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P1000冷管段小破口失水事故分析 |
杨江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2
|
余热排出泵小破口失水事故空化特性数值分析 |
洪锋
袁建平
张金凤
卢加兴
张云蕾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3
|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 |
乔雪冬
王昆鹏
靖剑平
孙微
安捷铷
贾斌
张春明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4
|
小破口失水事故研究综述 |
博金海
王飞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0
|
|
5
|
DVI管小破口失水事故实验研究 |
彭传新
张妍
黄志刚
昝元锋
卓文彬
闫晓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6
|
压水堆冷管段 2% 小破口失水事故实验研究 |
许国华
周润彬
李凤臣
姚日琪
魏国锋
|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7
|
船舶核动力装置一回路小破口失水事故处置规程研究 |
王元
王少明
于雷
|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8
|
小型堆破口失水事故初步研究 |
杨江
林支康
卢向晖
沈永刚
郑向阳
詹佳硕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RELAP5/MOD3.3程序对非能动核电厂小破口失水事故的适用性研究 |
徐财红
史国宝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0
|
XAPR中破口失水事故下堆芯自然循环冷却能力的功能可靠性研究 |
王宝生
唐秀欢
朱磊
包利红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1
|
CPR1000全厂断电叠加小破口失水事故下一回路外部注水策略分析 |
陈艺芬
黄志翱
郑剑香
缪惠芳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2
|
AP1000小破口失水始发严重事故的源项研究 |
黄高峰
李京喜
曹学武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船用堆中破口失水加全部电源丧失事故分析 |
杨磊
陈文振
赵新文
祁杰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小型堆不可隔离小破口事故下的舱室放射性活度可视化 |
晏峰
张帆
陈力生
张彦招
|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PRHRS隔离阀前后破口事故对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的影响分析 |
郝博涛
王楠
钟佳
石洋
房芳芳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6
|
典型压水堆小破口LOCA参数重要度排序表开发 |
熊青文
黄涛
苟军利
杜鹏
邓坚
袁鹏
周佳樾
胡文桢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船用核动力装置SBLOCA破口尺寸敏感性分析 |
邢晋
赵新文
陈玉清
杨磊
|
《四川兵工学报》
CAS
|
2015 |
0 |
|
18
|
典型严重事故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效果分析 |
邹杰
佟立丽
曹学武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9
|
SBLOCA叠加高压安注失效事故全范围事故分析 |
侯华青
沈永刚
崔旭阳
蒋晓华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0
|
一体化多用途的非能动小型压水反应堆发生假定事故的初步分析 |
李飞
沈峰
白宁
孟召灿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