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物料在潮土中的腐解残留率测定方法改进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志伟 杨首乐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小麦秸秆在潮土中的腐殖化系数为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腐解残留率 滤管——重铬酸钾容量 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 腐殖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中小麦秸秆腐解残留率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首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1-63,共3页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2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小麦秸秆...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2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小麦秸秆在潮土中的腐殖化系数为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小麦秸秆 腐解残留率 滤管—重铬酸钾容量 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 腐殖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志明 朱培立 +1 位作者 黄东迈 刘海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后逐渐变慢;淹水种稻后又有一个小的分解高峰,随后分解速率再次逐步降低,1年后有机碳被分解了5 45%~17 32%。有机碳的分解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秸秆在加速有机碳分解的同时也弥补了土壤原有碳的损失。试验开始后土壤微生物量碳迅速上升,接着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种稻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再次上升,随后又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率为0 96%~3 38%,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率为1 00~1 13a-1,增施秸秆可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周转率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有机碳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转特征 土壤有机碳 分解 水旱轮作 土壤微生物量碳 砂滤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