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周常春 唐雪琼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7,共4页
本文介绍了符号学研究的概况,综述了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并在介绍国外将符号学方法与内容分析法应用于旅游媒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以上两种方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符号学方法 应用 旅游 手册 符号研究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标点符号史综合研究的开山之作——读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鸿森 《出版科学》 2003年第2期92-94,96,共4页
学术界殷殷期望出版一部标点符号史著作,近年在报刊上仍然听到这种呼声.香港<词库建设通讯>第9期(1996年8月出版)刊出黄河清先生<较早介绍西式标点符号的人>一文,报道了清末外交官员张德彝在1869年写的出使西方的游记中介... 学术界殷殷期望出版一部标点符号史著作,近年在报刊上仍然听到这种呼声.香港<词库建设通讯>第9期(1996年8月出版)刊出黄河清先生<较早介绍西式标点符号的人>一文,报道了清末外交官员张德彝在1869年写的出使西方的游记中介绍西方的九种标点符号,然后说:"囿于笔者见识,我尚未看到系统研究各种标点符号名称由来的专著,显然这又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空白."<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8月12日的一期刊载止庵先生<关于标点符号>一文说:"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写过‘标点符号史'之类文章,如果有的话,倒是很想一读,希望弄明白叹号、问号之类,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在汉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外国 标点符号研究 《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 林穗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日本文字的语意符号探索研究
3
作者 张慧明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期112-112,共1页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汉字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传入日本。公元10世纪左右,日本人借用中国汉字的字形与发音,创造出了绘文字与现代平面设计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日本 绘文字 语意符号探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言语——语言学整体型研究的符号学范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追溯语言学研究中"语言"与"言语"二分的历史渊源,对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语言"而轻"言语"的研究范式和后来的语用学派对这种范式的反拨分别进行述评。语言学研究将会"复归"整合&qu... 追溯语言学研究中"语言"与"言语"二分的历史渊源,对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语言"而轻"言语"的研究范式和后来的语用学派对这种范式的反拨分别进行述评。语言学研究将会"复归"整合"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整体性,并采用一种新的符号学研究范式,即从句法关系、语义关系或语用关系的单维度研究转向涵盖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关系的多维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研究 '语言' '言语' 整体性 符号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和亚洲文化的未来状况——在东亚符号学研究会第二次会议的主题发言
5
作者 版本百大 魏安雄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38-39,共2页
(Ⅰ)序言.在本世纪后半期,当代符号学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可是现在,处于20世纪末,符号学正经历着一个走向21世纪的大转折.早期,符号学处于“解构”的时期,现在,它正跨入“重构”的新时期.现在是一个从“解构”现代主义向“建构”后现... (Ⅰ)序言.在本世纪后半期,当代符号学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可是现在,处于20世纪末,符号学正经历着一个走向21世纪的大转折.早期,符号学处于“解构”的时期,现在,它正跨入“重构”的新时期.现在是一个从“解构”现代主义向“建构”后现代主义转变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研究 现代主义 第二次会议 “人类中心主义” 人本主义 后现代 解构 跨学科 普遍化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文符号研究回归语文符号实践
6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9,共1页
关键词 语文符号研究 语文符号实践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专题讨论)
7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1,共1页
编者按: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高度符号化,因此我们亟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从符号学角度、以符号学的方法来解读中国当代的文化文本,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展望及对策。总体来看,中国当... 编者按: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高度符号化,因此我们亟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从符号学角度、以符号学的方法来解读中国当代的文化文本,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展望及对策。总体来看,中国当前的符号学研究体现出研究更细致、层面更广、层次更深的特点,本期这组专题讨论即力图展现符号学对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阐释能力,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促进中国符号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状 符号研究 当代中国文化 中国符号 文化文本 中国特色 社会生活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图像-符号学研究:萨金采夫电影中的新人文主义
8
作者 顾启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共6页
安德烈·萨金采夫(Andrey Zvyagintsev)作为当代俄罗斯诗电影的代表,其影片中的人文主题之所以是被广泛讨论过的话题,就是因为其作品“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深刻的世界性”[1],甚至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传统的继承者”[2]... 安德烈·萨金采夫(Andrey Zvyagintsev)作为当代俄罗斯诗电影的代表,其影片中的人文主题之所以是被广泛讨论过的话题,就是因为其作品“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深刻的世界性”[1],甚至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传统的继承者”[2]。然而,虽然其电影语言在剪辑手法和摄影技术上对诗电影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但是其在影像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绝对是构成萨金采夫影片风格和传递新人文主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电影 电影语言 塔可夫斯基 新人文主义 摄影技术 人文主题 安德烈 符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
9
作者 刘尧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6-57,共2页
《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刘尧汉编者按:此文为刘尧汉教授为朱炳祥先生《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一书写的序。现将刘教授给朱先生的一封复信刊出,以便更好地了解刘教授的新观... 《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刘尧汉编者按:此文为刘尧汉教授为朱炳祥先生《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一书写的序。现将刘教授给朱先生的一封复信刊出,以便更好地了解刘教授的新观点。朱炳祥先生:3月22日来涵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研究 中国文化 文化发生 炎黄文化 伏羲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口头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始祖 炎黄子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符号研究的创新之作──吴直雄《实用标点符号手册》序
10
作者 廖振佑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47,共2页
标点符号研究的创新之作──吴直雄《实用标点符号手册》序廖振佑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这一交际工具,人类社会就会陷于停顿。作为交际的书面语言,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它比口头语言行之更... 标点符号研究的创新之作──吴直雄《实用标点符号手册》序廖振佑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这一交际工具,人类社会就会陷于停顿。作为交际的书面语言,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它比口头语言行之更远,流传更长久,其交际功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研究 标点符号用法 书面语言 马克思主义语言学 知其所以然 社会学科 无声语言 规范化 学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江南美学研究三个方面的一些想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154,共3页
随着江南文化研究的兴起,江南美学的研究也逐渐浮出历史地表。它一方面与受西方学界地域研究影响而在我国兴起的地域文化研究中的江南文化研究相关,另方面又与中国美学史中的地域美学研究相关。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说,江南美学仅仅是... 随着江南文化研究的兴起,江南美学的研究也逐渐浮出历史地表。它一方面与受西方学界地域研究影响而在我国兴起的地域文化研究中的江南文化研究相关,另方面又与中国美学史中的地域美学研究相关。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说,江南美学仅仅是一个起步,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栏目邀请了江南美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推出三篇笔谈。张法教授的文章讲了江南美学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文本研究问题;二、江南都市美学问题;三、江南符号研究问题。吴海庆教授的文章对江南美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江南"应当怎样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彦顺教授的文章对江南美学的个案——陈从周的江南园林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上述探讨,触及江南文学研究领域某些新的学术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期把江南美学的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 美学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 中国美学史 知名学者 文本研究 美学问题 符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言语交际符号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永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8-171,共4页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过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成功地与异性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与异文化的人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符号 性别差异 非言语交际符号研究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世界符号学大会”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幼蒸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0,共8页
由国际符号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2012年10月5~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世界符号学大会首次移师亚洲。本次大会筹备会顾问、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李幼蒸先生在会上作了主题讲演并致闭幕词。众所周知,李... 由国际符号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2012年10月5~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世界符号学大会首次移师亚洲。本次大会筹备会顾问、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李幼蒸先生在会上作了主题讲演并致闭幕词。众所周知,李幼蒸先生从事符号学研究三十余年,相关著译甚夥,对于符号学在中国及世界华文文化圈的引介与推广,对于加深汉语学界对西方哲学与中西文化的理解与研究,均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深刻反思以哲学为中心的基本教义主义的限制性与排他性的基础上,李幼蒸先生完成了其学术思想的第一次转向——从哲学转向更为完整的、立基于机构性泛语意分析、以跨学科为导向的符号学理论。近年来,李幼蒸先生将其研究视角扩展到当代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从而开启了他研究思路的第二次转向:由学术体制内泛语意分析跨步迈向以人为本的伦理学。这种新人本主义伦理学强调知识分子对增进人类福祉的社会责任,试图促成一种历史上有效的主体伦理学的现代化复兴。本文即系李幼蒸先生根据会议讲演稿及闭幕式致词整理而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在符号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思考,阐释了他有关符号学对于推动中国人文科学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刊发此文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符号学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伦理学 符号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人文科学 世界 20世纪90年代 当代中国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待归来——从符号学角度浅析电影《归来》
14
作者 魏兰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4,共2页
一、符号学的界定符号即事物的代表,即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那么符号学也即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自诞生以来,对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提到符号学,就不得不说起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和瑞士语言... 一、符号学的界定符号即事物的代表,即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那么符号学也即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自诞生以来,对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提到符号学,就不得不说起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皮尔士认为:"所有事物都能在符号层面进行交流。"[1]也就是说,这一切事物中都暗含着某种我们察觉或者未意识到的特殊含义,符号就是事物的象征。索绪尔则指出,符号由两部分构成,即能指和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士 研究符号 美国哲学家 艺术文化 《红色娘子军》 人物形象 表象符号 符号研究 影评人 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的对话论思考
15
作者 许宁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文章探讨了符号、符号思维、符号意指过程以及符号学研究的对话性特征,说明符号学研究不应固守那种静态的、独白式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应加强"对话"意识,重视一切形态的符号意指活动和具体的、开放的意指过程,以及此过程... 文章探讨了符号、符号思维、符号意指过程以及符号学研究的对话性特征,说明符号学研究不应固守那种静态的、独白式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应加强"对话"意识,重视一切形态的符号意指活动和具体的、开放的意指过程,以及此过程中主体的自我对话认知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符号的运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思维 意指过程 符号研究 对语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第二届东亚符号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6
作者 陈筠泉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37-37,共1页
今天,第二届东亚符号学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各位外国学者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热心赞助和精心组织这次研讨会的日本大学和中国华... 今天,第二届东亚符号学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各位外国学者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热心赞助和精心组织这次研讨会的日本大学和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研讨会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符号 研讨会 符号研究 开幕式 东亚国家和地区 中国逻辑学 人文社会科学 跨学科研究 专业委员会 语言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音乐、语言与符号学(上)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斯.凯塞尔斯 宋祥瑞 许丽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18,共10页
本文译自《音乐评论》(Music Review,Canlbrige)1988年第3期。作者认为,任何具有意义功能的符号都是一种概念处理形式。这意味着,音乐如果也被视作有意义功能的符号,则也不能例外;起码也该算一种特殊的概念处理形式。这就引起两个值得... 本文译自《音乐评论》(Music Review,Canlbrige)1988年第3期。作者认为,任何具有意义功能的符号都是一种概念处理形式。这意味着,音乐如果也被视作有意义功能的符号,则也不能例外;起码也该算一种特殊的概念处理形式。这就引起两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1.概念往往属于语言学范畴,这表明,音乐语汇的加工过程遵循语言概念加工过程所体现的一般规律。2.音乐语汇或意义在加工方式上与语言的相似是否表明它也象语言概念那样与对象(情感)具有固定的,明确的指涉关系吧?如果这后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我们又如何能把音乐仅仅看作情感的语言?作者说,这正是音乐引起争论不休的焦点。显然,这两个问题暗示了这样一点:即音乐与语言之间具有不可回避的可比较性。所以,本文作者将音乐与语言的比较作为其对象,并置于符号学的框架中展开研究。符号学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方法论的,一是本体论的。前者涉及技术问题,后者涉及存在问题。从方法论看,它由三个连续性的分支组成:(1)句法学,它研究某物能否被加工;(2)语义学,它研究怎样如工;(3)语用学,它研究加工后转换的完成,即影响。所以,符号学研究的是意义的产生、交流和理解的一般规律。从本体论看,人的存在是一种创造意义的存在,而意义必然显现为符号。这意味着,人的世界是一个由符号编织的结构。所以,符号学又是理解意义和世界的最一般的思维方式。四此,从符号学研究音乐,易于在一个更深的层次里展露其本质,以及人与这个创造物的关系。这篇文章是严格按符号学的三个步骤进行的,所以充分体现了音乐符号学研究的全过程与思维方法。考虑到我们仍未摆脱建立在形式与内容这一对传统概念上的思维方法,故此文值得译介与借鉴。着眼于此,我将其题目也做了改动,原来的题目是:Is music a langua e of emotion——On analysis ofmusical meaning(《音乐是情感的语言吗?——论音乐意义的分析》)。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其重要性,也须在此申说一下,这就是本文中percept,sign 与symbol 的翻译问题。先说sign 与symbol。目前这两个概念在诸种汉译著作中存在着极明显的歧义现象。如sign,有的译作记号,有的译作符号,还有的译成指号。symbol一词的歧义主要表现为与sign 含义的交叉:在有的著作中译为象征,有的译成符号。甚至还有在同一本书里译为符号与象征的;如甘阳译的《人论》。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该词典译者将其中一本书的书名《Sign,Symbol and Script》译作《符号与文字》。symbol 一词不知是有意不译,还是同作符号处理。无论如何,这显然与原书名的意旨不符。这两个词并列一起出现,肯定有不同的含义,未必原著者本人多此一举?然而,在诸文学理论的译文中,主要将其译为象征。那么,造成这种歧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方面属于语言体系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别所导致的理解上的隔阂与误读。另一方面,是西方人在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上本身就存在着不一致:如哲学家与语言学家、与文学家之间;语言学家与文学家之间。甚至在符号学两位创始人索绪尔与皮尔士之间亦是如此:在索绪尔那里,任意性的是sign;在皮尔士那里,任意性的是symbol。索绪尔还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就sign 与symbol 的用法批评卡西尔,说他混淆了此二者之间的区别。因为,在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中,任意性的正是symbol。由于这是一个译者按,不允许详细辩析;然而,针对这种歧义与混乱现象,和有鉴于概念在理论思维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在此对这两个译名作一简洁的交待。译名,当然,首先必须根据作者的界定。本文作者说,他依据的是苏珊·朗格关于sign 与symbol 的用法。由于我手头无朗格原著,故无法核对。不过,我发现作者的用法倒是与皮尔士关于符号的分类相似:即总体概念是sign;其下又分icons(图象)与indices(标志)和symbols(象征)。前两者与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后者与对象却是任意的间接关系,具有概念功能。这又与1988年版《韦氏新世界词典》相吻合:symbol,希腊语作symbolon;字头原作syn,它们的意思是throwtogether and compare,意为:“任意放在一起”和“比较”。在这个字源学的意义上,它又有两个主要的注解:(1)一个用来代表某物,尤其是代表某种抽象观念的事物;如狮子是勇敢观念的象征。文学上的象征用法正与此解同。(2)代表一个客体、或性质、或过程、或数量的印刷或书写标记(printed or written mark)。这一条正好从第一条“代表某种抽象观念”这一核心意义而来;任意性由此产生。这使它具有如皮尔士所说的概念功能。而sign 则与此不同,它主要和核心含义不是代表某种抽象观念;恰恰相反,它是指某物本身指示出一种它所包含的意义,如烟与火之间意义的标志关系。由此,某实物成为一个标志或指示(indication。在symbol 词条里没有用这个词作注解)。它的第二个用法,即作语言学的符号意义解时,这一点正好是由symbol 来为其作注脚的。显然,sign 与symbol 两术语其基本意义是有根本区别的。考虑到symbol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译作象征,并且它本身也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为保持译名的统一起见,在这里,我们只能将其译作象征。不过,我们对symbol 的核心含义应保留一个清楚的概念。至于sign 与symbol的汉译所涉及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将另撰专文讨论。现在,我们再说说percept 的译名问题。在此文中,作者是这样界定的:它是概念(concept)塑造知觉(perception)的一种结果。所以,percept 既不同于concept,又与perception 相异。似乎介于二者之间:与perception 相比,它已是具有差异性的东西;perception 由于未经concept 的加工,故还是模糊的,不能辩认的。与concept 相比,它的意义不象concept 那样确定。所以,作者称它为次级概念。这样一来,在我们现有概念网中,就缺少一个词与之相应。我们只有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与概念(concept)。由于perception一词在任何学术译著里大都作知觉解,在《韦氏新世界词典》里解作“心灵通过感官所把握的可识别的印象”。所以,这种经概念塑造的次级概念,也就不能译作知觉了。但作者后来又将此界说为plain percept:plain 意为“明白的”“清晰的”。对此就有三种解决的办法:一是取概念的概字与知觉的觉的字,组成一个新词:概觉。因它居这二者之间。二是,我们在阅读中保持着作者对此的界定,不将其译出,仍用原文;三是,把它译成“清晰知觉”。因为,这一点正是经过概念塑造的percept 与未经概念塑造的perception 之间的区别。第一种办法不大可取,新译名总觉别扭;第二种也不可取,既是译文,应尽量译出为宜。剩下的就别无出路了,我们就取第三种:文中percept 与plain percept 一律译作:清晰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元素 音乐与语言 音乐语汇 音乐评论 音乐意义 符号形式 符号研究 概念功能 音乐学院 任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 被引量:70
18
作者 朱永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符号研究和语义分析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热点,但类似于文字构成原理和表达功能的图形语言问题却一直没有获得应有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图形与传统文字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图形、符号与语言关系探讨,分析图形符号语言结构、特性和... 符号研究和语义分析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热点,但类似于文字构成原理和表达功能的图形语言问题却一直没有获得应有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图形与传统文字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图形、符号与语言关系探讨,分析图形符号语言结构、特性和语法修辞关系,提出图形语言研究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 符号 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 符号研究 语义分析 图形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 被引量:53
19
作者 丁尔苏 《外国语文》 1994年第3期10-14,共5页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丁尔苏查·桑·皮尔士(1839—1914)对于我国学术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不少书籍和刊物都对他作过专门的评述,但总的来说,国内的介绍一直局限于他的哲学思想,并往往冠之以“实用主义”...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丁尔苏查·桑·皮尔士(1839—1914)对于我国学术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不少书籍和刊物都对他作过专门的评述,但总的来说,国内的介绍一直局限于他的哲学思想,并往往冠之以“实用主义”而加以排斥。其实,“在其思想的成熟时期,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士 结构主义 索绪尔 指称对象 符号研究 符号意义 指示符号 符号模式 大学出版社 图象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科学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鸿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5,30,共3页
索绪尔曾说:“我已经成功地为语言学在众多科学中找到了一席之地,这是因为我把它和符号学联系起来了。”(Sausure1959:43)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指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索绪尔1980:38)当... 索绪尔曾说:“我已经成功地为语言学在众多科学中找到了一席之地,这是因为我把它和符号学联系起来了。”(Sausure1959:43)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指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索绪尔1980:38)当时符号学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语言学 符号系统 语言形式 结构体系 符号研究 《普通语言学教程》 传递信息 索绪尔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