/L钒(Ⅴ)溶液中加入50 mg SiO_(2)@DMOA,调节溶液pH为3.3,在接触时间为15 min和温度为298 K条件下,SiO_(2)@DMOA对钒(Ⅴ)的吸附容量为38.97 mg/g。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SiO_(2)@DMOA吸附钒(Ⅴ)的过程为表面单层的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模型和Boyd模型证明了液膜扩散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热力学结果显示SiO_(2)@DMOA吸附钒(Ⅴ)的ΔH^(0)>0、ΔS^(0)>0、ΔG^(0)<0,表明吸附过程是可行的和自发的。在离子强度(NaCl)<0.1 mol/L时,共存离子对SiO_(2)@DMOA吸附钒(Ⅴ)效果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此外,在pH为3~5时,钒(Ⅴ)与铬(Ⅵ)两者的最大分离系数(βV/Cr)为135.42。经过5个循环的吸附-解吸实验,SiO_(2)@DMOA的吸附效能无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季铵盐 改性二氧化硅 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Ⅲ和Ⅴ)在水绵体系中的去除和转化研究
5
作者 张劲梅 刘莹 +1 位作者 王茜 刘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通过光照微宇宙试验,分别探究活体水绵在不同水体温度(10、25、40℃)、避光条件和氮添加影响下对砷(Ⅲ)和砷(Ⅴ)的去除速率;结合藻体消解试验,开展藻体内砷形态的转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温度从10℃升高至40℃能够使砷(Ⅲ)去除速率... 通过光照微宇宙试验,分别探究活体水绵在不同水体温度(10、25、40℃)、避光条件和氮添加影响下对砷(Ⅲ)和砷(Ⅴ)的去除速率;结合藻体消解试验,开展藻体内砷形态的转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温度从10℃升高至40℃能够使砷(Ⅲ)去除速率增加3.9倍,而对砷(Ⅴ)影响较小;光照条件下砷(Ⅲ)去除速率是避光条件的8.1倍,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能使更多砷(Ⅲ)氧化成为砷(Ⅴ);氮存在时,因其NH_(4)^(+)氧化为NO_(2)^(-)和NO_(3)^(-)消耗体系氧,使得砷(Ⅲ)去除速率降低为无氮条件的12.7%~22.1%,但氧化的NO_(3)^(-)能够促进砷(Ⅲ)氧化形成砷(Ⅴ);与短期试验相比,长期生长后的藻体中出现有机形式的一甲基砷(MMA),其质量分数为49~59μg/g,砷(Ⅲ)组中各形态砷的质量分数均高于砷(Ⅴ)组。鉴于显著的砷去除速率和体内有机转化,说明水绵能够成为一种水体砷污染修复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绵 砷酸盐 砷酸盐 去除速率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Ⅴ/Ⅲratio on electron mobility of the InAs_(x)Sb_(1-x)layers grown on GaAs substrate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6
作者 ZHANG Jing YANG Zhi +3 位作者 ZHENG Li-Ming ZHU Xiao-Juan WANG Ping YANG Li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b/In 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the 200 nm InAs_(x)Sb_(1-x)thin film.The Sb content of InAs_(x)Sb_(1-x)thin film in al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HRX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b/In 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the 200 nm InAs_(x)Sb_(1-x)thin film.The Sb content of InAs_(x)Sb_(1-x)thin film in al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HRXRD of the symmetrical 004 reflections and asymmetrical 115 reflection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b component was 0.6 in the InAs_(x)Sb_(1-x)thin film grow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b/In ratio of 6 and As/In ratio of 3,which has the highest electron mobility(28560 cm^(2)/V·s)at 300 K.At the same time,the influence ofⅤ/Ⅲ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Al_(0.2)In_(0.8)Sb/InAs_(x)Sb_(1-x)quantum well heterostructures also has been investigated.As a result,the Al_(0.2)In_(0.8)Sb/InAs_(0.4)Sb_(0.6)quantum well heterostructure with a channel thickness of 30 nm grow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b/In ratio of 6 and As/In ratio of 3 has a maximum electron mobility of 28300 cm^(2)/V·s and a minimum RMS roughness of 0.68 nm.Through optimizing the growth conditions,our samples have higher electron mobility and smoother surface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beam epitaxy InAs_(x)Sb_(1-x) /Ⅲratio high electron mo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Ⅴ型几丁质酶MeCHITV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表达载体构建
7
作者 刘沁雲 向春瑜 蔡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目的】研究木薯Ⅴ型几丁质酶基因MeCHITV,以为后续阐明其在共生中的功能奠定基础,并为木薯高效栽培与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SC8木薯中的Ⅴ型几丁质酶基因MeCHITV,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结构... 【目的】研究木薯Ⅴ型几丁质酶基因MeCHITV,以为后续阐明其在共生中的功能奠定基础,并为木薯高效栽培与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SC8木薯中的Ⅴ型几丁质酶基因MeCHITV,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结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MeCHITV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过表达载体和基因编辑载体。【结果】MeCHITV基因的编码序列(CDS)全长1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MeCHITV蛋白的分子质量为42.09 ku,等电点为6.92,不稳定系数为33.97,是稳定蛋白且具有亲水性。其N端含有一个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由33.33%的α螺旋、4.76%的β折叠、41.01%无规则卷曲和20.90%延伸链构成。与截形苜蓿Ⅴ型几丁质酶MtNFH1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MeCHITV基因在木薯须根中表达量最高。此外,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MeCHIV、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0-35S-MeCHITV和基因编辑载体pYAO:hSpCas9-MeCHITV,并分别成功转化至原核表达菌株Rossetta(DE3)和根癌农杆菌LBA4404。【结论】根据MeCHITV基因在须根中的高表达及对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推断MeCHITV在根际发挥功能。结合同源性蛋白功能的分析,推测MeCHITV参与了木薯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信号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丛枝菌根真菌 型几丁质酶 MeCHITV 表达载体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等时地层切片技术的渤海垦利6-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Ⅴ油组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研究
8
作者 刘子玉 谢晓军 +6 位作者 高玉飞 陈莹 仝中飞 熊连桥 白海强 唐武 李鑫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5,共10页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是目前渤海浅层勘探开发重点层系之一,该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但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对砂体空间展布认识不清,制约了砂体连通性分析及开发井位部署。以渤海垦利6-A油田为研究区...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是目前渤海浅层勘探开发重点层系之一,该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但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对砂体空间展布认识不清,制约了砂体连通性分析及开发井位部署。以渤海垦利6-A油田为研究区,基于地震、钻井、测井等界面特征的识别,首先将明化镇组下段Ⅴ油组细分为5个亚油组,相当于4个四级层序,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再以此为约束基于高度等时的三维地层切片技术揭示了Ⅴ油组沉积演化规律:早期Ⅴ-5亚油组发育大型分流河道,河道宽度>1 km,最宽达2 km;Ⅴ-4亚油组最大湖侵期发育小型分支水系,宽度约80~300 m;Ⅴ-2、Ⅴ-3亚油组发育中型河道(河道复合体),宽度100~2 600 m;晚期Ⅴ-1亚油组大型河道与小型河道共生,大型河道宽度>1 km,小型分流河道宽度为90~280 m。Ⅴ油组沉积演化及砂体空间展布主要受古地貌和层序共同控制,有序分布:平面上不同地貌单元控制河道规模,其中,大型河道主要分布于Ⅴ-1、Ⅴ-5沉积期的洼槽区,中型河道分布于Ⅴ-2、Ⅴ-3沉积期的断阶根部,小型分支水系主要分布于较高部位;垂向上层序控制了河道演化,其中,大型河道主要发育于二级或三级层序底部,中型河道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底部和顶部,小型分支水系则发育于四级层序湖侵面附近。预测研究区Ⅴ-1期大型河道发育潜在有利砂体,这将有效指导后续开发部署和井位优化调整,并丰富对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切片 渤海海域 新近系 油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含量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晓鸥 平小红 +1 位作者 依萍 李延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152,共7页
本研究利用风险评估理论,结合辽宁地区大米的抽样调查检验,评估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危险。采用液相色谱-ICP-MS联用方法测定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的含量。运用风险评估软件... 本研究利用风险评估理论,结合辽宁地区大米的抽样调查检验,评估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危险。采用液相色谱-ICP-MS联用方法测定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的含量。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5建立该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模型可以推断出辽宁地区大型商场,小型农贸市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检出1种的平均概率小于4%,砷酸盐As(Ⅴ)检出1种的平均概率小于3%,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均处于安全水平,为促进当地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及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ICP-MS 大米 砷酸盐As() 砷酸盐As(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测定祛痱粉和爽身粉中As(Ⅲ)与As(Ⅴ) 被引量:1
10
作者 花中霞 孟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8-1484,共7页
为更科学地评价化妆品中含有的砷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建立了祛痱粉和爽身粉中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Ⅴ)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检测法,并用该方法检测市售祛痱粉和爽身粉中As(Ⅲ)和As(Ⅴ)的含量。样品采... 为更科学地评价化妆品中含有的砷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建立了祛痱粉和爽身粉中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Ⅴ)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检测法,并用该方法检测市售祛痱粉和爽身粉中As(Ⅲ)和As(Ⅴ)的含量。样品采用热浸提的提取方式,经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250 mm×4.1 mm,10μm)分离,以添加2%甲醇的150 mmol/L碳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用ICP-MS进行检测。在1.0~5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As(Ⅲ)和As(Ⅴ)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As(Ⅲ)和As(Ⅴ)的方法检出限(3S/N)分别为0.001 5 mg/kg和0.001 mg/kg,两种形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2%~95.9%、103%~108%;RSD分别为2.1%~4.6%、2.7%~5.2%。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祛痱粉和爽身粉中As(Ⅲ)和As(Ⅴ)的检测分析。在采集并检测的包含20个品牌共34份样品中,检出率为67.6%,检出样品中As(Ⅲ)和As(Ⅴ)的含量分别为0.006~0.015 mg/kg、0.006~0.105 mg/kg,平均值分别为0.010 mg/kg、0.023 mg/kg,检出结果均未超出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对总砷的限值2 mg/kg,但As(Ⅲ)和As(Ⅴ)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砷 五价砷 祛痱粉 爽身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研究
11
作者 郭丽萍 董春霞 +2 位作者 王刚 王梅芳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2-1828,共7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FⅤ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FⅤ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FⅫ∶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进行表型鉴定;应用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筛查全基因变异,Sanger测序验证F5基因可疑变异;利用Mutation-Taster、PolyPhen-2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变异致病性、ClustalX软件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和PyMol软件模拟变异蛋白模型。结果:先证者PT、APTT明显延长,FⅤ∶C仅为5.45%,TT、FIB及其余凝血因子均无明显异常。其母亲、父亲、姐姐的PT、APTT均延长,FⅤ∶C不同程度减低。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F5第3号外显子存在c.286G>C(p.Asp96His)纯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母亲、姐姐均存在c.286G>C(p.Asp96His)杂合错义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p.Asp96His为致病变异,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在10个物种中高度保守。蛋白模拟显示,Asp96变异为His96后可导致原有氢键消失和距离改变,破坏了原有的氢键相互作用力,影响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结论:F5第3号外显子c.286G>C(p.Asp96His)错义变异可能导致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Ⅴ∶C的减低,也是引起凝血因子Ⅴ缺陷症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凝血因子缺陷症 家系 错义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峡谷Ⅴ型地貌下桥址区风特性
12
作者 张玥 刘子琦 石慧慧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该地形桥位处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围绕两个影响桥址区风特性的地形参数(山体高度和夹角),阐明Ⅴ型峡谷地形下风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推算桥面设计基准风速。结果表明:该Ⅴ型峡谷地形的最佳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分别为RNG k-ε和20 m;随着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参数的变化,风速增加幅度分别为2.37%~12.56%和1.24%~6.98%;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变参数下,梯度风高度分别为700 m和800 m左右;实际湍流强度大于规范中四类地表规范值,在离地高度40 m范围内,湍流强度更接近于D类地表。实际Ⅴ型峡谷桥址区不能简单按规范归为C类或D类地形,在设计风参数计算时应综合考虑规范和经验公式,还可借助模拟手段来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特性 型峡谷 数值风洞试验 湍流模型 地形参数 设计基准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预测土壤中As(Ⅴ)吸附行为研究
13
作者 薛沁 李焱 +1 位作者 郁何敏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锰、总铁)与As(Ⅴ)表面络合参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阐明As在土壤中吸附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As(Ⅴ)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征,恒电容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As(Ⅴ)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性(R^(2)为0.71~0.96),通过CCM模型拟合得到As(Ⅴ)在土壤表面的3个表面络合常数,绝大部分土壤lg K_(1)比lg K_(2)和lg K_(3)的值要大,说明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相较于单齿络合物更偏向于形成双齿双核的络合物。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与土壤性质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主要受土壤pH和无定形铁、无定形锰含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线性模型的普适性,利用文献数据中土壤性质数据预测不同土壤上As(Ⅴ)的表面络合常数,并结合CCM模型预测了As(Ⅴ)在文献土壤中的吸附量,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模型 As() 吸附 恒电容模型 广义复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四线隧道Ⅴ级围岩开挖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夏冰 王雨 +2 位作者 王文谦 贺少辉 麻建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特征,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多组工法进行开挖模拟,总结得出浅埋四线高铁隧道Ⅴ级围岩的开挖关键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各导洞上台阶开挖阶段,中部岩柱开挖对拱顶沉降的贡献为62.2%;依托工程喷射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拱架的安全性均满足施工要求,当前初期支护的安全富余较多;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好,但三台阶法的围岩应力分布均匀,初期支护的安全系数也满足要求;考虑到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存在较多临时支护,为提升施工效率,宜在保障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开挖分部数量,探索将双侧壁导坑法优化为少临时支护的三台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超大跨度隧道 级围岩 开挖关键参数 分部开挖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物协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介导的钒(V(Ⅴ))还原及其作用机制
15
作者 周雅琪 陈钱砚语 +1 位作者 张杰 司友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99-5512,共14页
矿物协同微生物可以将高毒性的V(Ⅴ)还原为毒性及流动性较低的V(Ⅳ),从而达到治理钒污染的目的.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试验菌株,采用黄铁矿、菱铁矿、马基诺矿3种铁矿物作为受试矿物,考察铁矿物协同微生物对V(Ⅴ)的还... 矿物协同微生物可以将高毒性的V(Ⅴ)还原为毒性及流动性较低的V(Ⅳ),从而达到治理钒污染的目的.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试验菌株,采用黄铁矿、菱铁矿、马基诺矿3种铁矿物作为受试矿物,考察铁矿物协同微生物对V(Ⅴ)的还原特性,探讨影响V(Ⅴ)还原的因素,并研究马基诺矿协同S.oneidensis MR-1还原V(Ⅴ)对胞内酶活性、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的影响,解析铁矿物协同微生物介导的V(Ⅴ)还原机制.结果表明,3种铁矿物均能促进S.oneidensis MR-1对V(Ⅴ)的还原,其中马基诺矿的效果最佳,V(Ⅴ)还原率由对照组的80.84%提高到95.54%.马基诺矿协同S.oneidensis MR-1还原V(Ⅴ)的还原率与初始V(Ⅴ)浓度及pH值成反比,与矿物添加量及接菌量成正比.添加马基诺矿后,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NA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及A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EPS中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含量增加,电子传递能力增强,从而促进V(Ⅴ)生物还原.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谱(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马基诺矿促进S.oneidensis MR-1将V(Ⅴ)还原为不溶性V(Ⅳ),形成沉淀聚集在菌体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马基诺矿 亚硝酸还原酶 胞外聚合物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苷Ⅴ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德旗 梁瑞兰 +4 位作者 刘珂 梁焕葵 陈锦璐 陈泓睿 蒋丽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1-1938,共8页
研究罗汉果苷Ⅴ(mogrosideⅤ,MogⅤ)对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在Transwell共培养,添加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 研究罗汉果苷Ⅴ(mogrosideⅤ,MogⅤ)对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在Transwell共培养,添加脂多糖激活小胶质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ogⅤ组,其中MogⅤ组细胞在模型组基础上,添加50μmol/L MogⅤ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酯化钙黄绿素与氯化钴共孵育法分析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的开放情况,利用荧光探针DCFH-DA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炎症损伤使模型组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和ROS生成增多,SIRT3、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及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MogⅤ处理则使MogⅤ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率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上升,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和ROS生成减少,SIRT3、SOD2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MogⅤ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对炎症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SIRT3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苷 多巴胺能神经元 炎症 SIRT3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SC-Ⅴ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
17
作者 曹希彧 陈鑫 魏同权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6-2551,共16页
人工智能时代,RISC-Ⅴ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源精简指令集架构,因其低功耗、模块化、开放性和灵活性等优势,使之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的新平台.但是在硬件资源及功耗受限环境下,基础的RISC-Ⅴ处理器架构无法满足卷... 人工智能时代,RISC-Ⅴ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源精简指令集架构,因其低功耗、模块化、开放性和灵活性等优势,使之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的新平台.但是在硬件资源及功耗受限环境下,基础的RISC-Ⅴ处理器架构无法满足卷积神经网络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RISC-Ⅴ的轻量化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旨在弥补RISC-Ⅴ处理器的卷积计算能力的不足.该加速器支持深度可分离卷积中的两个关键算子,即深度卷积和点卷积,并能够通过共享硬件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度卷积计算流水线采用了高效的Winograd卷积算法,并使用2×2数据块组合拼接成4×4数据片的方式来减少传输数据冗余.同时,通过拓展RISC-Ⅴ处理器端指令,使得加速器能够实现更灵活的配置和调用.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础的RISC-Ⅴ处理器,调用加速器后的点卷积和深度卷积计算取得了显著的加速效果,其中点卷积加速了104.40倍,深度卷积加速了123.63倍.与此同时,加速器的性能功耗比达到了8.7GOPS/W.本文的RISC-Ⅴ处理器结合加速器为资源受限环境下卷积神经网络的部署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深度可分离卷积 RISC- Winograd快速卷积 硬件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Ⅰ-Ⅴ输出特性的典型故障分析与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剑 郭倩 卫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168,共6页
通过基于单二极管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分析热斑、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和老化3种典型故障的机理特性与Ⅰ-Ⅴ输出特性。通过分析3种典型故障在Ⅰ-Ⅴ特性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提取不同故障的关键... 通过基于单二极管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分析热斑、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和老化3种典型故障的机理特性与Ⅰ-Ⅴ输出特性。通过分析3种典型故障在Ⅰ-Ⅴ特性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提取不同故障的关键特征量,并将特征量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Ⅳ输出特性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光伏发电运营企业提供的故障组件作为实验数据来源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99.02%左右,仅存在少有的误判情况,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可靠地实现各故障的原因判定,可对智能化地运维光伏电站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光伏组件 等效电路模型 Ⅰ-输出特性 特征量提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Ⅴ标准的非道路柴油机废气排放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腾威 姬江涛 +3 位作者 赵鑫 王洋洋 魏铭扬 刘正瑞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内燃机气体和颗粒污染物排放相关的欧盟条例EU2016/1628的实施,对出口的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某4.33L电控共轨EGR柴油发动机,首先明确了台架试验的工况、试验仪器的参数及要求,然后采用柴油机内净... 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内燃机气体和颗粒污染物排放相关的欧盟条例EU2016/1628的实施,对出口的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某4.33L电控共轨EGR柴油发动机,首先明确了台架试验的工况、试验仪器的参数及要求,然后采用柴油机内净化技术进行了增压器、喷油器、喷油锥角、喷油正时、轨压等参数优化匹配,最后采用机外净化技术,即DOC+DPF+SCR+ASC技术路线进行发动机排放试验,试验研发出满足欧Ⅴ标准的非道路柴油机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标准 机内净化 机外净化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控制LCR电桥测量仪的研制
20
作者 荣军 陈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0,133,共6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LCR电桥测量仪价格昂贵且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伏安法、自由轴法、相敏检波法和开尔文四线测量法的低成本、高精度LCR数字电桥设计方案。该系统的核心控制与数据处理单元采用STM32F407微控制器,信号输入源采用... 针对目前市场上LCR电桥测量仪价格昂贵且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伏安法、自由轴法、相敏检波法和开尔文四线测量法的低成本、高精度LCR数字电桥设计方案。该系统的核心控制与数据处理单元采用STM32F407微控制器,信号输入源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测量单元采用半桥电路结构。正弦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入至半桥电路,运算放大器对半桥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缓冲放大,随后通过模拟开关切换至后级的滤波与放大电路进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经由开关式相敏检波器进行检波,将被测信号的实部与虚部分量分别转换为对应的直流信号,最终通过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S112C04采集直流信号,计算得到被测元件的类型及其参数。经过严格的实验测试,所设计的LCR电桥在测量电阻、电容和电感时误差控制在5%以内。此外,该系统还实现了自动识别元件类型、自动选择量程以及自动调零等功能。显著提升了测量效率与精度。由于其低成本、高精度及多功能特性,该LCR数字电桥可广泛应用于高校电子测试实验中,为电子测量实验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R电桥 自由轴法 相敏检波 Ⅰ/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