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破坏指标界限值的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伟军 张振浩 林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结构抗震可靠性的分析一般即采用动力可靠度的研究方法进行。本文提出了进行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与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即基于破坏指标界限值的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标定结构破坏指标范围进行破坏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采用JC法对... 结构抗震可靠性的分析一般即采用动力可靠度的研究方法进行。本文提出了进行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与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即基于破坏指标界限值的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标定结构破坏指标范围进行破坏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采用JC法对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各破坏状态概率进行计算,从而完成对结构抗震可靠性的分析。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与经典动力可靠性分析所得结论相一致,这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可靠度 破坏指标 破坏状态等级 JC法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煤体波速演化规律与破坏程度量化指标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传奇 谢广祥 王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09-2622,共14页
为合理评价松软煤体破坏状态,以淮南矿区潘一煤矿11518回采工作面为背景,选用型煤代替原煤,采用MTS岩石力学实验机及PCI-II声发射仪,开展单轴压缩状态下煤体多路径波速实时监测室内试验,分析波速变化特征;基于声波传播规律定义破坏程度... 为合理评价松软煤体破坏状态,以淮南矿区潘一煤矿11518回采工作面为背景,选用型煤代替原煤,采用MTS岩石力学实验机及PCI-II声发射仪,开展单轴压缩状态下煤体多路径波速实时监测室内试验,分析波速变化特征;基于声波传播规律定义破坏程度量化指标;探究不同破坏阶段煤体介质状态,并开展指标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煤体轴向应变的增加,波速呈现平稳、缓慢降低、急剧降低再平稳的基本规律,受载初期,型煤波速平稳,这与岩石材料呈现出的声学特性有所差异。②破坏程度量化指标K为煤体某一破坏阶段纵波经过裂纹时间与完全破坏后纵波经过裂纹时间的比值。③随煤体轴向应变的增加,指标先后经历平稳在0附近、缓慢增大、急剧增大再平稳在1左右4个变化阶段,指标演化与煤体表面形态变化具有高吻合性,且与传统损伤变量相比,指标突出裂纹对波速的影响,对破坏的敏感性更强,更能准确反映煤体破坏状态。④依据指标变化规律区划了工作面前方煤体介质状态,在距煤壁26.5 m以远的煤体处于连续介质区;在距煤壁13.5~26.5 m的煤体处于似连续介质区;在距煤壁5.75~13.50 m的煤体处于非连续介质区;在距煤壁距离小于5.75 m的煤体处于散体介质区。研究结果可为量化松软煤体破坏程度,防控围岩失稳灾害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煤体 波速 破坏程度量化指标 介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考虑阻尼耗能时的地震破坏模型研究
3
作者 何益斌 冷巧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弹塑性地震反应过程中阻尼耗能的分布和特点。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结构地震破坏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研究。在分析各种破坏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提出了考虑了阻尼耗能影响时的地震...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弹塑性地震反应过程中阻尼耗能的分布和特点。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结构地震破坏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研究。在分析各种破坏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提出了考虑了阻尼耗能影响时的地震破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地震破坏模型 阻尼耗能 破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破坏理论的模糊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连小勇 李军 +1 位作者 吴峥 李小龙 《中国煤炭》 2023年第6期37-45,共9页
巷道开挖会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应力调整会造成巷道围岩的破坏,但因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巷道围岩破坏形式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随着对巷道围岩破坏认识的深入,逐渐形成了普式理论、轴变理论、塑性形变压力理论和巷道蝶形破坏理论4种典... 巷道开挖会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应力调整会造成巷道围岩的破坏,但因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巷道围岩破坏形式呈现纷繁复杂的特点。随着对巷道围岩破坏认识的深入,逐渐形成了普式理论、轴变理论、塑性形变压力理论和巷道蝶形破坏理论4种典型的巷道围岩破坏理论。细致分析了各种巷道围岩破坏理论的特点、应用条件、计算参数,并对各类参数进行了归类总结,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巷道破坏高度指标对各个巷道围岩破坏理论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条件下,巷道破坏理论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应依据设计的模糊聚类分析流程和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计算,以期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符的结果。以五家沟煤矿巷道围岩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验证了模糊聚类分析支护设计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围岩破坏理论 模糊聚类分析 巷道破坏高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隔震桥梁易损性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双 赵桂峰 +2 位作者 马玉宏 崔杰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前,通常采用确定性方法对桥梁隔震效果进行分析,即通过隔震与非隔震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得到隔震效果;而概率方法对隔震桥梁进行分析时又大多仅分析其失效概率,很少从失效概率的角度开展隔震与非隔震桥梁对比研究。本文利用概率性地震需... 目前,通常采用确定性方法对桥梁隔震效果进行分析,即通过隔震与非隔震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得到隔震效果;而概率方法对隔震桥梁进行分析时又大多仅分析其失效概率,很少从失效概率的角度开展隔震与非隔震桥梁对比研究。本文利用概率性地震需求分析模型分别对隔震与非隔震连续梁桥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在考虑桥梁结构及地震动参数随机性的基础上,以墩柱位移延性比和支座相对位移比作为破坏指标,定义并量化了隔震与非隔震桥梁桥墩和支座的五种极限破坏状态。利用传统可靠度概率分析方法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生成了桥墩和支座的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了隔震与非隔震桥梁墩柱和支座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超越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从易损性对比的角度分析,相比于非隔震连续梁桥,隔震连续梁桥在地震动作用下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震性能,各破坏状态下构件的超越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概率 连续梁桥 易损性分析 破坏指标 位移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房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楼思展 叶志明 陈玲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105,共7页
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伤风险,一直是地震工程和生命线工程领域的一个关键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浦东某医院框架结构进行了多地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针对延性破坏指标和强度破坏指标,计算了不同地震... 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伤风险,一直是地震工程和生命线工程领域的一个关键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浦东某医院框架结构进行了多地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针对延性破坏指标和强度破坏指标,计算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建筑物震害的严重程度,及5种破坏状态的发生概率,给出了震害率曲线。通过曲线,预测了类似建筑的震害,为城市抗震防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评估 震害率 破坏指标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忠凯 张冬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9,115,共12页
为了促进国内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和应用,详细评述了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地震易损性的定义,总结了破坏指标、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以及不确定性的影响,归纳了常用... 为了促进国内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和应用,详细评述了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地震易损性的定义,总结了破坏指标、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以及不确定性的影响,归纳了常用的2种地下结构易损性曲线建立方法。依据不同来源的分析数据,介绍了5种国内外常用的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归纳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对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易损性分析 破坏指标 地震动强度参数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倒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甘泉 黄良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最大变形和累积耗能线性组合的双重破坏准则及破坏指标,对单自由度结构进行了倒塌分析.并将Q模型法引入框架的倒塌分析,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用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代替多自由度体系进行能量时程分析是简便可行的.
关键词 准则 破坏指标 钢筋混凝土框架 抗震结构 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干压陶瓷砖”系列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亚荣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32,52,共2页
本文介绍了新颁布实施的“干压陶瓷砖”
关键词 干压陶瓷砖 标准 破坏强度指标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upporting pressure in tunnel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failure mechanism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卫华 李闻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43-1252,共10页
Based on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a three-dimensional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possible collapse of deep tunnel is presented with limit analysis theory.Support pressure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virtual wo... Based on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a three-dimensional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possible collapse of deep tunnel is presented with limit analysis theory.Support pressure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virtual work equation performed under the upper bound theorem.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the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hape of collapsing rock mass.The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are then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presented mechanism.Different rock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random variables to value the corresponding reliability index with an increasing applied support pressure.The reliability indexes calculated by two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nd the influence of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rock parameters was discussed.It is shown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plays a much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liability index than dimensionless parameter,and that small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ould make great influence of reliability index.Thus,significa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and the applied support pressure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can be determined for a given reliability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tunnel limit analysis failure mechanism reli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