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的构建
1
作者 孙劲松 李月琳 杨芳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7,共10页
揭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不足,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经过对文献的多层筛选,将55篇中文论文纳入研究样本,从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 揭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不足,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经过对文献的多层筛选,将55篇中文论文纳入研究样本,从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及研究路径等方面对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存在缺乏对信息公开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对象及内容缺乏多样性、研究路径单一、对评估工具构建的关注不足、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创新等问题,基于此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后续研究应持续关注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提升研究对象多样性;丰富研究内容,基于新媒体特点分析问题;拓展研究路径,采用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了解多元主体的认知与感受;重视评估工具的开发、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及理论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 新媒体 信息公开 质量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97
2
作者 黄震方 张子昂 +3 位作者 李涛 侯国林 靳诚 张郴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文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阐述文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基本逻辑,认为数字技术嵌入支撑文旅数字化,促进文旅信息融合化,带来文旅产业新变...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文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阐述文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基本逻辑,认为数字技术嵌入支撑文旅数字化,促进文旅信息融合化,带来文旅产业新变革,形成文旅共生体和数字文旅新形态。从理论研究、数字赋能和融合实践3个维度,初步构建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研究框架,强调要创新性地运用文旅IP理论、融合共生理论、文旅场景理论、产业演化理论、系统动力学等理论,阐释文旅融合学理及其内在逻辑、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深化文旅深度融合主要科学问题研究。文章提出要把握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关键技术、文旅资源普查与评价、文旅融合场景建构、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国家文化公园与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与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推动文旅融合应用实践和学术研究持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旅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文旅融合 理论逻辑 研究框架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研究框架与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越 苗安康 +3 位作者 吴涵 朱俊澎 王作民 钱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9-4036,I0020,共19页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和措施、集成灵活性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物理载体。首先,从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物理载体和低碳技术角度论证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有效...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融合多种低碳技术和措施、集成灵活性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多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物理载体。首先,从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物理载体和低碳技术角度论证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有效路径,归纳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与特征内涵;然后,构建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框架,从源-网-荷-储及碳捕集等环节挖掘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减排潜力;为了充分发挥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势,从协同规划与优化调度、市场机制等角度提炼了低碳综合能源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聚焦提炼的协同优化关键问题,从研究现状、面临问题和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能源系统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低碳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研究框架 减排潜力 关键问题 协同规划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灾害和谐防控与智慧模拟研究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其亭 程琰 马军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随着环境加剧变化与科技快速进步,我国水灾害防控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刻认识水灾害治理与防控,结合国家水灾害防御重大需求,对我国水灾害治理历程进行梳理与阶段划分,提出水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水环境污染)和谐防控与智慧... 随着环境加剧变化与科技快速进步,我国水灾害防控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刻认识水灾害治理与防控,结合国家水灾害防御重大需求,对我国水灾害治理历程进行梳理与阶段划分,提出水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水环境污染)和谐防控与智慧模拟研究的必要性,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应用实践和发展战略研究六个方面提出水灾害和谐防控与智慧模拟研究框架,并从水灾害防控理论完善、水灾害和谐防控研究、智慧应用前景探索三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水灾害防控工作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业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防控 智慧模拟 研究框架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与运用示例--基于教育哲学和程序化扎根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显龙 党渤斐 毕长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共8页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很大原因是缺少方法论指导。基于此,文章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首先,从教育哲学视角对基础理论体系分类;其次,基于教育哲学的运思方式和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建构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最后,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框架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研究框架 教育哲学 程序化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创新:概念解析、研究框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雅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8-163,共6页
融合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现有研究尚未形成一致认可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模式,导致在概念化和操作化方面缺乏一致性,削弱了融合创新理论的解释力。基于此,本研究从融合和创新... 融合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现有研究尚未形成一致认可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模式,导致在概念化和操作化方面缺乏一致性,削弱了融合创新理论的解释力。基于此,本研究从融合和创新两个源头出发,回顾了融合创新的思想演变,重新界定了融合创新概念,厘清了融合创新的三重基本属性,并构建起融合创新的三维类型空间。依托于融合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梳理科学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研究视角中所形成的不同理论解释,整合归纳出融合创新动力、过程和作用三条研究主线。在此基础上,从融合创新的理论体系、演进规律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锚定未来研究焦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创新 概念解析 研究框架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研究框架 被引量:7
7
作者 田亚亚 姜广辉 +2 位作者 邢玉琦 周涛 吴思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244,共13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是由农村居民点系统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用地结构与功能动态交互及平衡重塑过程,对促进乡村内部空间有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该研究综述了有关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内容、主题与进展;... 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是由农村居民点系统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用地结构与功能动态交互及平衡重塑过程,对促进乡村内部空间有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该研究综述了有关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内容、主题与进展;建立了以“过程-机理-效应-调控”为主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研究框架。主要结论如下:1)现有研究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特征、演变、驱动机理及优化开展了大量工作,初步建立了两者的静态对应关系,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过程不清、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服务于土地调整实践的用地结构与功能适配机制尚不明确。2)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研究体系应涵盖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过程、互动机理、互动效应及用地结构与功能配置优化等内容。3)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趋向下,未来应以振兴乡村生产功能、强化乡村乡土文化功能及统筹“村-乡镇-县域”各层级功能为重点探索用地结构与功能配置方案;实践层面上通过创新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形式,探索用地结构与功能适配型乡村空间重构模式促进用地结构与功能协调与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用地结构 功能 互动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内涵解析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嘉怡 李国煜 +2 位作者 方晓倩 苏梦园 曹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81-6891,共11页
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半自然、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已然成为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然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更多遵循“分布格局-生态过程-服务水平-人类福祉”单向级联逻辑,较少关注耕地系统中自然生态与人类社... 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半自然、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已然成为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然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更多遵循“分布格局-生态过程-服务水平-人类福祉”单向级联逻辑,较少关注耕地系统中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交互关系。基于以“资源单元、资源系统、使用者、治理系统”为主体的社会-生态系统一般分析框架,构建了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框架,提出以“背景诊断-交互分析-机制揭示-治理路径”为脉络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有助于阐明耕地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交互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权衡关系及其与人类福祉的相互影响,揭示处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为抓手的耕地生态系统演化与发展的因果机制、反馈机制,进而丰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地关系理论,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耕地保护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框架与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车冠琼 仇保兴 +1 位作者 王倚天 何继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数据获取、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结果应用四方面,阐释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研究框架。提出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圈步行活动模拟模型构建、多场景居民步行活动模式挖掘、居民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生活圈空间设施精准规划与动态规划四大关键议题,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圈规划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多主体模型 步行活动模拟 空间精准规划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行为视角下老旧小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框架探析
10
作者 袁满 姜浩 单卓然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5,共11页
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及公共卫生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社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社区地理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存在健康风险、健... 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及公共卫生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社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社区地理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存在健康风险、健康行为及健康资源三大影响路径;现有文献往往忽略了社会人文环境与建成环境的交互作用,且多从单一路径分析研究影响效应;静态邻里视角产生的地理情境不确定性问题并未重视;老旧小区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人群更加脆弱,但现有研究中却较少被关注。基于此,按照测度体系-关联解析-机制挖掘-策略构建的思路层层递进,构建一套探索时空行为视角下老旧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和城市更新双重国家战略提供支撑,实现理论成果服务于政策实践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效应 老旧小区 地理环境 研究进展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用电中自动需求响应的特征及研究框架 被引量:68
11
作者 盛万兴 史常凯 +2 位作者 孙军平 张波 仉天舒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7,共7页
智能用电的核心特征是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灵活互动。需求响应作为智能用电中最能体现灵活互动特征的核心业务,目前正向自动需求响应的技术方向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实现信息交互标准化、决策智能化和执行自动化。文中... 智能用电的核心特征是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灵活互动。需求响应作为智能用电中最能体现灵活互动特征的核心业务,目前正向自动需求响应的技术方向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实现信息交互标准化、决策智能化和执行自动化。文中从分析智能用电条件下需求响应面临的新发展环境出发,提出了包括5个大模块、20项子模块的自动需求响应研究框架,梳理了各模块主要研究任务及其在研究框架中的作用,并依托所述框架设计了自动需求响应总体业务信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用电 自动需求响应 研究框架 业务信息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源追踪与定量评估的研究框架 被引量:40
12
作者 成杭新 杨忠芳 +5 位作者 奚小环 赵传冬 吴新民 庄广民 刘英汉 陈国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Cd属于积蓄性有毒元素,引起慢性中毒的潜伏期可达10~30年之久.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全流域的Cd异常.对长江上、中、下游冲洪积物中Cd质量分数的初步研究,发现长江流域Cd异常以自然风化作用为主.针对... Cd属于积蓄性有毒元素,引起慢性中毒的潜伏期可达10~30年之久.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全流域的Cd异常.对长江上、中、下游冲洪积物中Cd质量分数的初步研究,发现长江流域Cd异常以自然风化作用为主.针对长江流域Cd异常的特点,在统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采用枯、丰水期悬浮物测量技术、河漫滩/泛滥平原沉积物沉积柱分层采样技术,同位素测年技术来建立长江各支流Cd输入通量的时空变化模型和定量评估方法,估算长江各支流的Cd输入通量,使分散于沿江各省的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置于同一平台,从而为全面研究长江流域Cd异常的形成机理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异常源追踪 输入通量 定量评价 研究框架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信息科学:一个研究框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君轶 张柳 +1 位作者 孙九林 杨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9,共8页
信息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科学的全面建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信息依存度极高的产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给现代旅游活动和... 信息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科学的全面建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信息依存度极高的产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给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旅游信息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已刻不容缓。文章在深入分析信息、信息科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系统和旅游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旅游信息及旅游信息科学的概念,阐述了旅游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方法论和技术体系),构建了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的四维旅游信息科学研究框架(ODTG研究框架),并结合旅游业以及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旅游信息科学的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信息科学 旅游系统 研究框架 体系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视角的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研究框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曹阳 甄峰 姜玉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2-1620,共9页
快速城镇化在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的同时也对公众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预防医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以居民日常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围绕"城市建成... 快速城镇化在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的同时也对公众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预防医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以居民日常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围绕"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这一健康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提炼了不同尺度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的概念模型与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成环境客观组织-居民主观感知-体力活动促进-健康效应产出"系统性研究框架,并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内容3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研究思路,认为通过居民活动识别空间利用与方案优化是未来微观尺度健康地理研究的重要结合方向,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范式借鉴,同时也为相关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体力活动 健康效应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旅游概念、基本问题与研究框架——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22
15
作者 邱洁威 查爱苹 何春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20,共8页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农民财富积累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民旅游迅速发展。文章基于中国转型期的社会背景,在回顾近30年来国内农民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旅游的概念内涵、研究历程、研究视角和研究特征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一些尚...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农民财富积累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民旅游迅速发展。文章基于中国转型期的社会背景,在回顾近30年来国内农民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旅游的概念内涵、研究历程、研究视角和研究特征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一些尚待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旅游学科研究框架下如何界定农民、农村非均衡性导致的农民旅游差异化问题、如何划定农民旅游市场的界限以及如何对农民旅游市场进行统计等,最后构建出农民旅游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旅游 概念 基本问题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行为研究框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金华 孙东川 谢卓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11,共4页
创新网络和复杂网络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两者结合大有可为。首先分析了创新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然后提出创新网络结构研究是创新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并指出研究的意义,最后简要地给出关键问题与研究思路。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复杂网络 结构 行为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评估及调控能力识别研究框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左其亭 刘子辉 +1 位作者 窦明 高军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21,40,共5页
针对重污染河流闸坝众多、水污染事故多发、防洪防污矛盾突出等问题,评估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识别闸坝调控能力,是解决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科学基础和前提条件。探讨了当前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评估及调控能力识别技术研究面... 针对重污染河流闸坝众多、水污染事故多发、防洪防污矛盾突出等问题,评估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识别闸坝调控能力,是解决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科学基础和前提条件。探讨了当前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评估及调控能力识别技术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评估技术方法,闸坝调控、入河污染负荷和河流水质变化之间量化关系模拟技术方法,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调控能力识别技术;并以淮河流域为例,结合淮河重大水专项国家需求和科技需求,初步提出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评估及调控能力识别技术研究框架,旨在为闸坝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坝 河流水质水量 评估 调控能力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研究框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左其亭 罗增良 赵钟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共4页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逐渐兴起的社会文明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支撑。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间较短,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从人...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逐渐兴起的社会文明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支撑。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间较短,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以水利行业几个主要领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研究框架,进一步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路线图,为解决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实现水利发展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问题 发展思路 研究框架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赵雪雁 徐中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价值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服务(ES)的财政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目前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概括介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内涵,阐释其基本思想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价值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服务(ES)的财政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目前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概括介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内涵,阐释其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应关注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外溢影响范围、利益攸关方、支付系统、项目效率等维度,其中确定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是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基础和前提,外部性的溢出范围是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成本的最重要变量,支付系统是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的关键。利用国内外案例,对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的主要维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比分析了使用者付费与政府付费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差异。最后,讨论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研究框架 主要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 被引量:45
20
作者 曹越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一步从荒野观念、荒野地、荒野保护地3个维度阐释荒野概念。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荒野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国荒野研究框架,阐述中国荒野研究的对象、范畴、主题、参与学科、目标,并提出中国荒野研究的10项关键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中国荒野 研究框架 荒野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