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面端头悬顶在沿空巷道中破断位置的预测 被引量:33
1
作者 何廷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阐述了基本顶在工作面端头形成的三角形悬顶对沿空巷道的危害,并对悬顶破断结构进行了分析.应用文中的分析研究结果,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地预测了三角形悬顶在沿空留巷中破断的位置和时间,为确定滞后加固沿空巷道的时间和长度提供了理论依... 阐述了基本顶在工作面端头形成的三角形悬顶对沿空巷道的危害,并对悬顶破断结构进行了分析.应用文中的分析研究结果,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地预测了三角形悬顶在沿空留巷中破断的位置和时间,为确定滞后加固沿空巷道的时间和长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保护沿空留巷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岩梁 基本顶 工作面端头 破断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顶超前破断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涂敏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利用弹性地基及薄板理论,建立了老顶运动力学模型,导出了挠曲运动方程和超前破断位置计算式。
关键词 弹性地基 老顶挠曲运动 破断位置 顶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多区支撑顶板的力学模型及破断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宁静 徐刚 +1 位作者 张春会 孙明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18-3426,共9页
综放工作面一次开采厚度和宽度大,顶板破坏条件和影响因素复杂。为分析综放工作面顶板破坏特征,将基本顶视作为原岩区、液压支架控顶区、采空区、破断垮落顶板充填体4区支撑的板,建立综放工作面多区支撑的顶板力学模型,开发有限元计算程... 综放工作面一次开采厚度和宽度大,顶板破坏条件和影响因素复杂。为分析综放工作面顶板破坏特征,将基本顶视作为原岩区、液压支架控顶区、采空区、破断垮落顶板充填体4区支撑的板,建立综放工作面多区支撑的顶板力学模型,开发有限元计算程序,结合二分法反演基本顶作用荷载和周期垮落步距。利用模型研究陕西崔木煤矿综放开采过程中顶板弯矩和剪力分布,分析基本顶沿煤壁前方断裂、煤壁处断裂和采空区断裂的条件、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综放开采多区支撑基本顶的最大弯矩发生在煤壁前方;若基本顶在煤壁前方产生拉伸破断,基本顶边界条件改变,引起弯矩重分布,最大弯矩位置转移至煤壁处;若基本顶不在煤壁处断裂,随着工作面推进,基本顶内最大弯矩增大,最大弯矩位置向采空区方向偏移,基本顶将在采空区上方断裂;基本顶最大弯矩位置受支架刚度、基本顶抗拉强度和厚度影响较大,随着支架刚度、基本顶抗拉强度和厚度增大,最大弯矩发生位置向采空区方向偏移,更容易在采空区上方位置产生拉伸破断;基本顶最大剪力位置受周期垮落步距、支架刚度、基本顶厚度影响较大,随着周期垮落步距、支架刚度和基本顶厚度增大,最大剪力发生位置向采空区方向偏移,基本顶更容易在采空区上方产生剪切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支撑顶板 综放工作面 破断位置 力学模型 支架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巷道侧采空区上方基本顶断裂位置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4,共5页
以王家岭煤矿N21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基本顶破断力学模型,推导出弯矩的具体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顶内抗拉应力与其对应位置的弯矩大小成正比,最大弯矩处为基本顶破断位置,这与现场钻孔窥视仪勘测... 以王家岭煤矿N21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基本顶破断力学模型,推导出弯矩的具体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顶内抗拉应力与其对应位置的弯矩大小成正比,最大弯矩处为基本顶破断位置,这与现场钻孔窥视仪勘测结果基本一致。采用该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沿空巷道侧基本顶的破断位置,进而对沿空巷道煤柱宽度设计提供依据,对类似工程条件的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煤柱宽度 基本顶 破断位置 弹性地基梁 钻孔窥视 弯矩理论 砌体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光优化算法的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及应用
5
作者 赵宝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0,共7页
针对现有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研究流程复杂、耗时冗长等问题,引入极光优化(PLO)算法对沿空掘巷煤柱宽度进行自动寻优。采用理论分析、智能寻优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本顶沿空掘巷侧方断入煤体深度,确定了沿空掘巷内应力场分布范围... 针对现有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研究流程复杂、耗时冗长等问题,引入极光优化(PLO)算法对沿空掘巷煤柱宽度进行自动寻优。采用理论分析、智能寻优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本顶沿空掘巷侧方断入煤体深度,确定了沿空掘巷内应力场分布范围和沿空掘巷的合理布置区域;根据巷道布置原则,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得到煤柱留设宽度范围为1.5~7.0m。提出了基于PLO算法的煤柱宽度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沿空掘巷围岩变形为评价指标的适应度函数,经过迭代寻优后,得到最佳煤柱宽度为7.0m。基于最佳煤柱宽度,设计了沿空掘巷锚杆索网联合支护方案。现场实践结果表明,7.0m煤柱及综合控制技术在掘采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沿空掘巷围岩变形量,能够维持巷道整体稳定,提高了煤炭资源采出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围岩变形控制 煤柱宽度 极光优化算法 应力场分布 基本顶破断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