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培养对破囊壶菌中Aurantiochytrium sp.生物量的影响
1
作者 刘倩 王润智 +1 位作者 惠瑞雪 王秋珍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28-31,共4页
本研究通过藻(Chlorella sp.)—菌和菌(Talaromyces sp.、Aurantiochytrium sp.)—菌共培养对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中Aurantiochytrium sp.S3D(以下简称A.sp.S3D)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显著促进破囊壶菌中A.sp.S3D的生长... 本研究通过藻(Chlorella sp.)—菌和菌(Talaromyces sp.、Aurantiochytrium sp.)—菌共培养对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中Aurantiochytrium sp.S3D(以下简称A.sp.S3D)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显著促进破囊壶菌中A.sp.S3D的生长(P<0.01),但藻—菌共培养模式不利于破囊壶菌A.sp.S3D的生长。甘油—酵母提取物培养体系中,A.sp.S3D与T sp.混合培养生物量可达到(11.41±0.25)g/L,而葡萄糖—酵母提取物培养体系中,A.sp.S3D与A.sp.S3E以1∶4共培养时,生物量提升至(12.62±0.67)g/L。研究证实,酵母提取物是破囊壶菌培养的理想氮源,A.sp.S3D与A.sp.S3E培养更有利于破囊壶菌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thraustochytrid) 微藻 混合培养 异养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破囊壶菌产功能性脂肪酸DH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美玉 赵玉斌 +3 位作者 王灵云 宋元达 赵新河 任晓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4,共14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为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抗癌、支持视觉和脑功能等方面至关重要。传统的深海鱼油提取DHA方法存在鱼腥味重、工艺繁琐等问题,迫使研究者寻求更为高效、环保的替代方案。破囊壶菌(Thraustoch...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为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抗癌、支持视觉和脑功能等方面至关重要。传统的深海鱼油提取DHA方法存在鱼腥味重、工艺繁琐等问题,迫使研究者寻求更为高效、环保的替代方案。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凭借其生长迅速、低重金属污染以及高DHA含量的特性,成为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微生物之一。当前在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过程中,依然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提高发酵产量、降低成本等。本文旨在全面阐述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研究现状,包括菌株筛选与改良、DHA生物合成途径、遗传转化及代谢工程、发酵控制策略等方面。首先,总结归纳了对野生型菌株的自然筛选和诱变改良等方法,不断提高破囊壶菌中DHA产油量。其次,详细介绍了破囊壶菌DHA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辅助因子在DHA生产中的作用。此外,概述了外源DNA传递到破囊壶菌细胞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为提高其遗传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提供重要参考。在DHA代谢调控方面,探讨了氮限制对DHA合成的促进作用以及温度和氧气供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对利用破囊壶菌生产DHA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推动其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工业规模下的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代谢工程 遗传转化 菌种选育 生物合成途径 发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生产DHA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晶晶 刘瑛 马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67-371,共5页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破囊壶菌因其DHA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而备受关注,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工业化生产DHA的微生物。破囊壶菌主要通过FAS和PKS两种途径合成DHA,影响DHA合成的主要环境因...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破囊壶菌因其DHA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而备受关注,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工业化生产DHA的微生物。破囊壶菌主要通过FAS和PKS两种途径合成DHA,影响DHA合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有碳氮源、温度、无机盐等。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提高DHA产量将成为可能。现就破囊壶菌生产DHA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为利用破囊壶菌工业化生产DHA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DHA 代谢途径 培养条件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二十碳六烯酸的制备工艺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海龙 崔岩 成家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破囊壶菌具有二十碳六烯酸(docosahexaenvic acid,DHA)含量高、油脂组成简单、生长速率快等优点,是DHA商业开发的潜在来源。目前,破囊壶菌DHA的制备工艺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是破囊壶菌的发酵工艺、油脂的提取工艺和DHA的纯化工艺... 破囊壶菌具有二十碳六烯酸(docosahexaenvic acid,DHA)含量高、油脂组成简单、生长速率快等优点,是DHA商业开发的潜在来源。目前,破囊壶菌DHA的制备工艺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是破囊壶菌的发酵工艺、油脂的提取工艺和DHA的纯化工艺。该文对上述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破囊壶菌DHA的产业化潜力进行了分析,为破囊壶菌DHA的工业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发酵 油脂提取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纯化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roseum产DHA的营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克刚 柴向华 杨连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8,共7页
探讨了碳源、氮源、碳氮比、不饱和脂以及植物激素等营养条件对破囊壶菌Thraus tochytriumroseumMF2产DH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葡萄糖是T roseumMF2产DHA的理想碳源 ,适宜的葡萄糖浓度为 40g/L ;谷氨酸钠是T roseumMF2产DHA的理想氮... 探讨了碳源、氮源、碳氮比、不饱和脂以及植物激素等营养条件对破囊壶菌Thraus tochytriumroseumMF2产DH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葡萄糖是T roseumMF2产DHA的理想碳源 ,适宜的葡萄糖浓度为 40g/L ;谷氨酸钠是T roseumMF2产DHA的理想氮源 ;适宜的碳氮比为 70左右 ;紫苏油、BA和GA配合使用使DHA产量提高 10 6% ,达到 12 4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DHA 营养条件 微生物生产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脂质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克刚 杨连生 黄通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0,共3页
研究了超声波破碎破囊壶菌细胞及其脂质提取的方法 ,并对脂质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超声波能有效破碎破囊壶菌细胞 ,从而可使脂质得率提高 6 0 % ;脂质脂肪酸组成以DHA为主 ,含量高达 6 0 %以上 ,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 研究了超声波破碎破囊壶菌细胞及其脂质提取的方法 ,并对脂质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超声波能有效破碎破囊壶菌细胞 ,从而可使脂质得率提高 6 0 % ;脂质脂肪酸组成以DHA为主 ,含量高达 6 0 %以上 ,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不到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脂质 提取 分析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调控破囊壶菌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亮 王俊 +3 位作者 翁可欣 李力 黄建忠 林清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9,共5页
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合成与培养温度密切相关。该研究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对破囊壶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20~35℃的培养温度较利于破囊壶菌细胞的生长,而25... 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合成与培养温度密切相关。该研究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对破囊壶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20~35℃的培养温度较利于破囊壶菌细胞的生长,而25~28℃的培养温度利于油脂的积累;虽然15℃培养时不利于菌体生物量积累,但能显著提高DHA占总脂肪酸的含量。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进一步在15 L发酵罐中采用了三阶段控温策略:发酵中前期(0~108 h)使用28和25℃的温度培养,以提高菌体生物量及油脂含量;发酵后期(108~120 h)以15℃低温培养促进DHA积累。采用此策略,发酵获得了116.80 g/L的细胞干重,总脂肪酸量达53.63 g/L,DHA产量为27.17 g/L,其中,油脂含量为45.92%,DHA占总油脂比例达50.66%。该研究为高密度发酵破囊壶菌生产DHA的大规模工业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二十二碳六烯酸 变温调控 脂肪酸组成 油脂产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破囊壶菌生长及其产DHA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克刚 柴向华 杨连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4-32,共9页
探讨了培养温度、pH、光照、种龄、接种量以及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roseumMF2生长及其产DHA的影响。结果表明 ,T roseumMF2生长及其产DHA的适宜条件为 :培养温度 2 5℃、初始pH值 6~ 7、种龄 4 8h、接种量 4 ... 探讨了培养温度、pH、光照、种龄、接种量以及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roseumMF2生长及其产DHA的影响。结果表明 ,T roseumMF2生长及其产DHA的适宜条件为 :培养温度 2 5℃、初始pH值 6~ 7、种龄 4 8h、接种量 4 %、培养时间 4d ,生物量达到 1 0 4g L ,DHA产量达到1 2 6 6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壶菌 培养条件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脂质含量 生物量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细胞破壁及DHA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海龙 崔岩 +2 位作者 刘瑛 梁园梅 成家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162-166,F0002,共6页
为了确定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的最佳破壁方法,分别使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法、高速匀浆法、碱热法和研磨法对破囊壶菌进行破壁处理。为了解各方法的破壁效果,使用显微镜观察破壁前后的细胞个数变化,并利用SEM(Scanning Electron ... 为了确定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的最佳破壁方法,分别使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法、高速匀浆法、碱热法和研磨法对破囊壶菌进行破壁处理。为了解各方法的破壁效果,使用显微镜观察破壁前后的细胞个数变化,并利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为探究不同破壁方法对油脂提取的影响,首先使用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对油脂含量进行了定性检测,随后采用正己烷提取油脂。为探究不同破壁方法对油脂组分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油脂的组成情况。结果显示:(1)碱热的破壁效果最好,破壁率达到95.51%;(2)碱热破壁后得到的油脂产率最高,达到61.33%,远高于其他4种方法 ;(3)碱热破壁后得到的油脂中DHA含量最高、达到41.33%,相应的DHA产量也远高于其他方法、达到2.192 g/L。从制备高纯度DHA的角度出发,碱热法是最佳的破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碱热 提取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影响破囊壶菌产DHA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克刚 柴向华 杨连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1,共7页
DHA是大脑及视力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也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功能活性成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特别是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roseum产DHA被认为极具工业化生产的潜力。本文研究了不饱和脂对破囊壶菌T.ro... DHA是大脑及视力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也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功能活性成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特别是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roseum产DHA被认为极具工业化生产的潜力。本文研究了不饱和脂对破囊壶菌T.roseumMF2产DHA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roseumMF2能不同程度利用不饱和脂为碳源进行生长和产DHA,其中以紫苏油的DHA产量最高,浓度为20g/L时DHA产量为382mg/L;当以40g/L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培养基添加红花油或紫苏油能提高DHA的含量和产量,二者添加量为8g/L时DHA产量分别提高18.5%和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 壶菌 DHA 产量 脂肪酸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破囊壶菌油脂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研究
11
作者 吴海龙 崔岩 成家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2-236,共5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油脂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3 MPa、萃取温度64.4℃、CO2流速56 L/h、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的油脂提取率达到了74.55%;油脂的主...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油脂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3 MPa、萃取温度64.4℃、CO2流速56 L/h、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的油脂提取率达到了74.55%;油脂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碳烷酸(C16∶0)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含量分别为48.818%和35.120%。萃取出的破囊壶菌油脂成分简单,DHA含量高,可作为保健品生产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优化设计 油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生产角鲨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梦凡 谢云轩 +2 位作者 谢宁栋 张爱卿 汪光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4-244,共11页
角鲨烯是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三萜类物质,能参与人体内多个生理过程,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延缓皮肤衰老、防癌等功效。破囊壶菌在异养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并合成较高含量的角鲨烯,具有开发生产角鲨烯的应用潜力。首先概述了破囊壶菌的生态... 角鲨烯是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三萜类物质,能参与人体内多个生理过程,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延缓皮肤衰老、防癌等功效。破囊壶菌在异养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并合成较高含量的角鲨烯,具有开发生产角鲨烯的应用潜力。首先概述了破囊壶菌的生态学和生物技术应用潜力,重点讨论了利用破囊壶菌生产角鲨烯的研究现状,并对破囊壶菌合成角鲨烯的代谢途径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影响破囊壶菌发酵生产角鲨烯的5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激素类物质对破囊壶菌角鲨烯产量的调控作用。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阐述旨在为利用破囊壶菌产角鲨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角鲨烯 影响因素 代谢通路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会科 王秋珍 +1 位作者 何耀东 汪光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35-3245,共11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参与人及动物体内多个生理过程。破囊壶菌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内DHA含量高的特点,是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菌。本文主要介绍破囊壶菌DHA代谢通路、影响破囊壶菌生产DHA的因素以及破...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参与人及动物体内多个生理过程。破囊壶菌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内DHA含量高的特点,是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菌。本文主要介绍破囊壶菌DHA代谢通路、影响破囊壶菌生产DHA的因素以及破囊壶菌中试发酵的研究现状。首先,对破囊壶菌合成DHA的两个代谢途径,即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is pathway,FAS)途径和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esis pathway,PKS)途径进行总结和描述;其次,对影响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三个主要因素(碳氮源、溶氧和温度)进行综述;随后,阐述了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中试放大工艺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分离获得优质的破囊壶菌菌株、对其代谢途径和关键酶的研究以及中试放大工艺的研究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利用破囊壶菌工业化生产DHA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二十二碳六烯酸 发酵 代谢途径 影响因素 中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DHA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HX2019010的筛选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玉娟 甘美裕 +3 位作者 林俊杰 庄峙厦 何少贵 傅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为筛选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菌株,从厦门市红树林的海水腐木中分离到一株球状真菌HX201901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测定ITS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该菌株与破囊壶菌相似性较高。选取ITS序列相似性较高的相近菌株... 为筛选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菌株,从厦门市红树林的海水腐木中分离到一株球状真菌HX201901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测定ITS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该菌株与破囊壶菌相似性较高。选取ITS序列相似性较高的相近菌株构建的进化树表明,菌株HX2019010与Aurantiochytrium类群聚为一枝,自举检验值较高,初步定名为Aurantiochytrium sp.HX2019010。该菌株在发酵罐中可产生较高浓度的DHA,98 h发酵后生物量达108.27 g/L,总油脂达28.43 g/L,DHA达9.17 g/L。细胞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DHA、肉豆蔻酸等;脂肪酸组成受培养时间或培养条件的影响,总量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6.26%,其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2.25%-4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DHA 鉴定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囊壶菌DNA提取新法
15
作者 汪开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常见 病原体 新法 壶菌 细胞提取 单细胞 食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 降解 有机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冰 刘长海 姚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DHA是一种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分离纯化和工业化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 DHA是一种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分离纯化和工业化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对ATCC34304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得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28℃ 170r/min摇床光照培养6d,DHA含量达320.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二十二碳六烯酸 壶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发酵生产廿二碳六烯酸(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羽航 林炜铁 +2 位作者 姚汝华 黄惠琴 鲍时翔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简称DHA)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目前DHA主要分离纯化自海洋鱼油,但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DHA生产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调控等方面取... 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简称DHA)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目前DHA主要分离纯化自海洋鱼油,但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DHA生产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调控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廿二碳六烯酸 壶菌 发酵 海洋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austochytrium caudivorum--一种香港牡蛎新型原生生物寄生虫
18
作者 刘坤娜 毛帆 +3 位作者 张翔宇 林玥 张扬 喻子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1,共9页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是一类具有分解作用的海洋异养原生生物。研究表明破囊壶菌可对软体动物、海洋扁虫类造成消耗性疾病。本研究从发病的牡蛎鳃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未在牡蛎中记录过的破囊壶菌寄生虫,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后,...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是一类具有分解作用的海洋异养原生生物。研究表明破囊壶菌可对软体动物、海洋扁虫类造成消耗性疾病。本研究从发病的牡蛎鳃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未在牡蛎中记录过的破囊壶菌寄生虫,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后,鉴定为一种破囊壶菌寄生虫Thraustochytriu caudivorum。利用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超高分辨系统观察到T.caudivorum的生活史可分为游动孢子、营养细胞、孢子囊和变形虫四个阶段。游动孢子沉降成营养细胞,营养细胞再通过二分裂或形成孢子囊的方式释放不动的和可游动的孢子。破囊壶菌的形态大小变化迥异,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系统探究了不同盐度对细胞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度增大,体积小的细胞占比增多;在盐度为15 ppt时,细胞增殖缓慢,体积变大;而在盐度为20和25 ppt时,细胞体积变小,增殖速率加快。25 ppt盐度条件下,游动孢子数目最多。本研究首次从香港牡蛎鳃组织中分离出T.caudivorum寄生虫,并确立了其与破囊壶菌其他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菌 Thraustochytrium caudivorum 牡蛎鳃组织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