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墙(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元昊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秀娟 郭正权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笔者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野外砂岩墙和岩心砂岩脉的特征,初步阐明了砂岩墙(脉)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早期沉积的未固结细粒砂岩在后期地震诱发下液化,同时砂体内压力迅速增加,在围岩层的裂隙处闪电般贯入,形成砂岩墙(脉... 笔者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野外砂岩墙和岩心砂岩脉的特征,初步阐明了砂岩墙(脉)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早期沉积的未固结细粒砂岩在后期地震诱发下液化,同时砂体内压力迅速增加,在围岩层的裂隙处闪电般贯入,形成砂岩墙(脉)。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砂岩墙具有构造指示意义,同时对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砂岩墙()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2
作者 魏垂高 张世奇 +1 位作者 姜在兴 朱井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7-833,866,共8页
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是发育各种类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微阶梯状正断层、层内小褶皱、扭曲变形、振动液化砂岩脉、震塌岩等。通过对中1井、顺1井、沙98井... 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是发育各种类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微阶梯状正断层、层内小褶皱、扭曲变形、振动液化砂岩脉、震塌岩等。通过对中1井、顺1井、沙98井等岩心的系统观察,发现由于地震强度的不同,震积岩的垂向序列有所不同,地震越强烈,其震积岩序列的完整性越好,确定出震积岩的两种垂向序列。由于不同的震积岩构造特征对应不同的地震强度,因此进一步研究了各种震积岩构造与地震强度的关系。这些研究为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研究及震积岩的识别和描述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依据,并可为研究该区古地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识别标志 砂岩脉 震积序列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积岩在岩心中的识别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安明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在岩心的管理及研究工作中,发现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岩心中具有震积岩。介绍了震积岩在岩心中的识别标志,根据地震作用过程,建立了震积序列,并分析了单井序列。分析表明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沉积期地震活动强烈且波及范围广。
关键词 震积岩 岩心 震积序列 单井序列 识别标志 液化砂岩脉 角砾状构造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岳信东 林春明 +5 位作者 李艳丽 徐深谋 张志萍 漆滨汶 王秀林 张放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2,共6页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钻井取芯中发现有变形和开裂两类特殊地质现象。同沉积塑性变形和碟状构造属于变形,微断层、网状裂缝、砂岩岩脉、角砾岩为开裂。这些地质现象具有震积岩的特征,多由外界振动引发。变形多发生在沉积物未固...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钻井取芯中发现有变形和开裂两类特殊地质现象。同沉积塑性变形和碟状构造属于变形,微断层、网状裂缝、砂岩岩脉、角砾岩为开裂。这些地质现象具有震积岩的特征,多由外界振动引发。变形多发生在沉积物未固结—半固结阶段,开裂发生在沉积物成岩后。微断层、网状裂缝和砂岩岩脉形成于拉张应力作用下。这些特殊地质现象多出现在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而且从下往上,由开裂向变形演化。这与当时区域伸展构造背景和地震、构造活动有关,地震、构造活动较为强烈时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地震、构造活动较为微弱时容易产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沉积变形 砂岩 伸展构造 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