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
20
1
作者
周晓峰
王建国
+1 位作者
兰朝利
代金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8,共9页
通过包裹体、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砂岩中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其与物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绿泥石膜具有双层膜结构,由骨架颗粒向孔隙方向依次为里层膜和外层膜;等厚的...
通过包裹体、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砂岩中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其与物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绿泥石膜具有双层膜结构,由骨架颗粒向孔隙方向依次为里层膜和外层膜;等厚的外层膜发育在压实作用之后,由孔隙水中析出的绿泥石晶体聚集在骨架颗粒表面形成,由于原生孔隙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致使生成的绿泥石晶粒大,晶形好,集合体有规律地排列;在外层膜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里层膜开始在骨架颗粒边缘溶蚀产生的小孔腔中生长,因空间狭小造成绿泥石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随成岩环境的变化,碎屑石英表面在外层膜形成后,经历了里、外层膜同时生长和停止的反复交替,而碎屑长石表面的里、外层膜则表现为此长彼停的循环过程;绿泥石膜胶结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其发育的砂岩物性好仅仅是表象,本质是物性好的砂岩有助于绿泥石膜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8砂岩
绿泥石膜
双层结构
破坏性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赋存状态及成因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晓峰
焦淑静
于均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4-842,共9页
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其赋存状态、成因与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的赋存状态可分为3类5亚类,Ⅰ类绿泥石膜为渗滤黏土转化,Ⅱ1和Ⅱ2亚类绿泥石膜为富铁镁物质溶蚀...
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其赋存状态、成因与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的赋存状态可分为3类5亚类,Ⅰ类绿泥石膜为渗滤黏土转化,Ⅱ1和Ⅱ2亚类绿泥石膜为富铁镁物质溶蚀再结晶,Ⅱ3和Ⅲ2亚类绿泥石膜为富铁镁物质与骨架颗粒溶蚀再结晶,Ⅲ1亚类绿泥石膜为同沉积泥质转化和富铁镁物质溶蚀再结晶形成;绿泥石膜胶结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其充填孔隙、堵塞喉道,使砂岩粒间孔隙的一部分变成微孔隙,导致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可动流体饱和度降低,而石英胶结物少是因为孔隙中硅质流体含量不足以沉淀大量自生石英颗粒,并非绿泥石膜抑制石英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绿泥石膜
赋存状态
成因模式
破坏性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
20
1
作者
周晓峰
王建国
兰朝利
代金友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8,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0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KYJJ2012-02-46)
文摘
通过包裹体、铸体薄片、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砂岩中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其与物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绿泥石膜具有双层膜结构,由骨架颗粒向孔隙方向依次为里层膜和外层膜;等厚的外层膜发育在压实作用之后,由孔隙水中析出的绿泥石晶体聚集在骨架颗粒表面形成,由于原生孔隙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致使生成的绿泥石晶粒大,晶形好,集合体有规律地排列;在外层膜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里层膜开始在骨架颗粒边缘溶蚀产生的小孔腔中生长,因空间狭小造成绿泥石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随成岩环境的变化,碎屑石英表面在外层膜形成后,经历了里、外层膜同时生长和停止的反复交替,而碎屑长石表面的里、外层膜则表现为此长彼停的循环过程;绿泥石膜胶结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其发育的砂岩物性好仅仅是表象,本质是物性好的砂岩有助于绿泥石膜发育。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8砂岩
绿泥石膜
双层结构
破坏性成岩作用
Keywords
Ordos Basin
Chang 8 sandstone
chlorite film
double layer structure
destructive diagenesis
分类号
P571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赋存状态及成因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晓峰
焦淑静
于均民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4-842,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0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KYJJ2012-02-46)
文摘
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其赋存状态、成因与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的赋存状态可分为3类5亚类,Ⅰ类绿泥石膜为渗滤黏土转化,Ⅱ1和Ⅱ2亚类绿泥石膜为富铁镁物质溶蚀再结晶,Ⅱ3和Ⅲ2亚类绿泥石膜为富铁镁物质与骨架颗粒溶蚀再结晶,Ⅲ1亚类绿泥石膜为同沉积泥质转化和富铁镁物质溶蚀再结晶形成;绿泥石膜胶结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其充填孔隙、堵塞喉道,使砂岩粒间孔隙的一部分变成微孔隙,导致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可动流体饱和度降低,而石英胶结物少是因为孔隙中硅质流体含量不足以沉淀大量自生石英颗粒,并非绿泥石膜抑制石英胶结。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绿泥石膜
赋存状态
成因模式
破坏性成岩作用
Keywords
Ordos Basin
Yanchang Formation
chlorite films
occurrences
origin patterns
destructive diagenesi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周晓峰
王建国
兰朝利
代金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赋存状态及成因
周晓峰
焦淑静
于均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