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研训教师独特的素质及其提高途径的探索
- 1
-
-
作者
王学奇
-
机构
辽阳市教师进修学院
-
出处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5,共3页
-
文摘
研训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中小学教师共同的素质之外,还要有自己的独特素质,即具有中小学教学研究能力与组织培训能力。提高研训教师这种独特素质有四大基本途径:一是大量阅读;二是参与或开展各种业务活动;三是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四是撰文著书。
-
关键词
研训教师
独特素质
提高途径
-
Keywords
research teacher
special quality
way for improvement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由一次研训教师基本功大赛引发的思考
- 2
-
-
作者
杨春棠
-
机构
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9期12-14,共3页
-
文摘
从研训教师基本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训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
关键词
研训教师
基本功
教学改革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析研训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必要性
- 3
-
-
作者
傅渝稀
-
机构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第9期116-117,共2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研与教师培训机构队伍建设的研究"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
文摘
如何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区域研训机构中的研训教师(教研员)作为具有生之师和师之师双重身份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进程中,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现时背景下,将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提升研训教师素质的手段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
关键词
研训教师
发展性评价
个体差异
专业成长
职业人性管理
发展公平性
-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区县级高中教师研训的现状与补救
- 4
-
-
作者
i为恕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28-30,共3页
-
文摘
区县级教师研训是我国教师研训的最基层组织方式,在普及教学理论及推广教学实践方面功不可没。本文结合高中英语学科研训具体分析了我国区县级高中教师研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解决问题的补救性措施。
-
关键词
区县级
教师研训
问题
补救措施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三层联动”区域网络研训创新:模型建构与实施成效
- 5
-
-
作者
马凡
蒋芮
李玉顺
魏树达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
文摘
当前,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素养导向的教学是落实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助推素养导向教学大规模常态化落地,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弊端日益凸显,面临着持续升级的巨大挑战,大规模的教师现代性成长存在研训活动分离、脱离教学实践情境、培训精准性不足、缺乏专业引领等问题,实现素养导向教师理论学习建构、实践能力转化的双重发展成为区域大规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点。该文探讨了当下课改情势下区域大规模教师专业发展指向素养落地实践的现实性问题,立足于宏观政策背景,依托教师多样化发展诉求,分析多层联动的必要性,构建了新型“三层联动”区域网络研训模型。该模型基于数字化技术与系统平台融合性支撑,协同高校、教科研部门及信息化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专业力量,实现教师共同体差异化组建、资深专业化跟进指导、素养实践能力提升与区域性辐射,以期为大规模教师个性化、协同化、系统化、持续化、精准化专业发展的现代性需求贡献创新性解决方案。模型应用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开展了场景化验证,获得了有效性反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教师大规模高速发展提供了操作性的实践抓手。
-
关键词
“三层联动”区域网络研训
大规模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研训模型
-
Keywords
“three-tier linkage”regional web-based training
large-scal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model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 6
-
-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F0004-F0004,113-114,共1页
-
文摘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61年,建校40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就,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基本达到国家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制定的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4617.17平方米。学校下设中学教育研训部、小学教育研训部、民族教育研训部、职业教育研训部、学前教育研训部、电化教育研训部、干部培训部、教育科研部、办公室、教务处(继续教育办公室)总务处等11个部室。标准教室、办公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网络主控室、校园网站、印刷厂、实践基地等设施齐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2人,本科学历的61人,专科学历的21人;高级教师36人,中级教师46人;省级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师获省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者达200多人次。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帅总数76%,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研训教师队伍。学校是全县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和教育信息技术交流中心。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校40多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历届党政班子和几代教师不断努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干部教师培训、常规教学指导、教育教尝管理的职能,以教学研究为先导,教师培训为载体,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本县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仅“九五”和“十五”期间,主持或承担国家、省、市教育科学规划立坝课题数百项,均获得结题验收。在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撰写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数百篇;主持和参与编写教学指导用书近百部。“九五”和“十五”期间,连续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在教师培训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到2005年底,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全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性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合格率均达到省市验收标准。通过培训,使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学识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全面提高。在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方面,多年来,学校研训教帅的足迹踏遍全县所有中小学,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一起备课、上课、反思,面对面指导教学,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作出突出贡献。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心前移,重心下移,着力发挥学校服务职能,研训教师和实验教师一起学习新课程、探究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和实验教师一起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向纵深阶段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05年,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设立本专科函授站,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学习搭建平台。到目前为止,全县有近千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本科、专科进修学习,为教师学历水平升格和学识水平更新创造了条件。
-
关键词
教师进修学校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教育学院
阜蒙县
师资培训
教师培训
教师继续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
中小学教师
研训教师
教育行政部门
学识水平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宋文君
梁倩
-
机构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5,共4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FHB120503)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双边联动"是关于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联合行动,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为目标,力求实现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互助共进、合作共赢。基于对区域教师研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联动职能与准则的分析,探究"双边联动"行动模式的内涵,围绕"联动目标""联动主体""联动载体""联动路径""联动机制""联动评价"六大基本要素,构建"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以指导实践的有序开展。
-
关键词
“双边联动”
区域教师研训机构
中小学教育质量
模式构建
-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