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趋势研究
1
作者 邱忠治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75-75,共1页
在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音乐理论正向良好的趋势和方向发展,同时,在全世界音乐文化的背景下,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为更好促进中国近代音乐的有效发展和创新,必须对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从中国近代音... 在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音乐理论正向良好的趋势和方向发展,同时,在全世界音乐文化的背景下,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为更好促进中国近代音乐的有效发展和创新,必须对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从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始终寻找依据,寻找出促进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的有效方式方法,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音乐 理论发展 趋势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范式之转换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长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0,共9页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复兴30年来,相继出现了"现代化"、"本土现代性"、"社会与国家"、"社会治理"等四类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推动着学科不断走向新的广度、高度与深度。但作为以研究本土经验为主旨的学科,尚缺乏有效回应现实问题...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复兴30年来,相继出现了"现代化"、"本土现代性"、"社会与国家"、"社会治理"等四类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推动着学科不断走向新的广度、高度与深度。但作为以研究本土经验为主旨的学科,尚缺乏有效回应现实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西方经验与理论已无力解释的"中国道路"这一世界理论难题,也还没有提出得到广泛认可的本土解释理论。展望未来,从"社会治理"着眼,在全球化视野下,向社会建设与发展维度方向拓展,可能会推动我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治理与发展取得更深入的认识,为当今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治社会与善治社会,提出有益的历史启示和理论阐释。由此可能会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引领学科在理论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 研究范式 史学理论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近代家庭史研究评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余华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兴起,近代家庭史研究也逐渐兴盛起来。这一时期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家庭观念、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等方面,对我们认识、理解近代家庭乃至近代社 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兴起,近代家庭史研究也逐渐兴盛起来。这一时期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家庭观念、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等方面,对我们认识、理解近代家庭乃至近代社 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同时研究中又存在种种不足,如研究的趋同化、简单化问题,以及缺乏必要的理论反思。家 庭史研究急需跨领域的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家庭史研究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细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6-7,共2页
关键词 理论与方法 近代研究 中国近代 实证研究 近代中国史学 学术研究 历史学 模式研究 西学输入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中的驻足——我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世佑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研究 辛亥革命史研究 孙中山 洋务运动 革命史观 毛泽东 史学工作者 史学理论 阶级基础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理论的近代探索与传承发展——评《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华英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I0014-I0014,共1页
中国近代史具体指的是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阶段历史。这是一个乱象纷呈的年代,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和各种思潮.清朝的封建势力、函方思想的引入、维新派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等。各种学术势力和思潮都给人们的... 中国近代史具体指的是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阶段历史。这是一个乱象纷呈的年代,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和各种思潮.清朝的封建势力、函方思想的引入、维新派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等。各种学术势力和思潮都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虽然社会处于无组织状态,但是学术研究却是异常活跃。区域上看,虽然国内政治格局不稳定,但无论在国统区还是共产党的统治区各种学术研究都蓬勃发展,也形成这个时期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研究特点。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文化学术界还是文学界,都一直深受近代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史学理论也在持续发展着,而且取得了一定成就,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的特色,当然也带有这个历史时期特有的烙印。近代史学可以说是近代历史留下的历史的回音,而史学理论则是历史的车辙碾过之后留下深深的印记。近代历史的异彩纷呈也使得这个时代史学理论研究不再枯燥。有着时代赋予的色彩和文化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 中国成立 传承发展 新文化运动 近代历史 学术研究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全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苏全有(河南师大历史系)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里,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相对应的,我们也应该看到,突出的成绩背后又潜存着令人忧心的现象。一、机械运用马克...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苏全有(河南师大历史系)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里,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相对应的,我们也应该看到,突出的成绩背后又潜存着令人忧心的现象。一、机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研究 研究状况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史学研究 义和团运动 为现实服务 北洋舰队 史学界 史学工作者 机械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8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49-49,共1页
李银慧在《继续教育研究》2012第9期中撰文,深入评析了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对当今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研究的总体进程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前是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关键词 职业指导理论 近代中国 回顾与反思 导研 中国成立 教育研究 实践活动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三期问世
9
作者 海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5-15,共1页
中山大学中文系编辑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三期已于二月底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期刊有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近代文学体系、思想,以及诗、词、小说、戏曲等方面的论文十多篇,还有作家小传、年谱、新发现的佚文、史料等,内容... 中山大学中文系编辑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三期已于二月底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期刊有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近代文学体系、思想,以及诗、词、小说、戏曲等方面的论文十多篇,还有作家小传、年谱、新发现的佚文、史料等,内容丰富。本期所刊任访秋先生的新作,系统阐述了晚清西学输入与近代文学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中文系 戏曲 国内外 佚文 史料 小说理论 作家 文学研究 小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新范式——评《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10
作者 杨丹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书评 研究范式 政治发展理论 史料 政治学修养 历史人物 历史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丛书》(第1辑)已出版七部著作
11
作者 张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41-41,共1页
中国近代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和现代文学的先声,而且它本身也有很多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需进行探索。为此,漓江出版社于1991年5月出版《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丛书》第1辑,其中有七部著作《近代文学观念流变》(章亚昕著)、《近代文... 中国近代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和现代文学的先声,而且它本身也有很多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需进行探索。为此,漓江出版社于1991年5月出版《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丛书》第1辑,其中有七部著作《近代文学观念流变》(章亚昕著)、《近代文学与鲁迅》(牛仰山著),《梁启超与晚清文学革命》(连燕堂著)、《龚自珍综论》(陈铭著)、《晚清诗界革命论》(张永芳著)、《王鹏运及其词》(谭志峰著)、《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康保成著)。另有三部著作尚待出版。此套丛书由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正吾、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铭、光明日报社副社长邓小飞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理论问题 丛书 现代文学 龚自珍 出版社 文学观念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总体史”到“三时段”——一个解析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新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尚 王四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7-234,共8页
"历史学重回‘长时段’研究"是最近史学界的呼吁;对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问题来说,该理论也是一种合适的分析工具。通过"总体史"与"三时段"理论的结合,可以构成一个"点"、"线&q... "历史学重回‘长时段’研究"是最近史学界的呼吁;对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问题来说,该理论也是一种合适的分析工具。通过"总体史"与"三时段"理论的结合,可以构成一个"点"、"线"、"面"、"体"的有机整体;借助中国历史的"三时段"和世界历史的"长时段"这双重视角,可深入解析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过程中重要事件、客观情势和社会结构的特殊作用;可以揭示这一思潮在中外历史时段中双流汇合的关系,由此推进了对该问题的立体解读。但是,"总体史"与"三时段"理论毕竟只是一种学科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才是解析这段历史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时段”理论 社会主义 近代中国 “长时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在求真和创新——朱成甲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简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蒸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9-82,共4页
历史研究贵在求真,历史论著的价值和生命,就看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历史的本质。1989年7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成甲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与李大钊研究的其他论著,尤其是早期思想研究论著相比,其最大的... 历史研究贵在求真,历史论著的价值和生命,就看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历史的本质。1989年7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成甲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与李大钊研究的其他论著,尤其是早期思想研究论著相比,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求真上狠下功夫,因而在再现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真实面貌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他突破了以往研究领袖人物时以成熟期的思想来规范其早期思想,从概念和想象出发,或孤立地就思想论思想的方法,坚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摆脱一切成见的束缚,在认真研究原著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尤其是联系与李大钊思想直接相关的具体环境和人际关系,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从而弄清了多年来未曾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研究 早期思想 近代中国 求真 理论问题 李大钊思想 袁世凯 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 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理论史》谈话录
14
作者 叶世昌 苗欣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7-20,共4页
《中国货币理论史》谈话录叶世昌,苗欣宇叶世昌教授长期浸淫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和货币史的研究。今年,他和李宝金、钟祥财合著的《中国货币理论史》下册(近代部分)终于得与读者见面,距离上册(古代部分)的出版已过去了八个年头。一... 《中国货币理论史》谈话录叶世昌,苗欣宇叶世昌教授长期浸淫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和货币史的研究。今年,他和李宝金、钟祥财合著的《中国货币理论史》下册(近代部分)终于得与读者见面,距离上册(古代部分)的出版已过去了八个年头。一部终于臻于完整、系统的专著蕴含着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理论 中国货币 理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 中国近代 货币思想史 中国古代 货币学说 金属主义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结合 探寻规律——简评陈永标著《中国近代文艺美学论稿》
15
作者 张求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97-99,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近代文学艺术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有关中国近代文艺批评、文艺思潮、美学思想史的论著相继问世。这些论著或着眼于文艺批评史的梳理,或侧重于美学思想的评述,于各自的领域多有建树。华南师范大学陈永标教授的《中...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近代文学艺术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有关中国近代文艺批评、文艺思潮、美学思想史的论著相继问世。这些论著或着眼于文艺批评史的梳理,或侧重于美学思想的评述,于各自的领域多有建树。华南师范大学陈永标教授的《中国近代文艺美学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以下简称《论稿》)则以独到的眼光、新颖的见解将近代文艺理论批评的研究和近代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近代文艺美学的特征及其内涵,正如洪柏昭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大大开拓了文艺美学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近代文艺美学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艺美学 中国近代 史论结合 寻规律 论稿 文艺批评史 学术研究 刘熙载 文艺理论批评 文艺美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美学的综合创新特征
16
作者 唐孝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84-87,共4页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亘古未有的思想大变动,文化大冲撞。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西学东渐潮流激起并加剧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和冲突。由西学东渐引发的别开生面的“古今中西之争”正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亘古未有的思想大变动,文化大冲撞。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西学东渐潮流激起并加剧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和冲突。由西学东渐引发的别开生面的“古今中西之争”正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近代美学既不能在西方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美学 王国维 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综合创新 美学研究 梁启超 蔡元培 美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好辞书──喜见《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问世
17
作者 汪裕雄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研究 学术性 知识性 辞书编纂 日记文学 理论批评 林则徐 中国大百科全书》 《学报》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比较中探索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第七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64-66,共3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暨《江汉论坛》杂志社、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宣传部发起并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史学理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暨《江汉论坛》杂志社、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宣传部发起并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9月18—21日在车城十堰召开。会议主题是“外国史学与近现代中国史学”,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从事史学理论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在十堰市委和二汽党委的热情支持下,经过与会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就会议所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 湖北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学家 中国史学近代 发展道路 历史学 江汉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题意识到中层理论——评《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19
作者 郑清坡 《古今农业》 201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学者多将史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厘清基本史实的基层史学,探求史实间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中观概念的中层史学和揭示历史规律并构建理论的高层史学。基层史学与高层史学固然很重要,然环顾学界现状,最欠缺和需要的恰恰是能够沟通史实与理论的... 学者多将史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厘清基本史实的基层史学,探求史实间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中观概念的中层史学和揭示历史规律并构建理论的高层史学。基层史学与高层史学固然很重要,然环顾学界现状,最欠缺和需要的恰恰是能够沟通史实与理论的中层史学。而要达此境界,除最基本的史实与理论功底与素养外,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此,才能发现史实间的联系与一般规律,进而实现中层理论的突破。近些年,史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理论 问题意识 基本史实 历史规律 近代中国 乡村发展 社会经济 经济史研究 土地分配 中国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本刊记者 蒋建国 +3 位作者 郝雨 王鹏飞 卞冬磊 朱至刚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共14页
伴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的阅读行为,迄今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时间久远、历史悠长,但梳理古代学术研究体系,并没有以阅读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受读者反应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影响,阅读史才作为书籍史研究的一个分支... 伴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的阅读行为,迄今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时间久远、历史悠长,但梳理古代学术研究体系,并没有以阅读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受读者反应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影响,阅读史才作为书籍史研究的一个分支,进入学者研究视野。相较国外,我国的阅读研究相对滞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阅读通史》主编王余光先生曾谈到,阅读史在西方可称"显学",研究者众多,成果斐然,但西方阅读史研究对中国关注非常少,即使提到,也不免浮光掠影。鉴于此,本刊沙龙栏目从"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角度,特邀请卞冬磊先生、蒋建国先生、郝雨先生、王鹏飞先生、朱至刚先生五位学者参加笔谈(学者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深入讨论阅读史的兴起、阅读史在中国的发展、阅读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等议题,一方面期待促进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希望为当下创造一个美好的阅读提供历史的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社会 阅读行为 20世纪80年代 跨学科理论 学术研究体系 读者反应理论 信息管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