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的反应抑制和情绪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江茜茜 刘丽 +6 位作者 季海峰 高炬 张敏敏 朱云程 李开云 季卫东 李国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DICCD)在情绪反应中可能存在的神经心理缺陷的特征。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ADHD诊断标准的6~16岁患儿20名,ADHD共病DICCD患儿20名,DICCD患...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DICCD)在情绪反应中可能存在的神经心理缺陷的特征。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ADHD诊断标准的6~16岁患儿20名,ADHD共病DICCD患儿20名,DICCD患儿20名以及年龄、性别、智力匹配的健康儿童(HC)20名作为对象,选择Golden Stroop测验和情绪Stroop测验对反应抑制和情绪反应进行评估,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分析使用SNK-q检验同质性亚组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在Golden Stroop测验中,错误次数(P=0.003)和反应时间(P=0.044)干扰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Post Hoc分析ADHD组的干扰得分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在情绪Stroop测验中,平均反应时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后分析ADHD共病DICCD组正性词-色一致平均反应时间低于ADHD组而高于DICCD组,疾病组均高于HC组;ADHD共病DICCD与DICCD组正性词-色不一致、负性词-色一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ADHD组且高于HC组;DICCD组负性词-色不一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ADHD组与ADHD共病DICCD组且高于HC组。结论 ADHD的反应抑制缺陷和异常情绪反应均表现为ADHD的核心症状。偏向性情绪刺激可能对于存在冷漠无情特征的DICCD的反应抑制功能具有的负面作用,尤其在处理负性情绪时问题更为突出,而ADHD与DICCD共病更倾向于DICCD的情绪反应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破坏性行为障碍 神经网络 反应抑制 STROOP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谢欣 罗晓光 陈荣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冲动控制障碍问卷(QUIP)评估冲动控制障碍;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一至四部分...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冲动控制障碍问卷(QUIP)评估冲动控制障碍;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一至四部分(UPDRSⅠ~Ⅳ)分别评估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治疗相关并发症;Hoehn-Yahr分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症状。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01例帕金森病患者,经QUIP量表筛查出41例冲动控制障碍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为20.40%,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服药占8.46%(17/201)、强迫性饮食占7.46%(15/201)、刻板行为占6.46%(13/201)、强迫性购物占3.98%(8/201)、病理性赌博占1.49%(3/201)、性欲亢进占0.49%(1/2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时间长(OR=1.237,95%CI:1.038~1.474;P=0.018)、UPDRSⅣ评分高(OR=1.389,95%CI:1.077~1.790;P=0.011)、抑郁(OR=2.417,95%CI:0.174~0.984;P=0.046)是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较高,服药时间长、治疗相关并发症严重、抑郁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可以根据QUIP量表评估冲动控制障碍风险以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破坏性、冲动控制和行为障碍 抑郁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