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发强度有助于获得贸易信贷吗?财务冗余与企业可见性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蔡建湖 贾利爽 寿涌毅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技术创新高风险、高外部性的特点容易导致企业面临资金困境。对于研发强度更高的制造业企业能否获得更多贸易信贷作为资金补充,现有研究持积极态度,但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本文利用2010~2020年1872家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 技术创新高风险、高外部性的特点容易导致企业面临资金困境。对于研发强度更高的制造业企业能否获得更多贸易信贷作为资金补充,现有研究持积极态度,但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本文利用2010~2020年1872家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研发强度与贸易信贷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信号理论,从信号成本与信号可观察性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财务冗余与企业可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和贸易信贷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财务冗余显著削弱二者的倒U型关系,而企业可见性则显著增强二者的倒U型关系。本文基于信号理论对研发强度与贸易信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财务冗余与企业可见性的调节作用给出了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研发强度带来的正向、负向影响和供应商对制造业企业研发强度的不同解读。本文还丰富了信号理论在研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为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和供应商贸易信贷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贸易信贷 信号理论 财务冗余 企业可见性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目标、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链现代化
2
作者 陈战波 祝建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研发强度目标设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研发强度目标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研发强度目标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进一...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研发强度目标设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研发强度目标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研发强度目标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强度目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表现为在沿海地区和低技术水平地区显著,而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水平地区不显著。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强度目标会通过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包括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改善数字经济环境和优化数字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目标 数字经济发展 产业链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志文 陈强 敦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2-1320,共9页
近期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政策力度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着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构建了企业竞争力影响模型,并且针对608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年的面板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分析... 近期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政策力度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着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构建了企业竞争力影响模型,并且针对608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年的面板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分析后发现企业的研发强度对于由毛利率表征的企业竞争力有直接影响,企业专利、政府专项支持分别具有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此外,政府专项支持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调节效应更为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企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与跨境并购的价值创造:资产增强视角
4
作者 李京晶 吴先明 廖凯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7,共11页
文章从资产增强视角,采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2022年273起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事件进行研究,探讨新兴市场企业的研发强度对跨境并购价值创造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境并购能够对并购企业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从资产增强视角,采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2022年273起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事件进行研究,探讨新兴市场企业的研发强度对跨境并购价值创造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境并购能够对并购企业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购方的研发强度显著促进了跨境并购的价值创造;东道国战略资产丰裕程度、并购方战略资产寻求动机、海外并购经验以及并购方控股比例正向调节研发强度与跨境并购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率在研发强度与价值创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揭示新兴市场企业技术能力的动态变化对其国际扩张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跨境并购 价值创造 资产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经济周期与长期经济增长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惠芳 文武 胡晨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2,共7页
本文使用1998—2010年26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周期各阶段与长期经济增长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并选取同时期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研发强度呈增长型周期特征,而发展中国... 本文使用1998—2010年26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周期各阶段与长期经济增长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并选取同时期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研发强度呈增长型周期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呈逆周期特征;长期经济增长对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有负向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研发投入水平不同的国家,研发强度周期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同,我国研发强度逆周期变化,然而经济扩张对我国研发强度的负向影响力度更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持续的经济波动对研发强度具有更大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周期特征 融资约束 长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制度与研发强度: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8
6
作者 盖庆恩 陈海磊 梁建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105,共11页
随着对技术前沿的消化吸收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本文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型经济中资源、制度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控制相关变量后,我们发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随着对技术前沿的消化吸收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本文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型经济中资源、制度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控制相关变量后,我们发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如内部知识资源和外部支持)对研发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印证了资源基础观的观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制度环境的改善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制度负向地调节了知识资源和外部支持与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讨论了研究结果在转型经济中的理论价值和对企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资源 制度 民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影响企业研发强度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被引量:20
7
作者 崔也光 王肇 周畅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140,共11页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聘请技术背景独立董事对各阶段企业研发强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聘请学术/科研背景独立董事对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研发...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聘请技术背景独立董事对各阶段企业研发强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聘请学术/科研背景独立董事对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研发强度促进作用最明显;聘请银行业背景独立董事对成熟期企业研发强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引导独立董事工作、加强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提供参考,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董事 职业背景 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创新 研发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研究——基于门限面板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焱林 陈微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5,共6页
本文以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了研发投入对成长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随着研发强度的增加,其对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边... 本文以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了研发投入对成长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随着研发强度的增加,其对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进一步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存在唯一的门限值,在东部地区,研发强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研发强度一旦超过门限值,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转变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 门限效应 空间异质性 成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绩波动、媒体关注与企业研发强度——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汪丽 徐志坚 吴春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研发投入对企业风险承担及持续价值创造至关重要,但前期经营风险(业绩波动)对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目前鲜有研究。文章以2006-2011年632个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强度对业绩波动的敏感程度受到媒体对企业关注程度的影响... 研发投入对企业风险承担及持续价值创造至关重要,但前期经营风险(业绩波动)对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目前鲜有研究。文章以2006-2011年632个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强度对业绩波动的敏感程度受到媒体对企业关注程度的影响,而媒体报道语调的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政府和企业如何从风险控制及媒体治理的视角推动研发投资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关注 研发强度 业绩波动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导向、创新能力禀赋与国际化研发强度——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建洪 陈仕 李林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3-53,共11页
从影响我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内生性要素出发,分析了其当前战略中市场导向性和技术导向性与国际化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从资源角度探讨了企业创新能力禀赋的中介传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目录中建有海外研发机构的... 从影响我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内生性要素出发,分析了其当前战略中市场导向性和技术导向性与国际化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从资源角度探讨了企业创新能力禀赋的中介传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目录中建有海外研发机构的25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泊松回归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存在显著国际化研发战略意图的我国企业来说,其当前战略的市场导向性对国际化研发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战略的技术导向性对国际化研发具有显著的激发作用;创新能力禀赋对国际化研发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战略的技术导向性影响国际化研发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传导作用。因此,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树立创新为本的战略导向,构建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文化传承,强化创新资源和能力的持续积累是我国企业推进国际化研发战略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市场导向性 战略技术导向性 国际化研发强度 创新能力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质量认证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发强度与竞争地位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青 文洪星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5,共12页
以往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质量管理措施都会为企业带来卓越绩效。通过对225家农业企业的经验分析,试图回答食品质量认证是否能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研究表明:食品质量认证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一定临界值内食品质量认证能显... 以往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质量管理措施都会为企业带来卓越绩效。通过对225家农业企业的经验分析,试图回答食品质量认证是否能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研究表明:食品质量认证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一定临界值内食品质量认证能显著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当持有4项认证证书的时候是使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峰值的最优认证水平;研发强度和企业竞争地位对上述倒U型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适度提高企业研发能力能增强食品质量认证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竞争优势企业实施食品质量认证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比竞争劣势企业更明显,但竞争优势企业的倒U型曲线上升和下降趋势比竞争劣势企业更加陡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认证 财务绩效 研发强度 竞争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集聚经济与企业生产率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志强 陶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3,共9页
文章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拓展的Nicholas Bloom等[1]的模型分析了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地区集聚经济因素后发现,马歇尔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 文章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拓展的Nicholas Bloom等[1]的模型分析了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地区集聚经济因素后发现,马歇尔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强度对其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较大;雅格布斯及克鲁格曼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强度对其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较小,这些地区的企业研发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此外,研发强度对集聚经济差异地区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还受企业规模及企业所有制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研发强度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C视角下多市场接触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基于全球医药行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珍 邓新明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9,共13页
以往对多市场接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考察多市场接触对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本文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上游要素市场。基于多市场接触理论和动态竞争的意识—动机—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框架,探讨了多市场接触对... 以往对多市场接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考察多市场接触对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本文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上游要素市场。基于多市场接触理论和动态竞争的意识—动机—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AMC)框架,探讨了多市场接触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对全球最大的38家制药企业2007—2016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把企业间竞争的范围延伸到上游研发市场时,多市场接触会表现出显著的竞争效应,即多市场接触会正向影响企业的研发强度,从而说明经典的相互克制效应并不适用于要素市场。此外,本文检验了多市场接触和研发强度关系的边界条件,焦点企业专利存量和现金持有比会削弱多市场接触和研发强度之间的正向关系,而销量下降产品比例会强化二者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竞争 多市场接触 相互克制 研发强度 意识—动机—能力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研发强度与管理短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7
14
作者 时现 吴厚堂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9-29,共11页
研发投入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企业的研发行为会降低当期会计盈余。在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研发强度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研发活动的两个路径——抑制管理机会主义风险和抑制研发项目运营风险,结果表明:企... 研发投入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企业的研发行为会降低当期会计盈余。在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研发强度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研发活动的两个路径——抑制管理机会主义风险和抑制研发项目运营风险,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研发投入强度正相关,内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管理机会主义风险和研发项目运营风险,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这不仅揭示了内部控制在研发投入方面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也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研发活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内部控制质量 管理短视 机会主义风险 项目运营风险 股权集中度 资本密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研发强度企业一定有更多的探索性创新吗?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霞 张骁 李梓涵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8,共7页
探索性创新能够基于现有知识基础产生更加明显的变化,并促进企业发现新机遇,其重要性日趋增长。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201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研发强度与探索性创新的关系以及技术机会和财务冗余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实... 探索性创新能够基于现有知识基础产生更加明显的变化,并促进企业发现新机遇,其重要性日趋增长。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201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研发强度与探索性创新的关系以及技术机会和财务冗余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实证表明:总体而言高研发强度的企业往往探索性创新更少;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显著的调节效应,调节变量能够促进研发强度对探索性创新的激发作用。两种调节变量之间存在补充作用,能够积极缓解低水平技术机会或财务冗余对于研发强度与企业探索性创新之间关系的阻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探索性创新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政府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石丽静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144-152,共9页
以2008-2011年中国371家创新型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政府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政府资源削弱企业... 以2008-2011年中国371家创新型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政府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政府资源削弱企业研发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增强企业研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在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还会因企业所有权和技术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创新 政府资源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项云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86,共4页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公司治理层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面板和混合数据、面板门槛分析方法,利用2006-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研发相关数据,探讨了企业研发强度水平是否对公司价值存在影响。结果显示,当研发强度达到...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公司治理层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面板和混合数据、面板门槛分析方法,利用2006-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研发相关数据,探讨了企业研发强度水平是否对公司价值存在影响。结果显示,当研发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公司价值与研发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研发强度越大,企业价值提升越显著,当公司研发水平低于一定程度时,研发强度对公司价值存在负面影响。该结论与传统研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印证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水平投入不足的状况,对公司研发财务投资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强度 公司价值 面板门槛 托宾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晔 王世鹏 刘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58,119,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长。以2015—2019年沪深A股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无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研发决策及未来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 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长。以2015—2019年沪深A股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无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研发决策及未来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既能够提升研发强度,也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且研发强度的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也有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从研发与成长层面丰富了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效果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无实际控制人这一特殊股权结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实际控制人 研发强度 成长性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双元性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研发规模和研发强度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祥云 段艳平 王业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9,共12页
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更迭要求企业进行双元创新,资源约束下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双元平衡并非最优策略,更多企业转向于周期双元创新策略。结合企业研发阶段特征,不断在探索性与开发性之间进行周期性循环。本研究基于双... 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更迭要求企业进行双元创新,资源约束下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双元平衡并非最优策略,更多企业转向于周期双元创新策略。结合企业研发阶段特征,不断在探索性与开发性之间进行周期性循环。本研究基于双元创新理论,以企业研发规模和行业研发强度为情境因素,探索周期双元性的循环速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以2008—2017年广东省1 219家制造业企业的5 317条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层次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1)周期双元性创新对企业绩效在1%水平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企业绩效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实施周期双元性创新策略,还取决于企业在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之间循环的速度,因为企业在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活动之间快速循环致使经验学习被压缩,无法转化为有益的结果和有效的组织惯例;(3)行业研发强度正向调节周期双元性创新循环速度在10%水平下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为企业需要实施快速转变以减少知识过时,研发规模大的企业无法很好地应对快速变化,周期双元性创新循环速度对企业绩效的负向效应更强。本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绩效差异的内在机理,同时为企业管理者周期双元性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双元 企业绩效 研发规模 研发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集中度对研发强度的影响:数理分析与数据检验——对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经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8,共17页
股权集中度与研发强度呈倒"N"形关系,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因实际控制人的性质、两权分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在国有公司中呈倒"N"形关系,在法人和自然人控制的公司中呈"N"形关系;在两权分离程度为零的公司... 股权集中度与研发强度呈倒"N"形关系,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因实际控制人的性质、两权分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在国有公司中呈倒"N"形关系,在法人和自然人控制的公司中呈"N"形关系;在两权分离程度为零的公司中,呈倒"N"形关系,在两权分离程度不为零的公司中呈"N"形关系。股权集中度分别对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因而上市公司保持合理的股权集中度、制定有效的薪酬计划有利于其研发投入,国家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能够刺激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板公司 研发强度 股权集中度 门限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