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污染土壤的蜈蚣草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志明 邓天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6,共6页
本文评述了As污染土壤的蜈蚣草植物修复及其对As的解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内容着重包括蜈蚣草对As的富集特征,As在蜈蚣草中的赋存形态、迁移及其转化,土壤以及土壤中P、Ca和K等元素对蜈蚣草吸收、转运As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 蜈蚣草 植物修复 砷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金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25-127,13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砷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植物修复 砷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铁介质用于修复砷污染土壤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和秋 侯钦宣 张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66,共10页
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土壤砷污染修复中相对经济、高效的技术之一,含铁介质是土壤固砷的一类上佳材料。从含铁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其固砷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络合作用以及沉淀/共沉淀作用。介绍了5种常用... 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土壤砷污染修复中相对经济、高效的技术之一,含铁介质是土壤固砷的一类上佳材料。从含铁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其固砷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络合作用以及沉淀/共沉淀作用。介绍了5种常用的固砷效果评价方法,分别为化学形态连续提取法、毒性特征浸滤法、植物指示法、体外消化模拟法以及现代物理学方法。阐述了土壤环境条件,如酸碱条件、氧化还原条件以及土壤中共存离子和有机质的变化对固砷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含铁材料用于修复砷污染土壤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材料 砷污染土壤 固化/稳定化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剂的筛选及其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增 黄红铭 +3 位作者 王琳 周诗翔 张超兰 黎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57-1560,共4页
以广西南丹县砒霜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种钝化剂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选取钝化时间、土壤粒径和FeSO_4/As用量比进行3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铁在去除有效态砷方面... 以广西南丹县砒霜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种钝化剂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选取钝化时间、土壤粒径和FeSO_4/As用量比进行3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铁在去除有效态砷方面效果显著。硫酸铁去除有效态砷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钝化时间22 d,粒径40目,用量FeSO_4/As为5.6/1。在此条件下,有效态砷的去除率可达到8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修复 钝化剂 硫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淋洗剂对砷污染土壤的淋洗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国伟 李义连 +2 位作者 杨森 孙泽伟 刘益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87,共6页
作为一种常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化学淋洗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去除,淋洗剂的选择和淋洗参数的设置对于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和降低修复成本尤为重要。以湖北某砷(A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作为一种常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化学淋洗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去除,淋洗剂的选择和淋洗参数的设置对于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和降低修复成本尤为重要。以湖北某砷(A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氢氧化钠(NaOH)、磷酸二氢钾(KH_(2)PO_(4))、柠檬酸(CA)4种淋洗剂开展振荡淋洗试验,讨论了淋洗剂浓度、液固比和淋洗时间对As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最优反应条件下淋洗前后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0.4 mol/L CA、0.4 mol/L KH_(2)PO_(4)、0.6 mol/L NaOH、0.1 mol/L EDTA,在液固比为15 mL/g、反应时间为8 h时对土壤中As的去除率分别为57.63%、32.16%、34.97%、35.77%;采用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均可很好地拟合4种淋洗剂对As解吸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所用淋洗剂对土壤中各形态As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对土壤中铁结合态砷去除效果较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砷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工程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淋洗剂 修复效果 动力学 As形态 淋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草酸协同作用对砷污染土壤的淋洗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天天 李晗晟 +1 位作者 马梦娟 张智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9-1424,共6页
通过超声溶解的方法得到Fe Cl3-草酸复合淋洗剂,研究了不同配比、p H、温度和阴离子强度的淋洗剂,对模拟砷污染土壤中砷的淋洗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土液比为1∶10 g/m L条件下,Fe Cl3-草酸协同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淋洗剂;两者摩尔比... 通过超声溶解的方法得到Fe Cl3-草酸复合淋洗剂,研究了不同配比、p H、温度和阴离子强度的淋洗剂,对模拟砷污染土壤中砷的淋洗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土液比为1∶10 g/m L条件下,Fe Cl3-草酸协同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淋洗剂;两者摩尔比为3∶1时,淋洗效果最好,淋洗量达到0.053 mg/g;碱性和高温条件均有利于淋洗量的增加;土壤中As的淋洗动力学过程以Elovich方程(R2=0.923 5~0.992 9)的拟合效果最优,表明淋洗过程以非均相扩散为主。体系中阴离子(Cl-、SO2-4、Si O2-3、PO3-4)浓度与砷的淋洗量呈负相关,其中以PO3-4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FECL3 草酸 淋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连续沉淀法对锑砷污染土壤淋洗废液的回收及净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靖文 曹斐姝 +6 位作者 唐万鹏 谢冬燕 颜德鹏 陈建平 陈俊先 刘松豪 林宏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166,共8页
针对高浓度Sb、As复合污染土壤的草酸淋洗废液,研究了分步连续沉淀法回收草酸并同步净化淋洗废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向淋洗废液中添加钙盐进行分步连续沉淀,当pH控制在1.4时,淋洗废液中草酸回收率为35.54%,且回收的草酸对高浓度Sb、A... 针对高浓度Sb、As复合污染土壤的草酸淋洗废液,研究了分步连续沉淀法回收草酸并同步净化淋洗废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向淋洗废液中添加钙盐进行分步连续沉淀,当pH控制在1.4时,淋洗废液中草酸回收率为35.54%,且回收的草酸对高浓度Sb、As污染土壤的淋洗效率分别为38.39%和55.54%;当pH增加至8~9时,废液中Sb、As的去除率达99%以上。净化回收过程产生的废渣中Cd、As、Sb等重金属浸出毒性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相关限值。因此,分步连续沉淀法能在净化淋洗废液过程中同步回收淋洗剂,从而降低土壤淋洗技术的综合处理成本,减少二次污染风险,为污染土壤淋洗废液的净化处理和淋洗剂回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土壤淋洗 淋洗废液 草酸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R菌剂在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明 《种子科技》 2021年第23期22-25,共4页
为研究PGPR菌剂对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作用,采用盆栽进行试验,在砷浓度150 mg/kg的土壤中接种PGPR菌剂,再培养蜈蚣草。研究结果表明,接种PGPR菌剂后可以促进蜈蚣草生长,土壤中总砷含量减少,显示PGPR菌剂对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具有... 为研究PGPR菌剂对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作用,采用盆栽进行试验,在砷浓度150 mg/kg的土壤中接种PGPR菌剂,再培养蜈蚣草。研究结果表明,接种PGPR菌剂后可以促进蜈蚣草生长,土壤中总砷含量减少,显示PGPR菌剂对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PGPR菌剂 砷污染土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改性FeMnNi-LDH对砷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雅馨 魏世强 蒋珍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4-2197,共14页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同初始土壤pH值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土壤As(Ⅲ)和Cd(Ⅱ)的钝化效果、各形态含量变化及对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As(Ⅲ)和Cd(Ⅱ)转运、富集系数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A@FeMnNi-LDH复合材料对As和Cd具有显著的同步钝化效果.当复合材料添加量由0%增加到1.0%,促进了土壤非专性吸附态和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向专性吸附态、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As转化,土壤可交换态Cd主要向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转化;土壤初始pH对As和Cd的钝化效果影响明显,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分别增加了1.65和0.64个pH单位,土壤有效态As的降低率分别达到69.74%和63.31%,有效态Cd的降低率分别为60.25%和61.78%;小白菜的鲜重和株高随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As和Cd的转运和富集系数,使小白菜地上部As、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专性吸附态As、可交换态Cd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残渣态As和Cd与土壤pH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中As和Cd的含量与土壤残渣态As和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FA@FeMnNi-LDH复合材料能提高土壤pH值,促进土壤As和Cd向残渣态的转化,从而降低土壤As和Cd生物有效性和在小白菜植株中的累积,为土壤中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的同步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富里酸(FA) 改性 镉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坡缕石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崇 刘芬 +4 位作者 陈子毓 达胤臣 伍钧 梁学峰 徐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坡缕石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其中2%处理下pH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和2%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0.2%、60.9%,Cd的有效态含量与毒性特性浸出量分别降低了97.7%~98.3%、77.1%~92.7%,而As的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属水平下Pseudanabaena_NgrPSln22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85.4%~98.1%、75.3%~78.9%。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pH和Cd的有效性是显著影响因素。总之,巯基坡缕石不仅能显著降低Cd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抗病菌丰度和减少固氮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坡缕石 复合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生态功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砷污染与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梁富威 肖丽莎 +2 位作者 李镇城 黄思映 黎华寿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0-258,共9页
土壤砷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植物来转移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具有绿色友好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优势。文章总结了土壤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空间分布特点,简要地分析了砷在土壤中形态... 土壤砷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植物来转移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具有绿色友好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优势。文章总结了土壤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空间分布特点,简要地分析了砷在土壤中形态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现有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砷高、低累积植物间套作修复“边生产边修复”的模式技术与机理,最后,文章对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研究与实施机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植物修复 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壤砷污染对植物生长影响盆栽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丙良 刘志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以大柳塔矿区为例,对矿区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分析了当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基于盆栽试验,选取矿区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var.Japonica(Willd.)M... 以大柳塔矿区为例,对矿区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分析了当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基于盆栽试验,选取矿区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var.Japonica(Willd.)Makino)、葱(Allium fistulosum)4种优势植物,分析砷对植物的生长影响规律及植物的耐性和富集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荆条和黄背草,尤其是荆条可用于大柳塔矿区土壤砷污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盆栽试验 植物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硫酸铁对贵州晴隆老万场污染土壤中砷和锑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广辉 邢英 +1 位作者 范敏 王建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7-1421,共5页
添加硫酸铁降低砷的活性从而抑制其在作物中的富集是阻断砷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砷和锑伴生的复合污染矿区,添加硫酸铁会对锑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清楚。以贵州晴隆老万场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 添加硫酸铁降低砷的活性从而抑制其在作物中的富集是阻断砷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砷和锑伴生的复合污染矿区,添加硫酸铁会对锑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清楚。以贵州晴隆老万场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水溶态砷和水溶态锑以及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 L.)、平坝油菜(Brassica juncea var.PBYC)和凯里青油菜(Brassica juncea var.KLQYC)中砷和锑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添加3%(质量分数)硫酸铁对土壤中砷和锑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的3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为0.07~0.12、2.10~2.40g;种植在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的3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为0.11~0.22、4.10~5.70g。与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相比,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水溶态砷浓度降低了82%~84%,且作物体中的砷也显著降低,说明硫酸铁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砷活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然而,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水溶态锑浓度却比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增加37%~56%,导致作物中的锑并不下降。因此,添加硫酸铁对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而言,虽能钝化土壤中的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锑的活性,需考虑锑活化增加引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铁 和锑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模型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矿区农田土壤砷源解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卢鑫 邝荣禧 +6 位作者 何跃 胡文友 黄标 田康 李元 祖艳群 湛方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9-384,共6页
为了研究矿区周边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情况,在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采集了42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了9种元素含量,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As的来源和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 为了研究矿区周边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情况,在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采集了42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了9种元素含量,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As的来源和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As的不同来源及其贡献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As的平均含量为73.3 mg/kg,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8倍;②根据APCS-MLR模型计算得到的As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源1(58.6%),源2(14.7%)和其他源(26.7%);③结合PCA和源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状况,推断源1可能为矿山开采所造成的人为源,源2可能是燃煤及化肥施用所造成的人为源,其他源可能为地质背景等自然源。可见,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解析矿区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来源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主成分分数(APCS) 受体模型 地统计 土壤污染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杂志关注中英水稻砷污染研究进展
15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56-156,共1页
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水稻生产成为解决粮食危机的焦点问题。7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对全球水稻生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展望。同一期中的另一篇文章则详细评述了中国科学院朱永官研究员和英国阿伯丁大学Meharg教授的系列合... 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水稻生产成为解决粮食危机的焦点问题。7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对全球水稻生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展望。同一期中的另一篇文章则详细评述了中国科学院朱永官研究员和英国阿伯丁大学Meharg教授的系列合作研究成果。文章认为。砷作为无临界值的一类致癌物,在水稻中的累积是对人体健康的一个威胁,而水稻砷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些研究表明。含砷地下水灌溉、含砷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和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壤砷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水稻砷积累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旱地作物(如小麦和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科学》杂志 水稻生产 金属矿产资源 粮食危机 中国科学院 全球性问题 地下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轻中度砷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饲用玉米试验
16
作者 陈学云 张宇航 +3 位作者 马卫霞 张雪梅 杨红 和荣宝 《云南农业》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砷(As)是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元素,土壤砷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试验以土壤污染调查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高海拔饲用玉米生产实际,采取绿肥-玉米轮作、合理施肥、深翻深耕、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有机肥与无机... 砷(As)是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元素,土壤砷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试验以土壤污染调查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高海拔饲用玉米生产实际,采取绿肥-玉米轮作、合理施肥、深翻深耕、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等措施,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植株砷积累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处理2(减肥10%)比处理1(常规施肥)实际产量减产2.7%。处理3(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处理1(常规施肥)实际产量减产22.9%。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后土壤中砷含量19.2 mg/kg,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不同处理玉米植株中砷含量为0.0068~0.0085 mg/kg,处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指标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土壤污染 植株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和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砷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丙烁 黄亦玟 +3 位作者 李娟 龙健 黄益宗 韩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5-1843,共9页
为筛选出有效治理As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模式,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混合改良剂和水分管理对As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积累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以及水稻籽粒、茎叶和根系中的As含量在不淹水条件下较低,在淹水条件下较高,在孕穗... 为筛选出有效治理As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模式,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混合改良剂和水分管理对As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积累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以及水稻籽粒、茎叶和根系中的As含量在不淹水条件下较低,在淹水条件下较高,在孕穗期至灌浆期淹水条件下处于前两者之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添加Si+Mo使籽粒As含量降低4.8%~19.9%,茎叶As含量降低16.9%~56.3%;添加Fe+Ca使籽粒As含量降低26.6%~50.6%,茎叶As含量降低40.3%~81.2%。添加改良剂还能降低水稻根系向茎叶和籽粒转运As的能力。综合而言,不淹水+Fe+Ca处理降低水稻As含量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土壤 水分管理 改良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光合特性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明贵 刘凯洋 +3 位作者 魏亚楠 白娜 邱智军 张巧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砷胁迫下棉花光合特性及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棉花种质大铃棉69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将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摩西斗管囊...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砷胁迫下棉花光合特性及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棉花种质大铃棉69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将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2种AMF分别接种于棉花根部,探究在不同土壤砷浓度(0、100、200 mg·kg^(-1))条件下AMF对棉花气孔形态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砷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密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同时显著影响了叶绿素荧光参数。不同砷浓度下,与对照处理相比,AMF接种能增加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开度、密度及导度,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实际光合效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淬灭系数,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100、200 mg·kg^(-1)砷浓度下,摩西斗管囊霉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效率均显著高于根内根孢囊霉处理。(2)砷胁迫导致叶绿体逐渐肿胀,整体结构遭破坏,基粒类囊体排列紊乱且分布不均;线粒体内嵴排列松散变形,部分线粒体结构内部出现空洞,双层膜结构模糊。砷胁迫下,AMF接种处理的棉花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基粒片层清晰可见、线粒体内嵴结构排列较紧密,受砷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摩西斗管囊霉的缓解作用更强。【结论】砷胁迫下,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能显著提高棉花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增强其棉花光合能力,减轻砷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且摩西斗管囊霉的接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污染 丛枝菌根真菌 光合特性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砷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彤 李海龙 周慧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3-604,606,共3页
含砷地下水灌溉、含砷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和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壤砷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水稻对砷的积累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旱地作物(如小麦和玉米),对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来说,即使是轻度的大米砷污染也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无机 大米 离子色谱 土壤污染 测定 金属矿产资源 地下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梯度提升的湘江流域土壤镉和砷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李青竹 邢宇康 +10 位作者 甘杰 邹霖 周康 夏辉 黎凌伟 黄晓凤 万雨函 司梦莹 杨卫春 廖骐 杨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8期3382-3393,共12页
湘江流域作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典型区域,需用科学方法来实现对土壤镉(Cd)和砷(As)复合污染的精细化管控。本研究采集372个表层土壤样本,基于随机梯度提升(SGB)模型,并结合SHAP算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解析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 湘江流域作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典型区域,需用科学方法来实现对土壤镉(Cd)和砷(As)复合污染的精细化管控。本研究采集372个表层土壤样本,基于随机梯度提升(SGB)模型,并结合SHAP算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解析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d质量分数均值为1.38 mg/k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36.22,呈重度污染;As质量分数均值为16.62 mg/kg,虽整体污染较轻,但存在局部风险。在Cd、As含量预测方面,SGB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最佳,分别为0.69和0.62。Cd、As污染分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特征紧密关联,整体上形成了“工业点源高风险—农业区及交通河流沿线中高风险—自然山地低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Cd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降水与工业活动协同驱动,As则受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的复杂影响,这种差异表明,土壤重金属镉和砷污染治理需充分考虑多维环境变量交互作用,依据主导驱动因素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分区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土壤镉和污染 随机梯度提升模型 SHAP算法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