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过程中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春鹏 朱宇 +2 位作者 张鹏 姜宏 刘建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8-945,共8页
目的 :构建大鼠自体尾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冲吸收动物模型,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在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目的 :构建大鼠自体尾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冲吸收动物模型,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在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采用刺破大鼠自体尾椎椎间盘,包埋至L4-5背部肌肉的方法制作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模型。实验组从造模至取材之日予腹腔注射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造模1周和4周后处死并取出包埋的椎间盘,电子天平称重。计算1周末和4周末椎间盘减少质量,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退变情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IL-1β、MMP-3、MMP-9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1周时椎间盘质量减小0.47±2.90mg,4周时减少1.11±3.05mg,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1周时椎间盘质量减小4.15±1.84mg,4周时减少10.56±3.29mg,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镜下可见,实验组4周时与1周时相比,组织形态无明显退变,对照组4周时与1周时相比,组织形态出现明显退变。Real Time PCR检测,1周时,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TNF-α、p38MAPK、MMP-3、MMP-9的m 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4周时,实验组TNF-α、IL-1β、p38MAPK、MMP-3的m 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4周时,实验组椎间盘组织中TNF-α、P38MAPK、P-p38MAPK、MMP-3的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周时椎间盘组织中TNF-α、IL-1β、P-p38MAPK的蛋白表达均高于1周时(P<0.05)。对照组髓核组织中P-p38MAPK与MMP-3、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0<r<1,P<0.05)。结论 :P38阻断剂可能通过抑制髓核组织中P38MAPK的磷酸化,降低TNF-α、IL-1β、MMP-3、MMP-9的m RNA和蛋白体表达,从而抑制突出椎髓核组织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模型 重吸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宇 王鹏建 +3 位作者 阮狄克 林建宁 李海峰 王亦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LDH的诊断依据。结果:A组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JOA评分为12.27±2.94分,B组为18.50±3.6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X线片显示腰椎前凸发生率较高,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者,B组的发生率为10.0%,而A组为45.8%。A组JOA分值与髓核脱出率成负相关(r=-0.77),B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破裂型LDH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多种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破裂型LDH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破裂 临床表现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良华 李廷泰 +4 位作者 卓锦钊 陈新民 林明理 廖增年 石树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破裂 椎间盘突出 CT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ColⅡ、Aggrecan及TIMP-1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红海 姜宏 俞振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人体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住院患者经手术摘除的腰椎间盘组织...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人体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住院患者经手术摘除的腰椎间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细胞;以SPF级雄性SD大鼠制备药物血清。将传代第1代的退变髓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予体积比为5%、10%的益气活血方血清DMEM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血清DMEM培养液。通过Realtime PCR检测ColⅡ、Aggrecan、TIMP-1mRNA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益气活血方血清可上调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ColⅡ、Aggrecan mRNA的表达(P<0.05),未检测出TIMP-1mRNA的变化。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中ColⅡ、Aggrecan含量,进而发挥防治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退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破裂椎间盘突出 退变髓核细胞 ColⅡ AGGRECAN TIMP-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脱出髓核组织自发吸收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志恒 霍军丽 +3 位作者 刘光华 白峰 吴国忠 范少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自发吸收(resorption of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RHNP)是指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未经手术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或进行髓核消融等干预措施而发生的髓核缩小或消失的现象。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 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自发吸收(resorption of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RHNP)是指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未经手术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或进行髓核消融等干预措施而发生的髓核缩小或消失的现象。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椎间盘突出后存在自发吸收现象,尤以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报道较多∞,而颈椎间盘突出组织自发吸收现象国内外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髓核组织 吸收 患者 破裂 脱出 椎间盘突出 MRI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屠冠军 常楚 +1 位作者 吕刚 金明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 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80%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6%出现短暂...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 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80%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6%出现短暂腰痛加重后有明显腿痛,直腿抬高试验<40°角占77%;其CT髓核突出率常超过50%;MR I可见椎体后方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特点、CT及MR I的表现,术前可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破裂 低信号条状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宏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8%.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宜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硬膜外麻醉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方沁元 王银喜 +2 位作者 兰林 李关兴 殷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7-59,共3页
手术治疗3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确诊为破裂型,占24.4%。根据病史、腰腿痛程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角度及CT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前可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髓核脱出率、后突角和硬膜囊脂肪阴影的消失有诊断价值。一旦诊... 手术治疗3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确诊为破裂型,占24.4%。根据病史、腰腿痛程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角度及CT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前可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髓核脱出率、后突角和硬膜囊脂肪阴影的消失有诊断价值。一旦诊断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宜及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破裂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CT表现
9
作者 李勇 杨祖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56-157,共2页
腰骶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CT表现李勇,杨祖华本组31例腰骶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男30例,女1例;年龄22~55岁。病程2个月~15年。31例均发生在L4~5和L5~S4椎间盘,根据spangler(1982)所用分型... 腰骶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CT表现李勇,杨祖华本组31例腰骶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男30例,女1例;年龄22~55岁。病程2个月~15年。31例均发生在L4~5和L5~S4椎间盘,根据spangler(1982)所用分型,凸起型4例,破裂型21例,游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CT 腰骶椎 破裂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膨隆 椎管内 第三人 神经根 硬膜囊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信 罗艳 +3 位作者 廖文波 杨小中 罗茜 王曾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5-1536,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因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中央 巨大 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 马尾神经 神经根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建航 程敬亮 +1 位作者 刘静 范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极外侧 椎间盘膨出 椎间孔外 纤维环破裂 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椎管内 CT诊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及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建英 王文 +2 位作者 杨福生 单素英 马俊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关键词 巨大椎间盘突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盘内注射治疗 疗效分析 臭氧 纤维环破裂 手术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兴灿 陆雪华 +2 位作者 潘建虎 项林爱 俞一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 评价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的配对检查。结果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40例行手术治疗 ,5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显示俯卧过... 目的 评价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的配对检查。结果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40例行手术治疗 ,5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显示俯卧过屈位CT对揭示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 ,突出后缘的粘连程度及角度 ,黄韧带肥厚等均优于常规仰卧位CT。结论 俯卧过屈位CT能更多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病理变化 ,对常规仰卧具有纠正和补充作用 ,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 俯卧过屈位 CT 椎间盘突出 临床应用 CT平扫 破裂 粘连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