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缴资本制下资不抵债规则的功能转向——从破产原因到破产预防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京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164,共15页
2013年底修订并实施的《公司法》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但《企业破产法》仍然严格限定市场主体退出条件,将“资不抵债”作为破产原因的核心要件之一。在破产案件中,是否“资不抵债”往往成为申请人与被... 2013年底修订并实施的《公司法》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但《企业破产法》仍然严格限定市场主体退出条件,将“资不抵债”作为破产原因的核心要件之一。在破产案件中,是否“资不抵债”往往成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争议的焦点,导致案件久拖不决,无端耗费有限的司法资源。究其成因,不能排除制度性功能缺失,立法上将“资不抵债”作为破产原因显得张力不足,不能适应宽口径的市场准入环境。在实行认缴资本制后,基于资本效率的考量,更多公司偏好于“轻资产、重债务”状态运营,随着相关公司登记细则的修改,资债比例更难评估,进一步削弱了“资不抵债”规则的实效,并增大了制度运行风险。故对资不抵债规则的功能应作相应调整,在《企业破产法》中将资不抵债仅作为特殊破产原因予以保留,在《公司法》中构建运营中公司资不抵债规则以预防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而走向破产,弥补现有的资不抵债规则的功能性缺失,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缴资本 资不抵债 破产原因 破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破产预防制度的多样化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韩长印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面对企业破产原因多样化的现实,我国现行破产法中对于破产预防制度的单一化构建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企业破产案件对预防制度在模式选择和预防成效等方面的需求。加之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和解与整顿制度的规定只有六个条文,并且... 面对企业破产原因多样化的现实,我国现行破产法中对于破产预防制度的单一化构建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企业破产案件对预防制度在模式选择和预防成效等方面的需求。加之我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和解与整顿制度的规定只有六个条文,并且由于其在制度构成的完整性和制度运作的可行性等方面均存在致命的缺陷,司法实践中无被援用的案例。新的破产法应对破产预防制度进行多样化设计,以便为企业破产的预防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预防 破产和解 破产重整 制度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预防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广稷 黎荣舟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91,共8页
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破产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但商业银行具有负债式业务经营、存款债权人众多等特点,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破产的社会负效应远大于其破产的经济正效应。鉴于银行体系在经济社会中的系统重要性,最理想的方法... 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破产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但商业银行具有负债式业务经营、存款债权人众多等特点,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破产的社会负效应远大于其破产的经济正效应。鉴于银行体系在经济社会中的系统重要性,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破产预防程序,帮助濒临破产的商业银行摆脱危机、避免破产倒闭。目前我国并未就商业银行破产进行专门立法,现行关于商业银行停业整顿、机构重组、接管、并购等破产预防程序的法律条文存在规定不够清晰、法条冲突和法条空白同时存在、司法启动标准模糊、申请人制度缺失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破产预防程序在维护金融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建议将目前分散的法律条文进行完善与重整,形成完整的商业银行破产预防制度体系;明确各种破产预防措施的适用方式与适用次序;制定客观、可量化的破产预防程序司法启动标准;构建"监管机构+存款保险机构"的申请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 银行破产 破产预防制度 银行监管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后对美国即时矫正措施的反思
4
作者 王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48,68,共4页
即时矫正措施制度源自美国,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预防银行破产制度效仿的蓝本。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该制度的缺欠。金融危机中即时矫正措施未能达到有效预防银行破产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监管参数的设置存在重大缺... 即时矫正措施制度源自美国,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预防银行破产制度效仿的蓝本。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该制度的缺欠。金融危机中即时矫正措施未能达到有效预防银行破产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监管参数的设置存在重大缺陷。由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并未涵盖银行经营的全部风险,因此仅以资本充足状况作为唯一指标来判断银行的经营状况并进而采取矫正措施存在片面性。中国的即时矫正措施的监管参数设置同样存在不合理性,需要汲取美国的经验教训予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即时矫正措施 破产预防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