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层序格架及富砂沉积体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伟 郑伟 +2 位作者 刘惟庆 代一丁 秦成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和富砂沉积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Qhj1层序体系域可四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和富砂沉积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Qhj1层序体系域可四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和下降体系域(FSST),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具有两期特征,可细分为LST1和LST2;SQhj1层序的FSST三角洲砂体和SQhj2层序的低位扇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富砂沉积体,SQhj1层序FSST中的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SQhj2层序LST1和LST2中的斜坡水道复合体、盆底扇以及低位楔三角洲前缘砂体等均为有利的富砂沉积体;SQhj1、SQhj2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受盆地古地貌、同沉积断裂及断裂坡折带、沉积物供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北坡 韩江组 沉积层序 砂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砂沉积与流体携砂临界速度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石凯月 何利民 +4 位作者 罗小明 静玉晓 杨东海 李清平 苏健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6,共9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管道砂沉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基于管道砂砾运动状态及分布、细颗粒表面物理化学作用及临界速度对颗粒运动状态的转变等的砂沉积机理;介绍了颗粒属性、流体介质及管道结构等因素对单相流体携砂及多相流体携砂的影响...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管道砂沉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基于管道砂砾运动状态及分布、细颗粒表面物理化学作用及临界速度对颗粒运动状态的转变等的砂沉积机理;介绍了颗粒属性、流体介质及管道结构等因素对单相流体携砂及多相流体携砂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颗粒尺寸、液相黏度及多相流流型等因素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管道流体携砂临界速度建模方法,重点分析了由单相流体携砂临界速度模型扩展至多相流的方法。最后指出未来多相流管道砂沉积问题的研究应从砂沉积机理入手,探索多相流管道砂沉积及运输的影响机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多相流动机理建立准确性高、适用性强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砂沉积 沉积机理 影响因素 流体携 临界速度 预测模型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砂沉积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文欣 周晓红 陈宏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6-92,共7页
海底混输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内部砂沉积等会导致管道通过量减小,明显降低缓蚀剂效率,加速管道底部磨蚀,甚至造成清管器卡堵事故。以位于海上某油田群A平台至B平台的海底混输管道为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数据合理建模,采用FLUENT软件进... 海底混输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内部砂沉积等会导致管道通过量减小,明显降低缓蚀剂效率,加速管道底部磨蚀,甚至造成清管器卡堵事故。以位于海上某油田群A平台至B平台的海底混输管道为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数据合理建模,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海底管道水平段以及弯管段在砂含量、砂粒径、砂密度以及流速等参数不同时的砂沉积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海管沿程沉砂量与含砂量、砂粒径、砂密度正相关,与流速负相关;而沉砂量最大位置规律相反。平均沉砂量对各参数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含砂量、流速、砂粒径、砂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沉积 FLUENT模拟 弯管段 变量分析 沉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油管道砂沉积模拟实验及临界流速计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威 鲁瑜 +2 位作者 罗峰 郭庆 张宗超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年第11期51-53,共3页
为了研究海底长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管道砂(泥)沉积特性及临界流速变化规律,以渤海某油田原油外输海管为例,通过砂(泥)沉积特性模拟实验及沉积临界流速理论计算,确认了海管内砂沉积特性及管道缩径的可能性,并得出非均匀颗粒砂沉积最大临... 为了研究海底长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管道砂(泥)沉积特性及临界流速变化规律,以渤海某油田原油外输海管为例,通过砂(泥)沉积特性模拟实验及沉积临界流速理论计算,确认了海管内砂沉积特性及管道缩径的可能性,并得出非均匀颗粒砂沉积最大临界流速为0.463 m/s,均匀颗粒砂沉积临界流速为2.39 m/s。研究表明,海底长输油气管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管线内泥砂沉积可能造成管线缩径,该研究结果可为海管内检测以及完整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油管道 砂沉积 模拟实验 临界流速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沉积砂对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周建涛 李昊 +3 位作者 庄洪宇 李玉娇 王亮 全洪珠 《建筑施工》 2025年第1期81-84,93,共5页
黄河三角洲区域长期累积产生的大量沉积砂,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产生了恶劣影响。利用黄河沉积砂部分取代机制砂制备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 黄河三角洲区域长期累积产生的大量沉积砂,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产生了恶劣影响。利用黄河沉积砂部分取代机制砂制备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黄河沉积砂不同取代率对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河沉积砂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取代率时强度达到最高,在20%取代率时能够达到天然骨料粉煤灰混凝土强度水平。同时,黄河沉积砂取代率超过20%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收缩率增加,相对动弹模量显著降低,过量的黄河沉积砂会对混凝土的抗收缩和抗冻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可为黄河沉积砂在粉煤灰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 取代率 粉煤灰混凝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段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19
6
作者 仲维苹 操应长 +1 位作者 王艳忠 刘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是由断层或者断裂带控制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构造复杂,沉积作用以近源快速堆积为主,沉积砂体类型多...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是由断层或者断裂带控制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构造复杂,沉积作用以近源快速堆积为主,沉积砂体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洪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漫湖等类型。在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在湖盆边缘主要发育洪积扇,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洪水—漫湖等沉积砂体;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逐渐变暖变湿,物源供应充足,沉积物向盆内推进,在湖盆的周围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砂体,在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由于坡折带的存在而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类型 分布 沙四段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及其对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进步 王继平 +3 位作者 王龙 付斌 夏辉 李志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6-1145,1158,共11页
盆地内的微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砂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数据,运用残余厚度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去压实校正及古流向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 盆地内的微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砂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数据,运用残余厚度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去压实校正及古流向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山1^(3)亚段)沉积期的微古地貌,分析微古地貌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而预测山13亚段的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指导井位部署。研究表明:山1^(3)期研究区西部和南部为地貌高地,东北部为低洼区,中部为缓坡过渡带;沉积期的古流向整体呈南西-北东向,自南部高地发育的3~4支分支河道在研究区中北部汇聚,形成叠合砂带;基于预测的山1^(3)亚段砂体展布规律开展井位部署后,直井钻遇砂岩的平均厚度增加0.6m,水平井砂岩钻遇率提高20%,进一步证实了基于古地貌恢复预测砂体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庆阳气田其他区块的天然气井位部署和类似地质条件致密气的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残余厚度法 古地貌 去压实校正 沉积 致密气 庆阳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斜度井筒条件下沉积砂床表面颗粒起动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董长银 邓珊 +2 位作者 李爱萍 周生田 武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石油工程领域中,涉及到大斜度井筒条件下固液两相流动的作业,有大斜度井的钻井岩屑运移、管内砾石充填以及冲砂作业等,这些作业的过程其实质都是沉积砂床条件下的固体颗粒运移,其中固相沉积床表面的颗粒起动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将固相颗... 石油工程领域中,涉及到大斜度井筒条件下固液两相流动的作业,有大斜度井的钻井岩屑运移、管内砾石充填以及冲砂作业等,这些作业的过程其实质都是沉积砂床条件下的固体颗粒运移,其中固相沉积床表面的颗粒起动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将固相颗粒视为球形颗粒,考虑颗粒重力、水流推力、上举力、水柱静压力和粒间粘结力,以及各力臂与沉没度的关系,通过力矩平衡分析建立了井筒倾斜条件下沉积床表面颗粒起动的临界流速模型,并进行了计算结果分析。该模型考虑了沉积床表面颗粒沉没位置的随机性及由此引起的颗粒起动的随机性,引入颗粒无因次沉没度随机变量,将其概率密度视为均匀分布,结合无因次沉没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在临界流速与颗粒直径及颗粒起动百分比之间建立了定量关系。该模型用于预测大斜度井条件下砂床表面颗粒在水流作用下的起动临界条件以及给定水流条件下的起动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度斜井 两相流动 沉积 颗粒 临界速度 砾石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15
9
作者 袁静 梁绘媛 +4 位作者 谭明友 陈晓杰 董道涛 孙明江 高若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6,共7页
在精细岩心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岩石粒度特征、录井、测井、地震以及大量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惠民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展布规律和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砂以粉-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泥... 在精细岩心描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岩石粒度特征、录井、测井、地震以及大量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惠民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展布规律和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砂以粉-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物性较差。垂向上,4砂组—2砂组沉积时期滩坝砂体零星发育,1砂组发育大面积漫湖滩坝;平面上,滩坝砂体沿夏口断层呈带状分布。从湖平面条件来看,枯水面之下的稳定水深和较强波浪作用更利于坝砂发育;从构造条件来看,夏口断层形成的地形坡折一方面促进了滩坝砂体沿断层下降盘聚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滩坝的横向展布宽度;从物源供给来看,洪水漫湖条件下基岩和先成沉积物的线状供源比末端扇在洪泛期砂体入湖更利于滩坝大面积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 沉积特征 沙四上亚段 惠民凹陷南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东凹陷清河地区九佛堂组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10
作者 鲍丹丹 刘邦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2期34-4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陆东凹陷清河地区九佛堂组沉积相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作用,在已有钻井、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古地貌恢复研究、沉积砂体的岩石类型、井震结合砂地比研究以... 为了进一步明确陆东凹陷清河地区九佛堂组沉积相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作用,在已有钻井、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古地貌恢复研究、沉积砂体的岩石类型、井震结合砂地比研究以及沉积相类型分析,对清河地区沉积特征开展细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沉积时期,清河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多套砂体在垂向上叠置发育,对储层的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完钻井单井以及典型连井剖面的地层厚度分析,认为九佛堂时期的古地貌和古构造对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起主要的控制作用。九佛堂组主要的油气产层为九上段Ⅳ油组和九下段,针对清河地区主要油气产层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发现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带控制储层的发育程度。研究成果有利地指导了清河地区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地区 沉积 展布规律 储层特征 勘探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断陷湖盆沉积砂体分布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权 李晓红 +3 位作者 赵璇 罗金洋 王芳 董雄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5,50,共5页
二连盆地以发育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为特征,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针对盆地内断陷湖盆规模小、物源多、沉积快速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以沉积砂体形成、分布过程为主线,通过古地貌及地震沉积相分析、典型沉积砂体剖析... 二连盆地以发育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为特征,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针对盆地内断陷湖盆规模小、物源多、沉积快速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以沉积砂体形成、分布过程为主线,通过古地貌及地震沉积相分析、典型沉积砂体剖析等,针对物源供给、运载路径和砂体沉积等进行分析,开展沉积砂体分布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是二连盆地断陷湖盆沉积砂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周缘与内部古高地控制沉积物的入湖位置和物源供给,控凹断层等控制形成的古沟谷是沉积砂体的主要搬运路径,不同类型的构造(沉积)坡折带控制沉积砂体的叠合方式及分布特征。断陷湖盆内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的有机配置,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沉积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藏 沉积体分布 控制因素 断陷湖盆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臼坨凸起东段沙一、二段沉积时期物源剥蚀量与砂砾岩沉积量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小军 杜晓峰 +1 位作者 马正武 宋章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5,共8页
定量表征某一地质时期物源区剥蚀量及被搬运到湖盆中的砂砾岩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薄片、重矿物、微量元素、锆石测年等分析化验资料,运用物源示踪法、地层厚度趋势法以及沉积速率法,对渤海石臼坨凸起... 定量表征某一地质时期物源区剥蚀量及被搬运到湖盆中的砂砾岩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薄片、重矿物、微量元素、锆石测年等分析化验资料,运用物源示踪法、地层厚度趋势法以及沉积速率法,对渤海石臼坨凸起东段古近系沙一、二段沉积时期物源剥蚀作用与砂砾岩沉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沙一、二段沉积时期石臼坨凸起东段发育5个近源扇三角洲,其中东部2个扇三角洲的真实物源为中生界火成岩,西部3个扇三角洲真实物源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夹火成岩。物源剥蚀量与砂砾岩沉积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火成岩物源比碎屑岩物源具有更高的成砂率,且沉降中心越靠近物源成砂率越高。研究区东部扇体A更有利于形成厚层优质砂砾岩储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在勘探程度较低的陡坡带定量预测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和规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坨凸起东段 沙一、二段 物源 剥蚀量 砾岩沉积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迎朝 王立锋 +3 位作者 李绪深 钟泽红 詹冶萍 徐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力流沉积构造;地震资料上其与围岩差异显著,呈"削截"接触关系。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由多期构成,每期经历"早期侵蚀—充填迁移"和"晚期废弃"2个沉积阶段,相应发育近物源砂质碎屑流、块状厚层砂岩朵叶体和远物源泥质浊流、席状砂的沉积构型。构建了外陆架、海侵—高位体系域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新模式。以XF13大气田为例,从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到输导体系和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探讨了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高烃类气"天然气聚集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型 质块体搬运沉积 沉积模式 天然气聚集 上中新统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砂体类型及展布特征
14
作者 左丽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23-25,29,共4页
为了掌握阳信洼陷含油层系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利用现有的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有三... 为了掌握阳信洼陷含油层系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利用现有的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有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滑塌浊积扇等,砂体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格局演变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南部缓坡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高位域时期,在洼陷西部阳37井附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湖盆沉积中心,其北部陡岸的沉积砂岩类型由扇三角洲演变为近岸水下扇。湖侵域发育了大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推进至湖盆深处的前缘砂体及滑塌浊积扇成为"近源存储"最有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信洼陷 沙四上亚段 沉积体类型 空间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砂的质量和成岩作用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来自北海北部布伦特群储集层的例子
15
作者 S.N.Ehrenberg 王桥 《海洋地质译丛》 1998年第1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沉积 质量 成岩作用 孔隙度 储集层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盆地隐仙溪河道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立华 陈世悦 +4 位作者 姜在兴 杨伟利 袁文芳 鄢继华 曹国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单人系统取样,用筛析法对云南大理盆地隐仙溪河道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上游以砾石沉积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含量)达57.92%以上,砾石粒径以10~50cm为主,在砂质沉积物中以粗砂为主,其含量达28 35%,中细砂含量只有13.76%... 通过单人系统取样,用筛析法对云南大理盆地隐仙溪河道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河流上游以砾石沉积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含量)达57.92%以上,砾石粒径以10~50cm为主,在砂质沉积物中以粗砂为主,其含量达28 35%,中细砂含量只有13.76%;河流中游虽然也以砾石沉积为主,但砾石粒径明显变小,以5~10cm为主;河流下游则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其中中砂、细砂和粉砂总含量高达77.64%,尤其是细砂和粉砂含量显著升高,分别达到27.96%和32.26%,而粗砂和砾石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及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水动力条件、地形坡度和搬运距离控制,但搬运距离与沉积物粒度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河道沉积 沉积物粒度 沉积 水动力条件 地形坡度 河流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体成因类型与储集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况军 斯春松 +1 位作者 唐勇 王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多样,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不同的成因砂体其叠置关系不同,三工河组二二段(J1s2 2)砂体为拼合板式结构,其他层系砂体结构类型主要为迷宫武结构;各成因砂体对砂...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多样,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不同的成因砂体其叠置关系不同,三工河组二二段(J1s2 2)砂体为拼合板式结构,其他层系砂体结构类型主要为迷宫武结构;各成因砂体对砂岩物性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砂岩的粒级上,粗粒径砂体其物性往往较好,但在不同深度上其控制的影响程度有差异,中浅层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均较优,中深层水下分流河道物性优于河口坝砂体,超深层成因砂体之间物性差异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水下分流河道 成因类型 侏罗系 储集性能 准噶尔盆地 物性差异 三工河组 中浅层 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底河道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仁贵 祝民强 +1 位作者 余达淦 周万蓬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中的铀矿,是典型的产于河道中的砂岩铀矿,该矿床发育较好的卷状矿体。通过对该铀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识到发育卷状矿体的底河道砂岩型铀矿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成矿砂体条件,即砂体要有较好的成层性、连通性...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中的铀矿,是典型的产于河道中的砂岩铀矿,该矿床发育较好的卷状矿体。通过对该铀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识到发育卷状矿体的底河道砂岩型铀矿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成矿砂体条件,即砂体要有较好的成层性、连通性和渗透性;其二是地层结构条件,即砂体必须存在较好的上、下隔水岩层。就砂体而言,河流相辫状沉积砂体是形成卷状矿体的主要砂体,并且以具有从辫状河向曲流河完整演化的辫状沉积砂体较好。砂体的上、下隔水岩层则有多种表现形式:下隔水层可由不透水的基岩或湖相沉积泥岩等构成;上隔水层由不透水的湖相泥岩、曲流沉积地层或岩浆岩等构成。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上,存在纵横两个方向的氧化,即存在与河道方向一致的纵向氧化和与河道垂直的横向氧化,两种氧化作用成矿常叠加形成复杂的矿体类型;在矿化赋存的部位上,铀砂体通常发育在基底之上或不同建造之间;在古气候演变上,成矿作用发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或由潮湿向干旱的气候转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卷状矿体 底河道岩型铀矿 辨状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家组二、三段河流—三角洲砂体类型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海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二、三段是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重要地层之一,但大庆长垣以外的姚家组二、三段已发现油田规模不大、分布零散,油气分布复杂.为了进一步弄清储层与油藏的关系,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姚...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二、三段是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重要地层之一,但大庆长垣以外的姚家组二、三段已发现油田规模不大、分布零散,油气分布复杂.为了进一步弄清储层与油藏的关系,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姚家组二、三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及分布,储集砂体的类型、空间展布、横向连通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姚二、三段整体具有多个物源、多种沉积体系、相带呈半环状分布的特点,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平原淤积等4种沉积体系,其中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不同沉积相带,其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的宽度、厚度、连通性各不相同,整体分为5类砂体类型;砂体类型决定油气藏的分带性,控制着4大油气聚集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姚二、三段 体类型 油藏 控制作用 沉积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干流河道来沙量变化分析及泥沙沉积量计算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涓 邱静 林美兰 《广东水利水电》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在对东江干流来水来沙的特性以及东江干流河道梯级枢纽建成前后河道的水沙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东江干流河道泥沙沉积量的分析计算,为东江干流河道采砂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东江 输沙量 变化 泥沙沉积量: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