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富氧燃烧方式下煤中砷的挥发行为
被引量:
15
1
作者
刘慧敏
王春波
+2 位作者
黄星智
张月
孙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79-5087,共9页
选取SJS烟煤,利用高温管式炉模拟富氧燃烧,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及温度对砷挥发的影响,并进行了空气燃烧模式下的对比实验。对不同工况下的灰样进行FTIR表征并结合化学热力学软件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富氧气...
选取SJS烟煤,利用高温管式炉模拟富氧燃烧,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及温度对砷挥发的影响,并进行了空气燃烧模式下的对比实验。对不同工况下的灰样进行FTIR表征并结合化学热力学软件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富氧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中砷的挥发比例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并在低温区间(〈900℃)和高温区间(〉900℃)分别出现了砷的剧烈失重,但O2浓度和CO2浓度影响了不同气氛下砷的具体挥发行为。低温下(〈900℃)O2浓度是影响砷挥发的主要因素,O2浓度越高,砷的挥发比例越大;相同O2浓度下,CO2浓度越高,砷的挥发比例越低,CO2的存在抑制了煤中砷的挥发。高温下(〉900℃)CO2浓度是影响砷挥发的主要因素,富氧气氛下高CO2浓度对热量的阻碍导致相同条件下砷酸盐发生分解需要更高的温度,因此富氧气氛下砷的挥发较空气模式滞后;此外CO2在煤颗粒表面形成还原性气氛,高价态砷化合物向不稳定的低价态砷化合物转变,低价态砷化合物的快速分解导致高温下富氧气氛中砷的挥发速率较常规空气模式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砷挥发
温度
O2浓度
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砷褐煤与低砷烟煤混燃砷的挥发特性及模型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慧敏
王春波
+3 位作者
郭永成
张月
黄星智
王家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77-4484,共8页
选取典型的高砷褐煤和低砷烟煤,在一维等温燃烧实验台上进行混燃实验,研究温度(600-1100°C)和掺混比(3:1、1:1、1:3)对高砷褐煤混燃砷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煤及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逐渐增大,不同...
选取典型的高砷褐煤和低砷烟煤,在一维等温燃烧实验台上进行混燃实验,研究温度(600-1100°C)和掺混比(3:1、1:1、1:3)对高砷褐煤混燃砷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煤及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逐渐增大,不同温度下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介于两个单煤之间,但砷的挥发比例并不是简单的加权平均,不同温度和掺混比下混煤砷的挥发比例均高于加权值,高砷褐煤中较高的挥发分含量在影响混煤焦炭燃烧的同时也促进了混煤中砷的挥发。因此,提出了综合考虑温度、掺混比和高砷褐煤影响的混煤砷挥发模型,不同温度和掺混比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
砷
褐煤
低
砷
烟煤
混燃
砷挥发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煤过程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挥发特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邹潺
王春波
+1 位作者
郭辉
王贺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0-1677,共8页
选取3个国内煤样,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研究了燃烧过程中砷的赋存特性及其挥发规律。通过测定不同停留时间下燃烧样品中砷的含量,拟合得到砷的挥发曲线和挥发速率曲线,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原煤和不同停留时间下的燃烧样品进行形...
选取3个国内煤样,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研究了燃烧过程中砷的赋存特性及其挥发规律。通过测定不同停留时间下燃烧样品中砷的含量,拟合得到砷的挥发曲线和挥发速率曲线,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原煤和不同停留时间下的燃烧样品进行形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砷挥发的重要因素,700~1000℃是砷挥发的主要温度区间。煤粉燃烧过程中,砷的挥发速率与煤粉的失重速率具有同步性;伴随着煤中水分和挥发分的快速析出,砷也具有较高的挥发速率;随着燃烧过程的深入进行,砷的挥发速率变得缓慢。煤粉燃烧结束,3种煤(五里庄、红岩和梅花井)砷的挥发比例分别为49.5%、80.7%、65.0%,且在燃烧过程中煤中残渣态、硫化物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砷相互作用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砷
的
挥发
赋存形态
停留时间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添加剂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小乐
段伦博
+2 位作者
余志健
颜勇
赵长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3-650,共8页
蜈蚣草是砷(As)的超富集植物,为了研究CaO、MgO以及白云石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和赋存形态的影响,利用管式炉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在400~700℃温度区间固砷效果明显,MgO的固砷效果最佳、CaO其次、白云石最...
蜈蚣草是砷(As)的超富集植物,为了研究CaO、MgO以及白云石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和赋存形态的影响,利用管式炉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在400~700℃温度区间固砷效果明显,MgO的固砷效果最佳、CaO其次、白云石最差.CaO和MgO的最佳固砷温度为500℃,最佳固砷效率分别为17%和14%;白云石的最佳固砷温度为700℃,最佳固砷效率为10%.燃烧温度在400~500℃时,掺混添加剂会使底灰中可溶砷的比例提高约5%,这是由于温度较低时,这3种添加剂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对砷进行固定;而当温度超过800℃时,底灰中可溶砷的比例降低约10%,这是由于添加剂影响了底灰对砷的自固定,减少了可溶性砷化合物的形成.当温度低于700℃时,掺混添加剂会使底灰中出现少量A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蜈蚣草
燃烧
砷挥发
率
可溶
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富氧燃烧方式下煤中砷的挥发行为
被引量:
15
1
作者
刘慧敏
王春波
黄星智
张月
孙鑫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79-5087,共9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AA0654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XS115)~~
文摘
选取SJS烟煤,利用高温管式炉模拟富氧燃烧,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及温度对砷挥发的影响,并进行了空气燃烧模式下的对比实验。对不同工况下的灰样进行FTIR表征并结合化学热力学软件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富氧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中砷的挥发比例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并在低温区间(〈900℃)和高温区间(〉900℃)分别出现了砷的剧烈失重,但O2浓度和CO2浓度影响了不同气氛下砷的具体挥发行为。低温下(〈900℃)O2浓度是影响砷挥发的主要因素,O2浓度越高,砷的挥发比例越大;相同O2浓度下,CO2浓度越高,砷的挥发比例越低,CO2的存在抑制了煤中砷的挥发。高温下(〉900℃)CO2浓度是影响砷挥发的主要因素,富氧气氛下高CO2浓度对热量的阻碍导致相同条件下砷酸盐发生分解需要更高的温度,因此富氧气氛下砷的挥发较空气模式滞后;此外CO2在煤颗粒表面形成还原性气氛,高价态砷化合物向不稳定的低价态砷化合物转变,低价态砷化合物的快速分解导致高温下富氧气氛中砷的挥发速率较常规空气模式快。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砷挥发
温度
O2浓度
CO2浓度
Keywords
oxy-fuel combustion
arsenic volatilization
temperature
O2 concentration
CO2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砷褐煤与低砷烟煤混燃砷的挥发特性及模型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慧敏
王春波
郭永成
张月
黄星智
王家伟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77-4484,共8页
基金
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6YFB0600700)~~
文摘
选取典型的高砷褐煤和低砷烟煤,在一维等温燃烧实验台上进行混燃实验,研究温度(600-1100°C)和掺混比(3:1、1:1、1:3)对高砷褐煤混燃砷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煤及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逐渐增大,不同温度下混煤燃烧砷的挥发比例介于两个单煤之间,但砷的挥发比例并不是简单的加权平均,不同温度和掺混比下混煤砷的挥发比例均高于加权值,高砷褐煤中较高的挥发分含量在影响混煤焦炭燃烧的同时也促进了混煤中砷的挥发。因此,提出了综合考虑温度、掺混比和高砷褐煤影响的混煤砷挥发模型,不同温度和掺混比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较好。
关键词
高
砷
褐煤
低
砷
烟煤
混燃
砷挥发
模型
Keywords
high arsenic lignite
low arsenic bituminous coal
coal blending
volatilization of arsenic
modeling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煤过程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挥发特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邹潺
王春波
郭辉
王贺飞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0-167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6007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XS122)~~
文摘
选取3个国内煤样,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研究了燃烧过程中砷的赋存特性及其挥发规律。通过测定不同停留时间下燃烧样品中砷的含量,拟合得到砷的挥发曲线和挥发速率曲线,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原煤和不同停留时间下的燃烧样品进行形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砷挥发的重要因素,700~1000℃是砷挥发的主要温度区间。煤粉燃烧过程中,砷的挥发速率与煤粉的失重速率具有同步性;伴随着煤中水分和挥发分的快速析出,砷也具有较高的挥发速率;随着燃烧过程的深入进行,砷的挥发速率变得缓慢。煤粉燃烧结束,3种煤(五里庄、红岩和梅花井)砷的挥发比例分别为49.5%、80.7%、65.0%,且在燃烧过程中煤中残渣态、硫化物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砷相互作用迁移。
关键词
煤燃烧
砷
的
挥发
赋存形态
停留时间
迁移
Keywords
coal combustion
arsenic volatilization
mode of occurrence
residence time
migration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添加剂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小乐
段伦博
余志健
颜勇
赵长遂
机构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3-65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61125011)
文摘
蜈蚣草是砷(As)的超富集植物,为了研究CaO、MgO以及白云石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和赋存形态的影响,利用管式炉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在400~700℃温度区间固砷效果明显,MgO的固砷效果最佳、CaO其次、白云石最差.CaO和MgO的最佳固砷温度为500℃,最佳固砷效率分别为17%和14%;白云石的最佳固砷温度为700℃,最佳固砷效率为10%.燃烧温度在400~500℃时,掺混添加剂会使底灰中可溶砷的比例提高约5%,这是由于温度较低时,这3种添加剂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对砷进行固定;而当温度超过800℃时,底灰中可溶砷的比例降低约10%,这是由于添加剂影响了底灰对砷的自固定,减少了可溶性砷化合物的形成.当温度低于700℃时,掺混添加剂会使底灰中出现少量As^(3+).
关键词
添加剂
蜈蚣草
燃烧
砷挥发
率
可溶
砷
Keywords
additives
P.vittata
combustion
As release
soluble As
分类号
X1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富氧燃烧方式下煤中砷的挥发行为
刘慧敏
王春波
黄星智
张月
孙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砷褐煤与低砷烟煤混燃砷的挥发特性及模型
刘慧敏
王春波
郭永成
张月
黄星智
王家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燃煤过程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挥发特性
邹潺
王春波
郭辉
王贺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添加剂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的影响
李小乐
段伦博
余志健
颜勇
赵长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