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段深水砂岩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莎莎 黄旭日 +2 位作者 贾继生 武志学 李伟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5,共1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芯、测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长;段深水砂岩特征及不同砂体类型储层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砂体形成机制及其构造特征的不同,研究区砂体类型可划分为... 以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芯、测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长;段深水砂岩特征及不同砂体类型储层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砂体形成机制及其构造特征的不同,研究区砂体类型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砂体、砂质滑塌砂体及浊流砂体3大类。其中,砂质碎屑流砂体的石英、长石含量及结构成熟度相对较高,储集空间以长石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类砂体。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结构成熟度和矿物含量的差异,砂质碎屑流砂体成岩早期抗压实压溶作用更强,中晚期易溶矿物溶蚀增孔、构造破裂增缝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也较为强烈,从而决定了砂质碎屑流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 深水沉积 砂质碎屑流砂体 储层特征 储层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2
作者 肖玲 陈曦 +2 位作者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合水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长庆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合水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一套灰黑—黑色细—粉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的体积分数平均为16.71%。岩石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8.15%,平均渗透率为0.102 mD,为超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型储层。(2)研究区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以亚微米孔(直径为0.1~1.0μm)含量最多,占总孔隙数量的75.56%,纳米孔隙(直径小于0.1μm)数量次之,占总孔隙数量的17.94%。孔喉类型较复杂,溶蚀成因的管束状喉道及压实成因的片状、弯片状喉道为储层主要的喉道类型。(3)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质量和分布。沉积作用为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储层主要形成于深水重力流沉积环境,可分为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流砂体等2种类型。中等—强压实强度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并对后期的储层压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亚微米孔 孔隙结构 砂质碎屑流砂体 流砂 成岩作用 长7段 三叠系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