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净化厂砜胺溶液体系发泡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可 李军强 +3 位作者 黄娅 熊川 冉龙超 张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目的研究砜胺脱硫溶液体系的发泡特性和发泡因子(K)的取值。方法①根据SY/T 6538—2016《配方型选择性脱硫溶剂》对砜胺溶剂进行发泡实验,对起泡高度和消泡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采用相对泡沫密度(Φ)对砜胺溶液体系的发泡特性进行半... 目的研究砜胺脱硫溶液体系的发泡特性和发泡因子(K)的取值。方法①根据SY/T 6538—2016《配方型选择性脱硫溶剂》对砜胺溶剂进行发泡实验,对起泡高度和消泡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采用相对泡沫密度(Φ)对砜胺溶液体系的发泡特性进行半定量描述,考查液层高度、气速和温度等对发泡的影响;②采用将砜胺溶液体系的发泡情况与已知发泡因子的溶液体系进行对比的方法推测K值。结果①增加液层高度对砜胺贫液发泡比的影响较大,初始液层高度从30 mm增至100 mm时,其发泡比从360%降至251%,但半衰期均在完全消泡时间的约50%处达到;②起泡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降低,气速越大,消泡速率越慢,泡沫稳定性越好;③消泡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④新鲜砜胺溶液和MDEA水溶液的发泡因子接近,但实验装置的砜胺溶液K值推测为0.55~0.64,发泡趋势明显升高。结论该实验结果可为基于砜胺溶液体系的天然气净化厂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 砜胺 脱硫 甲基二乙醇 发泡 发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EA和砜胺-Ⅲ脱硫溶剂的选择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冼祥发 李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0,共6页
阐述了MDEA和砜胺 -Ⅲ脱硫溶剂选择性脱除H2 S的动力学选择性及热力学选择性的机理 ,对MDEA和砜胺 -Ⅲ的选择性作了一些比较 ,并就其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砜胺 -Ⅲ的平衡选择性原理与应用 ,根据我局川西北净化厂的实际情况和... 阐述了MDEA和砜胺 -Ⅲ脱硫溶剂选择性脱除H2 S的动力学选择性及热力学选择性的机理 ,对MDEA和砜胺 -Ⅲ的选择性作了一些比较 ,并就其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砜胺 -Ⅲ的平衡选择性原理与应用 ,根据我局川西北净化厂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科研成果资料 ,提出利用砜胺 -Ⅲ脱硫溶剂的选择性 ,解决该厂硫回收装置超负荷运行问题。建议继续开展有关砜胺 -Ⅲ型脱硫溶剂性能的基础研究 ,以提高其工艺应用水平 ,进一步发展我国天然气净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EA 砜胺-Ⅲ 选择性 脱硫溶剂 天然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砜胺体系吸收有机硫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可 杨超越 +2 位作者 杨安 叶辉 刘琴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砜胺法作为脱除天然气中有机硫最常用的工艺,在国内外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对于这一工艺的机理研究仍较为缺乏,动力学及热力学基础数据缺失,导致难以准确预测其工业应用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对砜胺体系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数... 砜胺法作为脱除天然气中有机硫最常用的工艺,在国内外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对于这一工艺的机理研究仍较为缺乏,动力学及热力学基础数据缺失,导致难以准确预测其工业应用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对砜胺体系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反应机理、气液平衡、传质动力学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有机硫在该体系吸收的因素。并尝试将这些因素关联为计算模型,通过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到砜胺溶剂的速率因子和亨利系数。该模型可用于物理-化学溶剂脱除有机硫工艺的运行参数和塔设备参数估算,其对MDEA和砜胺溶剂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规律相符,可为天然气中总硫含量达标(GB 17820-2018《天然气》)改造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脱除 砜胺 天然气净化 GB 17820-2018 热力学 动力学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二乙醇胺法脱硫与砜胺法脱硫在生产装置上的对比
4
作者 张化 张杰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8年第3期12-17,共6页
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是为适应低含硫、高碳硫比气体脱硫而采用的选择性脱硫新方法,已分别在四川、山东等地用于工业性生产.川东天然气净化总厂垫江分厂于1987年改造为MDEA法脱硫,到大修前运行了八个月(中间曾小修一次).现与1986年同期... 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是为适应低含硫、高碳硫比气体脱硫而采用的选择性脱硫新方法,已分别在四川、山东等地用于工业性生产.川东天然气净化总厂垫江分厂于1987年改造为MDEA法脱硫,到大修前运行了八个月(中间曾小修一次).现与1986年同期生产情况下的砜胺法作一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乙醇 脱硫 砜胺 生产装置 天然气净化 气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的作用特性
5
作者 于硕 李子豪 +6 位作者 李明宇 连磊 彭学岗 陈爽 王金信 刘伟堂 王恒智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对0~6叶龄的水稻苗均安全,在360 g/hm^(2)(有效成分,余同)剂量下,对1~6叶期水稻苗的鲜重抑制率均低于10%。氟砜草胺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与其叶龄也显著相关,其中1~3叶期稗最敏感,30 g/hm^(2)处理的鲜重抑制率达96%~98%;此外,氟砜草胺具有良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在15~60 g/hm^(2)剂量下,药后48 h模拟降雨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介于74%~99%。在环境温度20~35℃内,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稳定,对稗的GR50值介于2.0~5.9 g/hm^(2)。相较于中度光照(45%光照,891 lx)和低光照(4%光照,79 lx),氟砜草胺在高光照(100%光照,1975 lx)条件下对稗的鲜重抑制率显著升高。可见,杂草的叶龄、降雨、温度和光照对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为了发挥其最大药效,建议在水稻1叶期后、稗1~3叶期,选择气温超过20℃的晴朗天气,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如果施药后48 h内遇到降雨天气,应考虑补喷。本研究结果为氟砜草胺在水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环境因素 除草活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π/氢键协同增强增韧聚亚胺醚砜薄膜
6
作者 王玮 杨莉 +2 位作者 马腾宁 梁倩倩 常冠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48,共6页
在不牺牲延展性的前提下增加力学强度仍然是高性能聚合物设计的关键挑战。动态非共价键的解离—重构耗能机制是增强聚合物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以4-羟基吲哚、4,4′-二羟基二苯胺、4,4′-二氟二苯砜为单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共聚制... 在不牺牲延展性的前提下增加力学强度仍然是高性能聚合物设计的关键挑战。动态非共价键的解离—重构耗能机制是增强聚合物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以4-羟基吲哚、4,4′-二羟基二苯胺、4,4′-二氟二苯砜为单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共聚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比例的含吲哚和亚胺基团的聚亚胺醚砜(PIES-INx)。亚胺基与砜基可以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而利用HCl对亚胺基的质子化作用可以在聚合物链中形成阳离子并与吲哚形成阳离子-π相互作用。本文通过改变对亚氨基的质子化程度,实现了体系中氢键/阳离子-π的动态调节,从而获得了增强增韧的吲哚基聚亚胺醚砜聚合物薄膜。拉伸性能测试表明,对亚胺基团进行20%质子化处理使得薄膜的拉伸强度提升了22.5%,断裂伸长率提升了68.5%。这种协同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为提高高性能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 阳离子-π 吲哚 质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砜草胺等药剂防除水直播稻田杂草试验研究
7
作者 葛晓琴 吴达粉 +4 位作者 孙钰晨 龚小坤 吴佳文 周金鑫 周德银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41-43,47,共4页
为探究氟砜草胺、苯丙草酮、吡唑喹草酯等3种新型除草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水直播稻田杂草的综合防效,本研究选择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施用3种新型除草剂开展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氟砜草胺油悬浮剂100~150 mL/亩在水稻3叶期对稗属杂草、千金... 为探究氟砜草胺、苯丙草酮、吡唑喹草酯等3种新型除草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水直播稻田杂草的综合防效,本研究选择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施用3种新型除草剂开展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氟砜草胺油悬浮剂100~150 mL/亩在水稻3叶期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防效较好,且对丁香蓼、鸭舌草、莎草等杂草有很好的兼治效果,杀草谱广;12.5%苯丙·氰氟乳油300 mL/亩在水稻5~6叶期对稗属杂草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5%吡唑喹草酯油悬浮剂250~300 mL/亩在水稻3叶期对千金子防效较好。本研究明确了3种新型除草剂的杀草谱及施用适期,为科学防除水直播稻田杂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直播稻田 苯丙草酮 吡唑喹草酯 杂草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氟砜草胺介绍
8
作者 金涛 彭学岗 +3 位作者 赵德 金智超 郝格非 路兴涛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本文从研发背景、登记情况、产品信息、理化性质、毒性、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作用机理、应用技术等方面对新农药氟砜草胺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化学农药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 低毒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组合防治稻田杂草效果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本刚 夏海生 +1 位作者 王年安 王抒杰 《当代农机》 2024年第6期101-102,104,共3页
对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组合防治稻田杂草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复配药剂在水稻田直播稻杂草防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直播水稻 稗草 耳叶水苋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防除直播水稻田杂草效果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运东 王晓飞 +2 位作者 吴佳文 徐璟仪 于湧鑫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明确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商品名为“稻舞”)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3~4叶期、杂草5~6叶期,对茎叶喷施氟砜草胺+...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明确新型除草剂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商品名为“稻舞”)对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3~4叶期、杂草5~6叶期,对茎叶喷施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3 000 mL/hm^(2)或3 750 mL/hm^(2),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唐、丁香蓼等杂草,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同时,喷施氟砜草胺+B油悬浮剂3 000、3 750 mL/hm2的水稻产量可分别较空白对照的水稻增产171.70%、23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油悬浮剂 直播水稻田 杂草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水产品中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及代谢物氟甲砜霉素胺残留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方 方宇 +3 位作者 刘正才 林永辉 陈健 李捷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8期13-16,共4页
建立了以带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水产品中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胺残留的新方法。采用碱性乙酸乙酯-乙腈提取试样中残留的化合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荧光检测器的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25nm与295nm,可疑样品以... 建立了以带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水产品中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胺残留的新方法。采用碱性乙酸乙酯-乙腈提取试样中残留的化合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荧光检测器的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25nm与295nm,可疑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进行确证。在添加浓度为0.050-2.0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6.4%-9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63%-9.71%之间(n=5);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在0.20—5.0mg/L范围内、氟甲砜霉素胺在0.10-5.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的检测限达0.020mg/kg、氟甲砜霉素胺的检测限达0.0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霉素 氟甲霉素 氟甲霉素 残留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砜基聚酰亚胺膜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混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利文 杨立明 +1 位作者 王玉玲 索继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由 DDBT二胺和 DSDA二酐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 DSDA- DDBT。用 IR、热力学分析等手段对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聚酰亚胺膜对苯和环己烷的吸附性能、渗透汽化分离苯 /环己烷混合体系的性能 ,以及温度、混合物组... 由 DDBT二胺和 DSDA二酐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 DSDA- DDBT。用 IR、热力学分析等手段对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聚酰亚胺膜对苯和环己烷的吸附性能、渗透汽化分离苯 /环己烷混合体系的性能 ,以及温度、混合物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DSDA- DDBT在分离苯 /环己烷混合体系时对于苯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能。 32 3K时 ,含苯 5 7.8%的苯 /环己烷体系 ,分离系数可达到2 6,渗透通量 Q1为 0 .4 kg.μm/ m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聚酰亚 渗透汽化分离 苯/环己烷混合物 研究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醚砜醚酮酰亚胺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鸣 吴方娟 +3 位作者 余雯雯 李静 高华华 宋才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5,29,共4页
以N,N-′(4,4′-二苯醚)二偏苯三甲酰亚胺酰氯和4,4′-二苯氧基二苯砜、4,4′-二(2-甲基苯氧基)二苯砜、4,4′-二(2,6-二甲基苯氧基)二苯砜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亲电共缩聚,合成了聚芳醚砜醚酮酰亚胺树脂(PESEKI)s。用傅里叶红外(FT-IR)... 以N,N-′(4,4′-二苯醚)二偏苯三甲酰亚胺酰氯和4,4′-二苯氧基二苯砜、4,4′-二(2-甲基苯氧基)二苯砜、4,4′-二(2,6-二甲基苯氧基)二苯砜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亲电共缩聚,合成了聚芳醚砜醚酮酰亚胺树脂(PESEKI)s。用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热分析(TGA)、X广角射线衍射(WAXD)研究其热转变和形态。研究表明,共聚物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好的耐热稳定性,在N-甲基-2-吡咯烷酮、氯仿、间甲酚和邻氯苯酚等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97.8 MPa^118.8 MPa,弹性模量达1.98 GPa^2.37 GPa,断裂伸长率在7.1%~9.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苯氧基二苯 聚芳醚醚酮酰亚 甲基侧基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氰基甲基-[(苯甲酰基)(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乙基]砜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14
作者 于海波 张弘 +1 位作者 方建新 李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为了寻找和发现高效、广谱、低毒、低生态风险并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的新型杀虫剂,以2-氯-5-氯甲基噻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10个新型N-氰基甲基[(苯甲酰基)(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乙基]砜亚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 为了寻找和发现高效、广谱、低毒、低生态风险并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的新型杀虫剂,以2-氯-5-氯甲基噻唑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10个新型N-氰基甲基[(苯甲酰基)(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乙基]砜亚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1在质量浓度为10mg/L下对桃蚜的致死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38例的急救处理
15
作者 张鹏 徐刚 陶一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03-503,共1页
关键词 四次甲基二 急性中毒 急救措施 机械通气 阵挛性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热塑性耐热树脂——聚芳硫醚砜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全兴 龙盛如 +1 位作者 杨杰 陈永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0,共4页
用化学酰亚胺技术首先合成含完全酰亚胺环的单体,然后与Na2S常压聚合,从而在聚芳硫醚分子主链中引入了刚性的酰亚胺环,合成聚芳硫醚砜酰亚胺(PASSI),并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热分析得出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52.4℃,热分解温度为4... 用化学酰亚胺技术首先合成含完全酰亚胺环的单体,然后与Na2S常压聚合,从而在聚芳硫醚分子主链中引入了刚性的酰亚胺环,合成聚芳硫醚砜酰亚胺(PASSI),并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热分析得出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52.4℃,热分解温度为484.9℃,表明PASSI具有优良的热性能,是一种新型耐热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硫醚 聚芳硫醚酰亚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砜-胺溶液中的铁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殿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研究了合成氨装置含缓蚀剂的砜-胺脱碳溶液中微量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用钙做抑制剂克服了硅、钾、钠和钒的干扰,用盐酸酸化加热处理试样,消除了不同价态铁的影响。方法简便、省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为92%~... 研究了合成氨装置含缓蚀剂的砜-胺脱碳溶液中微量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用钙做抑制剂克服了硅、钾、钠和钒的干扰,用盐酸酸化加热处理试样,消除了不同价态铁的影响。方法简便、省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为92%~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缓蚀剂 -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致神经精神障碍26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治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四亚甲基二 中毒 神经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砜—胺溶液中环丁砜之作用
19
作者 王开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0年第4期49-57,共9页
<正> 壳牌公司在六十年代发展的使用二异丙醇胺—环丁砜溶液的萨菲诺(Sulfinol)法,以其在高 H_2S 分压下具有溶液循环量小,蒸汽耗量低、腐蚀轻、可脱有机硫及单塔处理能力大等一系列优点而在粗天然气及其它工业气体的净化中得到... <正> 壳牌公司在六十年代发展的使用二异丙醇胺—环丁砜溶液的萨菲诺(Sulfinol)法,以其在高 H_2S 分压下具有溶液循环量小,蒸汽耗量低、腐蚀轻、可脱有机硫及单塔处理能力大等一系列优点而在粗天然气及其它工业气体的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有萨菲诺装置142套,处理气量2.31亿米~3/日。国内在萨菲诺法工业化后不久,也陆续对一乙醇胺—环丁砜、二异醇胺—环丁砜及一异丙醇胺—环丁砜等溶液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先后向工业上推荐了前两种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环丁 气体净化 物理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法的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朱利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降低能耗、操作费用和投资,传统的胺法已有巨大的改进,其主要体现在:①为精确设计吸收塔、汽提塔开发和建立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为此测定了酸气和醇胺(或混合醉胺)必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气液平衡数据;②发展混合醇胺以... 为降低能耗、操作费用和投资,传统的胺法已有巨大的改进,其主要体现在:①为精确设计吸收塔、汽提塔开发和建立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为此测定了酸气和醇胺(或混合醉胺)必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气液平衡数据;②发展混合醇胺以改善过程的经济性;③胺法和砜胺法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混合醇 砜胺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