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控制的蠕滑型顺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与失稳模式
1
作者 郭双枫 府金宇 +1 位作者 张鹏 李宁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是由软弱夹层和岩体共同控制的,而软弱夹层物理力学性质差,极易诱发顺层滑坡灾害。含控制断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机制与破坏模式一直都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现场调查,以黄河上游某大型... 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是由软弱夹层和岩体共同控制的,而软弱夹层物理力学性质差,极易诱发顺层滑坡灾害。含控制断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机制与破坏模式一直都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现场调查,以黄河上游某大型水电工程坝址区右岸顺层岩质边坡为例,利用有限单元直接求解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建立模型,采用界面单元模拟结构面的摩擦滑动、张开和闭合,研究受F 27断层控制的边坡发生蠕滑-拉裂变形破坏的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不同工况下变形体的稳定性态。结果表明:由顺层节理以及断层F 27所构成的潜在滑动面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天然及暴雨状态下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地震及极端状态下,顺层节理和断层F 27相继延伸、扩展、贯通,形成蠕滑底边界,后缘发生拉裂变形破坏,导致坡体沿中-缓倾控制性结构面发生蠕滑-拉裂失稳破坏;边坡失稳后严重危害工程安全,需进行重点工程处理,并采取边坡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控制性断层 蠕滑-拉裂 失稳机制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节状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九江 肖琳 +1 位作者 王丽娟 张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7-2718,共12页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 节状地下连续墙(简称节状墙)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工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地下连续墙而言,由于节部的存在,其抗拔承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目前,节状墙的应用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变形特性与破坏模式亟待摸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辅以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对节状墙基础竖向受拉下的位移和破坏形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部与中部节的设置扩大了深部与浅部土体的影响范围,多部节的设置相对于单部节有利于调动更广范围的土体。节状墙的破坏模式包括垂直滑移面、倒金字塔状或正切曲线和花瓶状曲线(即曲线滑移面)相连接的滑移面。总体而言,与抗拔桩相比,节状墙的抗拔破坏面受到节部数量和位置的影响而表现为复合型,且部分滑移面的走向与土体内摩擦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状地下连续墙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变形破坏模式 节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弹丸高速冲击IN718合金板的变形与破坏模式
3
作者 陈艳丹 陈兴 +1 位作者 卢永刚 刘彤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研究IN718镍基高温合金在高速冲击作用下的抗侵彻能力,采用直径为5 mm的304不锈钢球形弹丸,利用二级轻气炮试验装置对IN718靶板进行了一系列弹道冲击试验。通过高速摄像机进行拍摄,弹丸的入射速度范围为548.2~1067.0 m/s。对弹丸的剩... 为研究IN718镍基高温合金在高速冲击作用下的抗侵彻能力,采用直径为5 mm的304不锈钢球形弹丸,利用二级轻气炮试验装置对IN718靶板进行了一系列弹道冲击试验。通过高速摄像机进行拍摄,弹丸的入射速度范围为548.2~1067.0 m/s。对弹丸的剩余速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对弹道极限速度进行了验证,观察了靶板的变形和破坏模式以及弹孔直径。结果表明:在试验冲击范围之内,随着冲击速度的升高,靶板的变形模式由撕裂破坏到剪切破坏转变,靶板的穿甲破坏模式与冲击速度密切相关;靶板能量吸收效率随弹丸初始动能的增加而降低,且趋于常值0.7;靶板变形挠度随着冲击速度的升高呈减小趋势,且最大变形挠度出现在弹道极限附近;靶板正面和背面所形成的弹孔直径均随着冲击速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背面所形成的弹孔直径大于前面所形成的弹孔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718镍基高温合金 弹道冲击 弹道极限速度 变形破坏模式 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磊 张耀磊 +3 位作者 唐明秀 李让杰 徐真浩 尹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64,共16页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对注浆整体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劈裂型注浆加固体三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劈裂浆脉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及注浆加固规律,分析浆脉粗糙度、厚度、...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对注浆整体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劈裂型注浆加固体三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劈裂浆脉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及注浆加固规律,分析浆脉粗糙度、厚度、数量和倾角对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的影响,阐明三轴加载条件下加固体内部孔隙率和微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劈裂浆脉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包括半贯通型、交叉型和贯通型,注浆影响区域可分为加固区、过渡区和未扰动区;浆脉存在有效提升了加固体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加固体峰值偏应力与浆脉粗糙度、厚度、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浆脉倾角增大会导致整体强度降低;加固体破坏模式主要有局部膨胀型和剪切滑移型,受浆脉形态特征影响,二者对整体变形破坏的贡献程度不同;在加载过程中,浆-土界面处首先萌生微裂纹,进而浆脉两侧软弱介质被压缩挤密后出现大量微裂纹,裂纹数量持续增多直至试样破坏;加固体孔隙率与微裂纹萌生数量变化规律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受浆脉形态特征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注浆 加固体 浆脉形态特征 变形破坏模式 峰值偏应力 微裂纹萌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2 位作者 刘汉超 周春宏 单志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 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两岸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 拉裂型、弯曲 拉裂型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型3种,因而引起岩体产生崩滑、弯曲倾倒及剥落、剥离或拉裂倾倒破坏.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给闸址工程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闸址区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控制下的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继红 董金玉 +2 位作者 刘汉东 黄志全 刘海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8-62,共5页
结合某一水电工程,分析坝址区主要II级结构面的特征,指出断层F11和五庙坡断层带(F6、F7、F8)对边坡变形和稳定性起控制作用;通过地质分析概化出考虑主要结构面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蓄水工况下边坡岩体的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分布特征;根... 结合某一水电工程,分析坝址区主要II级结构面的特征,指出断层F11和五庙坡断层带(F6、F7、F8)对边坡变形和稳定性起控制作用;通过地质分析概化出考虑主要结构面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蓄水工况下边坡岩体的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分布特征;根据地质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蓄水之后边坡特有的变形破坏模式,上盘岩体沿着断层F11剪切滑动从而挤压五庙坡断层带产生压缩变形。对边坡岩体的主控结构面断层F11和五庙坡断层带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和加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结构面 边坡 变形破坏模式 剪切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变形破坏模式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俊杰 王薇 +2 位作者 苏谦 李婷 王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53-1661,共9页
为了分析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和失稳破坏机制,建立了3组不同桩间距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离心试验模型及其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自重、轨道和车辆荷载作用下,改变桩间距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 为了分析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和失稳破坏机制,建立了3组不同桩间距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离心试验模型及其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自重、轨道和车辆荷载作用下,改变桩间距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桩体应变、加筋垫层和桩体破坏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当桩间距不大于4倍桩径时,加筋垫层整体基本保持完好,路堤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能逐渐趋于稳定,而桩间距达到6倍桩径后,桩顶刺穿加筋垫层,加筋垫层对桩土变形协调和传递荷载作用失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持续增大;当桩间距达到4倍桩径时,素混凝土桩最大应变值发生随上部荷载的增大反而减小的突变现象,最靠近坡脚的素混凝土桩最先产生弯曲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当桩间距增大至6倍桩径时,桩体弯曲破坏逐渐往路堤中心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素混凝土桩 加筋垫层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地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8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2 位作者 常中华 刘海燕 司维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结合奉节缓倾层状岸坡的特点,分析认为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近水平的岸坡结构,加之垂直层面的密集短小节理的切割构成了奉节地区独特的岸坡结构形式。岸坡变形破坏主要以压致拉裂、差异卸荷、重力蠕变-滑移-倾倒和结构沉陷等4种模式进... 结合奉节缓倾层状岸坡的特点,分析认为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近水平的岸坡结构,加之垂直层面的密集短小节理的切割构成了奉节地区独特的岸坡结构形式。岸坡变形破坏主要以压致拉裂、差异卸荷、重力蠕变-滑移-倾倒和结构沉陷等4种模式进行。巴东组第二段(T2b2)紫红色泥岩的易风化,崩解特性以及第三段(T2b3)泥灰岩的脆性,易溶蚀特性使得该区边坡岩体结构被深度改造,导致岩体结构沉陷,使得岸坡出现了似滑非滑、似塌非塌的变形破坏特征,存而导致了关于其破坏模式认识上出现了很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缓倾层状岸坡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隧道30°斜穿活动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志平 彭建兵 +2 位作者 黄强兵 姬永尚 赵振荣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从西安地铁隧道工程背景和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出发,根据相似理论设计箱型隧道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构模型混凝土应变、纵向和环向钢筋应变、结构外围土压力、结构内部收敛位移、模型顶表面土体变形以及宏观变... 从西安地铁隧道工程背景和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出发,根据相似理论设计箱型隧道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构模型混凝土应变、纵向和环向钢筋应变、结构外围土压力、结构内部收敛位移、模型顶表面土体变形以及宏观变形破坏现象表明:结构变形破坏不对称,随着沉降的扩展,首先发生扭转变形,然后发生弯曲和剪切变形破坏;衬砌环向裂缝主要分布在下盘区范围2.12D^3.81D(D为衬砌壁厚中心线高度1.18m)、上盘区范围0.85D^1.69D;纵向裂缝主要分布在下盘区范围1.19D^4.24D、上盘区范围1.27D^2.97D,下盘结构变形破坏较上盘结构严重;纵向裂缝为扭转变形引起、环向裂缝为弯曲变形引起、裂缝两侧错位由剪切变形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隧道 地铁隧道 模型试验 地裂缝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裂斜坡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冯文凯 黄润秋 +1 位作者 许强 肖锐铧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8,共7页
震裂斜坡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范围广、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危害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其震裂机理及变形破坏机制模式,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震裂斜坡及其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在对强震中的地震... 震裂斜坡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范围广、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危害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其震裂机理及变形破坏机制模式,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震裂斜坡及其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在对强震中的地震波效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双面斜坡为例,首先对震裂变形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强震中的体波效应将导致斜坡体处于量值和方向不断变化的拉-剪应力和反压应力的交替作用之下,其形成的拉-剪破裂效应和潜在的楔劈效应是斜坡震裂变形的重要力学因素之一。同时,面波效应将导致坡体表面处于鼓胀拉力和扭力的作用之下,是坡体表部整体震裂破碎甚至破坏的另一重要力学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均使坡体应力场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更为严重。在此基础上,对强震中斜坡变形破坏的机制模式进行了归纳,认为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旋转-拉裂型、旋转-剪滑型、鼓胀-拉裂型和滑移-拉裂型。研究成果为震裂斜坡稳定性分析以及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裂斜坡 地震波效应 震裂机理 变形破坏机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楞古水电站碎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御阳 黄润秋 +4 位作者 裴向军 魏玉峰 王梓龙 王刚 肖华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564,共9页
碎裂结构岩质边坡是地质工程中遇到的一种最不稳定边坡,其原岩松弛,结构面普遍张开,围岩自稳能力差,碎裂结构岩体出露不连续,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导致边坡破坏边界不明显,变形破坏机制很难确定。本文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碎裂结构岩质边坡为... 碎裂结构岩质边坡是地质工程中遇到的一种最不稳定边坡,其原岩松弛,结构面普遍张开,围岩自稳能力差,碎裂结构岩体出露不连续,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导致边坡破坏边界不明显,变形破坏机制很难确定。本文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碎裂结构岩质边坡为例,在地质环境调查和平硐勘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碎裂岩体结构特征,分析了控制边坡变形破坏的边界条件和变形破坏模式,并运用UDEC离散元程序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受自身结构及内部相对长大结构面控制,变形演化过程依循应力调整、时效变形和局部失稳3个阶段,变形破坏模式分为断层主控底滑型和裂隙切割破坏型。目前针对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大型工程实例支撑,该研究成果为水利工程中这类边坡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岩体 坡体结构 边界条件 变形破坏模式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盆地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肖尚德 唐辉明 +1 位作者 唐睿旋 秦华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0-1087,共8页
恩施盆地红层分布范围广,存在大量的斜坡或人工高陡边坡。由于红层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性,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边坡产生变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城市市政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 恩施盆地红层分布范围广,存在大量的斜坡或人工高陡边坡。由于红层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性,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边坡产生变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城市市政工程和道路工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恩施盆地红层边坡的野外工程地质调查、钻探、现场试验(压水和渗水试验)、样品采集和室内岩体特性参数测试等工作,基本查清了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水理特性和边坡变形特点。恩施盆地红层可分为"硬砂岩"和"软砂岩",前者由胶结较好的粉砂岩和砂岩组成,强度较高,透水性差,属相对隔水层;后者由胶结较差的砂岩构成,强度低,透水较强,为含水层。边坡变形破坏规模较小,但点多、危害较大。本文从运动方式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依据斜坡岩土体运动方式,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划分为:顺层岩质滑坡、坠落式崩塌、倾倒式崩塌3种;按变形破坏影响因素,边坡变形破坏划分为:软硬互层红砂岩差异风化、顺层结构面和切层结构面不利组合、人工开挖扰动3种,并分析了各类变形破坏模式的特点和变形破坏过程,对恩施盆地及同类型地区的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盆地 红层 边坡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外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支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建军 王彦东 +1 位作者 巨能攀 邓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高速公路开挖形成越来越多的工程边坡。缓倾外层状结构边坡作为一种典型的岩质边坡,一般情况下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在特定的结构面组合状况下,开挖后也可能产生整体变形破坏。本文以软弱结构面和长大裂隙发育的公路工程边坡为例,通过岩体... 高速公路开挖形成越来越多的工程边坡。缓倾外层状结构边坡作为一种典型的岩质边坡,一般情况下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在特定的结构面组合状况下,开挖后也可能产生整体变形破坏。本文以软弱结构面和长大裂隙发育的公路工程边坡为例,通过岩体结构及边坡一定范围内已有边坡破坏现象的调查研究,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和三维离散元法综合分析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并针对变形破坏模式的特点,提出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贯通坡体形成切割块体的后缘和侧缘边界时,缓倾外层状结构边坡可沿层面产生滑移-拉裂变形,若滑面与临空面具有一定夹角,边坡的变形可表现为旋转式滑移-拉裂;结构面组合控制的缓倾外层状结构岩质边坡稳定性受坡体中下部的关键块体控制,一旦关键块体失稳,将引起上部块体的连锁失稳,此类边坡变形控制的重点是对关键块体分布区域进行强支护;支护工程实施后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基于变形破坏模式分析的边坡支护方案保证了边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坡外 层状结构边坡 变形破坏模式 支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体变形破坏模式与机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建 姚令侃 蒋良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为探讨土体的地震变形效应,对都江堰—映秀公路全线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削方边坡和人工填筑路堤震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挂网喷混凝土防护边坡和路堤等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土体,其地震变形破坏表现为震陷和滑塌,而路肩墙工程由于墙体的侧向约... 为探讨土体的地震变形效应,对都江堰—映秀公路全线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削方边坡和人工填筑路堤震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挂网喷混凝土防护边坡和路堤等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土体,其地震变形破坏表现为震陷和滑塌,而路肩墙工程由于墙体的侧向约束,填料的地震变形表现为震陷变形和下陷与隆起交错变形(即凹凸变形).震陷率和凹凸变形幅值均随地震烈度增大而增大,且均服从正态分布.上边坡震害受平面线型程度影响较大,位于直线段、凹曲线侧和凸曲线侧边坡的震害程度依次递增.经路堤(侧向临空模型)和层状填料(侧向约束模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现场调查一致,且揭示了土体由震陷向凹凸变形转化的峰值加速度阈值约为0.6g,可供评估路堤震害模式和确定修复措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变形破坏模式 震害调查 振动台模型试验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工程复杂结构层状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仕雄 邓良胜 +1 位作者 蒙玉霖 游显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7-29,共3页
紫坪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质条件差,由软硬相间的砂页岩互层组成,坝区有一向斜构造分布,组成了复杂结构的层状岩质高边坡,且开挖边坡较多.因此,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各边坡的岩体结构和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的... 紫坪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质条件差,由软硬相间的砂页岩互层组成,坝区有一向斜构造分布,组成了复杂结构的层状岩质高边坡,且开挖边坡较多.因此,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各边坡的岩体结构和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的研究,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结构 层状岩质 高边坡 变形破坏模式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洞窟变形破坏模式、机制及加固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齐干 杨国兴 李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94-1503,共10页
在现场调查统计、工程地质勘察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古格王国遗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特性。通过调查统计和理论分析,将开挖于遗址边坡内的洞窟的变形破坏模式分为洞顶破坏型、洞口破坏型、洞壁破坏型、洞底破坏型和人为破坏... 在现场调查统计、工程地质勘察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古格王国遗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特性。通过调查统计和理论分析,将开挖于遗址边坡内的洞窟的变形破坏模式分为洞顶破坏型、洞口破坏型、洞壁破坏型、洞底破坏型和人为破坏型等5大类11种型式,以洞顶破坏和洞壁破坏最为常见。进一步提出了引起其变形破坏的结构型、水理型、应力型和复合型4大类9种变形破坏机制,其中以节理型、水理型、水力型和工程偏应力型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第一、文物保护、重点加固、防治并重和环境协调的加固原则。最后从洞窟加固治理、危岩体加固治理和环境整治3个方面提出了综合加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窟 工程地质 稳定性 变形破坏模式 变形破坏机制 加固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脉多次侵入条件下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玉明 张明 +3 位作者 胡新丽 谭福林 祝廷尉 徐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岩质斜坡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均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均有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以雅砻江中游楞古水电站坝址区嘎夏帕斜坡为例,对多次花岗岩脉侵入条件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进行分... 岩质斜坡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均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均有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以雅砻江中游楞古水电站坝址区嘎夏帕斜坡为例,对多次花岗岩脉侵入条件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嘎夏帕斜坡原本为陡倾中薄层砂岩组成的逆向坡,岩体完整性较好,稳定性较高;由于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变成砂岩和岩脉互层的结构,在岩脉挤压作用下,大部分岩体呈碎裂状,完整性差,坡体的变形模式由弯曲-倾倒式变为"挡墙"溃决式。中部完整性较好的砂岩成为"挡墙",和前部岩脉一起阻止后部大方量碎裂状岩体下滑,但是随着前部脉体的失稳破坏,斜坡有可能发生"挡墙"溃决式整体滑坡。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3DEC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此类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 岩质斜坡 岩脉侵入 变形破坏模式 3DEC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载荷下泡沫铝夹芯板变形与破坏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涛 余文力 +2 位作者 秦庆华 王金涛 王铁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56-1463,共8页
系统地开展了爆炸载荷作用下泡沫铝夹芯板变形与破坏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冲量45.6 N·s、76.2 N·s、104.6 N·s、131.7 N·s、183.6 N·s 5种不同爆炸载荷作用下泡沫铝夹芯板背面板中心点的变形挠度,给出了泡沫铝夹... 系统地开展了爆炸载荷作用下泡沫铝夹芯板变形与破坏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冲量45.6 N·s、76.2 N·s、104.6 N·s、131.7 N·s、183.6 N·s 5种不同爆炸载荷作用下泡沫铝夹芯板背面板中心点的变形挠度,给出了泡沫铝夹芯板前面板、泡沫铝芯体和背面板在不同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模式,分析了泡沫铝芯体产生的剪切断裂和拉伸断裂两种不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铝芯体呈现"渐进式"压缩变形,泡沫铝夹芯板背面板中心点的变形挠度与爆炸冲量之间近似满足二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爆炸波 泡沫铝 夹芯板 变形挠度 变形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组泥灰岩顺层缓倾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光照 吴益平 +1 位作者 肖威 谭伟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169,共6页
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巴东组泥灰岩工程性质较差,分布在此地层中的泥灰岩高边坡稳定性引人关注。结合泥灰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建立了巴东组泥灰岩顺层缓倾岩体工程地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岩性组合特征与结构面特征,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 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巴东组泥灰岩工程性质较差,分布在此地层中的泥灰岩高边坡稳定性引人关注。结合泥灰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建立了巴东组泥灰岩顺层缓倾岩体工程地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岩性组合特征与结构面特征,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或者滑移压致拉裂模式。最后,基于UDEC对巴东白岩沟高边坡进行了变形演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白岩沟高边坡变形破坏经过了2阶段:坡脚开挖使切坡产生了蠕变,而降雨使得边坡稳定性态发生突变,发生滑移破坏,这给此类型高边坡的治理一个启示,做好边坡地表防水、地表与地下排水,对边坡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巴东组泥灰岩 顺层缓倾岩体 变形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U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一级阶地地层结构特征及深基坑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徐杨青 朱小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794-1798,共5页
总结分析了长江中下游一级阶地地层结构特征,即由上部软弱粘性土与下伏砂性土层构成的二元沉积韵律,及其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探讨了软土深基坑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针对由于开挖软土层而引起的基坑变形、坑底隆起和整体失稳,以及由于揭... 总结分析了长江中下游一级阶地地层结构特征,即由上部软弱粘性土与下伏砂性土层构成的二元沉积韵律,及其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探讨了软土深基坑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针对由于开挖软土层而引起的基坑变形、坑底隆起和整体失稳,以及由于揭露或揭穿含水层所产生的地下水水患和抽降承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等深基坑工程环境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一级阶地 二元沉积韵律 深基坑工程 变形破坏模式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