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翁海蛟 张韶华 +3 位作者 刘鑫 臧亚辉 贺航航 卢天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以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目标,在沉积学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铀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研究。通过钻孔数据统计及系统的取样分析并编制铀储层非均质性图件,精细地刻画了姚家组铀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复杂结构,充分展示了铀储层的定... 以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目标,在沉积学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铀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研究。通过钻孔数据统计及系统的取样分析并编制铀储层非均质性图件,精细地刻画了姚家组铀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复杂结构,充分展示了铀储层的定量非均质性。结果显示,区内灰色砂体多为原生灰色砂体,而下氧化带在沉积期后经历了较强的表生流体改造,为后生氧化带,矿体主要分布于河道砂体分岔处,以及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然变厚的河道砂体边缘而非河道中央,其形态受氧化还原界面控制以板状为主。综合分析认为,表生流体成矿作用经历了晚白垩世姚家组含矿主岩预富集与表生流体叠加改造成矿2个阶段。通过对比DL地区储层结构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BL地区优选出3片找矿靶区,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型铀矿储层 砂体非均质性 表生流成矿作用 姚家组 找矿预测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砂质碎屑流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伟 张辉 +4 位作者 杨朝强 王玉 胡威 莫冯阳 王勇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15062-15073,共12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新近系莺歌海组二段砂体非均质性强,沉积模式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且当前沉积相认识与井点实际钻遇情况不符,严重制约了气田开发后期的调整挖潜。通过研究区典型岩心标志及井震结合地震相的精细识别,结合盆地的古地貌特...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新近系莺歌海组二段砂体非均质性强,沉积模式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且当前沉积相认识与井点实际钻遇情况不符,严重制约了气田开发后期的调整挖潜。通过研究区典型岩心标志及井震结合地震相的精细识别,结合盆地的古地貌特征及特殊沉积背景,重新定义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模式,并开展精细的沉积微相研究,查明了砂体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小层级别储层非均质性精细研究及调整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东方气田莺歌海组二段为北西向物源砂质碎屑流成因、受泥质水道改造的海底扇沉积,以侵蚀水道、水道侧向溢出朵体及前端朵体沉积为主;砂体展布整体受控于物源供给和古地貌,研究区中东部的泥底辟高地始终影响沉积微相展布和侵蚀水道的发育,后期泥质水道的强烈改造是导致研究区砂体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海底扇 碎屑流 砂体非均质性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机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陶士振 邹才能 +5 位作者 陶小晚 黄纯虎 张响响 高晓辉 李伟 李国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1,共10页
基于本区构造演化、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及其时空配置的综合分析,根据烃类包裹体形成时间分布的广泛性和离散性,认为须家河组油气充注和聚集成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从晚侏罗世开始持续到古近纪末。天然气成藏时期不是表现为某一或某... 基于本区构造演化、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及其时空配置的综合分析,根据烃类包裹体形成时间分布的广泛性和离散性,认为须家河组油气充注和聚集成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从晚侏罗世开始持续到古近纪末。天然气成藏时期不是表现为某一或某几个时刻或时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具有连续生烃、持续充注的特点。根据川中地区的沉积埋藏史,将须家河组的成藏过程分为早期深埋阶段和晚期抬升阶段。深埋阶段(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也是成岩圈闭的形成阶段和大量生烃阶段,油气呈层状蒸发式运移,形成"泛气田"(圈闭内气饱和度较低,致密砂岩介质中有一定的分散滞留气,大面积连片砂体普遍含气)。构造抬升阶段(白垩纪末-古近纪末)产生断裂和裂缝,烃源岩中的气进一步释放,分流汇聚于孔渗性好的砂体中,形成大面积的"孤立气藏"(圈闭内气饱和度较高,致密砂岩介质滞留分散气较少)。须家河组连片砂体与煤系烃源岩互层,生储盖配置得当,天然气成藏是一个持续充注的过程。大范围烃源层和储集层层状间互展布,产状平缓,油气以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是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大气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 成岩圈闭 砂体非均质性 成藏机理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红庆梁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兆剑 闫茂华 +6 位作者 韩效忠 俞礽安 司马献章 蒋喆 殷栋法 胡航 邓宇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底板展布及沉积构造演化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重点研究区内铀矿化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成矿远景。综合分析认为,红庆梁地区铀成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泥–砂–泥结构发育,砂体厚度大且呈泛连通状态,目的层沉积期后曾隆升剥蚀出露地表接受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铀成矿条件优越,同时砂体非均质性控矿强烈,古层间氧化成矿特征明显,氧化还原障和砂体的非均质性共同控制红庆梁地区铀矿(化)的空间位置。建议下一步工作向红庆梁地区南东和南西两侧有针对性外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成矿意义 砂体非均质性 红庆梁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廷恩 胡光义 +1 位作者 余连勇 宋来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海上油田开发前期决定了平台位置以及油田后续开发的潜力,是油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组织了系列攻关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储层预测以及砂体描述技术等... 海上油田开发前期决定了平台位置以及油田后续开发的潜力,是油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组织了系列攻关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储层预测以及砂体描述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中国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充分应用了该系列技术,对该油田油藏类型、油水关系、沉积微相以及砂体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馆陶组油藏类型新认识,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刻画了沉积相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为油田原有的油水关系矛盾提供了合理解释。后续开发生产情况表明,其系列成果符合该油田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开发前期研究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 油藏类型 地震微相 砂体非均质性 油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