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板偏心受压破坏全过程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朴哲浩 宋力 +1 位作者 宋万增 乔瑞社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44-148,共5页
针对水闸安全鉴定中结构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板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开展了相关实验。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非线性、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关系、结构状态非线性的分离式有限元模... 针对水闸安全鉴定中结构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板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开展了相关实验。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非线性、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关系、结构状态非线性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针对混凝土、钢筋本构关系和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滑移关系,根据试验进行取值,并针对求解控制中的关键参数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试算,得到了实用的参数取值。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12.0平台,开展了仿真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从裂缝分布、极限承载力、挠度3方面进行了对比,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安全鉴定 偏心受压 钢筋混凝土板 破坏全过程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边坡失稳破坏全过程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郴玲 常晓林 +2 位作者 唐龙文 周伟 马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8,共6页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计算模型,模拟边坡临界破坏状态,得到安全系数和滑裂面,并将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增加重力加速度,获得边坡失稳破坏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一致,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和形状基本吻合,证明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用于边坡失稳破坏具有可行性。极限平衡法仅用于分析临界失稳状态,不能预测后续滑块的形成,而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能进一步模拟边坡临界失稳状态后的边坡破坏全过程,为边坡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分析 重力增加法 渐进破坏全过程 刚体极限平衡法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荷载作用下深部煤巷冲击破坏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孔令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7-1854,共8页
为研究深部煤巷道围岩应力状态与围岩结构冲击破坏之间的关系,探索深部煤巷冲击地压发生机制,利用设计的可水平和垂直双向增量加载相似模拟试验平台,试验分析了巷道围岩全过程(自掘进至成巷)应力演化及宏观破坏特征,研究了增量荷载作用... 为研究深部煤巷道围岩应力状态与围岩结构冲击破坏之间的关系,探索深部煤巷冲击地压发生机制,利用设计的可水平和垂直双向增量加载相似模拟试验平台,试验分析了巷道围岩全过程(自掘进至成巷)应力演化及宏观破坏特征,研究了增量荷载作用深部煤巷围岩冲击破坏规律。研究得到:(1)掘进成巷时,巷道围岩体为应力卸荷状态;成巷后,巷道围岩应力开始进入"缓增—快增—缓增"波动阶段;当巷道模型左侧和顶部载荷增加时,围岩变形增大、局部破坏明显,巷道围岩应力开始进入"快增—突变"阶段,巷道发生冲击破坏;冲击破坏后,巷道围岩应力进入"降低—稳定"阶段,与载荷增加前的围岩应力大小相比,顶底板岩层、左帮、右帮浅部等煤体应力基本恢复到冲击破坏前的大小,但巷道右帮煤体深部应力仍处于较高应力状态。(2)深部煤巷围岩冲击破坏与其应力状态呈正相关关系,静载作用下围岩应力呈波动缓增状态,围岩结构破坏不明显;增量荷载作用下,巷道围岩应力呈快增突变状态,局部围岩破坏明显、冲击破坏发生,围岩应力经历了从初始增加到波动增加、再到突变及平衡共7个演化阶段,试验再现了围岩冲击破坏发生的全过程,揭示了冲击破坏发生时的围岩应力突变特征。(3)在山东滕东煤矿3_(下)113综放工作面开展了工程实践研究,现场实测表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现场实际,验证了本文试验方法及结果的可靠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优化调整巷道围岩应力时空变化和提高围岩整体性的围岩卸压与补强支护技术方案,为深部煤巷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巷 冲击地压 围岩破坏全过程 相似模拟试验 增量荷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叠合T梁静载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过民龙 季文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44,共12页
通过12片T形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普通混凝土(NC)叠合梁试件和1片NC整浇梁试件的静载试验,研究RPC受拉区高度、NC强度等级、受拉纵筋配筋率对组合梁抗弯静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PC受拉区高度增加,叠合梁的受弯开裂形态从接合面... 通过12片T形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普通混凝土(NC)叠合梁试件和1片NC整浇梁试件的静载试验,研究RPC受拉区高度、NC强度等级、受拉纵筋配筋率对组合梁抗弯静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PC受拉区高度增加,叠合梁的受弯开裂形态从接合面处NC先裂转变为梁底RPC先裂,且开裂荷载增加,但最终受弯破坏形态与整浇梁一致;叠合梁抗弯承载力随纵筋配筋率的提高而增大;提高NC强度等级对叠合梁抗弯承载力有一定提高作用.提出叠合梁开裂弯矩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使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RPC-NC叠合梁正截面抗弯破坏全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扩展有限元理论(XFEM)对OpenSEES进行二次开发,分析叠合梁受弯开裂裂纹扩展全过程,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为进一步分析RPC-NC叠合梁开裂行为提供了理论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T形叠合梁 开裂形态 OPENSEES 抗弯破坏全过程 扩展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