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导出了大小不同地震的震源位移谱的表达式.位移谱有三个拐角频率f_c1,f_c2,f_c3.f_c1和f_c2分别联系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破裂时间,f_c3联系着震源函数的上升时间.根据三个拐角频率,可以把位移谱u(ω)分成四个区...使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导出了大小不同地震的震源位移谱的表达式.位移谱有三个拐角频率f_c1,f_c2,f_c3.f_c1和f_c2分别联系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破裂时间,f_c3联系着震源函数的上升时间.根据三个拐角频率,可以把位移谱u(ω)分成四个区域,在Ⅰ区,f<f_c1,u(ω)=u(0)∝f^0;在Ⅱ区,f_c1<f<f_c2,u(ω)∝1/f;在Ⅲ区,f_c2<f<f_c3,u(ω)∝1/f^2;在Ⅵ区,f >f_c3,u(ω)∝1/f^3.由于在四个区域u(ω)随频率的增加下降的速度不一样,决定了震源参数在不同的震级范围内(也就是不同地震矩范围)有不同的表达式.假定地震满足几何相似、应力环境相似以及动力学相似条件,因而地震矩M_0,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破裂时间、上升时间都可以用断层长度L来定标。根据Dziewonski and Woodhouse给出的1981—1983年800多个地震的地震矩M_0资料,以及BISC给出的面波震级M_s、体波震级m_b,来确定定标律中的常数.这样就可以从定标律推导出震源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展开更多
为探究深部地区断层花岗岩不同含水率的宏观与微观跨尺度性质,开展了轴压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分析其多尺度破裂与强度折减损伤关系。结果表明:无水状态...为探究深部地区断层花岗岩不同含水率的宏观与微观跨尺度性质,开展了轴压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分析其多尺度破裂与强度折减损伤关系。结果表明:无水状态下宏观以剪切破坏为主且破裂面平滑,而随着含水率提高,其破裂模式以张拉破坏为主,裂纹路径与主应力方向平行且整体松散;低含水率工况微观破裂为沿晶破裂,高含水率工况为沿晶破裂和穿晶破裂的复合型破坏;吸水中期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两指标衰减率为前期6倍,达到衰减幅度最大限并呈非线性指数下降,吸水后期两指标衰减率回弹至前期状态;劣化系数随含水率增长而降低,吸水前期水分子起润滑岩石内部矿物作用,中后期阶段水分子发生侵蚀软化导致强度大幅度折减。展开更多
文摘使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导出了大小不同地震的震源位移谱的表达式.位移谱有三个拐角频率f_c1,f_c2,f_c3.f_c1和f_c2分别联系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破裂时间,f_c3联系着震源函数的上升时间.根据三个拐角频率,可以把位移谱u(ω)分成四个区域,在Ⅰ区,f<f_c1,u(ω)=u(0)∝f^0;在Ⅱ区,f_c1<f<f_c2,u(ω)∝1/f;在Ⅲ区,f_c2<f<f_c3,u(ω)∝1/f^2;在Ⅵ区,f >f_c3,u(ω)∝1/f^3.由于在四个区域u(ω)随频率的增加下降的速度不一样,决定了震源参数在不同的震级范围内(也就是不同地震矩范围)有不同的表达式.假定地震满足几何相似、应力环境相似以及动力学相似条件,因而地震矩M_0,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破裂时间、上升时间都可以用断层长度L来定标。根据Dziewonski and Woodhouse给出的1981—1983年800多个地震的地震矩M_0资料,以及BISC给出的面波震级M_s、体波震级m_b,来确定定标律中的常数.这样就可以从定标律推导出震源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
文摘为探究深部地区断层花岗岩不同含水率的宏观与微观跨尺度性质,开展了轴压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分析其多尺度破裂与强度折减损伤关系。结果表明:无水状态下宏观以剪切破坏为主且破裂面平滑,而随着含水率提高,其破裂模式以张拉破坏为主,裂纹路径与主应力方向平行且整体松散;低含水率工况微观破裂为沿晶破裂,高含水率工况为沿晶破裂和穿晶破裂的复合型破坏;吸水中期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两指标衰减率为前期6倍,达到衰减幅度最大限并呈非线性指数下降,吸水后期两指标衰减率回弹至前期状态;劣化系数随含水率增长而降低,吸水前期水分子起润滑岩石内部矿物作用,中后期阶段水分子发生侵蚀软化导致强度大幅度折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