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 |
周常春
唐雪琼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6
|
|
2
|
中外标点符号史综合研究的开山之作——读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 |
黄鸿森
|
《出版科学》
|
2003 |
1
|
|
3
|
对日本文字的语意符号探索研究 |
张慧明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4
|
语言和言语——语言学整体型研究的符号学范式 |
王斌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1
|
|
5
|
符号学和亚洲文化的未来状况——在东亚符号学研究会第二次会议的主题发言 |
版本百大
魏安雄
|
《现代哲学》
|
1998 |
0 |
|
6
|
从语文符号研究回归语文符号实践 |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7
|
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专题讨论) |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8
|
电影图像-符号学研究:萨金采夫电影中的新人文主义 |
顾启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 |
刘尧汉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0
|
标点符号研究的创新之作──吴直雄《实用标点符号手册》序 |
廖振佑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1
|
对江南美学研究三个方面的一些想法 |
张法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非言语交际符号的性别差异 |
黄永红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世界符号学大会”的意义 |
李幼蒸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4
|
等待归来——从符号学角度浅析电影《归来》 |
魏兰骄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符号学的对话论思考 |
许宁云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6
|
在第二届东亚符号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
陈筠泉
|
《现代哲学》
|
1998 |
0 |
|
17
|
意义:音乐、语言与符号学(上) |
乔斯.凯塞尔斯
宋祥瑞
许丽华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5
|
|
18
|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 |
朱永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2004 |
70
|
|
19
|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 |
丁尔苏
|
《外国语文》
|
1994 |
53
|
|
20
|
符号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科学 |
郭鸿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