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师门成员网络位置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基于关系类型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辜刘建 王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5,共12页
通过对30位研究生的访谈,分析了基于关系类型的研究生师门成员网络位置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研究生师门内部存在咨询网、情感网、情报网三种知识共享网络,处于各类型网络位置中心或结构洞的成员承担着知识共享的重任,但具体... 通过对30位研究生的访谈,分析了基于关系类型的研究生师门成员网络位置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研究生师门内部存在咨询网、情感网、情报网三种知识共享网络,处于各类型网络位置中心或结构洞的成员承担着知识共享的重任,但具体影响受到个体性格特质、竞争认知态度及师门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的影响机理存在学科差异。师门成员嵌套在三类关系网络中,要特别关注关系网络嵌套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脱嵌的边缘人”“一条腿走路的人”三类群体,引导其平衡好各类知识共享网络位置。只有发挥三类关系网络位置的协同优势,才能有效提高研究生师门知识共享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师门 知识共享 网络位置 关系类型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师门育人机制探析
2
作者 王红雨 孙笑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非正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集合,具备形成的自发性、互动遵循情感逻辑以及结构扁平化特征,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非正式互动、非正式权威以及非正式社会控制影响。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师门可隶属于非正式... 非正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集合,具备形成的自发性、互动遵循情感逻辑以及结构扁平化特征,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非正式互动、非正式权威以及非正式社会控制影响。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师门可隶属于非正式组织的范畴并具备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特征。就师门育人机制而言,在遵循情感逻辑的基础上,以导生互动及同门互动构成的师门非正式互动为师门运行提供内在动力,以导师个人权威及朋辈权威构成的师门非正式权威为师门运行提供向心作用,以师门活动与师门氛围构成的师门非正式社会控制为师门运行提供调节机制。基于此,应以“情感”为中心,注重师门组织的非正式组织特征;遵循“有度”“有界”原则,保障师门内非正式互动良性运行;注重自然领袖的引领功能,发挥师门内非正式权威的正向感召力;注重师门活动设置与师门文化构建,发挥师门内非正式社会控制的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师门 育人机制 非正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