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莺歌海盆地一号断层成因机制新认识:来自三维地震资料和砂箱模拟实验的启示 |
肖坤泽
童亨茂
杨东辉
李雪松
李绪深
崔浩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逆冲-走滑作用叠加的复合构造变形机制砂箱模拟研究: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为例 |
吕春晓
郭玲莉
陶圩
张家轩
周琦杰
张京京
陈欣
王光增
李三忠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雁列构造是走滑断层存在的充分判据?——来自平面砂箱模拟实验的启示 |
朱战军
周建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4
|
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及其启示 |
童亨茂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8
|
|
5
|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的砂箱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与实例分析 |
董周宾
颜丹平
张自力
许延波
邱亮
朱鲁涛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6
|
软弱膏盐层系滑脱构造变形特征:以库车前陆盆地砂箱物理模拟为例 |
莫涛
郭虹兵
刘恣君
潘杨勇
范坤宇
邓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旋转正断层封闭性研究:来自于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
冯桂民
陈书平
王中昱
黄学尧
|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基于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的褶皱冲断带砂箱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
周游
李勇
李敬波
邵崇建
颜照坤
闫亮
李辉
王腾文
刘颖倩
陈玮涵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盆地性质与演化:砂箱物理模拟检验 |
崔幸
王亮亮
罗洪明
黄晓纯
李亭慧
杨传胜
戴黎明
郭玲莉
马芳芳
刘泽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0
|
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砂箱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张连进
黄家强
罗强
何宇
于豪
杨荣军
梁霄
周政
邓宾
|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1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
孟令箭
童亨茂
蔡东升
刘明全
李绪深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12
|
多滑脱层构造物理模拟试验及其对川东褶皱带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
裴仰文
盛受政
苗正硕
牟毅城
苏楠
郭伟
冯犇
王静
梁瀚
谢柳娟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13
|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机制 |
李兵
罗枭
王轩
闫婷
刘宇
李会元
李梦勤
李正阳
王青红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
周天伟
周建勋
董月霞
王旭东
常洪卫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5
|
|
15
|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克深区段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李艳友
漆家福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16
|
高邮凹陷真武断裂构造演化特征 |
吴林
束宁凯
陈清华
肖斐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7
|
斜向挤压叠加变形的构造解析——以四川威远地区为例 |
张宏祥
童亨茂
何昀宾
刘子平
周一博
张平
任晓海
邓才
尹宇寒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8
|
边界断层倾角和剥蚀作用对断陷盆地正反转构造演化的影响——以中非Bongor盆地为例 |
吴珍云
尹宏伟
王福远
刘松
汪伟
孙彬涵
杨秀磊
钟军
黄荟源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1 |
1
|
|
19
|
雨海哥白尼纪月岭的构造样式与演化过程研究 |
俞天石
颜丹平
许延波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0
|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沿走向差异剥蚀作用——砂箱物理模型的启示 |
邓宾
郭虹兵
罗强
黄家强
杨荣军
张静
鲁鹏达
唐晓东
何宇
刘树根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