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5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方法研究文学的挑战与机遇:格雷厄姆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丽 玛丽艾玛·格雷厄姆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玛丽艾玛·格雷厄姆(Maryemma Graham)是堪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堪萨斯大学黑人书写历史项目的创立者和负责人。她的作品包括《非裔美国小说剑桥指南》(2004)、《非裔美国文学剑桥历史》(2011)及其他关于美国非裔文学和数字人文领域的... 玛丽艾玛·格雷厄姆(Maryemma Graham)是堪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堪萨斯大学黑人书写历史项目的创立者和负责人。她的作品包括《非裔美国小说剑桥指南》(2004)、《非裔美国文学剑桥历史》(2011)及其他关于美国非裔文学和数字人文领域的书籍。格雷厄姆教授已经完成了多项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目前正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开展“黑人作家再发现”项目。王丽丽博士在堪萨斯大学访学期间采访了格雷厄姆教授,访谈主要涉及数字人文领域的众多问题,数字人文是近些年文学研究应用的前沿方法。访谈聚焦数字人文的定义、当今发展形势、应用于文学研究的问题和挑战。访谈还包括数字人文对现存的文学假设、文学理论和经典文学研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文学研究 挑战 机遇 玛丽艾玛·格雷厄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文学──王富仁教授治学记略 被引量:1
2
作者 余三定 《云梦学刊》 1996年第1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王富仁 思想文化史 反封建思想革命 《呐喊》 研究文学 教授治学 研究系统 知识分子 理性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交融·打通——论宗教文学研究的目的、界域与方法
3
作者 张培锋 《长江学术》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宗教有相通之处,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精神和宗教面貌,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学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应该充分尊重这一基本事实来确定研究内容和界限。在研究方法上,应借鉴钱锺书开创的具有真正现代科学价值的“打通”的学术思想,打通“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分界,打通“真”“幻”之间的分界,这应该成为我们今日研究“宗教文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佛三教 宗教文学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圆桌讨论
4
作者 朱羽 王鸿生 +5 位作者 贺照田 王光东 毛尖 张炼红 李雪梅 蔡翔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17,共14页
蔡翔老师《1980年代:小说六记》^(1)于2024年夏出版,其接续并发展了《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中的相关思考,尤其是提出了“退后一步”这一极具方法论意味的观点。此书广泛涉及“1980年代”从哪些核... 蔡翔老师《1980年代:小说六记》^(1)于2024年夏出版,其接续并发展了《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中的相关思考,尤其是提出了“退后一步”这一极具方法论意味的观点。此书广泛涉及“1980年代”从哪些核心方面“退后”以及如何“退后”,更辩证地探讨了1980年代与“前三十年”之间的关联,为我们重思1980年代文学—文化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也为我们反思文学研究界的“重返80年代”潮流提供了契机。有鉴于此,上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于2024年9月21—22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召开了“‘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以下所录是本次会议的“圆桌讨论”发言部分^(3),特刊于此,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上海大学 蔡翔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圆桌讨论 前三十年 学术研讨会 相关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研究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5
作者 张少辉 《云梦学刊》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毛庆新著《楚辞研究史》主要有构架周密、考索精深、昌明传统和扬弃谬见四个方面的特色。该著在楚辞学领域的贡献则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突破了楚辞学史的限制,在研究维度、研究方向、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上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局面,因而... 毛庆新著《楚辞研究史》主要有构架周密、考索精深、昌明传统和扬弃谬见四个方面的特色。该著在楚辞学领域的贡献则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突破了楚辞学史的限制,在研究维度、研究方向、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上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局面,因而成为楚辞研究史上的第一本较大规模的专著;二是突出楚辞研究史中蕴含的文学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兼有文学理论、文学思想和文学研究史三个维度的完整的体系。这对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学研究体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庆 楚辞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结项获评“优秀”
6
作者 韩佳童 《长江学术》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获悉,武汉大学文学院金宏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17ZDA279)结项获批“优秀”等级。在此前举行的结项鉴定会上,华中师范大学王... 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获悉,武汉大学文学院金宏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17ZDA279)结项获批“优秀”等级。在此前举行的结项鉴定会上,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湖南大学谭桂林、浙江师范大学高玉、暨南大学贺仲明、华中科技大学周新民等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在生产、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异文现象、版本变迁和文本差异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治学方法,丰富现代文学研究理论,激活读者阅读文学名著兴趣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浙江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文学名著 现代文学研究 治学方法 文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以情发,因文见道——“文学性研究”旁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7,共12页
以“古”“今”、“内”“外”、“心”“物”之通会为基础,本文尝试说明主体修养、物我感通进而境界证成为文章之发端、进境及根本义。情以物牵,辞以情发,文章源起于情感,却不拘泥于情感,而是广涉主体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以及至大无... 以“古”“今”、“内”“外”、“心”“物”之通会为基础,本文尝试说明主体修养、物我感通进而境界证成为文章之发端、进境及根本义。情以物牵,辞以情发,文章源起于情感,却不拘泥于情感,而是广涉主体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以及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生活世界。“我”如不拘于现代以降之观念成规,即可感通天地消息,得窥万象共在之境。由此开显之境界涵容天地家国人我,足以安顿身心,乃“事功”与“有情”共在之境。以文学研究论,则是超越学究与专家,由通人朝向思想家的境界。“文学性”和“文学性研究”的进境与要妙即在此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主体 境界 通人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被引量:1
8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柴红梅 刘楚婷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以战后日本作家笔下的热爱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国形象为例,深度阐释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以博大的胸怀,善待和救助被日本政府抛弃的日本侨民,展现了中日两国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带来了迥异的国家前途和各自的民族命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并借以批判和否定了日本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越境 日本文学研究 中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四人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维屏 刘建军 +1 位作者 吴笛 王立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国文学研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并就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能否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学研究者的世界观、文学观和方法论是否足以推进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不断开拓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外国文学的批评话语,并最终促进新质学术力的形成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外国文学研究 新质学术力 中国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研究的文化视角——以语言文学中的“神话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彦旭 张馨心 《外文研究》 2024年第3期98-104,110,共8页
从区域国别研究中的文化视角出发,语言文学研究在区域国别研究中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论文以语言和文学中的神话因子为例,阐释如何通过神话来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轨迹、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等与“国民性”息息相关的要素。且在此基... 从区域国别研究中的文化视角出发,语言文学研究在区域国别研究中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论文以语言和文学中的神话因子为例,阐释如何通过神话来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轨迹、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等与“国民性”息息相关的要素。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需高度重视中国多模态神话在海外传播中输出的叙事理念、结构模式和文化原型。论文通过使用包括分析人类学、心理学和结构主义在内的多维方法,指出语言文学研究者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中具有文本细读能力、跨文化比较视角等独特优势,因此应当对自身的学科方法论怀有充分的学术自信。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的研究视野,高度重视国家的全球利益诉求,以此为出发点所开展的语言、文学、翻译以及文化研究,或应直接被纳入“区域国别研究”的范畴之内,或成为广义上的国际问题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语言文学研究 多模态神话 叙事 全球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典型现象”——钱理群文学史研究的实践与启示
13
作者 谢保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是钱理群学术研究的重镇,他在文学史研究与写作领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典型现象”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受到鲁迅与王瑶的启发。“典型现象”研究是钱理群文学史研究与写作的基本方法,呈现了钱理群对文学史认识与把... 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是钱理群学术研究的重镇,他在文学史研究与写作领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典型现象”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受到鲁迅与王瑶的启发。“典型现象”研究是钱理群文学史研究与写作的基本方法,呈现了钱理群对文学史认识与把握的独特理解。作为一种方法论,“典型现象”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理群 典型现象 文学研究 鲁迅 王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曹操文学研究史的学术启示
14
作者 刘运好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学术研究建立在文献与学术史两种根基上。学术史既是原始文献的再度解读,又包括理论建构的研究前沿。回顾百年曹操文学研究史,不仅可以熟稔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理论重构,重新认知历史上曹操“外定武功”的真实人生、“内定文学”的审美价... 学术研究建立在文献与学术史两种根基上。学术史既是原始文献的再度解读,又包括理论建构的研究前沿。回顾百年曹操文学研究史,不仅可以熟稔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理论重构,重新认知历史上曹操“外定武功”的真实人生、“内定文学”的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在历史研究的曲折过程中发现历史人物的权力与道德的悖论存在、意识形态的时代与传统的二元张力、文化思潮的立新与破旧的“批评焦虑”以及文学研究的印象与整体的不同认知。通过历史研究重新发现历史,才可能在理论观念上有所突破,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从而建构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人物 历史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辛勤耕耘者
15
作者 左鹏军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关爱和教授《中国近现代文学论著五种》是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也是新时期以来四十多年间近代文学研究成就的有力展示。关爱和的近代文学研究体现出自觉的难度意识、长远的建设意识、圆融的贯通... 关爱和教授《中国近现代文学论著五种》是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也是新时期以来四十多年间近代文学研究成就的有力展示。关爱和的近代文学研究体现出自觉的难度意识、长远的建设意识、圆融的贯通意识、高远的前瞻意识和果敢的引领意识,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作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四代学人的杰出代表,关爱和教授的近代文学研究留下了富于启发性、引导性的学术经验,且具有显著而深刻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和 文学研究 学术风格 学术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去熟悉化”的若干思考
16
作者 王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对现有经验进行再陌生化处理,反思、质疑、修正文学史建构和文学批评中已经累积的成果,特别是文学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方法、逻辑和论述等。“完美理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对现有经验进行再陌生化处理,反思、质疑、修正文学史建构和文学批评中已经累积的成果,特别是文学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方法、逻辑和论述等。“完美理性”推测“有限理性”、文学史发展脉络、文学史结构以及整体性论述等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去熟悉化 有限理性 结构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时间起始、空间场域与参照性问题——基于“年代学”的一种思考
17
作者 吴秀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九十年代文学在当下日益明显地受到重视,以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真正按照年代学理论对之进行探讨的,似尚未有之。本文据此,从时间起止、空间范畴和参照性等方面展开考察,其意是想从最基础和最基本问题切入,来表达... 九十年代文学在当下日益明显地受到重视,以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真正按照年代学理论对之进行探讨的,似尚未有之。本文据此,从时间起止、空间范畴和参照性等方面展开考察,其意是想从最基础和最基本问题切入,来表达对如何规范和推进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想法。而这些研究,不仅具有学科自律的意义,而且也内在地蕴含了对九十年代文学的整体判断及其对九十年代性的理解。因此,应该有必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时间起始 空间场域 参照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开前人吾辈意,独步儒林得三法——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
18
作者 陈天一 陈美林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113-124,I0004,共13页
一、漫漫崎岖治学路陈天一(以下简称“天一”):先生您好!素仰您在戏曲、诗文、古典小说、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深厚学养、精微洞识,受《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委托特来向先生讨教,请先生先介绍一下您的治学经验。陈美林(以下简称“陈”):虽... 一、漫漫崎岖治学路陈天一(以下简称“天一”):先生您好!素仰您在戏曲、诗文、古典小说、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深厚学养、精微洞识,受《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委托特来向先生讨教,请先生先介绍一下您的治学经验。陈美林(以下简称“陈”):虽然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成果,但并无什么可供参考的价值,更谈不上治学经验。何况那些成果都已成为过去。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学术也在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艺评论 治学经验 古典小说 文化史 陈美林 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实·事件·超文化:关键词与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9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威廉斯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威廉斯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汇编”,“它应该算是对于一种词汇质疑探询的纪录”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威廉斯 文化与社会 文化批评家 英国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共时性叙事与关联性修辞
20
作者 王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全球”与“世界”相似,并非天然存在、不证自明的范畴。虽然全球史研究者可以将跨洲际的交流上溯到公元10世纪,但是,对全球图景的想象和有关全球化的表述,直到20世纪初才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进入公共话语①。根据阿尔布劳(Martin Albr... “全球”与“世界”相似,并非天然存在、不证自明的范畴。虽然全球史研究者可以将跨洲际的交流上溯到公元10世纪,但是,对全球图景的想象和有关全球化的表述,直到20世纪初才随着现代传媒的兴起进入公共话语①。根据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的考证,全球化真正形成特定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品格,并且在学术研究领域“火爆流行”是20世纪最后20年的事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公共话语 现代传媒 学术研究领域 理论品格 全球史 共时性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